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庄子课件_第1页
老子与庄子课件_第2页
老子与庄子课件_第3页
老子与庄子课件_第4页
老子与庄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 倡导清心寡欲与弃知绝智的老子 老子其人估计生活在春秋时期,或与孔子同时稍为年长。据说姓李名聃,今河南省南部(时为楚国)人,一说亦齐鲁人。学者多认为老子一书极有可能是后人据其思想托名写作或增写。 据说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相传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以后不知所终。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他的思想被庄子传承,形成道家学说,与儒家、释家(佛)学说先后构成中国传统思想

2、文化的三大内容版块,虽有矛盾与抵触,但常相互动、平衡。 道教依据道家学说,将其宗教化,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实际上老子倡导的绝非宗教思想。 老子出生的神话上元经:李母昼夜见无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玄妙内篇: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朱韬玉札及神仙传: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贯通的纹路),日角(额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旧时相术家认为是大贵之相)月悬(指额骨为半月之形。相

3、法认为极贵之相),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老子比孔子早还是晚?论语师生答问通篇并未涉及老子及其学说,可见当时老子一书可能并不存在。孔子向老子问礼,是道家一派尤其是后来庄子的杜撰与附会。论语.述而似乎提到过一次老子,原文是: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这个“老彭”,一般解作老子与彭祖,实际上“老彭”也有可能是周朝周公时代的一个文化人。大戴礼记虞戴德即有“老彭”的记载 “昔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扬则抑,抑则扬,缀以德行,不任以言。” 老子学说应该属于道家的第二阶段在杨、墨、名家哲学之后,老、庄兴起。他们同属于悲观主

4、义的哲学范畴,即对主流文化与既存秩序的怀疑与否定。老庄强调清心寡欲与弃知去智,拒绝诱惑,回到蒙昧、混沌、古朴的时代,特别强调人心、人际关系的极端单纯化、非功利化。老子看到,知识本身就是欲望的一个对象;它又引起人的更多欲望,成为人满足欲望、达到目的的推手。知识既是欲望的主人,又是欲望的仆人。人的知识越多,就越不知足,不知止,手段就越多。因此道德经第十八章说:“智慧出,有大伪。”太上老君司马迁评老子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

5、后相随” 。 对于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老子强调的是“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代不少哲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自汉以后注释老子者不下

6、千家,在中国古籍中是罕见的。后人据老子不但创立了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而且老子的思想可以说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第二十五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无为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十七章:“侯王若能守之

7、,万物将自化”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十七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贵身自养第四十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音田)猎 ,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五十章:“人之生,动之于死地,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 ,猛兽不据,攫乌不搏。”柔弱不争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六十六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

8、则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第七十六章:“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本课教师对老子学说的归纳一、老子的思想如“有无相生”、刚柔兼济等确有辩证法的一面,但其出发点是悲观主义的,他认为人为努力的东西不免都是负面的,有害的,都将走向毁灭。所以刚不如柔,实不如虚,动不如静,有为不如无为,成人不如婴儿。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其恶已!皆智善之为善,其不善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作苟);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第五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苟吾无身,吾有何患!”(第十三章)这种虚无主义,是逃避主义,是人生处世悲观消极的态度与办法。二、他主张顺其自然,大智若愚,反对人为破坏,但极易蹈于愚民倒退的思路,显然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如其主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第三十八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利,民复孝慈;绝巧弃义,盗贼无有。”(第十九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第八十章)等等,显然这些都是一厢情愿,是行不通的。三、他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谓玄所

10、谓道,虽然形而上,有充分哲学的意味,但显然有流于神秘主义的倾向,很难为人把握与实行,离普通人民的生活改善更是离得太远。四、老子的精华在于破除权威思想,不轻信人言,调动逆向思维,有宇宙万物的心怀。其全书行文简澹而优美丰富,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里程碑,是一本言简意赅的奇书。庄子一书后世又称南华经,系庄周及其后学所撰述。 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多以“寓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更加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庄子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多有诗意,乃先秦诸子文章中又一典范之

