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课件_第1页
老子思想课件_第2页
老子思想课件_第3页
老子思想课件_第4页
老子思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老子一个无比睿智和博大的先哲这是一个奇异的人,他的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可以代表中国文化高度和深度;他的著作只有5000字,但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言简意赅的作家; 世界一流的文化巨擎如黑格尔、尼采、托尔斯泰无不从他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尼采曾说,他的著作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这位先哲的著作;美国纽约时报将他的著作列为世界十大名著之首;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一生研究中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著有多卷本中国科技史专著。他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就在这位先哲

2、所创立的学派。 他就像一个深宅大院,许多人连他的门都摸不到。中国人以他的名字作为自己父亲的代称;中国的男子则以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傲称;他的名字叫老子。一个伟人对另一个伟人的评价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态,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蓬累而行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

3、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正义朱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老子出关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相传老子在此点化了函谷关总兵伊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zhouzhi(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

4、碑石三百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或曰德经,或曰道经,或曰德道经,现在叫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全书分为81章,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共5000字左右 。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

5、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谓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虽然简短,但它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却很大:以它为基础,中国古代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道教,这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老子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思维倾向和审美趣味。直到今天,老子还在参与塑造这个民族的思想。 对老子的误解:误读一:老子思想是消沉的、厌世的、出世的。无为、不争、谦退、柔弱等,都是老子的话。表面上不做,暗地里什么都可以做。事实上,无不为是无为的效果,即顺其自然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

6、,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实际上,老子的这句话,是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可能性;在事物发展中,张开是闭合的一种征兆,强盛是衰弱的一种征兆,并没有权诈之意。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民明,将以愚之,字面看是主张愚民政策。愚,直朴的意思。老子希望统治者培养一种笃实的政风,以引导统治者以诚相处。 班固汉书艺文志考察各派源流时指出:“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掌管教育之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掌管法律之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掌管宗庙之官)。”而他认为道家学派则“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

7、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那么,什么是老子的秉要执本 ?老子同样关注的也是人。只是他的路径与孔子不同罢了。老子的社会批判意识与回归自然的理想追求是老子的独特路径。应该说,老子的批判反省及其对人的本真、本性的守护是老子思想当下闪闪发光的地方。老子是自然主义者如果说,孔子的最大遗产是人本主义,那么老子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遗产?我们认为,老子是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关心的是如何消解人类社会的纷争,如何使人们生活幸福安康。他的期望是,人的行为能够取法于道的自然性与自发性;政治权利不干涉人民的生活;消除战争的祸害;扬弃奢侈的生活;在上者引导人民回到真诚朴质的生活形态与心境。老子哲学

8、的基点是道,其核心是自然和无为,围绕这一基点和核心,老子提出了许多别开生面的、极富启发意义的观点。 一、反者道之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古不变的道;凡是可以标注出来的名,不是恒古不变得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这里所说的“反”,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两层意思又互相关联,反映出老子哲学的独特智慧

9、。 在阐述相反相成的思想时,老子习惯采用“正言若反”的思路。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没有评说。美和丑、善和恶都是相对而言的,人们说这个东西是美的,就有个丑的概念相比衬。有和无、难和易、

10、长和短、高和低、前和后等都是如此。但老子认为,我们对事物相反相成的看法,并不是世界本身所具有的,而是人所赋予的。“万物作焉而不辞”万物自在生长,并没有评说(“不辞”),万物生长只是自然而然,本身并没有大和小、尊和卑的区别。 在老子看来,世界的高下美丑,是人的判断。人给世界作判断、分高下,乃至确定世界的意义,其实是对真实世界的误解。即如美丑而言,当人知道追求美的时候,就有了美丑的区分,就有了分别的见解。老子并不反对人们追求美,但他认为这种追求美的方式,并不能得到真正的美。真正的对美的欣赏,是对美和丑的超越。 由此可见,老子的意思并不是强调事物相反相成、互相转化,那种将老子哲学等同于黑格尔辩证哲学

11、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老子是通过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分析,来否定知识判断的意义,从而宣扬他的所谓“反”的第二层意思:往复回环的生命之道。老子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里的“反”,不是相反,而是“返”,是往复回环、流动不已的生命。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他说这个“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正是这个意思。 老子的“道”是不加分别的,是一种“大制”,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分辨。这个“大制”是不能分割的,所以说是“混成”,老子将这称为“大制不割”。老子说“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

