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 际 投 资 学9/17/20221教材与参考书目孔淑红等编著,国际投资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第二版)杨大楷主编,国际投资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任淮秀主编, 投资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其它相关期刊、报告9/17/20222主要内容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第三章 国际投资主体跨国公司第四章 国际投资客体第五章 国际投资环境第六章 国际投资管理9/17/20223第一章 国际投资概述 1.1 国际投资学的基本概念一、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二、国际投资的分类1.2 国际投资学的基本范畴一、国际投资学的研究内容二、国际投资与相关
2、学科的关系1.3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一、国际投资的产生二、国际投资的发展9/17/202241.1 国际投资学的基本概念一、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一)投资的概念 (Investment):投资有非经济性质的投资(感情投资、生活消费投资等)和经济性质的投资。含义:是指经济主体将一定的资金或资源投入某项事业,以获得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投资是为了获得可能的和不确定的未来值而作出的确定的现在值的牺牲(威廉.夏普)9/17/20225投资的运动过程投资活动,本质是价值运动。就生产性投资运动而言,经历着:投资形成与筹集;投资分配与使用;投资的回收与增值三个阶段的循环周转运动。(见图1-1)9/17/202
3、27 图1-1:(进入下一轮扩大规模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资币形态资金的生产形态资金的商品形态附加增值的资金货币形态9/17/20228国际投资的内涵 国际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际投资客体形式多样化 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资本增值国际投资蕴含着对资产的跨国营运过程9/17/202210(三)国际投资的特点 作为跨越两个主权国家的之间的资本流动,与国内投资相比,有自身的特点:1投资主体单一化。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2投资环境多样化。环境复杂,风险大。3投资目标多元化。经常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不一定一致。4投资运作复杂化。前期准备工作长、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很多限制、投资争议的解决难度大。 等等9/17/2
4、02211二、国际投资的类型(一)按投资期限的不同长期投资(Long term Investment)是指五年以上的投资。短期投资 (Short term Investment)是指五年以下的投资。9/17/202212(三)按资本的特性的不同 1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又称为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是指以取得或拥有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特征的投资。 2 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 )又称为对外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
5、nvestment), 是指以取得股息或利息等形式的资本增殖为目的,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投资。 9/17/2022143两者区别: 主要表现在投资者是否对投资对象拥有实际控制权。IMF国际收支手册:拥有25以上的投票权;美国:个人拥有某公司10以上的投票权。中国:25% 9/17/202215一、国际投资学的研究内容 国际投资学是研究国际投资主体、国际投资客体和主体对客体的营运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世界经济、各国经济的影响,探索其内在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是:跨国(或地区)投资运行及其规律。 9/17/202217宏观方面的内容: 1、国际投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或必然性。其中包括对其历史、
6、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2、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其中包括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对资本流出和资本流入国的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3、各国海外投资和吸收外资的政策分析比较,以及这些政策的国际协调 。9/17/202218 微观方面的内容: 1、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的具体动机,以及他们对投资环境的分析与评估。2、投资者如何对海外投资的方式、方向和规模作出决策。3、投资者在资本运动的其他过程,如资本的筹集、经营管理权的控制、资金的调拨及其风险的防范,资本撤回等环节的一些有关的具体做法或基本业务知识。 9/17/202219二、国际投资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国际投资与投资学的关系 投资学
7、是研究投资基本理论和投资运动的一般规律。研究对象是证券投资微观理论,如证券组合理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市场有效性理论。贯穿于国际投资学的核心问题在于“跨国性”的研究; 联系:国际投资学是投资学的重要分支。9/17/202220(二)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1) 研究领域都涉及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2) 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第一、国际贸易活动往往是国际投资行为的基础和先导。第二、国际投资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反作用。9/17/2022212二者的区别:(1) 体现的关系不同。国际投资侧重于国家间的资本交易关系,交易后果是两国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国际贸易侧重于商品交换关系,交易一经结
8、算,债券债务关系随着完结。(2) 在国际收支表中所处项目不同。国际投资在资本项目;国际贸易在经常项目。(3) 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同。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已由国际贸易转向国际投资。9/17/2022222、二者的区别:国际金融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体系和国际汇率体系三个方面。其核心问题是研究资本和资产如何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来配置。而国际投资学研究的是国际间中长期货币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运动及其规律性。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资本是以生产要素等表现的。9/17/2022241.3 国际投资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投资的产生国际投资的产生条件是: 资本主义国家国内“资本过剩”,国内市场
9、趋于饱和,因而输出资本,开辟新的世界市场,以便垄断这些市场,获得高额利润。 9/17/202225低迷徘徊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图1-1 19191939年美国对外投资净值的变化(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任淮秀国际投资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9/17/202227恢复增长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 图1-2 19561965年美国私人对外投资净值(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 Various issues. 9/17/202228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
10、至2000年)图1-3 1991200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走势资料来源: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3.9/17/202229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图1-4 19841998年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和世界产出的增长9/17/202230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图1-6 19921999年发展中国家吸引直接投资的规模(单位:10亿美元)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附件表B.1和B.2。9/17/202231缩量整理阶段(2001年以来)图1-7 20002003年全球和部分地区国
