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经济史 绪论研究对象三种观点1、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2、既不是生产关系,又不是生产力,也不是生产方式,而是社会经济结构或全部社会经济的总和,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包括各部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3、既要研究生产关系,又要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反映这两者的适合或不适合,就是经济史的全部内容。 中国古代经济史 绪论研究对象三种观点1、各个时期的社会经绪论研究对象经济史的研究内容不外乎四个大的方面,即:经济制度与政策 经济结构与方式 经济发展事实与经济行为 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经济史是研究历史上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结
2、构和经济事项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外部环境的专门史。 绪论研究对象经济史的研究内容不外乎四个大的方面,经济史是研究绪论研究方法第一、史料学和考据学方法。 第四、区域经济史方法。 第三、发展经济学方法。 第二、经济计量学方法。 第五、社会学方法 第 六、系统论方法。 绪论研究方法第一、史料学和考据学方法。 第四、区域经济史方法绪论“史无定法” “研究经济史,唯一根据是经过考证的你认为可信的史料,怎样解释和处理它,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史料的可能性,选择你认为适宜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同问题可用不同方法;同一问题也可用多种方法来论证,结论相同,益增信心,结论相悖,可暂置疑” 吴承明 绪论“史无定法
3、” “研究经济史,唯一根据是经过考证的你认为可绪论基本资料1、纪传体史书 4、文集 3、典制体史书 2、编年体史书 5、方志 6、档案文献 7、专门化的经济史料 绪论基本资料1、纪传体史书 4、文集 3、典制体史书 2、编绪论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状况与趋势1、第一,任何学科的研究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沿袭惯性,一些传统的经济史研究课题仍然会继续进行,并不断的深入完善。 2、传统的研究课题会赋予新的含义,新的研究课题会不断出现。 绪论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状况与趋势1、第一,任何学科的研究都有其绪论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状况与趋势3、时代变革与研究课题的选择关系密切 。5、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4、经济史研
4、究的综合化趋势。 绪论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状况与趋势3、时代变革与研究课题的选择关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和必要的条件之一,它自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加速或者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但是它的影响并不是决定的影响,因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比地理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快得不可比拟。欧洲在三千年内已经更换过三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而在欧洲东部,即在苏联,甚至更换了四种社会制度。可是,在同一时期内,欧洲的地理条件不是完全没有变化,便是变化极小,连地理学也不会提到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第
5、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这是很明显的。地理环境的稍微重大一些的变化都需要几百万年,而人们的社会制度的变化,甚至是极其重大的变化,只需要几百年或一两千年也就够了。由此应该得出结论:地理环境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的原因,决定的原因,因为在几万年间几乎保持不变的现象,决不能成为几百年间就发生根本变化的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
6、地理环境不是指一般的地理面貌,而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以及自然灾害等等。地理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O第一个方面是地理环境的特性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特性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经济关系的以及随在经济关系后面的所有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欧洲大陆相比较,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三个基本特性: 第一、中国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远小于欧洲。 第二、中国的土壤条件亦较欧洲恶劣。 第三、中国的气候条件与欧洲迥异。
7、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O地理环境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的第二个方面是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O地理环境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的第三个方面是地理环境对人类向其施加的影响的反馈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黄河流域的环境变迁O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经历了三次破坏 O第一次在秦汉时期 。O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第二次大破坏是在唐宋时期。 O明清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植被第三次遭到大规模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一章
8、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黄河流域的环境变迁O秦汉以来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长江流域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较大规模的变迁,始于唐宋时期 森林资源猛烈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变迁长江流域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中国传统社会概说 中国受季风影响十分强烈 人口压力、盲目的经济活动、战争等社会因素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中国传统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1、水灾2、旱灾 3、蝗灾4、低温灾害 5、地震灾6、时疫灾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7、风暴潮灾8、野兽灾害9、火灾第一章
9、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1、水灾2、旱灾 3、蝗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1、水灾2、旱灾 3、蝗灾4、低温灾害 5、地震灾6、时疫灾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7、风暴潮灾牧民Khurelsukh扔掉一只死去的山羊。他在巴彦朝格特已经失去了四分之一的牲口9、火灾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1、水灾2、旱灾 3、蝗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1、水灾2、旱灾 3、蝗灾4、低温灾害 5、地震灾6、时疫灾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7、风暴潮灾8、野兽灾害9、火灾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1、水灾2、旱灾 3、蝗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2004年
10、10亿非洲飞蝗“空袭”西班牙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2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1、水灾2、旱灾 3、蝗灾4、低温灾害 5、地震灾6、时疫灾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7、风暴潮灾8、野兽灾害9、火灾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1、水灾2、旱灾 3、蝗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一名男子走过干涸的河床,昆明。长达5个月的干旱导致中国南部山区约24万人口处于缺水状 态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一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中国传统社
11、会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类生命的损失2、对社会财富和社会再生产的破坏 3、引发社会秩序动荡 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复杂的4、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类生命的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1、自然灾害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1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2、自然变异形成的自然灾害 (1)、天文背景、气候异常与自然灾害 (2)、地壳运动与自然灾害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
