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40篇_第1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40篇_第2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40篇_第3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40篇_第4页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4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40篇 第1篇 活动目标: 1、开展班级纸制品使用情况的调查,在此根底上讨论并制订班级纸张使用和废旧纸张重复使用的可行性方案。 2、愿意从自身做起,做节约用纸的环境保护小卫士。 3、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开展为期一周的纸制品使用情况调查,可记录自己每天在幼儿园使用各种纸制品的具体数量。并统计出自己一周使用各种纸制品的总量;知道制作纸的主要原料是树木等植物纤维。 2、材料准备:视频资料幼儿使用纸的活动实录片段(绘画、折纸、手工制作活动),纸制品使用情况的调查汇总表,课件,标记卡,报

2、纸,单面使用过的复印纸,画报纸(广告纸),废旧纸盒,纸杯等。 活动过程: 一、分享调查结果,初步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纸制品的用量非常,体会节约用纸的必要性。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汇总调查结果。 (1)师:我们用了一周的时间记录自己使用的各种纸制品的数量,现在我们来统计一下,全班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一周使用了多少纸制品。 (2)出示调查表,请34位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和幼儿一起推算全班幼儿一周使用的图画纸、彩纸、白纸、废旧纸盒(杯)等的数量。 2、以幼儿用纸量与一棵树的造纸量开展比照,让幼儿感受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 (1)讨论:我们真的需要用这么多纸吗?有没有可能节约使用?为什么? (

3、2)小结:纸对我们很重要,我们需要它。用纸也有节约的方法,节约用纸可以少砍树,就是一种保护环境的行动。 二、观看视频,讨论并提出班级节约用纸的方法 1、观看视频,观察其中的用纸行为,讨论节约用纸的方法。 (1)观看片段一:一幼儿正用勾线笔在图画纸上画画,只见他画一点就换一张画纸。 讨论:这是我们小朋友画画的情景,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法?(不能浪费纸,每张纸都要尽量画完;画完一幅画后再拿新纸画另一幅画。) (2)观看片段二:一幼儿在用一张白纸折纸,周围有一些用白纸折的作品;一幼儿在做手工(纸盒造型),正从一张彩纸中剪一个小圆形;另一幼儿则从一张彩纸的边缘剪所需的小圆形,旁边有废纸篓,篓里有一些纸屑

4、。 讨论:看了这段录像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可用废旧纸折纸,剪图形可以选不同小的纸,剪的时候要从边缘开始剪起,用过的废纸也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 2、师幼共同总结:班级节约用纸的方法。 认真画画、写字,画错画写错字的纸可以留作他用; 可用报纸、用过的复印纸、画报纸替代部分画纸; 剪小图形用小纸,剪图形用纸,剪图形时从纸的角落或边缘开始; 利用废旧纸盒、纸杯做手工或者游戏材料; 无法再使用的废纸还可以回收。 三、实践操作:动手整理废旧纸张,为再利用作准备 1、提供报纸、画报纸(广告纸)、各种彩纸,分三组开展整理。 师:我们一起来动手整理废旧纸张。我先来介绍整理方法和要求。 报纸组:选择画面少、干净清

5、爽的报纸.折叠整齐作为水粉画的画纸。 彩纸组:把纸按、小和颜色分类摆放。 画报纸组:把画报纸折叠后剪成正方形,当折纸的材料。 2、幼儿自由选择分组开展整理。 3、总结:让我们从节约用纸开始,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吧! 活动思: 品德与生活课重视让学生体验、参与,重视与学生生活的严密联系。在本主题活动中,我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和学习中使用纸张的不同方面展开调查,从而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开展研究。在活动中,调查研究的记录和统计分析也是很重要的,我激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调查资料或结论,如录音、图片、表格等。通过这样的过程来引导学生研究纸与森林的关

6、系,培养节约用纸、保护资源的意识,并在此根底上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名小学生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从而直接参与纸与环保的实践活动。在调查身边的人每天用多少张纸时,出现了个别同学不实事求是,随便填写数字的情况。所以,在以后的调查活动中要强调调查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调查结束后为了使同学们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用纸的情况,我不仅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一天使用多少张纸,而且还助同学们计算清楚全校一天、一年使用多少张纸,让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浪费纸的情况,从心底领悟到节约用纸的必要性。在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的思维很活跃,能想到很多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关注到生活中很多细

7、微的方面,能从事调查和研究,并且完成得很出色。原来,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第2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2、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教学难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被污染水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引题: (1)师:你口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怎么办? (3)你见过什么地方有水?

