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课件_第1页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课件_第2页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课件_第3页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课件_第4页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第七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一、接收清朝与组建民国“北方临时政府”:袁世凯修改退位诏书由新旧而南北:南北临时政府统一问题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统问题:从清朝、北方临时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政府。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一、接收清朝与组建民国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南下问题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政体:内阁制内阁总理:唐绍仪新内阁的组建同盟会与各政党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民元的府院关系:内

2、阁总理的更替政党内阁与混合内阁的分歧1912年8月,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政治。1912年底至1913年春间,国民党赢得第一届国会大选,取得优势地位。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宋案的本身与宋案的历史(尚小明的研究成果)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二、“议会政治”与二次革命北京政府的财政问题与借款问题。1913年7月12日,“二次革命”爆发,9月间宣告失败。10月6日,袁世凯由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10日,就任。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三、列强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沙俄与外蒙古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

3、三、列强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2、英国与西藏:麦克马洪线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1914年5月,中华民国约法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1914年7月,文官官秩令。1914年底,大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十年,无连任限制;继任人由总统推荐三人,选会对上述三人和现任大总统都可以投票。祭天制度。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二十一条 争议与反响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恢复帝制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政局与外交四、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舆论哗然: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护国运动:云南蔡锷组织护国军革命党在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等

4、地的讨袁武装起义。北洋集团的内部分裂:四川陈宧的动向。袁世凯取消帝制及逝世。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一、欧战与中国政局后袁世凯时代的北京政府内部争斗,实质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直接反映。最集中的反映: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个人之间:黎元洪、冯国璋(英美)与段祺瑞(日)的争斗。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一、欧战与中国政局后袁世凯时代的北京政府内部争斗,实质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的直接反映。最集中的反映: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个人之间:黎元洪、冯国璋(英美)与段祺瑞(日)的争斗。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一、欧战与中国政局1914年7月28日,欧战爆发,中国政府出台一项不介入战争的二十

5、四点声明:交战国不能占据中国领土和领海,不准在中国领土或领海上交战;不能利用中国领土作为发动进攻的地区;交战国的军队和武器如经中国领土,将依法扣留或没收。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8月15日,日本向德国最后通牒:要求德国限期一个月内,“无条件并无偿地将胶州租借地全部交给日本帝国政府,以便最后将其归还中国”。(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第1卷)德国无回应;中国初反对,并在山东集结军队,但最后屈服。日本要求把山东排除在“中立区”之外,9月2日登陆山东半岛。中日重启谈判,催生1915年5月“二十一条”。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国际形势:英国希望中国参战,缓解压力;日本担心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变化,反对参战

6、;其他各国重心亦在欧洲,不愿在中国的问题上与日本产生摩擦。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国际形势:1917年,欧洲战场的劳工问题:出现缺口,向中国征募17万劳工。法、英承认日本在欧战期间取得的在华利益,尤其是山东问题,以及德国在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领地问题。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国内局势:北京政府的“府院之争”: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反对参战;总理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1917年1月,500万日元的“西原借款”),主张参战。1917年8月14日,段政府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黎元洪罢免段,后召张勋入京“调停”。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1、皖系:段祺瑞,控制中央政权及河南、

7、陕西、甘肃、山东、福建、浙江等地。2、直系:冯国璋,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直隶等地。3、奉系:张作霖,控制东三省。4、滇系:唐继尧,控制云南。5、桂系:陆荣廷,控制广西。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张勋,辛亥革命时任江南提督,后退守徐州。民国成立后,其部官兵仍留长辫,被称为“辫帅”与“辫军”。二次革命后,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等。通电支持黎元洪解散国会,暗中与前清遗老、复辟分子密谋,谋划复辟清朝。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二、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1917年6月1日,黎元洪请张勋来京调停。7月1日,张勋、康有为等人入宫,奏请溥仪复位,得允后,通电各省“遵用正朔,悬挂龙

