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达标检测卷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学期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学者李约瑟(1900-1

2、995)曾说:“也许,最现代化的欧洲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如庄子“通天下一气耳”,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A人文精神 B多元包容 C整体思维 D格物致知2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明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明理学()A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 B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C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D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3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

3、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4茶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符号之一。4-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8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以上对待中国茶的不同态度说明了()A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B同一物种接受度的地域差异C东亚文明的开放性与欧洲文明的保守性D交通便利性在文明传

4、播中的特殊地位5理学家虽然激烈地质疑佛教,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来自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道教和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核。这说明宋明理学()A追求自由而丧失社会责任感 B是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C其思辨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使儒学的内涵发生了本质变化6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有北魏不同时期凿刻的佛像,下面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影响这种艺术创作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进一步盛行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7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

5、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分布广泛,多元一体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 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9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

6、)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 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10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的称呼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A不同学派开始互相借鉴 B当时儒家思想突出思辨性C西汉时其被奉为儒家经典 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作出调整11有学者对中国历代名人词典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

7、 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 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12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前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13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A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 B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D文言

8、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14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对此王阳明解释道:“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这种解释()A继承了二程的认识论 B与孟子思想完全一致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15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A推行礼法并用 B关注人情冷暖 C弱化宗法观念 D强化法制体系16衣俊卿认为当文化危机达到一定的深度,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

9、辩与冲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文化模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以某种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成为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这就是文化转型。以下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文化模式是()A中体西用 B维新思想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17五代时的冯道,先后在5个政权中为12位君主服务,屡屡位居宰相。各种政论和史书均指责冯道不忠,而李贽不这么看,以冯道为吏隐(意思:虽为官,但犹如隐者)这表明李贽的思想()A符合道家的处世原则 B与主流价值观相悖C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 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18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但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之家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

10、教化。”可见,汉初的“黄老之学”()A为董仲舒改造儒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B推崇虚静无为,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C认识到建立统一王权政治的必要性 D主张兼收并蓄,推动了儒家思想复苏19宋初,词作为南方小国的亡国之音,是人人望而生畏的文化腐朽物,体现着南方颓废的文风和士风。后来,大量士大夫参与了词的创作,改变了其创作风格,如岳飞和辛弃疾等,都写出了很多高亢嘹亮、心怀天下的词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文化重心的转移 B诗歌的衰落C民族矛盾的激化 D理学的影响20关于近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表述正确的是()“同光十三绝”是中国京剧艺术迎来繁盛的标志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电影难夫难妻是新中国

11、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老舍的话剧茶馆是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的成果A B C D21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将功与能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说明()A官吏选拔日益制度化 B统治者日益重视加强专制集权C官吏选拔标准日益严格 D统治者日益重视对百姓的教化22李贽在民间讲学时,别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别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这反映了李贽()A关注儿童天性 B注重因材施教 C反对传统教条 D强调经世致用231903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

12、写道:“牛耕于田,不勤,牧童鞭之。牛曰:吾苦甚。牧童曰: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徒牛然,人亦如是。问何以为人役,问世界以何等人为最苦?”这段话宣扬的是()A重农抑商 B格物致知 C适者生存 D反抗侵略2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现象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有()国内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语文教材 旗袍进行了多次改良与创新已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中国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三大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图片、地图、表格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

13、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邓玉函、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水利技术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火炮制造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傅泛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音乐西洋乐器建筑教堂、圆明园(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材料二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续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徐寿翻译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地学

14、浅识甲午战争后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6有国家就需要有国家治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概莫能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

15、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 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汉武帝向这些儒者咨询治国的方略,让他们阐述“大道之要,至论之极”。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且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之子;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材料三 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分别是这两种方式的最有代表性的发源地。希腊文明和华夏文明都是在走出了原始氏族社会的质朴道德和风俗习惯之后形成了国家形态的,但两者的“走出”方式截然不同。希腊人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彻底告别氏族社会,开启了法治的

16、传统;华夏民族则在农业环境下延续、升华了血缘伦理关系,奠定了道德立国的基础。由此,两者分别衍化出“法治”与“德治”的政治文化传统。徐圻、金鑫著“法治”与“德治”的文化渊源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在国家治理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推进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中的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的其它治国方略。(4分)(3)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伦理治国、独尊儒术,的确成功地维护了专制王朝两千多年,但我们民族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试结合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相关史实,简述我们民族付出的

17、代价。古希腊文明是今天整个西方文化的摇篮,不管是科学、哲学、艺术,还是历史、政治、法律,都来源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除了宗教基督教不是从希腊产生的)。试以奥林匹亚遗址为例证,从一个侧面管窥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地位。(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法国重农学派是18世纪5070年代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也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此时法国仍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为基础。财政大臣主张极端重商主义政策并大范围实施,利用国家资本和特许经营形式集中发展工商业、刻意压低粮食价格、提高农业税等,导致耕地荒度,农民极度贫困,国家财政濒临崩溃。据农学家阿瑟扬估计,法国与英国小麦亩产比为1:

