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心理演示文稿_第1页
社群心理演示文稿_第2页
社群心理演示文稿_第3页
社群心理演示文稿_第4页
社群心理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群心理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二十一页。优选社群心理第二页,共二十一页。本讲结构民族性格阶级心理社区意识第三页,共二十一页。一、民族性格民族性格研究关心的核心问题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因素对该民族成员的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影响。生活在同一民族中的不同个体是否具有相同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行为模式。民族与种族斯大林: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种族是在他人看来具有共同生理特征的群体,强调生物学特征;民族主要考虑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特征,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第四页,共二十一页。民族性格含义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是一个民族在特殊的社会历史

2、条件下形成的各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赋予了民族心理以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足以将一民族和他民族区别开来。特征共同的文化和由共同的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质,是民族最重要也最基本的特征。第五页,共二十一页。民族刻板印象含义:根据一民族成员的心理或行为特征形成的对民族群体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民族或曰国民刻板印象。特征国民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但和其他刻板印象一样,也具有十分稳定和强烈的情绪色彩。由于它的内容通常缺乏理性根据,因此,国民刻板印象往往会发展为种族偏见的种族歧视。例子:“大象”的故事第六页,共二十一页。民族性格的研究历史冯特

3、:民族心理学要通过语言、神话风俗及艺术来“研究以人类群体的一般发展和有普遍价值的、共同的精神产物为基础的心理过程”。勒温的德国人和美国人的国民性比较研究德国人人格的表层和深层领域的界限在较表面的地方,因此德国人不够直率。比较脆弱,容易打破,死对头或患难。美国人人格的表层与深层领域的界限在比较深的地方,因此美国人比较开放,交往范围也大。易相处但难患难。美国文化人类学家R.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 每种文化中至少可以归纳出一种与之对应的主导人格类型,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文化认识一民族的基本性格,进而控制人的文化或社会行为。后续研究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军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M.米德的枕戈待旦:一个人类学家眼中

4、的美国人戈若的大俄罗斯人第七页,共二十一页。中国人的民族性格(1)传教士及汉学家的早期研究梁启超:中国人崇实际、主力行、贵人事、明政法、重阶级、重经验、喜保守、主勉强、畏天命、言排外、贵自强。 鲁迅:在阿Q的精神胜利法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大心态,而九斤老大的保守性中体现出中国人对社会进步所取的既期望又畏惧的悲剧性格。他认为,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是外来侵略者的压迫,一是统治阶级的奴化。梁漱溟:中国人的性格中包括了“自私自利”、“勤俭”、“爱讲礼貌”、“和平文弱”、“知足自得”、“守旧”、“马虎”、“坚韧及残忍”、“韧性与弹性”和“圆熟老到”等10种基本特征。他指出, “大抵民族

5、性所由成,有两面,以上所论为其可能遗传递衍之一面;还有一面则是后天习惯,主要因社会环境之刺激反应而形成。凡前所列中国民族性十点,一一皆可本此两面以了解之。” 林语堂:中国人的8种民族性格特征: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老滑、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和因循守旧等。 第八页,共二十一页。第九页,共二十一页。中国人的民族性格(2)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台湾学者掀起的“本土化运动”的激励下,对面子、孝道、报、缘、忍、差序格局、家族主义等中国或东方社会特有的心理与行为现象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杨国枢:“社会取向”中国人是“社会取向”的,这是一种行为倾向。中国人的行为倾向是,表现出顺从他人

6、的行为、不得罪他人的行为、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及对别人的意见感到忧虑的行为。这种社会取向的行为目的是要达到:(1)获得别人的奖赏或称赞,(2)维持自己人际关系的和谐,(3)使别人对自己有好印象,(4)保护自己的面子,(5 )使别人接受自己,(6)避免他人的责罚、拒绝、讥笑或报复,(7)避免困窘或尴尬,(8)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沙莲香从自我意识、行为取向和性格结构三方面证实,中国人民族性格具有双重和多元的特点。“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比较注重的东西,是人际的、表面的、讲究的、克制的,有礼有节、有理有情、有人也有己,中国人身上优质的东西表现得多些。”但私下里却正好相反,“不顾及人际、表面、讲究的、不克

7、制的、无礼无节、无理无情、无人也无己的,中国人身上劣质的东西表现得更多些。”第十页,共二十一页。民族性格研究的现代趋势早期民族性格研究重视民族性格的静态结构,现代研究者们开始愈加关注民族性格的变动。 自4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开始愈加注重对民族性格进行经验研究和定量分析。 早期民族性格研究往往是在文化的单一层次上展开的(主要是寻找与每一文化相对应的“基本人格”或“主导人格”),现代民族性格研究则更为注重从不同的文化层面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 早期民族性格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有关不同民族的社会行为(如变态行为、侵犯与好斗行为等)的解释,而现代民族性格研究则开始关注国民性与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现代

