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共81张课件_第1页
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共81张课件_第2页
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共81张课件_第3页
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共81张课件_第4页
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共81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张 茂 干建新 徐少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积极开展严重创伤的专业化救治从“损伤控制外科”到“损伤控制复苏”重视创伤性凝

2、血病的防治关于创伤输血相关的新概念新型止血药物的应用浙医二院严重创伤救治的实践内 容 提 要0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现阶段国家上下都很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而近几年来各项数据表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降低,特别是有氧耐力水平。耐久跑项目在“国家健康数据测试标准”是加分项目,也是“广东省、市的中考体育考试”必考项目。耐久跑能提高人体有氧代谢能力,能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以及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也有很大帮助。 传统的耐久跑教学模式中,学生容易产生恐惧或厌倦情绪,教师刚宣布课堂内容是耐久跑,就有一部分学生拿出请假条申请见习,找出各种理由不参加耐久

3、跑练习。在这里我提出改进耐久跑教学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对一线体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青少年大肌肉发育较快,小肌肉发育较迟,肺容积较小,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另外青少年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比较好动,往往对相对单一枯燥的耐久跑缺乏兴趣。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思想上动员,先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练习,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抵触心理,充分利用言?Z暗示和适当的鼓励、大方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好的训练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兴趣。例如:经常安排弯道跑不但使学生学会弯道跑技术动作

4、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放松,体会向心力的作用,让学生先喜欢上弯道跑;定时跑、计时跑的方法让学生制定一个目标去追求,从而获得完成目标的成功感;利用严格控制次数的间隙跑磨炼学生的意志;追逐跑、定向越、比赛法和游戏法野等运用改变练习的环境条件和练习氛围,能对耐久跑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趣味性;一对一的帮扶、团体跑操等练习,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学生会自主地感受到锻炼的价值与快乐,教师也能达成学生间团结一致、敢于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目的。原来的那种“要我跑”的思想也逐渐被“我要跑”的思想所代替。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生理耐力和心理耐力。2012年我校的杨兴磊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初一入学时身材较为

5、瘦小,身体素质一般,但在我的课堂引导上该学生喜欢上了弯道跑项目,逐渐他发觉自己比一般人跑得轻松,到初三我给他在速度和力量训练上再上一个台阶,结果尽管他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前一个月进行了阑尾炎手术,最后还是以2分11秒3的成绩拿到800米第一名。 二、正确掌握技术动作,重视放松恢复 在耐久跑项目联系前,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耐久跑的相关理论常识,了解在不同运动负荷下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外,以及克服方法外,还要传授学生耐久跑活动的正确技术以及克服方法。耐久跑运动是周期性运动,技术动作不正确学生会更容易感觉疲惫,不仅容易半路放弃,还很容易会有“后仰跑,蹲着跑”等不良动作。我们一定要强调正确的方式“保持身体

6、稍微前倾,目视前方,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均匀呼吸,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等,这些动作的改正需要学生的不断鼓励提醒。耐久跑教学重点是掌握呼吸的方法,难点是步伐与呼吸的正确结合,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一般取用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方法;如果该方法不行,可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的方法,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在刚开始练习时,经常会有学生因紧张而导致动作僵硬,呼吸夸张,身体的不协调,呼吸不自然,呼吸与步子不能紧密配合的情况,所以在刚练习时应向学生强调呼吸自然,心静体松,在这个基础上再强调步调一致,效果会更好。 三、注意加强医务监督,消除顾

7、虑和恐惧 在体育活动中安全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做好医务监督工作,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学生在耐久跑练习时,由于供氧不足,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呼吸困难,胸闷气急,四肢无力,难以再跑下去,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也是练习中的正常现象。我们要在联系前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有了正确的方法,学生能自主调整呼吸,调整步速,缓解不适克服抵抗。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动作能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呼吸状态。练习中,也常有学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发生胃肠痉挛腹痛情况,要告诉我们此时切不可紧张,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适当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

8、一会,疼痛就自然消失。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医务监督,适当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 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加强有氧力活动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了解久跑的知识后通过耐久跑练习,适当参加和开展比赛活动,我校每年都会举行长跑跑活动,每年参加区万米跑活动都有十人以上进入各个组别的前十名,今年有超过60人参加了区首届马拉松比赛。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自信心、竞争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并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领悟到:体育的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于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和战胜对手的快感,而是来自在体育锻炼中经过一个“苦”的经历后得到的成功的“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真正

9、养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挑战,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1中的第八条专门谈到了在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该文件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此外,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

10、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次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2。 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和规律性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3-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突飞猛进,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给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和挑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及时了解快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技术,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江苏科技大学从2008年起对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进行了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