11、际直接投资规模变化(a)直接投资流入量 (b)直接投资流出量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附件表B.1和B.2。9/17/2022329/17/2022339/17/2022349/17/202235通过跨国兼并和收购(并购)继续进行的整合大大推动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全球增长。2007 年,此类交易的金额达到16,370 亿美元,比2000 年的创记录水平增长了21%。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2007 年全球跨国并购没有产生明显的削弱影响。相反,2007 年下半年出现了一些很大的交易,包括银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银行和西
12、班牙国际银行组成的银团以980 亿美元收购荷兰银行控股公司,以及力拓矿业集团 (联合王国)收购加拿大铝业集团(加拿大)。2008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公司与基础设施的挑战UNCTAD9/17/2022369/17/2022379/17/2022389/17/202239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9/17/202240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9/17/202241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奠基人是美国经济学家海默(
13、SHymer)。1960年,“垄断优势”最初是在其博士论文国内公司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后经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及其凯夫斯(R ZCaves)等学者补充和发展,成为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最早的、最有影响的独立理论。9/17/202242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条件 垄断优势理论的前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是这些企业应具备东道国企业所没有的垄断优势;而跨国企业的垄断优势,又源于市场的不完全性。海默和金德尔伯格提出并发展了“结构性市场非完美性理论”(Structural Market Imperfection)
14、,既不完全竞争问题,表现为四个方面:9/17/202243(1)商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2)要素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3)规模经济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4)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完全竞争。 9/17/202244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金)在商品市场上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技术与价格联盟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管理技能资本市场优势商誉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9/17/2022451、两个基本观点1)不完全竞争导致不完全市场,不完全市场导致国际直接投资2)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9/17/2022462、对垄断优势要素的进一步分析知识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组织管理优势产品差
15、异优势规模经济优势 9/17/2022473、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和条件跨国公司供应国外市场的三种方式:出口、直接投资、许可证交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垄断优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企业必须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不完全市场的存在,使企业拥有和保持这些优势9/17/2022484、对垄断优势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约翰逊的核心资产理论知识的转移是直接投资的关键,跨国公司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凯夫斯的产品特异论跨国公司拥有的使产品差异的能力是其拥有的重要优势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进攻性投资防御性投资9/17/202249此外,沃尔夫、赫尔施、鲁特、阿利伯等
16、人研究了直接投资的依据与条件。 阿利伯(R.Z.Aliber)将货币政策、利率、汇率等货币变量引入直接投资的分析框架,将其扩展到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阿利伯以其“通货区”理论解释直接投资的动因。一是认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债券以各种不同通货定值,以某种通货定值的债券持有者承担该种货币相对贬值的风险,因此,该债券利率必然反映该通货的预期贬值率即必须包括一项通货溢价,以弥补投资者的汇率风险。二是对外直接投资收益中也应该包括通货溢价。由于各种货币币值因存在于不同的通货区而各不一致,通货坚挺国家的跨国公司便因通货溢价而获益。(Aliber,R.Z.,1970.A Theory of Direct Fo
17、reign Investment, in Charles P. Kindleberger ed. , 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9/17/2022505、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1) 理论贡献(1)突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限制,把资本国际流动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提出了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思路,为其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2)提出了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区别。(3)主张从不完全竞争出发来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9/17/2022512)理论局限性(1)缺乏动态分析。(2)该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拥有独占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出口或技术
18、许可证的转让来获取利益。(3)该理沦虽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现象作了很好的理论阐述,但它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日益增多的发达国家的许多并无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及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4)垄断优势理论也不能解释物质生产部门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9/17/20225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维农(R. Vernoon)从动态角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过程,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直接投资理论。1.早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跨国公司建立在长期性技术优势基础上的对外直接投资经历的过程有以下三个阶
19、段:1)产品的创新阶段是新产品刚投入市场,创造需求的阶段。弗农认为,在产品创新阶段,由于前期高研发投入和高生产成本,产品生产也尚未标准化,消费群体主要为高收入的美国消费者。在该阶段生产一般集中在美国国内,并部分出口满足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 9/17/2022532)产品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产品需求增加,产品逐渐标准化,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和寡占市场结构被削弱,价格因素在竞争中的作用增强。由于产品基本定型,仿制增加,加上西欧国家市场扩大,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以及关税和运输成本的不利影响,导致美国对西欧国家直接投资,以就近占领当地市场并出口发展中国家。 3)产品的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技术、规