8、2、实验、示范: (1)小瓶里放入颜料,让幼儿观察。 (2)杯子里分别放入醋、水、可乐让幼儿闻一闻,品尝一下。 (3)盆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 3、幼儿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1)水是流动的(2)水是没有颜色的(3)水是透明的(4)水是无味的4、师: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 幼儿讨论总结(1)日常生活中用水(2)生产建设中的用水(3)动植物的用水。 4、(1)师:水分淡水、咸水两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地球上的淡水正在减少,应知道并告诉你周围的人节约用水。 教师总结: 水被污染成了脏水,脏水可浇花、浇树、浇稼,而污染了的水没有处理,里面有细菌和有毒的物质就成了废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

9、而生病甚至死亡,水里的水生物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不乱扔垃圾。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 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思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根底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3篇 活

10、动目的: 1、初步了解人体的主要关节及其构造,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 2、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3、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胆尝试的精神。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 纸筒夹板若干、人体骨骼挂图一份、娃娃纸偶两个、机器人图片、小精灵图片各一张、响铃、沙包若干、纸箱两个、塑料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高矮人游戏游戏导入,引发幼儿探索兴趣,认识关节。 1、引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游戏,名字叫高矮人游戏。 师: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吧。瞧!矮人来了,高人来了,变矮了,变高了。变矮了,变高了。来,我们一起学习矮人走路,

11、高人走路。矮人跳,高人跳。矮人转个圈,高人转个圈。二、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关节,寻找关节,并了解其作用。 (1)师:小朋友,刚刚我们为什么能变高、变矮呢?手和脚怎么会动呢?是我们哪个身体部位动起来呢? 幼儿A:膝盖这里会动。幼儿B脚和手这样能动。(2)出示人体骨骼图片,教师向幼儿介绍关节。 师:我们身体里有很多块骨头,骨头和骨头之间有连接的地方,连接骨头能动的地方就守节。我们能这么灵活的运动都守节在忙。 (3)出示娃娃纸偶,了解重要关节的名称。 师:小朋友们,我这里有两个娃娃纸偶,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A:男孩娃娃头脚都能动。 幼儿B:女孩娃娃不会动,一定没关节。 师:娃娃有关节才会动,

12、我们有没有关节?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身体哪里能动,哪些地方藏着关节呢? 引导幼儿寻找身体的关节。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 (4)幼儿集体探讨,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寻找发现的结果。 (5)小结:人体上有很多关节,守节让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动起来的。关节能够弯曲,有的关节还能转动,这样我们的身体就能够灵活地运动了。 三、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让幼儿体验关节的重要性。 师:关节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灵活运动,那如果身体没有关节或者关节损伤了不能活动会怎么样?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 1、游戏简介:教师请4名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机器人,教师将纸筒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队

13、扮小精灵,教师发出口令。两队分别从对面纸箱取沙包或响铃放回塑料筐内,在规定时间内哪队取得物品多即获胜。两队互换角色重复游戏。 2、教师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小精灵队取得多,,机器人队取得少?机器人哪个关节不能活动? 小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活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四、保护关节1、关节对我们有这么的作用,我们该如何保护?(请个别幼儿答复。)2、通过幼儿情景表演,讨论保护关节的一些方法。 3、小结,助幼儿提升保护关节的经验。 在活动中要注意安全,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体育活动中注意互相躲闪防止摔伤;跳跃或提拿重物时注意保

14、护好自己的关节,不使关节拉伤或扭伤。不要一下子开展太激烈的动作以免关节脱臼,甚至骨折。运动前先把韧带放松、活动开。要经常运动让我们的关节越来越灵活。 五、延伸活动:关节操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关节,知道关节对我们身体十分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关节。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音乐做一做关节操吧。 好了,关节操做完了,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做机器人与小精灵游戏吗?下课后老师与你们一起做! 教学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

15、,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 第4篇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

16、,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 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

17、,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

18、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第5篇 活动设计背景 1、客观因素:再有一个学期班的同学就要升入小学,为了让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给他们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特组织开展这个活动。 2、时间因素:元旦期间 3、能力因素: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也有相应的组织纪律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氛围,使春节这个传统佳节的年俗能够得到完好得继承与发展。 2、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和助下和家长合作,完成一至两道简单的菜肴,体验春节的乐趣。 3、学会分享、交流、合作,好东西要和朋友一起分享,同样在遇到难题知道“人