12、素2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3、自然灾害中的人为因素 (1)、森林植被的破坏 (2)、水土流失及相关问题 (3)、土地荒漠化问题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3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4、生产关系等制度性因素与灾害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害中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4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传统农业时代自然灾害的特点1、传统农业时代的自然灾害以直接 危害农作物的灾种影响最为深重,而饥荒则成为自然灾害危害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形式。 2、自然灾害随农业在地球上的扩张、发展而扩散范围,增多加
13、重。 3、自然灾害有多发、群发期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传统农业时代自然灾害的特点1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减灾理论与实践1、敬祈诚祷,求佑于天。 2、修水利以除水旱 3、防治农业害虫4、防御低温灾害5、改造盐碱地6、备荒仓储制度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减灾理论与实践1、敬祈诚祷,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荒救助制度与措施1、雨雪粮价奏报制度 2、灾情勘报制度 3、因灾蠲赋制度 4、民间纳粮出资助赈奖劝制度 5、以工代赈措施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灾荒救助制度与措施1、雨雪粮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三节 人口、社会组织与阶级结构第一章 中国古
14、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三节 人口、社会组织与阶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三节 人口、社会组织与阶级结构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三节 人口、社会组织与阶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2、人口数量增长呈现大起大落的阶段性特征1、人口自然增长缓慢3、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2、人口数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家庭、宗族与聚落家庭:是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口再生产的单位,是社会的基本细胞。(1)、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也是一种基本的经济生产单位。(2)、中国传
15、统家庭具有多种社会功能。(3)、“五口之家”。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家庭、宗族与聚落家庭:是基于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家庭、宗族与聚落宗族:是由若干个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属于宗法社会,宗族血缘关系就构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和主体。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家庭、宗族与聚落宗族:是由若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家庭、宗族与聚落宗族:是由若干个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属于宗法社会,宗族血缘关
16、系就构成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和主体。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家庭、宗族与聚落宗族:是由若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聚落聚落:一个血缘群体往往集中居住在一个地点,形成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聚落聚落:一个血缘群体往往集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聚落聚落:一个血缘群体往往集中居住在一个地点,形成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聚落聚落:一个血缘群体往往集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阶级、阶层的形成与演变“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 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
17、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阶级、阶层的形成与演变“所谓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阶级、阶层的形成与演变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及权力声望是形成阶级差别的基础和根本。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阶级、阶层的形成与演变对生产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阶级、阶层的形成与演变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自然与社会环节阶级、阶层的形成与演变第二章:社会大分工与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形成第二章:社会大分工与中国古代经济结
18、构的形成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狩猎和采集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狩猎和采集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北京人头盖骨周口店文化石锤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北京人头盖骨周口店文化石锤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原始经济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的分工刀耕火种“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
19、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孟子滕文公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国语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的分工刀耕三、中国历史的童年一说炎帝即三皇中的神农氏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三、中国历史的童年一说炎帝即三皇中的神农氏第二节 三次社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西安半坡出土的骨铲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西安半坡出土的骨铲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西安半坡出土的石锄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西安半坡出土的石锄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骨稆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浙江余姚河姆
20、渡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骨稆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一、农业发展,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其他生产活动。二、人类的定居使社会生活内容日益丰富
21、。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一、农业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gu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gu仰韶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仰韶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马家窑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马家窑文化