20、模及样式等都已经完全标准化,企业的垄断优势不复存在。产品的成本与价格因素更为重要,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凸显,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佳生产区域,其产品可供应本国和其他国家市场。而竞争的核心是成本问题。9/17/2022549/17/202255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维农对其理论的修改(1974年,维农发表了经济活动的选址,引入了“国际寡占行为”来解释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以创新为基础的寡占阶段(技术垄断优势)成熟期的寡占阶段 (规模经济)衰退期的寡占阶段(成本)9/17/2022563.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运用动态分析技术,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期美国企业在西欧
21、和其他国家直接投资特别是进攻性直接投资的动机;为投资企业进行区位市场选择和国际分工的梯度分布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对发展中国家也有指导意义。9/17/2022573.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存在着局限性,主要反映在:(1)它没有很好地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双向直接投资;(2)该理论主要涉及最终产品市场,而资源开发型投资和技术开发型投资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无关;(3)该理论对于初次进行跨国投资的解释较为适用,对于已经建立国际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则解释乏力;(4)该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5)该理论认为母国垄断优势的丧失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许多跨国公司
22、在保有垄断优势的同时,还进行大量对外直接投资。 9/17/202258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又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由英国雷丁大学的经济学家巴克雷和卡森首先于1976年在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主要回答了为什么和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国外投资是一种比出口产品和转让许可证更为有利的经营方式。后来,经济学家罗格曼、吉狄、杨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该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础是科斯教授的产权经济学理论。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企业的性质文中指出:由于市场失灵等市场属性不完善,导致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通过组织形式,组织内部交易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9/17/2022591.内部化理论的含义内部化理论认为,
23、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若将厂商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于是将这种“中间产品”置于共同的所有权的控制下,由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替代原来的外部市场组织交易,通过外部市场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9/17/202260几个主要概念中间产品:满足企业生产需要而交换的产品,其类型包括半成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知识产品,即专利、非专利技术(诀窍)、商标、商誉、管理经验、营销渠道和市场信息等。外部市场不完全:企业难以通过外部市场合理配置资源,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其表现:竞争壁垒定价困难信息不对称知识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在外部市场上容易
24、导致知识迅速外溢 9/17/202261交易成本:指企业为了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所需付出的代价。寻找交易对象的成本谈判达成合适的价格的成本签定合同的成本履行合同的成本内部化:是企业在内部建立一个市场的过程;就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同时就是跨国公司形成的过程。9/17/2022622.市场内部化的动因跨国公司对其中间产品实行内部化,主要有三个动机: 1. 避免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2.降低交易成本3. 运用转移定价获取财务利益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调拨中间产品时的定价。这种转移定价不受外部市场供求法则的制约。例如,跨国公司
25、可以通过转移定价避税和逃税,或调整各子公司之间利润分配,使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9/17/2022633. 内部化的实现条件内部化的实现条件是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内部化可以为跨国公司带来多方面的收益;内部化的成本;9/17/202264内部化的成本包括:一是规摸经济成本,内部化将完整的市场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内部市场,企业无法实现最优规模经济;二是管理成本,企业为提高企业内部的效率需要增加监督和激励投入,由地理和人文差距而引起的交通、通讯、语言、社会经济等会造成成本;三是国际风险成本,跨国公司对国外市场的垄断和对当地企业的控制会引发东道国采取歧视性政策,因此会造成成本负担。四是资源的成本,从全
26、社会的角度看,内部化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9/17/202265内部化交易的好处表现在:(1)可以消除外部市场供求的脱节现象,通过内部市场将经营活动置于统一控制下(2)可以对难以通过外部市场定价的中间产品实行有效的区别性价格;(3)可消除外部市场因买方或卖方的垄断而形成的不稳定;(4)可以促进买方和卖方在产品性质、商品价值方面的知识达到均等,消除买方不确定性;(5)可以有效的规避政府干预造成的市场不完全。9/17/2022664.内部化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1)内部化理论贡献(1)提供了另外一个理论框架。垄断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寡占市场结构来研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扩张的动机和决定因素,
27、而内部化理论则从各国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形式、企业国际分工与生产的组织形式等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和动机,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性质与起源,完善了跨国公司理论,具有较大的适用性。(2)内部化理论较好的解释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许可证贸易这三种参与国际经济方式选择的依据。 (3)内部化理论研究和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扩展行为,较好地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增加与扩展,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行为,而且成为全球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依据。它被称为跨国公司的综合理论之核心理论。 9/17/2022672)理论局限性(1)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论都是从跨国企业的主观方面来寻找其对外投资的动因
28、和基础。内部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特点,忽视了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市场结构、竞争力量的影响等。因而对于交易内部化为什么一定会跨国界而不在国内实行,仍缺乏有力的说明。(2)在对跨国公司的对外拓展解释方面,也只能解释纵向一体化的跨国扩展,而对横向一体化、多样化的跨国扩展行为则解释不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9/17/202268比较优势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比较优势理论是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iyoshi Kojima)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也称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认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不能仅仅依靠从微观经济因素出发的跨国公司垄断优势,还要考虑从宏观经济因素,