11、经验,积极创新,该文主要介绍我们在双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这些问题解决办法的几点思考。 1 双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的选择问题 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既应包括经典内容,又应增补生命科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该领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在教学选择上需要着眼于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学科方向和领域,注重本学科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应用问题,充分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和成就。此外教材的选择还要兼顾双语教学的需要。目前国内有很多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如分子生物学精要速览系列6。该书脉络清晰,内容详实,但是对于本科三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全英文教材仍感

12、吃力,尤其对一些复杂机制、机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该教材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配套中文翻译版,但是同时购买两本教材增加了学生负担,并给课堂教学带来不便。 1.2 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比例难把握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大三学生,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学过程中,如果英文讲授比例偏大,学生则经常反应专业英语词汇量不够、听力水平不高,所以对于很多复杂知识点难免会一知半解。如果课堂上教师增加中文解释说明,一方面教学时间紧张,另一方面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也得不到彻底的贯彻执行。 1.3 双语教学影响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参与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旨在通过营造多边

13、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的限制,一部分同学不敢开口,放弃了和老师之间互动。老师“唱独角戏”的场面时有发生,达不到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对解决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诸多问题的思考 2.1 对教材选择的思考 英汉对照的分子生物学教材是最适合本科生使用的双语教学教材。目前本课程正在使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英汉对照分子生物学导论7,教材为中英文对照教材,配有CD碟片,此教材知识

14、难度适中、用语地道、简洁明了,图片生动易懂,十分适合大三年级学生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先尽力阅读英文部分,遇到理解困难后可直接查阅相应的中文对照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英语讲授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听不懂的词汇,也可迅速在书中找到中文参考,帮助理解。使用中英文对照教材,既可以让学生沉浸式的体验英文的原版教材魅力,增加专业英语词汇量,又不会因为英文水平的限制影响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该教材在使用中的一些问题:(1)有些重要知识点阐述过于简单,使得学生理解有些困难;(2)知识点涵盖面较窄;(3)此教材为2010年北京第1版,缺乏对分子生物学许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描

15、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了参考教科书,如引入内容更为全面的Instant Notes on Molecular Biology6和Molecular Biology ofthe Gene8等。 2.2 对授课内容换和授课手段的思考 (1)将分子生物学前沿科研成果“导入”课堂教学。 将分子生物学前沿科学进展“导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绝佳手段。我们可以结合分子生物学某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来启发学生,循循善诱,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真核基因表达调控时,可以“导入”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表彰的发现“体细胞重编程技术”,这样既让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新鲜的,又

16、让他们因接近世界顶级科学研究成果而感到兴奋,可以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比如,在讲DNA变异时,先让学生讨论非典病毒及近期在中国蔓延禽流感的可怕原因,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时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病毒变异的机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日新月异,先进的技术手段推陈出新,而且中英文专业词汇较多,学生既要克服语言障碍又要理解记忆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也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所以,针对分子生物学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做出必要的改革。 (2)“情景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复杂知识点的理解。 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中涉及多处

17、对复杂机理的阐述,如真核、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机理、DNA复制机理、转录机理、内含子剪切机理等。机理中有包含多种酶、多种条件。这些复杂机理如果只是凭借教师口述、演示等,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多种机理容易混淆不清,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情景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过渡,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对于复杂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图片、动画等情景手段,将复杂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乳糖操纵子调控机制是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涉及机制较复杂,按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如果直接讲授,学生理解具有一定困难,大多只能对相关机制及概念死记硬背,正负调控很

18、容易混淆,教学效果不佳。 但采用情景式教学法,以学生生活中的常识:用油门和刹车控制汽车的运行来类比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机制,学生很容易理解,并且对这两种机制所起的作用有了更为形象和深刻的认识,不再发生混淆,教学效果良好。 此外,类似的教学法还可以在其他知识点的教学中多次使用,如,将lac阻遏蛋白的别构调节机制类比为钥匙开锁;将大肠杆菌利用乳糖的条件类比为人类饥饿时选择小麦还是面包等,这些类情景的模拟和类比,都是将晦涩难懂的微观世界的抽象规律转化为学生们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此方式十分适合于本课程中对复杂抽象机制及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还需引入更多的情景式教学。 (3)用“动态平衡”的思想调节双语比例