22、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山东龙山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山东龙山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良渚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良渚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良渚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良渚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红山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红山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齐家文化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齐家文化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特征,在于青铜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分离不开的。换言之,青铜便是政治的权力。 张光直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23、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特征,在“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周礼 考工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文明的初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四羊方尊虎食人卣(yu酒器)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四羊方尊虎食人卣(yu酒器)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司母戊鼎,1939年安阳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重833千克,是中国目前发现最重的青
24、铜器。据估计,铸造这样大型青铜器,需300多人同时工作。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司母戊鼎,1939年安阳武官村出土,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b 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b 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l yn yuli 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l yn yuli 第二节 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jignggzh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jignggzh第二节 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司母戊鼎,1939
25、年安阳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重833千克,是中国目前发现最重的青铜器。据估计,铸造这样大型青铜器,需300多人同时工作。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司母戊鼎,1939年安阳武官村出土,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左传 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墨子 耕柱:“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问鼎”禺方鼎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青铜及商代的物质文明左传 宣公三年:禺方鼎第二节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
26、离出来工商食官“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gu有花纹的皮革)、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墨子节用中)“百工之事,固不可耕切为也。”孟子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工商食官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三、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工“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吕氏春秋上农“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三、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工“凡民自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三、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工“范蠡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
27、与时遂而不责于人,故善治产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间,三致千金”。史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卫风氓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史记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三、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工“范蠡以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三、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工“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史记夫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文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国语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市利宝贿,我勿与知。 左传第二节 三次社会大分工三、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分工“子贡结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一、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特点2、分工不彻底1、持续时间长(1)、独立手工业发育不完善(2)、家庭
28、手工业发达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一、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特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还庐树桑还庐树桑,菜菇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场,鸡豚狗彘,勿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 汉书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综合的小农经济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1、小农经济是一种小土地经营“一夫挟五口,治田
29、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李悝“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 晁错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2、小农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
30、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1)、桑麻纺织“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 子“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商鞅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 盐铁论(2) 、家畜饲养“上家畜一豕、一狗,鸡一雄一雌。诸以令畜者,皆藏其本,赍其息,得用之”。 银雀山竹简守法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3) 、园艺种植“菜菇有畦,瓜匏果蓏 ,殖于疆场。” 汉书食货志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成3、小农经济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2)、土地兼并(3)、商品货币影响(4) 、天灾人祸(1)、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5) 、人口的压力第三节 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形成二、农业经济结构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定制培训空间租赁协议细则
- 2024年度户外广告牌使用协议
- 2024饮用水业务协议参考格式
- 2024建设项目造价分析服务协议
- DB11∕T 1711-2019 建设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采集标准
- 2024煤炭大宗交易协议模板例文
- 2024专业餐饮加盟经营协议样本
- 2024年氧气乙炔买卖协议范本
- 2024装修公积金贷款协议条款样本
- 2024年停车场综合服务承包协议典范
- 书籍小兵张嘎课件
- 生鲜猪肉销售合同模板
- 2024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师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通河县所属事业单位招聘74人(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私募基金管理人-廉洁从业管理准则
- 医疗器械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制度
- 北京市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裁量区域分类管理台帐
- 5.1+走近老师(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 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农村农产品加工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及未来三年行业预测报告
- 识别界限 拒绝性骚扰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