11、作。 庄周梦蝶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注:蘧蘧:音渠,一说欣悦状,一说僵硬状。从前者。庄周晓梦迷蝴蝶教材译文与解释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

12、,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后遂以“庄周梦蝶、庄周化蝶、蝶化庄生、蝴(胡)蝶梦、蝶梦、梦蝴(胡)蝶、梦蛱蝶、梦蝶、化蝶、蝶化、化蝴蝶、蝴蝶庄周、庄周蝴(胡)蝶、蝶与周、蝶为周、周为蝶、漆园蝶、南华蝶、庄蝶、庄生蝶、庄叟蝶、枕蝶、蝶入枕、庄周梦、庄叟梦、庄梦、蘧蘧梦、梦蘧蘧、梦蘧、梦栩栩、栩栩蘧蘧、蘧蘧栩栩、蝶蘧蘧”等写虚幻、睡梦及边蒙之态;亦用以写蝶。庄子思想的创新之处史记:“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后世合称“老庄”。 老、庄虽都崇尚“自然”,但庄子齐同万物的差别,进而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与老子颇有不同。天下篇把老聃、关尹一派和庄周一派分而述之,表明他们并不完全相同。

13、 从渊源说,庄子的确是对老子的承袭,老庄一脉相承;但他又在老子基础上,有很大发展变化:第一,“道”之不同。 【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庄】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齐物论第二,循环转化之不同。 【老】事物之间有差别;相反相成、循环转化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不为(目的)。 【庄】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任何事物之间都没有区别。故主张“不为”。 老、庄虽都崇尚自然,

14、但庄由崇尚自然走向了彻底的虚无。林庚先生总结:老子主清静,而庄子主自由;老子说“有”、“无”,庄子说“是”、“非”。老子说“无为”,庄子说“无不为”。庄子更近于唯心。(中国文学史)齐物论 逍遥游 人生境界 齐物论 无分别、无是非 养生主 如何待己 人间世 如何处世 德充符 理想人格 大宗师 宗法自然 应帝王 与万物冥一(去除分别和是非)则天下自治庄子的哲学思想泯灭一切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 将老子辩证法的相对性加以夸大,发展为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大小、寿夭、善恶、美丑都是相对而言,进而不谴是非,否定评判是非的一切客观标准。秋水“河伯观海”的寓言寓意何在?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事

15、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古,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庄子的政治思想由愤世嫉俗到超世脱俗 将现实社会视为强盗世界,认为仁义礼智是窃国大盗的工具和赃物,因而绝不与当政者合作,由愤世嫉俗走向彻底的超世脱俗。胠箧“田氏代姜”的史实寓意何在?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同掷)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庄子的人

16、生观一切顺应自然的宿命论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逍遥无为,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做到无名、无功、无己,也就是无待、无为。养生主“庖丁解牛”寓言的寓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依乎天理,批大郤(同隙),道大窾(音款,同空),因其自然。“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音型)。”庄子的思想将老子的道解释为精神的本体,化育万物的本根。人们修养得道,将自己视为自然一物,忘怀自我,淡情寡欲,不计得失

17、,不虑生死,达到天人合一。将老子辩证法的相对性加以夸大,发展为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大小、寿夭、善恶、美丑都是相对而言,进而不谴是非,否定评判是非的任何客观标准。将现实社会视为强盗世界,认为仁义礼智是窃国大盗的工具和赃物,绝不与当政者合作,由愤世嫉俗走向彻底的超世脱俗。绝圣弃智,大盗乃止。人生态度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不受时间空间的任何限制,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做到无名、无功、无己,也就是无待、无为。 庄子的文风寓言奇而多庄子善于用寓言说哲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寓言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随意夸张。将自然万物赋予灵性;对历史人物加以虚构。庄子寓言故事密度大,往往用寓言代说理,故事一个