18、133。在此情况下,重农主义者提出,在各经济部门中,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二者都是不生产的。代表人物魁奈也指出,“关于农业的利益,实际上是要把土地集中形成大规模的租借地,由富裕的租地农场主经营使它达到最好的状态”。 摘编自浅论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对当前我田“三农”问题的启示等 材料二 1953年,毛泽东在了解了一些地方的农业互助合作情况后说:“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作法。”同年11月,在第三次全国农业互

19、功工作会议结束前夕,毛泽东在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伯达谈话时指出:“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现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潜在力很大。”1958年,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技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搜集各种农具,进行比较,通过试验加以改进,试制出新式农具。试制出来后在田里实试,确有成效,然后再大批制造,加以推广。 摘编自略论毛泽东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实践 材料三 中国留法农学会理事长任军民曾指出:“法国是农业大国,生产的集约化水平高,农产品丰富,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

20、涌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这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以及挑战。因此,加强中法农业交流,优势互补,既能让中国农业发展少走弯路,也将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重农学派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重农学派和毛泽东农业思想的相似点,并分析毛泽东重农思想形成的原因。(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加强中法农业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6分)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高二下学期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历 史(B)答案第卷(选择题)1【答案】C【解析】材料中“庄子通天下一气耳,

21、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揭示了宇宙天道阴阳五行的运行与变化,这些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意识,对现代科学的整体观念起到了启发作用,故C正确。A中“人文精神”、B中“多元包容”虽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但对欧洲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影响有限,故排除;D“格物致知”是朱熹明理的途径和方法,是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庄周没有这一主张,故排除。2【答案】A【解析】据材料“宋明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A正确;宋明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说法不全面;早在先秦时期儒学就注重人的自身修养,如孔子的“仁

22、”“义”“礼”等观点就是强调人的自身修养,C错误;宋明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D错误。3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 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答案】B【解析】秦朝郡县制确立后,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因此中央集权制度不是巩固贵族政治的需要,B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3、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确立,这种制度是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对巩固国家统一、管辖辽阔疆域起到重要作用。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4【答案】A【解析】从材料“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中可以看出,朝鲜、日本和英国对中国茶有不同的态度,其主要原因是朝鲜、日本与中国都属于东亚文明;而英国属于欧洲文明,中国茶传入英国属于异域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所以答案选A。5【答案】B【解析】从儒学的“价值核心”来自佛教、“道教和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核”可知理学家质疑和批判并且吸收了佛、道思想,将儒学

24、与之融合,所以B是正确的。6【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两个佛像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明显的不同,一个唇厚、目长、肩宽,气势雄健;一个丰满柔和,神态可亲”可知,其中一个是少数民族人物的造型,另一个则是汉族人物的造型,两种人物形象同时出现说明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深,这是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带来的影响,故C项正确。7【答案】B【解析】材料“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点,故B正确。A没有体现,排除;C“同时出现”与材料中“时间上有先后”不符,排除;D继承关系与材料不符。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奉

25、使诸番”“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两奉敕”“先后七奉使”等可得出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故B项正确;“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只符合明史的记载,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达哪些地方,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文化交流,故C项错误;明书的记载无法体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故选C项;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排除B项;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

26、畴“天理”,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的著作奉为经典,故诗的称呼在西汉始称诗经,故选C项;不同学派互相借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表现,与材料中诗在西汉称为诗经的变化不符,排除A项;儒学思想具有思辨性,是宋代理学的特点,排除B项;儒学适应社会发展作出调整,但还需要统治者采纳,故儒学自身的变化不是材料中儒家著作成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之等字,反映了当时佛道兴盛对命名的影响,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反映了儒学对当时命名的影响增强,从这个变

27、化反映出唐代儒学复兴的趋势,故选C项;材料出自中国历代名人词典并非反映底层民众的取名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道教,看不出儒教、释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加强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外国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与材料“一股正气,平治天下”相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与材料“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相符,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严刑峻法,与材料“刻薄严苛,法度严明”相符,道家主张崇尚自然逍遥的思想,与材料“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相符;选择D项符合题意。13【答案】B【解析】由题干“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

28、”可知,文言文是将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工具和载体,故选B项;题干只说到了文言文,没有提到白话文,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了文言文,没有说到白话文,没法得出C项的结论,排除C项;文言文的使用与文言文的命运不是一回事,题干说的不是文言文的使用,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不假外求,表明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选C项;王阳明的解释是运用了内心反省的认识论,二程的认识论是格物致知,排除A项;王阳明的解释是运用内心反省的认识论,两者不完全一致,排除B项;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可知,王阳明的思想和孟

29、子的性善论是一致的,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据材料“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可知,汉代用儒家思想来解释法律问题,故选A项;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不是关注人情冷暖而是外儒内法,排除B项;法律和儒家思想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C项;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并非强化法制体系,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宣扬西方的民主科学,彻底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符合材料中“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辩与冲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故材料中“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文化模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以某种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文化

