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10-部编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10-部编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10-部编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10-部编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10-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10-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10-部编版目录CONTENTS2课前导入知识讲解课堂练习知识小结目录CONTENTS4课前导入知识讲解课堂练习知识小结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余,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宋课前导入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北宋的政治10-部编版兵变“得”天下壹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

2、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北 宋 建 立事件:时间:人物:都城:960 年宋太祖 赵匡胤陈桥兵变东京(开封)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朝代信息卡知识讲解兵变“得”天下壹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宋消除南方割据政权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照 “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集权“安”天下贰统一天下(局部统一)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集权“安”天下贰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

3、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出自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第二、第44页1.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收其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粮天下自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问计赵普2.宋朝初建,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3.防止兵变政移再出现集权“安”天下贰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一 .控制军权集权“安”天下贰(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2)统调分离禁 军三衙掌兵皇 帝控制军队枢密院调兵(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问 题 思 考:宋太祖

4、如何控制军权?加强 禁军一 .控制军权集权“安”天下贰(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2)统将1将2将3换将换将换将驻 地驻 地驻 地集权“安”天下贰一 .控制军权(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2)统调分离(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加强 禁军(4)收地方精兵 这种措施既加强了中央禁军,又削弱了地方兵力。宋初有禁军约二十二万,京师开封驻有十多万。将1将2将3换将换将换将驻 地驻 地驻 地枢密使三司使副宰相宰相皇帝宰相事无不统皇帝行政权军权财权改革后集权“安”天下贰二. 削弱相权 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结合课文:谈谈赵匡胤采用什么办法削弱宰相权力?枢密使三司使副宰相宰相皇帝宰相事无不统皇帝行政权军权财权集权集

5、权“安”天下贰1.派文臣做知州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1.取消节度使的收税特权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三. 控制地方钱权兵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集权“安”天下贰1.派文臣做知州1.取消节度使的收税特权三.集权“安”天下贰三.控制地方财权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二. 削弱中央相权 削弱地方行政权一 .控制军权 积极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兵权钱 消极影响: 导致宋代形成“积贫”、“积弱” 的局面。难点突破集权“安”天下贰三.控制地方财权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加以文“治”天下叁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6、,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宋太祖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宋朝统治者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官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武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重文臣、轻武将以文“治”天下叁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以文“治”天下叁 注重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1)录取人数多 2)享受待遇高 3)起授官职高 4)提拔特别快 宋太祖一朝科举15次,录取100多人,宋太宗一年录取500多人,宋真宗科举录取人数更多。宋太宗 回答:材料反映了

7、宋太宗实行“文治”的又一做法是什么?重科举,纳人才读书科考做官重文轻武以文“治”天下叁 注重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宋太宗 回答:材励学篇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神童诗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宋人科举考试图励学篇神童诗宋人科举考试图以文“治”天下叁积极影响:1.重视教育和文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2.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情况的发生,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政

8、权稳固。 思考: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有何影响?消极影响: 1.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2.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 政支出。难点突破以文“治”天下叁积极影响: 思考:宋朝“重文轻北宋的政治特点肆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重内轻外、强干弱枝And北宋的政治特点肆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 1、重文课堂练习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这里反映出北宋的一个基本政治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重内轻外 C.强干弱枝 D.冗官冗费A课堂练习 “国家

9、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令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千员。今乃三倍其多, 包拯集卷一材料二: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大大超过历朝。除正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约等于北宋中朝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赵矢元主编中国通史纲要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反应的历史现象。(2分) (2)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后果。(4分)答:(1)现象: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开支太大。 (2)根本原因: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后果:赋税增加,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1)现象: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知识小结知识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