19、。 本课程内容术语多,需阐述的机制复杂,且不同章节难易程度不同、不同学生的英语及专业课基础不同,所以不能在教学中机械的限定双语使用比例,而是应该不断的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平衡”式的调整。 例如在难度较大的章节,如果使用英语过多、过难、过快都会将本来就复杂的内容更加复杂化,不仅不能达到双语教学效果,反而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应该适当增加中文使用中文解释。此外教学中辅以非语言教学,如直观、形象地图示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消除由于语言理解滞后带来的知识点理解障碍。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现场的反应来判断学生的理解情况,灵活掌控双语比例、语言难度及语速。 严重创伤救治的

20、若干新进展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严重创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张 茂 干建新 徐少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张 茂 干建新 徐少文浙江大学医学院积极开展严重创伤的专业化救治从“损伤控制外科”到“损伤控制复苏”重视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关于创伤输血相关的新概念新型止血药物的应用浙医二院严重创伤救治的实践内 容 提 要积极开展严重创伤的专业化救治内 容 提 要一、 积极开展严重创伤的专业化救治一、 积极开展严重创伤的专业化救治创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200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0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 创伤是当今世界

21、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200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严重创伤的救治是最大的困难与挑战院前急救与急诊室处理ICU处理严重创伤的救治是最大的困难与挑战院前急救与急诊室处理ICU处MacKenzie EJ. N Engl J Med 2006;354:366-78.创伤中心能够改善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MacKenzie EJ. N Engl J Med 2美国创伤中心的分级体系与分布美国创伤中心的分级体系与分布ICU是严重创伤救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20创伤患者直接收住ICU,22直接送到手术室;大量研究证实由ICU医师主导的封闭式管理的优势;需要ICU专业医师和创伤医师共同参与;最理想的状况是建立专门的创伤

22、ICU。加强创伤ICU的建设与管理ICU是严重创伤救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加强创伤ICU的建设与Nathens AB. Ann Surg 2006;244: 545554专职医师负责的ICU改善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Nathens AB. Ann Surg 2006;244:二、 从“损伤控制外科”到“损伤控制复苏”二、 从“损伤控制外科”到“损伤控制复苏”2007年Holcomb提出“损伤控制复苏” 概念(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DCR)2007年Holcomb提出“损伤控制复苏” 概念“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存在缺陷(damage control surgery,

23、 DCS) 对严重创伤患者简化止血和去污染手术的操作 将患者转入ICU积极救治“致死性三联征” 在伤员内环境改善后再施行确定性手术DCS早期通过输注晶体液和浓缩红细胞防治休克,血浆、血小板等凝血底物的应用较迟;对凝血病的纠正主要在ICU内进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凝血病、酸中毒和低体温,对预后不利。“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存在缺陷 对严重创伤患者简化止血和去污DCR和DCS的关键区别是将凝血病的防治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在创伤早期、实施DCS的同时就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纠治凝血病。 允许性低血压复苏(SBP=90 mmHg);识别和预防低体温;纠正酸中毒;早期立即纠正凝血病。“损伤控制复苏”的内容(d

24、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DCR)DCR和DCS的关键区别是将凝血病的防治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DCR使严重损伤者保命/保肢“鱼和熊掌兼得”Fox CJ. J Trauma. 2008;65:19.DCR使严重损伤者保命/保肢“鱼和熊掌兼得”Fox CJ16例伤员血管重建手术的平均时间4.5 h(1.78.4 h)Fox CJ. J Trauma. 2008;65:19.16例伤员血管重建手术的平均时间4.5 h(1.78.4 DCR被评为2007年美军十大发明之一DCR被评为2007年美军十大发明之一早期识别可能需要实施DCR的伤员多处近端肢体的离断伤(特别是大

25、腿平面)躯干部出血伴随近端肢体离断伤腹部内脏损伤伴随低血压战场上的穿透性损伤碱缺失 1.5收缩压:战伤者 90 mmHg,平民 110 mmHg血红蛋白 11 g/dl体温 18 s、INR 1.5或PTT 60 s为标准其中PT异常比PTT异常更为常见但PTT异常预测不良预后的特异性更好 MacLeod JB, et al. J Trauma, 2003, 55(1): 39-44. Brohi K, et al. Curr Opin Crit Care, 2007, 13(6): 680-685.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一般以PT 18 s、INR 目前检测方法的缺陷 通常要送到中心实

26、验室检测,耗时长(2060 min)常规指标只反映凝血初始阶段的功能体外检测不能真实反映体内的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只提供数值,不能反映功能 目前检测方法的缺陷 通常要送到中心实验室检测,耗时长(20检测方法的进展 床旁快速检测技术(point-of-care test)雅培iSTAT手持分析仪(使用全血代替血浆)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栓弹力图(TEG) 检测方法的进展 床旁快速检测技术(point-of-care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 R值:反映凝血时间角:反映纤维蛋白交联形成时间最大幅度(MA):反映血凝块强度LY30(反映血凝块溶解) 血栓弹力图