8、化的关系。 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二、阶级心理阶级研究与社会心理学阶级与阶层:卡尔马克思与马克斯韦伯社会心理学:描述与分析具有时代特征的阶级问题与阶级心理,指导通过相对公平的竞争,从总体上缩小阶层差距。阶级心理:阶级心理建立在相应的阶级的生活条件的总和之上,是对该阶级的社会境遇的体验的结果,这些生活条件是由该阶级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决定的。阶级心理对阶级地位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该阶级特有的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上,即表现为该阶级与其他阶级不同的独特的亚文化。 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阶级心理的基本要素阶级的需要阶级的需要是作为群体行动的阶级的基本动机和目的 。阶级的兴趣阶级的兴趣是与阶级的利益相联系

9、的,它受到该阶级的整个社会关系系统的制约。 阶级的情感阶级的情感包括了激情和情绪在内,是由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生活条件唤起的。阶级性格阶级性格通常指阶级成员所特有的活动形式的总和,它表现在各阶级成员的典型而稳定的行为方式之中。这种行为方式存在于这些成员的日常活动的各种情境之中,并明显地将该阶级的成员与其他阶级成员区别开来。阶级的性格是在阶级的历史中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阶级特有的习惯、风俗和传统阶级的习惯、风俗及传统是阶级亚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构成一阶级的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特征。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中国农民心理的嬗变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一、二十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

10、处:这就是在二十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研究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嬗变的重要性 “现代化”不只是经济或社会制度形式上的,而且同时也应该包括精神现象或心理状态。在这种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的嬗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价值观的转变是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以城乡壁垒、城乡相对隔离等现象反映的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乡村离现代化更远,因此,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农民经历的变化、困难和振荡也最为强烈。 研究对象:江苏昆山市周庄镇和北京大红门地区的“浙江村”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个案访谈、观察、资料收集以及摄影等 第十

11、四页,共二十一页。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中国农民的传统心理乡土主义具体表现为安土重迁、重本轻末的土地依赖意识,而安土重迁不流动则进一步造成了乡土社会村落之间的孤立与隔膜。特殊主义重视地缘和血缘关系,讲究人伦和家族至上功利主义具有十分强烈的乏力感和宿命论倾向,对未来期望不高,看重眼前的即得利益,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有蝇头小利时安贫乐道,苦难临头时则逆来顺受平均主义“小农意识”的核心成份,有牢固的“有限资源”观念,“不患寡,而患不均”保守主义害怕任何性质的社会变动,害怕尝试新的东西,常常表现为规避风险、推崇经验和盲目从众。封闭主义内向、压抑,在群体内部不赞成相互间的竞争和个人的创造性,在群体外部则

12、对他群或陌生人深怀畏惧、警惕之心。 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中国农民心理的现代转变土地依赖意识已经急剧减弱。特殊主义倾向仍然存在于两地农民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准则之中,但市场经济已经培养出了他们明显的“认事不认人”的普遍主义原则,他们的家族意识、血缘和地缘观念有所淡化。经济条件的改善、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外出经商和做工的经历,使得农民的乏力感已普遍降低,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效能很有自信。在乡镇企业做工和外出经商的经历还使两地农民破除了“资源有限”的观念,他们的平均主义为核心的“小农意识”减弱。农民身上的保守主义倾向降低,他们不但形成了敢于冒险的心理品质,而且对市场经济的整个运作机制不再陌生,他们的时间

13、观念增强,对经验的推崇降低,年长的权威提前让位于年轻人的头脑和精力。生活半径和交往世界有了极大的拓展,人格和社会心理不再象以往那样封闭、内向。他们变得自信、健谈、能够自然大方地与陌生人建立友好的关系。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三、社区意识社区滕尼斯:社区与社会社区指一种基于亲族血缘关系形成的社会联合,其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社会是由人们的契约关系和由“理性的”意志形成的联合。费孝通:社区(community)VS. 社会(society)和社会相比,社区指代的人群共同体更加具体可感、规模也相对较小,缺乏社会那样独立运作的性质。社区的三个维度:物质尺度:有明确边界的地理区域。社会尺度:居民在物

14、品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沟通和互动。心理尺度:居民产生共同的利益感、从属感和认同感。一个社区成员具有同其他社区成员有别的、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规范。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社区归属感是指社区成员对本地区和本群体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的心理感觉。它是社区意识的基本体现。影响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居民对社区生活条件的满意程度居民的社区认同程度 居民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 居民在社区内的居住年限 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 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经典研究(1)罗伯特林德和海伦林德:中镇 与变迁中的中镇“中镇”在印第安那州,是一个典型的中等规模的美国式城市。不仅在社区结构的研究中独树一帜,而且对社

15、区意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并成为这一领域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研究内容社区生活的六个主要方面,包括谋生、持家、教养子女、消闲、宗教实践以及参加社区活动。中镇的主导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研究发现经济地位及相应的经济活动将这个城市社区的居民分成两大阶级群体工人阶级和商人。而这又进一步影响到这两个群体的全部日常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包括和谁结婚、早上何时起床、属于哪个教会、开什么样的车以及参加哪个俱乐部。该城市的社区意识可称为“中镇精神”,其主要的特点是:忠诚、友善、成功;明达事理、勇敢、喜爱户爱运动;确信任何“激进行为”都将损害文明、食物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美国的生活方式”优于一切“外国的生活方式”、竞争能够促进人类进步等等。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经典研究(2)L.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城市社区的居民互相之间是以特殊的社会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