12、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达到荣华富贵、重权厚利的地位,仍能安守平淡的生活,身处世俗的低下之处,永恒的德行才算圆满,回归到纯真质朴。这种纯真质朴可以主宰万物,高明的统治者用它来治理天下。所以说最高明的统治是浑然一体的,无法分割。“道”是“朴”就是没被打破的圆融世界,在这里没有知识,没有分别,没有争斗,就像清澈的溪涧和流动的山气,空灵而涵有一切。这就是他所说的“不割”的“大制”他所谓世界的最高存在形式。 老子在“反者道之动”的哲学中,通过“反”的两层意思强调,人们不能为相反而成的事物表象所遮蔽,而要破除知识的短见,契入往复回环的生命之道中,这才是发现世界意义的根本途径。二、无为而无不

13、为老子说:“道法自然。”“自然”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并非指外在的自然物,而指一种自然而然、顺应世界的态度。老子强调,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性”,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所谓“独立而不改”,人不要强行改变它。老子将“自然”和“人为”对立起来。“人为”是对“自然”破坏,“人为”即“伪”,是不真实的。老子告诫人们,放下左右世界的欲望,顺应自然,这样才是解决人与世界冲突的根本途径。“无为”作为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是对“自然”的保护。没有“无为”,也就没有“自然”。老子说:“无为而不为。”意思不是说什么都不

14、敢,消极等待事情的成功。而是说,人的一切事业应该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去做,不能强行改变自然的节奏。老子反对“人为”,并不是否定人的积极创造,而是反对破坏自然节奏的盲目的乱为。老子所提倡的创造,是契合自然精神的创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们从老子的“大巧若拙”的说法中,即可看出他的自然无为思想的精髓。“大巧”,就是最高的巧。“大巧若拙

15、”的意思是,最高的巧看起来像是不巧,最高的巧其实就是拙。“大巧”(“拙”),不是一般的技巧,一般的技巧是凭借人工可以达到的,而“大巧”是对一般技巧的超越。 老子以这最高的巧为“天巧”,它自然而然,不劳人为。从技术的角度看,它是笨拙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从天然的角度看,它是最大的巧。在老子看来,技术之巧,才是真正的笨拙,耍弄小巧,最终适得其反。因为人有了弄巧的心,就会不真实,心灵不真实就不能自然而然。这样的巧是对自然状态的破坏,也是对人的和谐生命的破坏。 老子哲学的继承者庄子讲了一个“散木”的故事:有个木匠到齐国去,看见一棵栎li树生长在社庙旁边,被奉为社神。这棵树大得难以形容,围观的人多

16、极了,木匠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向前走。他的徒弟却为它神迷,看后跑着追上师傅,问道:“自跟随师傅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大树,而您却看都不看,这是为什么?”木匠说:“这是没用的散木,因为无用,所以它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这种“散木”的智慧,就是“拙”,就是无为。它是自然的,所以能保全生命。 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用更宽阔的眼光看待技术,不陷入技术至上的泥沼,道家的思想是否会有所启发呢?三、不争的哲学老子从他的自然无为哲学出发,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观点。老子的时代充满了连绵不绝的战争,思考战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重要课题。反对战争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如提倡“不战而屈人之

17、兵”的孙子思想,提倡“兼爱”而抨击攻伐的墨子思想,提倡仁政、反对征战的孟子思想。老子“以柔弱胜刚强”的哲学,则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战争形成的根由。 老子认为,战争是由人的欲望肿胀所引起的,为了满足欲望而产生争斗,争斗的升级,便酿成了战争。正因此,老子哲学的立足点在“不争”。老子认为,争强好胜,是衰落的根源;而清净无为,则可以合于自然无为的生命之道。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具有最高的善。老子以水来作比喻,突出他的“不争”哲学思想,与恶意争斗的丛林法则相区别。老子说:“水善万物而不争。”水的最高的德行就是“不争”。在老子看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情受欲望驱动,好高而恶下,而水却永远地往下流淌。水是

18、生命之源,可以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生命,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水作出巨大的贡献,又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水在最低、最平、最静之处,包容天下一切,映照万物。水选择了一条和利欲熏心的人完全不同的道路。 老子哲学并不是弱者的哲学,他的哲学充满了力量感。老子认为,水在柔弱宁静中,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可以冲破世界上的一切障碍。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是柔弱胜刚强的典型。水因为不争,不为利欲所驱动,所以能无往而不胜。 水的力量。尼亚加拉瀑布尼亚加拉我们千里迢迢为你而来观赏你雄伟的身姿领略你摄人的风采你的气势可比喷薄欲出的旭日你的雄浑犹如奔腾决战的万军你如猛虎愤怒时的吼叫你像蛟龙狂躁中的沉吟