8、旗”。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与黎元洪、冯国璋政治合作,讨伐张勋所部。14日,段祺瑞由津入京,组织新政府。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三、皖系军阀统治与广州护法军政府1917年新政府格局:冯国璋任代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并掌实权。8月13日,北京政府发布大总统布告,对德、奥宣战。1918年3月,北京政府成立参战督办处。第二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三、皖系军阀统治与广州护法军政府段祺瑞并不恢复此前被解散的国会。1917年8月底,反段的134名国会议员南下广州,以“非常国会”的名义,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的大元帅,主张恢复临时约法。“护法运动”的旗号西南各军阀的参与。第二

9、节 军阀纷争与护法运动三、皖系军阀统治与广州护法军政府孙中山对临时约法的态度与其护法运动的真实目的:针对段祺瑞“皖系”。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称:“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友,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南北政争的继续存在: 1919年2月20日,上海的南北和会。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一、直皖战争段祺瑞的安福系:以安福俱乐部之名,徐树铮、曾毓隽、段芝贵、王揖唐等人。靳去鹏内阁问题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政治意图1920年,直皖战争是直皖两系争夺地盘与中央政权的斗争。7月,直奉两军入京,罢免段祺瑞各职,解散安福俱乐部。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二、孙中山重建广州军政府1920年8月,陈炯明的援闽粤

10、军回师广东,驱逐把持广东政权的桂系。10月下旬,岑春煊、陆荣廷通电撤销军政府,离粤。11月下旬,孙中山抵粤,重组军政府。1921年4月,在粤的国会议员200多人召开非常会议,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史称“非常大总统”。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二、孙中山重建广州军政府孙中山筹谋“北伐”:平定广西联络列强游说陈炯明。1921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大本营,并委任北伐参谋长(李烈钧)、秘书长(胡汉民)及各军司令。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二、孙中山重建广州军政府孙中山的北伐计划及挫折孙中山与陈炯明的离合1922年6月,陈炯明事变。陈炯明的政治考量问题。8月,孙中山离粤赴沪。

11、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三、第一次直奉战争与北方政局奉系势力在中央政权的扩张靳云鹏内阁与梁士诒内阁吴佩孚与张作霖的斗争1922年4-6月,直奉战争直系获胜,重组国会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三、第一次直奉战争与北方政局1922年6月,天津国会议员集会宣称:此前1917年6月解散国会命令无效;徐世昌任大总统无效;广州政府应告终结;应由国会完全行使职权。徐世昌宣布辞职,黎元洪以“废督裁兵”为复任条件,后复职,未实现废督裁兵。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三、第一次直奉战争与北方政局曹锟与吴佩孚的内斗:控制黎元洪1922年11月,罗文干“金法郎事件”。1923年6月,曹锟幕后推动“公民大会”、警察罢岗

12、、“市民请愿团”事件,逼迫黎元洪下台。10月,曹锟贿选总统、贿选宪法。第三节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四、西南军阀的割据1917年,滇、川、黔三省军阀混战。桂系陆荣廷控制广东的混战。唐继尧陆荣廷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起伏1、北京政府的保护工商业的法令与政策保护既有工商业,允许注册;极少数涉及“国体”的大宗实业由政府创办;颁布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起伏2、国有银行央行: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经理铁路、邮政、电报、轮船存款等业务,资金雄厚。1913年,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共同经理国库。各省级银行。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

13、经济与社会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起伏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战后,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表现:新登记的工矿数达418家;新增主要是纺织、面粉、卷烟、采矿业;民族资本商业集团开始出现。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仍受制约。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二、欧战前后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化1、国际银行团国际银行团背景:英、美、法、德。后扩大为六国银行团,增加俄、日。银行团掌控海关收:1912年,“存管海关税项之处”为英国汇丰、德国德华、俄国道胜三家银行。善后大借款问题。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二、欧战前后中外经济关系的变化2、日本在华经济的膨胀欧战期间,日资在华势力扩张;“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经营权的扩张;日本与段祺瑞勾结。1916年10月,日本外务省制定围绕中国问题的日美关系处分案;对华贷款方针。第四节 民国初年的经济与社会三、联省自治思潮与省宪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