18、接着一个,抽去寓言就不成文章。庄子的文风形象大于思想庄子寓言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寓言形象的客观含义往往超越作家的主观动机,形成形象大于思想的特征。历代解读烙上时代印记,根据当时的背景和人们的需求对庄子寓言的主题有所折中或曲解,故阅读庄子必须疏理庄学三义:本义、释义和取义。庄子的文风恣肆而汪洋辟阖庄子散文文风恣肆。文章结构没有固定模式,内篇以题概篇,外篇和杂篇取篇首关键词为篇名,但并非后人所加。结构上分总自然,意到笔随,得心应手,汪洋辟阖,千姿百态。司马迁评为“洸洋自恣以适己”,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或能先也”。庄子的文风庄子善于用寓言说哲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一是

19、寓言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随意夸张。将自然万物赋予灵性;对历史人物加以虚构。二是寓言故事密度大,往往用寓言代说理,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抽去寓言就不成文章。三是寓言主题具有多义性,寓言形象的客观含义往往超越作家的主观动机,形成形象大于思想的特征。历代解读烙上时代印记,有所折中或曲解,故阅读庄子必须疏理庄学三义:本义、释义和取义。四是文风恣肆。没有固定模式,分总自然,意到笔随,得心应手,汪洋辟阖,千姿百态。司马迁评为“洸洋自恣以适己”,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或能先也”。从逍遥游看庄学三义庄子一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三言归根结底都是寓言。庄子寓言的

20、主题具有多义性,寓言故事和形象所表达的思想往往超出作者的创作动机,形成“形象大于思想”的特征。“庄学三义”是指庄子创作寓言的本义、注者解读寓言的释义、读者接受寓言的取义。历代注家往往受到时代思潮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不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本义;读者更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理解歧义是正常现象,但不可以强加于作者。逍遥游本义本义:超越时空、功利和物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前半篇以鲲鹏为主,反复引譬设喻,层层否定,推论世间万物无论大小寿夭,凡是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束缚,就不可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后半篇以辩论的形式,反复引譬设喻,层层递进,分别阐述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无名、无功、无己,合为无

21、为。做到无为才能达到逍遥。寓意:功名利禄是人生的累赘,只有彻底摆脱功名利禄的累赘,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精神自由建立在超越物质的基础之上,不能超越物质世界,就不可能获得精神自由。逍遥游的释义传统的权威解释为“适性说”,即适应本性就是逍遥。郭象庄子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任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北京大学中文系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引用此说并按:“即此篇之题义。意谓天地之间,事物有大小之不同,人类修养也有高低深浅之别,然而各求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即是逍遥至乐,不宜用人为的方法勉强为之分出优劣胜负”。按照“适性说”的解释,逍遥游中的鲲鹏、蜩与鸴鸠、斥鴳、朝菌、蟪蛄

22、、冥灵、古椿、彭祖、知行德能者、宋荣子、列子、圣人、神人、至人等,都各当其分,同样逍遥。逍遥游释义折衷的时代烙印逍遥游适性说的释义与庄子的本义不同,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和释义者人格的烙印。时代烙印。汉末党锢之祸以来,品评名节成为风气。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篡权,排除异己,施行恐怖政治。追随司马氏可保性命,难保名节;拥护曹氏可保名节,难保性命。面对两难的选择,研读老庄,清谈玄理,回避现实,追求超脱,成为文人的时尚。魏晋文人渴望精神超脱,但却不能超越物质的享受,于是折中或曲解庄子的逍遥游,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折中释义沿袭到东晋甚至更久远。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北大中

23、文系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亦然。逍遥游释义折衷的人格烙印向秀为山涛所知,与嵇康、吕安为友。佐嵇康锤锻,共吕安灌园。雅好老庄之学,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康诛,秀应召入洛。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至此?”秀曰:“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秀乃自此役,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郭象少好老庄,能清言,言如悬河泄水,注而不竭。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 逍遥游的取义(古人)“取义”是指读者的感悟和作家赋予新的含义,与原作的本义和注者的释义有某种联系,但不受局限。刘义庆志怪小说幽明录载,楚文王以猎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