19、你使懦者增添了勇气你使勇者斗志弥坚彷徨者将整装重返战场战斗者将勇往直前你狂泻的急流能冲刷世上所有的污秽hui你能把裹足的顽石冲向无边你是健壮的青年英姿勃发你又似巨人能使巨轮飞旋你是大自然灵性的所在你又是人类伟大信念的象征目睹你啊,我们的心灵强烈地震撼沸腾的热血已随你自由飞奔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意思是说,知道了刚强,却要立足于柔顺。老子并不是一个喜欢失败的人。但他认为,要使自己变得强盛,不是靠恃强凌弱,而是要从弱处做起,像水那样,在低处凝聚力量。放弃逞强的欲望,是获得强盛的根本途径。在老子看来,柔弱不仅是获得强盛之道,也是保全生命之道,柔弱是生命的象征。他打了一个比方:人活着的时候,他的

20、肌体是柔弱的,到了死的时候,肌体就变僵硬了;植物也是这样,有生命的植物,绿叶摇曳,花儿绰约,等到它枯萎,就显得枯硬。老子用这样的比喻说明,坚守柔弱之道,其实就是保全生命。人类能够奉行“柔弱”之道,正是避免争斗的最好方式。 四、回到“婴儿”状态在老子看来,这世界熙熙攘攘,为名为利,吵闹不休,而他却走着另外一条路,追求淡泊、宁静,面对各种诱惑,心里不起一点波澜。他说,他宁愿做刚刚出生的婴儿。老子说自己愿做一个婴儿,并不是说他愿意年幼无知。他说“圣人”具有最高德行的人,个个都是婴儿,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婴儿的状态,“复归于婴儿”。婴儿的状态,无知,无欲,纯静,真实。老子的婴儿状态就是拥有“童

21、心”、“赤子之心”。婴儿脱离母亲子宫的第一声啼哭,是那样的清脆响亮,老子认为,这才是真实生命的呼唤。人来到世界上,随着身体渐渐长大,接受社会的习惯,获得外在的知识,原来洁净的心灵,渐渐涂上混乱的颜色,人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虚假。人被文化所熏陶的过程,其实就是渐渐失落真性的过程。 在老子看来,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本色”的背离。人类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装饰”的过程 :语言是对交流的“装饰”,衣服是对身体的“装饰”,房屋是对居住方式的“装饰”,国家政治是对人类组织方式的“装饰”,等等。这种“装饰”,常常引起欲望的膨胀。在欲望的驱使下,人们互相倾轧,争夺不休,战争也骤然而起。老子打了一个比方说

22、,自然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世正好相反,是损不足而补有余,越是贫穷的人群,越是去掠夺他。 这种欲望的膨胀,不但破坏了外在的世界,也毒害了人的心灵。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意思是说,漂亮的颜色迷乱了人的眼睛,繁复的音乐损伤了人的耳朵,贪恋于世上的美味,最终破坏了口味,整天纵马打猎,使人心发狂。欲望扰乱了宁静的心灵,人们在欲望的大海中泅渡,最终会被淹没。 一个迷茫的声音 无题我不喜欢黑色的沉重我不欣赏红色的炽烈我不陶醉蓝色的浪漫我不安于白色的纯洁这些本色多么单调而乏味我喜欢模糊难辨的杂色不止是两种颜色的调配它多至百种,千种,万种乃至是世界上各

23、种颜色的混合生活的色彩是多么的丰富岂是哪一种本色所能涵盖老子的思想同样有极大的吸引力。晚老子200年,另一位道学大家出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庄子。鲁迅说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顾颉刚说:“在战国时代里,庄子是最高的哲学表现,楚辞是最高的文学表现。”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i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

24、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人生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学问,派人带着“千金”去请他出来做“卿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者说:千金,待遇不低;卿相,官也不算小。但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养它几年,又给它披上花布,然后送人大庙牺牲做祭品。这时,它想当自自在在的小牛也不行了。你快走吧,别玷污了我,我宁可在污泥中自由生活,也不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