19、多力量”的道理,和同伴合作解决。 4、感受节日的恢气氛。与老师与家长共同欢度佳节。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理解春节这类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理想。 活动准备 1、物品准备:春联、红灯笼、窗花、福字等基本的教室布置; 2、素材准备:喜庆的传统春节音乐和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或PPT;制作饺子的材料; 3、节目准备:师幼精心准备的各类节目;部分幼儿家长莅临。 活动过程 1、家一起贴福字和春联、挂红灯笼,感受春节浓浓的喜悦氛围;观看春节相关的电视节目,了解各地春

20、节不同的风俗。 2、师幼准备的联欢会,譬如乐器演奏、朗诵、童话剧、舞蹈、歌曲等,老师、幼儿、家长共同联欢。 3、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让幼儿体验了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的乐趣,知道饺子可以有很多种馅,每种馅都有各自的营养,不可以挑食。 4、幼儿园和家长严密配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至两道拿手菜肴,在活动当天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家长、老师一起品尝。品尝的全程播放喜庆的春节音乐。 教学思 1、对班幼儿的思:班是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关键转折期。第一,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要注重孩子的个体教育;第二,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在增长,借

21、此时机向幼儿灌输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幼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第三,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也懂得好东西和同伴分享,比方在排演联欢会的节目时就能协调合作,带来的菜肴也会和家分享;第四,爱学、好问,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就应该结合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幼儿探索、创造的兴趣。 2、对活动过程的思:这不仅是一堂简单的教学活动课,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素材课程,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而言,又多了一份生活体验和学习心得,他们也许在活动中动作不够敏捷、应不过迅速,但是他们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爱父母、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体会了在家不曾有过的过年的乐趣,这就是最的收获。当然,活

22、动可能更多的偏重于娱乐部分,应该注意加重活动主旨介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比重。 第6篇 活动设计背景 我园是一所农村园所,农村有多处可见小溪、小河,还有着名的汶河,就在我园的附近。幼儿喜欢在水中嬉戏、游玩,每天有多次接触到水。比方:洗手、刷牙等。但是,我发现幼儿对水的认识是肤浅的,并不知道它的变化与性质,没有节约用水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此活动,并制定了以下目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2、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23、重点:让幼儿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及水的用途。 教学难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实验用的小瓶、杯子、颜料、可乐、醋、透明的塑料细软管。 被污染水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引题: (1)师:你口渴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什么? (2)你手脏的时候怎么办? (3)你见过什么地方有水? 2、实验、示范: (1)小瓶里放入颜料,让幼儿观察。 (2)杯子里分别放入醋、水、可乐让幼儿闻一闻,品尝一下。 (3)盆子里的水倒入杯子里。 3、幼儿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1)水是流动的(2)水是没有颜色的(3)水是透明的(4)水是无味的4、师: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 幼儿讨论总结(1)日常生活中用水(2)生

24、产建设中的用水(3)动植物的用水。 4、(1)师:水分淡水、咸水两部分,而淡水的用途非常,地球上的淡水正在减少,应知道并告诉你周围的人节约用水。 教师总结: 水被污染成了脏水,脏水可浇花、浇树、浇稼,而污染了的水没有处理,里面有细菌和有毒的物质就成了废水,全世界每年有很多人因喝了污染的水而生病甚至死亡,水里的水生物也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不乱扔垃圾。 活动延伸 游戏:玩水流水走迷宫 幼儿了解水的流动与水的形状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思 1、注重活动内容的生活性,与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导,幼儿对“水”的这一活动认识是很肤浅的,通过老师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

25、了幼儿园的课题,让幼儿在认识的根底上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注重活动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讲述动手、观察、总结,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的“动”起来,老师只作引导者,提出一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评价,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第7篇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

26、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27、。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

28、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第8篇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 鼓励幼儿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胆讲述。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

29、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2、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

30、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靡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构造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构造美。 活动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第9篇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是五月

31、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 二、了解端午

32、节的由来及习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愈忧民的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

33、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

34、些习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开展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习俗过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三、幼儿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幼儿分成两组开展“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做鼓手。 “玩的开心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粽子,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

35、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第10篇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节约的重要性。 2.懂得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3.使幼儿从小

36、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4.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收集废弃的牙膏管若干。 2.生活中有关节约和浪费的多媒体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操作“挤废弃的牙膏管”引入,助幼儿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还有一些没有用完的牙膏。理解浪费的概念。 二、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讨论:你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浪费的现象?(请幼儿答复) 三、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浪费现象,了解相关节约的方法。 过渡语:老师这有一些图片和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观看图片: 餐桌上的浪费和饥饿的孩子。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节约粮食?生活中