27、(Thrombelastography,TEG) 积极处理原发创伤,尽快有效止血是关键进行恰当的休克复苏,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正确选择复苏的液体 注意体温的监测和维护 早期积极补充各种凝血底物 早期恰当使用各种止血药物 创伤性凝血病的处理原则积极处理原发创伤,尽快有效止血是关键创伤性凝血病的处理原则严重创伤救治的若干新进展共81张课件86岁女性多发伤患者多发骨折固定止血86岁女性多发伤患者多发骨折固定止血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临时固定止血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临时固定止血多发伤合并颅底骨折大出血行后鼻孔球囊牵拉压迫止血多发伤合并颅底骨折大出血行后鼻孔球囊牵拉压迫止血主动加温措施主动加温措施四、关于创伤输

28、血相关的新概念四、关于创伤输血相关的新概念建立和实施大量输血的治疗方案(MTP) 早期积极使用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发展新型的血液制品重新认识输注新鲜全血的价值建立和实施大量输血的治疗方案(MTP) 1. 建立和实施大量输血的治疗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 MTP) 1. 建立和实施大量输血的治疗方案实施MTP可以减少脏器功能衰竭和伤后并发症 Cotton BA. J Trauma. 2009;66:41 49.实施MTP可以减少脏器功能衰竭和伤后并发症 Cotton BOKeeffe T. Arch Surg, 2008, 143(7): 686-6

29、90.明显减少浓缩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使用量每位伤员费用减少$2,270,年节约$ 200,000输血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没有明显影响血栓事件没有因rVIIa使用的增加而增多 实施MTP可以减少血制品的使用和费用OKeeffe T. Arch Surg, 2008, 1实施MTP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血制品的使用Cotton BA. J Trauma. 2008;64:11771183.实施MTP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血制品的使用Cotton BA. 2.早期积极使用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在输首个RBC同时输注血浆Eastridge BJ.J Trauma,2006,61:1366-1372.严

30、重创伤大出血凝血因子损耗凝血病致死性三联征2.早期积极使用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在输首个RBC同时Borgman MA, et al. J Trauma, 2007, 63(4): 805-813. 246 patients at a US Army combat support hospital, each of who received a massive transfusionBorgman MA, et al. J Trauma, 2Perkins JG. J Trauma. 2009;66:S77S85.694例接受不同PLT输注比例(-1:8-1:16-)伤员的预后Perkin

31、s JG. J Trauma. 2009;66:Holcomb JB. Ann Surg, 2008, 248: 447-458. Increased Plasma and Platelet to Red Blood Cell Ratios Improves Outcome in 466 Massively Transfused Civilian Trauma PatientsHolcomb JB. Ann Surg, 2008, 24252例接受不同量纤维蛋白原(-0.2 g/unit-)伤员的预后Stinger HK. J Trauma. 2008;64:S79 S85.252例接受不同量

32、纤维蛋白原(-0.2 g/unit-)伤员3.发展新型血液制品3.发展新型血液制品4.重新认识输注新鲜全血的价值Spinella PC. Crit Care Med, 2008, 36(7 S): 340-345. 2003年2007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使用超过6000 U的新鲜全血4.重新认识输注新鲜全血的价值Spinella PC. Cr输注新鲜全血的100例伤员存活率增加 Spinella PC, et al. J Trauma. 2009;66:S69 S76.输注新鲜全血的100例伤员存活率增加 Spinella PC五、 新型止血药物的应用五、 新型止血药物的应用基因重组VI

33、I因子(rFVIIa)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基因重组VII因子(rFVIIa)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FVIIa减少钝性伤员红细胞输注量,对穿透伤患者及总体死亡率没有影响 Boffard KD, et al. J Trauma, 2005, 59(1): 8-15. rFVIIa减少钝性伤员红细胞输注量,对穿透伤患者及总体死亡Stein DM, et al. J Trauma, 2009, 66(1): 63-72. 需要收住ICU的严重颅脑损伤者,rFVIIa能减少血浆使用量、呼吸机时间、总住院时间和费用 Stein DM, et al. J Trauma, 200clinical randomization of antifibrinolytics in significant hemorrhage进行中clinical randomization of antiDesmopressin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von Willebrand因子,增加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体数量和VIII因子浓度Rossaint R. Shock, 2006, 26(4): 322-331.Desmopressin可促进内皮细胞释放von Wille六、浙医二院严重创伤救治的实践六、浙医二院严重创伤救治的实践 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于1987年率先提出“二线急诊”的理论,建立国内首家急诊ICU。1995年开始实施急诊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