29、尤其是国际分工原则的角度来进行。9/17/2022691.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部门(即边际产业部门)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又是东道国具有明显或潜在比较优势的部门,但如果没有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这些优势又不能被利用。这样,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并扩大两国的贸易。 9/17/2022701)对外投资的产业日本对外投资是按照比较成本原则,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则是逆比较成本的,以美国拥有比较优势的汽车、电子计算机、化学产品、医药产品等资本和技术密
30、集型产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由于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过早地移植到国外,容易导致美国经济的空心化倾向。 9/17/2022712)对外投资的主体日本根据国际分工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决定了日本对外投资的承担者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那些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正是美国最具比较优势产业,由于产品创新和直接投资周期仅限于寡占的工业部门,导致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基本由垄断性大跨国公司所控制。 9/17/2022723)投资国与东道国在投资产业上的技术差距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是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则是凭借投资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从而造成在道国投资产业技
31、术上的巨大差距。9/17/2022734)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形式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一般采取合资经营的股权参与方式和诸如产品分享等在内的非股权参与方式;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方式中,大多采用建立全资子公司的形式。9/17/202274因此,按照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东道国乐于接受外来投资,因为由中小企业转移到国外东道国的技术更适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为东道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东道国的劳动 力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因而有利于东道国建立新的出口工业基地。与此同时,投资国可以集中发展那些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直接投资的输出入国的产业结构均更趋合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9/
32、17/2022752.比较优势理论的推论比较优势原理可作为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共同的基础其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创造型,而非贸易替代型边际产业的概念可扩大为 “边际生产”(边际行业、企业、部门的统称)9/17/2022763.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理论贡献(1)从投资国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跨国公司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克服了以前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只注重微观而忽视宏观的缺陷,能较好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动机,具有开创性和独到之处。 (2)用比较成本原理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从而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作了有机结合的统一解释,克服了垄断优势理论把二者割裂开来的局限
33、性,较好地解释了二战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3)较好的解释了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原因和动机。9/17/2022772)理论的局限性(1)理论分析以投资国而不是以企业为主体,这实际上假定了所有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之间的动机是一致的,都是投资国的动机。这样的假定过于简单,难以解释处于复杂国际环境之下的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为。 (2)小岛清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分工导向均是单向的,即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进行,作为发展中国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贸易导向型直接投资。9/17/202278(3)比较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二战后初期日本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状况。而今
34、天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早已发生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大企业大幅度增加,同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迅速增加,以进口替代型的投资为主。因此,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无法解释这些投资行业的投资行为,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不具有一般意义。9/17/202279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Dunning)教授于1977年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一国的商品贸易、资源转让、国际直接投资的总和构成其国际经济活动。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各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只是孤立地对国际直接投资作出部分的解
35、释,没有形成一整套将国际贸易、资源转让和国际直接投资等对外经济关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般理论。9/17/2022801.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邓宁认为,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它所从事的国际经济活动的方式。1)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它是指一国企业拥有或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产品的生产工艺、发明创造能力、专利、商标、管理技能等。9/17/202281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主要包括两大类: (1)通过出口贸易、资源转让和对外直接投资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所有权优势,如产品、技
36、术、商标、组织管理技能等。 (2)只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才能得以实现的所有权优势,这种所有权优势无法通过出口贸易、技术转化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收益,只有将其内部使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如:交易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产品和市场的多样化、产品生产加工的统一调配、对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的垄断等。 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大小直接决定其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9/17/2022822)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企业内部化优势,是指通过企业内部市场或交易关系所获得的,外部市场无法得到的优势,主要包括通过内部交易节约外部市场往来所需的费用,如资源获得所需费用的节约等;知识产权的保
