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课件27张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课件27张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课件27张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课件27张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课件27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2、课程标准(2022年)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一、真题引领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

3、4C15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解析】14C项“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意为: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作者认为画眉鸟在“金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后者更好听。15本题要求比较两首诗画眉鸟所起的作用。欧诗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间的啼叫声,

4、才知道笼中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表达主题并不是画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对画眉啼叫声的感受,“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听到画眉的叫声都不一样了,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脱俗、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近三年高考全国卷的诗歌鉴赏题发生了明显

5、变化。1选材变。(1)过去高考回避名家作品,现如今不回避了。三年九套全国卷分别把欧阳修、苏轼、白居易、李贺、陆游、王建、陈与义、杜荀鹤、刘禹锡九位赫赫有名的诗人的作品拿来做了考题。(2)题材范围扩大。涉及各种题材的诗歌。原来一直未考过的田园诗开始入围。2设问变。选择题:由过去按照古诗词内容的顺序从词句理解、技巧赏析、语言、情感态度等角度转而更关注内容理解来设选项。主观题:过去的试题设问,总能从题目中找出考查的方向,或形象、或炼字、或技法,然后思考相应的答题套路、术语。现在命题设问更接近于“开放式”的问题,更类似于探究题。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3题型、分值变。5 选 2

6、 这种选择题模式如昙花一现般消失,变为 4 选 1 的常见选择题型;分值由原来的 11 分降为 9 分。诗家语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一般语言在古诗词中成为灵感语言,实现了非语言化、陌生化和风格化,从而成为诗的言说方式。它是诗家用凝练、含蓄、委婉、曲折以及音乐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主观情志的“诗性语言”,也有人称之为“诗语”。与散文语言相比,诗家语有三个不同之处常常是无言的,常常是“不合理”的,常常是“不合法”的。即无言、无理、无法。二、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典例演示】残春旅舍【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春、旅舍。(2)查找形容词:“残”作定语。用了一个“残”

7、字来形容“春”,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3)词类活用:“残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残春的时节【补充省略】 按标准语法原则,语句一般要有谓语,此处省略谓语动词“住”和主语“诗人”或“我”【整合句意】在残春的时节(我)(住)在旅舍里 旅舍残春宿雨晴【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旅舍、春、雨。(2)查找形容词或动词:残、宿、晴。(3)词类活用: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指下了一夜雨,活用作动词。晴:名词活用作动词,放晴【补充省略】(诗人)(于)残春(住)旅舍宿雨(早晨)晴【整合句意】(诗人)在残春时节(住)在旅舍里,雨下了一夜,(早晨)雨过天晴 恍然心地忆咸京【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心地、咸京。

8、(2)查找状语或动词:恍然(忽然)、忆(回忆) 【补充省略】省略主语【整合句意】“我” (我)突然心里忆起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树头、蜂、花须。(2)查找动词:抱(抱着)、落(飘落)【补充省略】省略主语“我”和谓语“看见”【整合句意】(我)(看见)树头上的蜜蜂抱着花须飘落池面鱼吹柳絮行【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池面、鱼、柳絮。(2)查找动词:吹(吹着)、行(前行)【补充省略】省略主语“我”和谓语“看见”【整合句意】(我)(看见)池面的鱼儿吹着柳絮前行禅伏诗魔归净域【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禅、诗魔、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2)查找动词:伏(

9、降服)、归(回归)。(3)词类活用: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降服”。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归”【补充省略】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以”【整合句意】(我)(用)禅使诗魔降服,使心回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酒、愁阵、奇兵(借酒浇愁) (2)查找动词:冲(冲出)、出。(3)词类活用:阵:名词作状语,重重愁阵。奇兵:名词作状语,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补充省略】省略主语“我”和介词“用”【整合句意】(我)(用)酒冲出重重愁阵,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两梁免被尘埃污【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两梁(冠名,冠帽名)、尘埃。(2)查找动词:污(污染)【补充省略】省略主语“两梁”的定

