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琵琶行(并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琵琶行并序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年间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有“兼善天下”的理想,曾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也写下了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后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作品背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

2、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挺身而出,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时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一腔愁闷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夜晚,诗人在浔阳江头送客,偶遇琵琶女,从其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相关知识歌行体“歌行体”,是在初唐时期于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古代诗歌体裁。它的特

3、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式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知识整合1.读准字音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 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3)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4)歌以赠之 歌:名词用作动词,作歌(5)血色罗裙翻酒污 污:被动用法,被沾污5.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于是;为,创作。今义:表原因的连词。(2)明年秋古义:第二年。今义:泛指今

4、年的下一年。(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今义: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4)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5)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副词,以前。今义:表方位,向前方。(6)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的首领。文白对译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任务设计1.琵琶行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点拨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二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琵琶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是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虚一实,虚实

5、相生,使诗歌在严谨中见错落。而最后诗人又巧妙地找到了这两者的汇合点。从具体内容来看,两者并不相同,但通过这层表面现象,诗人紧紧抓住时代的特点,找到了两者的聚结点:都是社会的变乱、政治的衰落在朝野的反映。因而,全诗的结构严谨,不是一般的层次清楚,也不是一般地按一定的时空顺序来组织情节、安排叙述,而是叙述和抒情同时进行。这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而且不断暗示诗歌的主题,深化诗歌的内容。2.在琵琶行中,如何理解诗人塑造的琵琶女这一形象?点拨 诗人塑造了一个在封建社会中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琵琶女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达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6、。琵琶女的身世具有典型意义,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梦啼妆泪红阑干”是对当时社会的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并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念、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青春早逝,而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觉醒。3.诗歌琵琶行正文第二段诗人根据音乐的或高或低、忽缓忽急的特点,把整个演奏过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而有合。请结合诗句分析。点拨 酝酿准备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仅是调弦校音,就显示了琵琶女的演奏才能和丰富的感情。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乐声渐起,“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

7、复挑”。这便将弹奏时的神态与自如的动作、灵活多变的指法,惟妙惟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起伏跌宕阶段:由“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写到“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再到“此时无声”,最后又“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有一个“声暂歇”之时,又在“暂歇”之后写出一个高潮。收尾阶段:戛然而止,干净利落。4.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典范之作。请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音乐。点拨 琵琶女弹琵琶一段是全诗的重点。诗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琵琶曲进行了精彩而细腻的描写。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了技艺之高超。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松弛有度。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写出了听众如痴如醉,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