37、护和控制费用的减少;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所发生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性;利用内部交易回避当地政府的各种限制和获取内部交易收益,如转移价格的利用等;销售渠道网络的优势等。9/17/2022833)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区位优势是指生产地点的政策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所产生的吸引力。区位优势包括直接区位优势和间接区位优势。所谓直接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的某些有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政府的各种优惠投资政策等。所谓间接区位优势,是指由于投资国和东道国某些不利因素所形成的区位优势。如商品出口运输费用过高、生产要素成本较高、出口受东道国贸易保护主义的
38、限制等。区位优势是由东道国和投资国的多种因素决定的;其大小决定着跨国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和部门结构,以及对投资地区的选择。9/17/2022842.折衷理论的基本结论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只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而区位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充分条件。因此,可根据企业对上述三类优势拥有程度的不同,来解释和区别绝大多数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9/17/202285邓宁据此列出了一个表(如图表示),以说明三类优势与经营方式选择的关系。9/17/202286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1)理论贡献(1)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克服了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片面性,吸收了各派理论
39、的精华,运用多种变量分析来解释跨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应具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强调经济发展水平以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和动因起决定作用,都是符合实际的。因此,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2)该理论为跨国公司运作的全面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要求企业有全面的决策思路,指导企业用整体的观点去考虑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联系的各种因素,以及诸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把握全局,降低决策失误。9/17/2022872)理论局限性(1)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所提出的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过于绝对化,使之有一定的片面性。邓宁强调只有三种优势同时具备,一国企业才可能跨国投资,
40、并把这一论断从企业推广到国家,因而解释不了并不同时具备三种优势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特别是大量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活动。9/17/202288(2)该理论也还是局限在从微观上对企业跨国行为进行分析上,并且微观分析也没有摆脱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区位优势理论等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缺乏从国家利益的宏观角度来分析不同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因此,该理论对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的发达国家来讲是恰当的,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分析并不恰当,缺乏解释力。(3)对三种优势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停留在静态的分类方式上,没有随时间变动的动态分析。9/17/202289投资发展水平理论在20世
41、纪80年代初期,邓宁针对折衷理论缺乏动态分析的严重缺陷,提出了投资发展水平理论。投资发展水平理论旨在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地位的关系。邓宁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67个国家19671978年间的直接投资流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一国直接投资的流出量或流入量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他把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发展周期。他依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把周期分为四个阶段:9/17/202290第一阶段是人均GNP低于400美元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因而不能利用国外的区位
42、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处于空白状态,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也因缺乏合适的投资条件而处于很低的水平。这一时期,该国家的净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为负值。9/17/202291第二阶段是人均GNP处于4002500美元之间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有所扩大,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因而区位优势较强,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迅速增加;但由于这些国家的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仍然十分有限,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净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为负值。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9/17/202292第三阶段是人均GNP在25004000美元之间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43、,国内一部分企业开始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其速度超过了外国对本国的直接投资,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都达到了较大的规模,但净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仍为负值。大多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处于这一阶段。 9/17/202293第四阶段是人均GNP超过4000美元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由于它们拥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及内部化优势,并且它能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利用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因此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净国际直接投资流量为正值。由此可见,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它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弱,三种优势的动态组合及其消长变化