37、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粮食?(幼儿讲述) (二)观看图片:幼儿洗手和餐后漱口的情况和缺水的现象。 提问:他们是怎么洗手、漱口的?浪费水会造成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节约用水?(幼儿讲述) (三)观看图片:幼儿画画纸被丢弃在垃圾桶和砍伐树木。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节约用纸?废旧物品可以如何再利用?垃圾要如何分类?(幼儿讲述) (四)教师助幼儿提炼节约的三种方法。 四、运用节约统计表,强化幼儿的节约行动。 1. 师介绍节约统计表,对幼儿的操作提出要求。 2. 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节约行为,开展操作黏贴。 3. 教师对节约行为开展统计,小结。 活动思: 这节社会性活动我主要通过:

38、1. 通过“挤废弃的牙膏管”的操作活动为切入点,给幼儿浪费的概念。 2. 开展“说说我们身边的浪费现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体会,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身边。 3. 开展“观看图片和视频”。像洗手、漱口、画画等这些现象其实在平时生活中很常见,但都不被孩子们重视。当把这些现象以“曝光”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发现树立节约意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让幼儿了解资源的紧缺,认识环境的恶化,感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开展“共同寻找节约的方法”。孩子们通过发现在在幼儿园、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意识到,从“不剩饭、不撒饭,把碗里的饭吃干净;洗完手关上水龙头,洗手水可以

39、洗抹布、洗拖把、冲厕所等再利用,在家循环节约用水;纸张两面都能利用,然后再用来折纸,到达物尽其用的目的,等身边小事做起,让幼儿对勤俭节约有了一定的认识,让节约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长。”另外,为了是目标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精心设置了“节约小能手”记录环节。首先,记录表中的四个项目是幼儿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写有幼儿号数的黏贴纸和合计栏便于教师和幼儿了解某个孩子的节约情况。便于幼儿根据记录表来提醒自己在这方面做好节约。 第11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之一。 2、体验中国民间节目的韵味。 3、鼓励幼儿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教育幼儿

40、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农历记年的方法。 2、幼儿用书:快乐端午节。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教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全班面前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故事? 幼儿相互交流。 教师请两名幼儿讲述,家分享端午节的传说。 教师小结: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在秦国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

41、月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 3、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教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开展这样的活动? 幼儿分组交流。 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开展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配香囊等。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牢固对端午节的了解。 教师:书上有许多活动,请你找出端午节里人们的活动。 幼儿认读,并完成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教学思: 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

42、是课堂效果来看,幼儿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良。让幼儿更容易承受并学习。 第12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能够自己动手做粽子,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重点;自己动手做粽子。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土及制作工具;做好的粽子样品。 经

43、验准备:幼儿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用儿歌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你们要仔细听,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小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说的是哪个节日吗? 幼儿:端午节 二、基本部分 (一)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幼儿:五月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每年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小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

44、粽子,戴五彩绳,赛龙舟,采艾草。 (二)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粽子。 1.教师提问幼儿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让幼儿相互交流。 2.教室出示各种种类粽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子,接下来就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粽子吧,做完之后还要给自己的粽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粽子,感受自己做粽子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儿做完粽子后,教师让幼儿向家介绍自己做的粽子和给粽子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开展表扬。 教师:老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小朋友们去画出一副自己心里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

45、领域;画龙舟。 2.语言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手工活动;做五彩绳。 教学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幼儿都知道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整堂活动中幼儿还是比较投入的。在屈原这个人物介绍这一方面还是需要再加强改良。让幼儿更容易承受并学习。 第13篇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观看奶狞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3、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

46、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5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这天人们都吃什么来庆祝节日的?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谁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开展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47、。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开展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1)幼儿分组与阿姨、奶奶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阿姨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2)与幼儿交谈:通过看包粽子、学习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6、师生共同小结: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

48、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是我国特有的节日,我为我的国家感到自豪。 活动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本活动我们以绘本故事灌入始终,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通过粽子、龙舟、香包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PPT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

49、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我们*人们端午节有吃杏子、鸭蛋、绿豆糕、挂艾叶菖蒲驱毒避虫的习俗。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最后让孩子们品尝了粽子,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第14篇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

50、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体验和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

51、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

52、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蜜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开展“龙舟赛”。船头的幼儿网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

53、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礁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方,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缺陷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

54、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缺陷,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第15篇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

55、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开展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

56、作适当补充。 2、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教学思: 教师要做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第16篇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

57、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的爱国诗人

58、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因此确定这一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二、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1.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 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

59、节的经验。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着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 教学思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但对于幼儿来讲还比较陌生,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尊重和热爱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浓厚的节日内涵,初步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我设计了以上活动内容。 第17篇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

60、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