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件 (31张)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件 (31张)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件 (31张)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件 (31张)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4章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件 (31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探讨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2.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认同全球环境问题会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3.通过分析各种环境资源的变化情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论证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意识。5.通过分析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课前自主预习案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生态足迹(1)概念:生态足迹,又叫 ,是指在现有技术

2、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 . 。(2)特点: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 、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 。 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生态占用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越多越大生活方式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1)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 ,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全球的人口持续飞速增长,近几十年来,养活地球人口的 压力不断增大。(2)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还将 ,人类的消费水平也将 。未来,全球 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3)我国人口 。近年来,虽然在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的调控下,我国人口增

3、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 国家行列。不过,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未来 还将加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 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物质支持环境继续增长继续提高生态环境基数大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低生育水平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 以及环境污染等。2.内容(1)全球气候变化: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 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 ,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2)水资源短缺:淡水约占地球水资源的 。但是其中可被人类直接

4、利用的不到 。 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冰盖融化2.53%1/3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3)臭氧层破坏:由于人类对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大气中 的含量持续下降,在南北极附近,甚至出现了“ ”。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 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4)土地荒漠化:人类活动会导致 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目前,除了 ,其他各洲均存在土地荒漠化。(5)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目前,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率的 倍!(6)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是 。大气污染会导致 频发。臭氧臭氧层空洞太阳紫外线干旱

5、或半干旱地区南极洲1 000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雾霾、酸雨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 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 。我们应正确处理 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 ”作为基本国策。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预习自测1.判断下面有关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说法的正误。(1)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 )(2)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高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 )(3)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提示:地球人口环境容纳量约为110亿,目前人口未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4)人

6、口增长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 2.判断下面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说法的正误。(1)水泥的生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 )(2)提倡火力发电,提高燃煤使用量。( )提示:提高燃煤使用量,会产生大量CO2等气体,加重环境污染,应大力倡导水力发电。(3)人们向环境排放的废物已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净能力。( )(4)减少汽车使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 课堂互动探究案探究点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情境 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模型的图解并回答相关问题。思考 (1)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提示:人口快速

7、增长。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2)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地,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3)自然条件下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世界人口激增导致自然资源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4)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做法合理的有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为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提倡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

8、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深度思考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我们应该怎样做?提示:控制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提高生态承载力,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应用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C.人类局部改造环境,一定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C 解析: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环境容

9、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一般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最终还是会降下来;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探究点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情境 某河流被排入过多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致使多次蓝细菌暴发,并导致水草死亡、水质恶化。下图为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思考 (1)蓝细菌的暴发和水污染有关。引起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河水中氮、磷等物质含量大量增加,导致河水的富营养化。(2)生活污水流入后,为什么DO急剧下

10、降?提示:生活污水中富含有机物,有机物的分解多是通过需氧微生物进行的,分解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3)无机物N和P来自哪里?为什么生活污水进入湖泊后N、P含量急剧下降?提示:来自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进入湖泊后,N、P被水生植物所利用,所以含量急剧下降。(4)为什么在b点BOD最低?提示:该地点还处于河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基本被分解完毕,所以导致需氧微生物耗氧量降到最低。深度思考 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是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归纳总结 (1)水污染的类型污染类型成因危害无机污染水体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浑

11、浊度增加,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机污染水体中富含有机物异养型生物繁殖,水体缺氧,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进而使河水变黑、发臭重金属、农药污染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重金属等浓度较高(2)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或赤潮的成因及过程应用 “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量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D 解析:赤潮是在

12、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方法指导 (1)富营养化发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体表现不同,发生在海洋中称为赤潮,发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称为水华。(2)解决水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放污染物。对不可避免产生的污水,要集中到处理厂进行净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过滤、化学反应分解等,最符合生

13、态学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办法降解。课堂小结完善概念图记忆节节清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污染等。随堂反馈1.判断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是否正确。(1)大力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2)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对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3)人口增长直接引发洪水频发。( )(4)目前我国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明显下降。( )

14、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间的关系可反映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压力。生态承载力指某区域一定条件下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图中地区生态环境压力最小的是( )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南解析:西藏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生态环境压力最小。B 3.雾霾天气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佩戴防雾霾口罩即可预防各种疾病B.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形成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雾霾与气象因素无关,不可能实现彻底治理D.雾霾是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D 解析:佩戴防雾霾口罩只能预防呼吸道疾病;从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雾霾的形成说明生态

15、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雾霾与气象因素有关,通过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工业布局、确保工业生产治污达标,可以实现彻底治理;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工业生产(主要是燃煤企业)和人类生活(家用燃煤、汽车尾气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4.(不定项选择)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臭氧层空洞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B.温室效应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C.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D.水体富营养化是水域生态系统稳态失衡的结果ACD 解析:臭氧层空洞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迅速增多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与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无关;酸雨会

16、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水体富营养化是水域生态系统稳态失衡的结果。5.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某市吹响了“蓝天保卫战”的号角。在综合治理下,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例如,大幅减少烟花燃放的次数。引导市民少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中的 ;采取“控排”“控煤”“控油”、提倡绿色出行、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单车等措施,可以有效节能减排,从而达到缓解的目的。解析:(1)“蓝天保卫战”中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措施是为了缓解环境污染;采取“控排”“控煤”“控油”等是为了减少燃油车出行产生的温室气体,缓解温室效应。答案:(1)环境污染温室效应5.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