44、决定了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地位。9/17/202294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研究的重点转向外部因素对跨国公司行为的影响方面,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把对外直接投资的诱发要素分成两个方面:直接诱发要素间接诱发要素9/17/202295直接诱发要素是指投资国和东道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比如技术、资本、劳动力、管理和信息等要素,它们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间接诱发要素是指生产要素之外的政策和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投资国的鼓励性投资政策及其法规、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及其优惠政策、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革命的影响等方面。9/17/202296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
45、论认为,间接诱发要素在当今国际直接投资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应建立在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基础之上。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直接诱发要素起主要作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间接诱发要素则起主要作用。9/17/202297理论贡献1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双方需求、双方所具条件的综合这一新的角度阐述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同时着重强调间接诱发要素在当代对外直接投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该理论在阐述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时注意了东道国的需求和条件所产生的诱发作用,以及国际环境条件投资决定因素的作用,克服了先前理论中只注重投资目的、动
46、机和条件,忽视东道国和国际环境的因素对投资决策影响作用的片面性。9/17/202298 理论局限性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仍然是局限于在静态上对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分析,没有从动态上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规划进行分析,故而对投资活动实践解释力必然是有限的。 9/17/202299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注意:(1)它是一个全过程的管理;(2)它不是静态的、一次性的管理,而是一种循环的、往复的动态管理过程。9/17
47、/2022100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发展是战略管理理论的兴起。战略管理理论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在随后的发展中,这一理论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波特认为,以往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只注重对国际直接投资成因的研究,解决的只是国际直接投资存在机制的问题,而对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机制,尤其是对现有跨国公司的管理、国际竞争对跨国公司战略的影响等重要问题缺乏研究。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竞争环境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动态调整及相互适应的过程。 9/17/2022101波
48、特认为,跨国公司的各种职能可以用价值链的构成来描述,价值链是跨国公司组织和管理其国际一体化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行为的方法。在价值增值活动中,有些是垂直联系的,比如生产地点的选择、生产的装配、产品的运输、广告和销售、售后服务等;有些则是在任何时点或所有时点上发生的水平联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采购、财务、会计以及其他管理活动。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确定并开拓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和联系的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9/17/2022102制造战略营销战略生产前准备活动生产活动生产后准备活动营销和促销活动服务活动利 润 利润图 价值链采购活动技术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活动行政管理活动
49、采购战略R&D战略HR战略财务管理战略行政管理战略9/17/2022103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9/17/2022104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1983年,美国学者威尔斯(L.T.Wells)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折衷理论的基础上,出版其代表作第三世界跨国企业,系统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竞争优势的来源,并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有三个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2)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9/17/202
50、2105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利用适应被投资国市场特点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如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等,与发达国家企业进行竞争。先成长的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在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早于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获得投资利益。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对出口市场的保护方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使企业的产品生产销售同当地市场营销策略紧密结合,保证市场的持续存在。谋求低成本寻求廉价原材料9/17/2022106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Lall)在其著作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中指出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与发达国家不同,因此,前者形成竞争
51、优势的源泉与后者不同。拉奥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特有优势”的形成,是由四个条件促使和决定的: (1)在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 (2)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和需求。9/17/2022107(3)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紧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4)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52、。9/17/2022108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边际产业扩张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波特的战略管理理论9/17/2022109案例 丰田公司在德国的投资 丰田公司最初在德国的投资是出于害怕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兴起会使公司难以通过直接出口打入欧洲市场。丰田公司进入该市场的策略是在欧盟内某一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然后从该国向欧洲市场挺进。丰田公司在考察了德国的一些城市后,决定在德国南部的一个中小城市建立一个生产厂。之所以决定在这个地方建厂而不是在西班牙或比利时的其他可选地点,一部分原因是该城市的政策优惠措施,
53、包括减免税、出口优惠等措施,此外,工资水平低和雇员的生产率较高,也使得该城市成为丰田公司的首选地。 在1985年丰田公司建厂时,就同时声称丰田公司的零配件供应商将主要集中在德国。这一诺言真的实现了,目前该子公司有197家欧洲供货商,其中23集中在德国,其余的是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的零配件供应商,9/17/2022110案例 丰田公司在德国的投资而且其中有30多家供货商就位于该子公司的附近地区。丰田公司的这一举动为德国创造了经济利益,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优惠。 丰田公司所建的这家工厂在出口、就业两方面给德国经济带来了可观的利益。到1994年,该子公司每年生产45万辆汽车,其中80%以上出口到其他国家