10、语“我的”【整合句意】免得(我的)冠帽被尘埃污染拂拭朝簪待眼明【推敲字词】(1)标注名词:朝簪、眼(眼睛)。(2)查找形容词或动词:拂拭、待(等待)、明(明亮) 【补充省略】省略主语“我”和定语“君王” 【整合句意】(我)拂拭朝簪等待(君王)眼睛明亮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答案:省略主语。下句应为“(天色)近黄昏”。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答案: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词更富韵味,更生动别致。【

11、即时小练】3指出下列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答案:“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观。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4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见义的妙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解析:“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答案: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

12、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追忆往昔时光,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中吕红绣鞋 客况宋方壶雨潇潇一帘风劲(jng),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注】 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支吾:也作“枝梧”,本义为“抵拒”,引申为“应付、挨过”。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句用的是倒装的语言形式;其次要分析倒装的作用,明确倒装主要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尤其是突出倒装部分事物的特征。答案:通过对语序进行倒装,

13、强化了“半点灯明”的昏暗情景,渲染了凄凉阴森的孤居氛围,与上句构成对仗,且押韵。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乐天刘禹锡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注释】少微星:本事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三、模拟训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B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下。C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D

14、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印绶”运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仕途功名。【答案】B【解析】B项,“重游旧地”错误。从诗中来看,“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旧游尽”是说旧日的至交好友都已不在,而非“旧地”。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无奈与伤感之情。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满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同凡人。老友重逢的欣喜。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

15、,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关注诗歌的标题、注释、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词。从诗歌标题来看,“赠乐天”,说明这是一首酬赠诗,酬赠的对象是“乐天”,也就是白居易,刘禹锡与白居易交情深厚,且二人均遭贬谪,命运多舛;首联“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涕零”直接流露情感,而涕零的原因是“旧游尽”“相逢”,二人久别重逢,昔日好友却均已不在,此时内心充满人生无常之悲。颔联“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这一联诗人使用比喻的修辞,借树木之冬青来喻人生之晚达,意思是树木且能冬月而青翠,那么人也能老来通达,凸显乐观豁达的胸襟。颈联“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16、,这两句是写人物的活动,二人重逢,连宵痛饮,酒醉狂吟,久别重逢的欣喜之情表露殆尽。尾联“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期”意为“希望”,“抛印绶”,“印绶”代指仕途功名,“少微星”喻指处士、隐士,诗人在这两句中直接抒发情感,表现自己对功名的厌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共占”一词表达与友人一同归隐的愿望。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怀嵩”,取怀念嵩山、洛阳之意。画角,古代乐器名,一般在黎明

17、和黄昏时吹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标题交代了人物、事件、地点,综观全诗,即事即景感怀。B本诗写景洗练生动,描写角度或仰或俯,时远时近,视听巧妙结合。C本诗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烟影重重,诗人登临送目,怀人追往。D本诗尾联以景结情,实写酒后乘兴与友人一起踏雪,欣赏覆雪群峰。【答案】D【解析】D“实写”分析错误。“酒后乘兴与友人一起踏雪,欣赏覆雪群峰”为诗人想象的内容,属于虚写。故答案为:D。2本诗境界高远,画幅中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试结合诗句分析。【答案】诗人选取“山”“菊”“松”等意象构造诗境,表现秋肃不可畏、冬威无所惧的嶙峋风骨,虽遭贬谪,却乐观不屈、积极

18、向上,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傲岸不可摧抑的气势。首联怀人追往,却无衰颓之意,颔联绘景,深秋霜林木落,萧飒中却以“争”“开”二字写出了群山昂扬之势、野菊竞放之态,以景见情,表现诗人面对风霜昂然不屈的精神;颈联写人,西风萧瑟,诗人却“解带”迎之,无所畏惧;倚栏观松,黄昏斜日中青松依旧苍劲,不为秋霜凌迫;尾联诗人设想冬日携客、乘兴踏雪之境,以无畏的精神翻进一层,欣赏那玉洁冰清的世界,境界高远。 【解析】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怀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问。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再次,颈联中,西风萧瑟,诗人却“解带”迎之,无所畏惧;倚栏观松,黄昏斜日中青松依旧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