30、模式,成为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反映的是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传统文化对峙下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D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以传统文化为根本,主动学习西方文化的产物,不是“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辩与冲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导致的一种新的文化模式,排除A项;维新思想是披着儒学的外衣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也不是文化争辩与冲突达到一定阶段下的一种新文化模式,排除B项;三民主义学习西方民主共和政体,没有触及传统文化模式,与材料中“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辩与冲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符,排除C项。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各种政论和史书均指责

31、冯道不忠,而李贽不这么看,以冯道为吏隐”可知,主流价值观都认为冯道不忠,而李贽则认为冯道是“大隐”,不顾传统封建君臣之节,以保国安民为务,表明李贽的思想与主流价值观相悖,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李贽对冯道的评价与当时主流价值观相悖,并未反映李贽的处世原则,且李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道家的消极出世的处事原则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李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且结合所学,李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限,传统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李贽对冯道的评价与当时主流价值观相悖,并未涉及对孔子权威的挑战,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据材料“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

32、之家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可知汉初思想上主张兼收并蓄,推动了儒家思想复苏,故选D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改造新儒学,排除A项;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统治者实行黄老之学,没有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排除B项;“大一统”思想使统治者认识到建立统一王权政治的必要性,排除C项。19【答案】D【解析】题干体现的是词的创作风格从颓废变为高亢嘹亮、心怀天下,这种变化是由于理学所提倡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被士大夫吸收并表现在其词作中,故选D项;题干只写到宋初和后来的变化,但是并没有体现词作是否是南方士人的创作,所以没法体现文化重心是否

33、转移,排除A项;题干仅仅说到词的创作变化情况,与诗歌的创作与发展无关,排除B项;民族矛盾激化是词的内容更为丰富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词的风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20【答案】C【解析】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的形式有机结合,是新文学的典范,故正确;“同光十三绝”标志着中国京剧艺术走向成熟,故正确;电影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无声黑白短故事片,拍摄于1913年,故错误;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56年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体现了艺术领域百花齐放,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21【答案】D【解析】据材料“功与能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

34、据”说明选官由注重能力和功劳到注重德行的变化,结合所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汉武帝用儒家思想强调对百姓的教化,故选D项;材料强调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不是制度化,排除A项;将“孝廉”作为标准无法体现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或皇帝,无法得出统治者日益重视加强专制集权的结论,排除B项;选准标准从“功与能”转变为孝廉只是选拔侧重点的变化,无法体现出“选拔标准日益严格”,排除C项。22【答案】C【解析】题干提到李贽讲学时,“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这与传统的讲学先生“只收男孩”、“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不一致,所以他采取的是反对传统教条的做法,故选C项;题

35、干中的“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可以体现关注儿童天性,但是“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与儿童天性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李贽的做法与传统不一致,但是没有体现因材施教,排除B项;题干仅仅提到李贽对学生行为的要求,而没有关于学习内容和目的的要求,排除D项。23【答案】C【解析】据材料“智不若人,即为人役。岂徒牛然,人亦如是”,可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故选C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不符题意,排除A项;格物致知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不符题意,排除B项;题意是激发人们变法图强,未提及反抗侵略,排除D项。24【答案

36、】A【解析】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倡导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1920年国内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语文教材,故正确;根据所学,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已吸收西方服饰版的长处,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故正确;根据所学,中国民航事业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错误;根据所学,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第卷(非选择题)25(12分)【答案】示例一信息: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说明: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

37、科技和人文知识;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译书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示例二信息: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说明: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要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示例三信息: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说明:明末清初时,以西方传教士为主,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反映其向中国传播基督教的初衷;近代以来,主持者以中国知识分子

38、为主体,19世纪60年代官方译书系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时代要求。【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一反映的是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情况,主要涉及传播基督教、欧洲先进科技、人文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概况,主要涉及的内容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西方思想文化。其次提取信息,可以从译书内容越来越丰富,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等角度分析。再次是对信息进行说明论述,可以从背景目的、时代要求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26(15分)【答案】(1)特

39、点:以罗马民族为核心,区别对待境内其他民族;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地区。(2分)作用: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1分)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任意2点,2分)(2)观点:统治者应以民为本,实践德政。(1分)方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答:主张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也可得分)

40、推行教化,养士求贤。(1分)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1分)(3)选择代价:政治上,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表明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扼杀了民主因素的增长。(3分)思想文化上,理学僵化;科举制演变为“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也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3分)选择摇篮地位:奥林匹亚是古代希腊的宗教圣地和体育竞技中心,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1分)公元前776年,奥林匹亚举办的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作为宙斯祭祀庆典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地人借此表达对宙斯的敬意,对力量和智慧的崇拜。(1分)奥林匹亚竞技会逐渐拥有了某种精神含义,即和平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