54、,主要是欧洲国家,如英国、意大利、法国及西班牙等。另外,该工厂的产品还出口到其他3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日本。出口带动了工厂的发展,而工厂的雇员人数也随之增加: 1986年工厂刚开工时只有500名工人,到1995年已增加到近5 000人;工厂的发展也为辅助行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如在附近的零配件供应厂就增加了 3 000多个工作岗位。 问题 1.丰田公司为什么选择在该城市投资? 2.丰田公司的投资给德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效应? 3.丰田公司采取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什么?9/17/2022111案例 华源集团国际直接投资策略 华源集团是中国现有最大的纺织工业企业之一,其业务范围广泛,覆盖了针织、棉纺、
55、印染、服装、纺织机械等领域。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以及纺织品出口贸易壁垒的限制,如何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有效组合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突破贸易壁垒给企业发展造成的限制等已成为华源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经过详细的考察论证,华源集团将视线最终集聚在墨西哥西北部的索若拉州奥布雷贡市。对于这一地理区位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墨西哥是美加墨自由贸易区(NAFTA)的成员国之一。根据该自由贸易协定,各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均享有一系列的优惠。第二,奥布雷贡市距美墨边境仅500千米,基础条件良好,交通便利。9/17/2022112案例 华源集团国际直接投资策略 这与第一点相结合所形成
56、的区位优势,将为华源产品进入北美、拉美和欧共体市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三,墨西哥是一个高原占地面积极广的国家,其生产的棉花大多为高质量的长绒棉。这为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原材料保证。 2000年4月 28日,华源(墨西哥)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正式破土动工。该项投资总额为9600万美元。其中,设备、材料和零部件投入为5000万美元。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备用面积 13万平方米。设计生产能力 13 000吨棉纱,可为当地解决1200多个就业岗位。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华源(墨西哥)纺织实业有限公司选用了当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套设备,并配有先进的车间温湿度自控系统和质量检测设
57、备。9/17/2022113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和中国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共同为华源墨西哥纺织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剪彩 9/17/2022114案例 华源集团国际直接投资策略 2000年12月 28日,华源(墨西哥)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试产成功。产品种类齐全、质量完全符合针织和梭织用纱要求,无结、无疵,定长、达卷装、条干均匀,完全达到国际USTER97公报25%以上的水平,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质的产品之一。在市场方面,该公司已率先建立了市场网络和销售体系,其目标市场为NAFTA、欧盟及南美。刚刚投产生产出的产品就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纷纷要求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现已有几十家厂商相继与该公司签订了供求合作
58、协议,还有8家拥有几十年棉纺专业销售经验的美国棉纱代理商与之签订了代理合同。这在当前美国纺织市场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是绝无仅有的,足以预见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国际商报,2001年6月6日;文汇报,2001年5月30日。问题 1. 华源集团采取外国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什么? 2. 华源集团为什么选择在墨西哥索若拉州奥布雷贡市投资? 9/17/2022115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包括垄断优势论,产品周期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与比较优势论,并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分析。 9/17/2022116第3章 国际投资主体跨国公司3.1 跨国公司概述3.2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
59、3.3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3.4 跨国公司投资与世界经济9/17/20221173.1 跨国公司概述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的构成和类型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9/17/2022118一、跨国公司定义1、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在1980年5月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第六次会议上,对TNC定义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致意见:(1)TNC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个经营部门经营;(2)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这些政策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3)这种企业的各个
60、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也分担责任。9/17/2022119标准 (1)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业务的实体,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 (2)这种企业在一决策体系中经营,因而具有协调的政策和共同战略; (3)企业的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相互之间的影响联系在一起,并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参考定义)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企业组织。9/17/2022120跨国公司的判别标准结构性标准跨国程度:跨国指数 TNI所有权性质:由两国或以上拥有其所有权决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行业品牌发展方案计划
- 有线电视传输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考核试卷
- 社区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策略
- 摄影器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未来工作场景中的职业技能需求及在电车公司的培训应对
- 桥梁业绩合同范本
- 原油加工与碳排放控制考核试卷
-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司法认定与处罚力度探讨
- 加强手术室管理与人员培训计划
-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警示教育
- 社会学概论课件
- 中医类诊所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
-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断句训练120题(含答案解析)
- 影视鉴赏-动画电影课件
- 美学原理全套教学课件
- 精装修施工图深化内容及要求
- 《克雷洛夫寓言》阅读指导课件
- 《无人机载荷与行业应用》 课件全套 第1-6章 无人机任务载荷系统概述- 未来展望与挑战
- 《室内照明设计》(熊杰)794-5 教案 第7节 绿色照明、节能照明与应急照明
-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护理课件
- 《大学生国防教育教程》第四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