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津市和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_第1页
2018天津市和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带答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8 和平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深邃(su)恻隐(c)诧异(ch)广袤无垠(mo)B. 鞠躬(j)挑衅(xn)潮汐(x)吹毛求疵(c)C. 酬和(h)静谧(m)诘难(ji)忍俊不禁 jn)D. 犀利(x)眷念(jun)栖息(q)头晕目眩(xun)2.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_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_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A. 因为

2、C. 不但所以而且培养培养B. 虽然D. 如果但是那么学习学习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新能源汽车能能否在补贴取消后获得长足足发展,关键看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C. 3 月 14 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位于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 岁。D.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国学经典文化,有利于更多的人研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文化。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作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B. 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

3、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C. 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略分明。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D. 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幅字,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5. 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满怀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但是一句“可怜白发生”,诗歌戛然而止,为诗歌笼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饮酒(其五)(乡愁)诗句写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C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句描绘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的迫切心情。D.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邮票”与诗歌中的“船票”“坟墓”“海峡”一样是作者选取的意象,用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乡愁。1 / 6 阅读说明文,回答 68 题一位名叫“新华”的“红颜知己”2011 年 7 月 4 日,一个名叫“新华”的“红颜”同上百万个同胞姊妹一起,刚刚诞生,便占据了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姑娘就是以红色封面亮相的第 11 版新华字典自 1953 年起,这个小小的字典家族就在当代史上影响着数亿中国人,从初版首印至今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逾4.5

5、亿册。2011 年夏天,时尚的帽子被史无前例地戴在了“新华”姑娘的头上。人们发现,这个平常总是一脸严肃的女孩儿,居然能讲出不少潮语。她将“学历门”的“门”解释为“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喜欢在电视里看“服装秀”,偶尔会“晒工资”,也会关注“房奴”和“车奴”。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并不只是要引领时尚语言的潮流,更要及科学常识于大众。新华字典1965 年版和 1971 年版中,“鹅”被解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一名读者写信向编辑抱怨,由于不知道如何分辨鹅的性别

6、,他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将“头部有黄色突起”的鹅杀掉。没想到,这只倒霉的鹅居然腹中有卵。因此,编辑才发现不管雌鹅还是雄鹅,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突起较大。这一错误在1979 年版中得以修正。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早在10 版出版前,修订第 11 版的主持人之一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程荣就注意到了“秀”作为“表演、展示”的新含义,因为担心这些流行词不够稳定,当时她并没有贸然进行修改。直到 8 年后,“作秀”才算通过考察,正式进入新华字典。眼下,经 71 岁的词典室前主任韩敬体像年轻人一样熟悉“神马”和“有木有”。但学者们认为,这

7、两个词其实都是年轻人为了图新鲜而使用的错别字,无助于指导语言的规范,所以眼下并不会被收入字典。有媒体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量、影响程度还是读者的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都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6. 对文章题目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说明对象新华字典。B. 生动形象地说明新华字典与中国人的亲密关系。C. 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阅读。D. 形象地说明了新华字典发行量巨大。7.新华字典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哪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占据显眼位置8.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新华字典发行量大。B. 引领语

8、言潮流C. 普及科学常识D. 指导语言规范B. 第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因为对鹅一词解释有误导致读者抱怨,后来得以修正”的例子,说明了字典具有普及科学常识于大众的重要作用。C. 第段中加点词语“相当”强调“新华”字典考察“字”新义项的时间之长,表现了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D. 第段引用媒体人的感叹,目的是说明对于中国人来说新华字典与圣经一样重要。2 / 6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 911 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9、。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

10、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体)D. 便扶向路(从前的,旧的)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 遂与外人间隔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11. 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C. 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D.

11、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美好的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12. 古诗文默写。(8 分)(1)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2)会当凌绝顶,_。(望岳)(3)山河破碎风飘絮,_。(文天祥过零丁洋)(4)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八百里分麾下炙,_,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 _,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7)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_,_。”3 / 6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1315 题

12、。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注释】曹公:指曹操。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1

13、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1)会表卒_ (2)或谓先主曰_14. 翻译文中画线句。(3 分)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_15.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2分)_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约定,回答 1619 题。约 定孙道荣“咚,咚咚咚,咚咚”他有节奏地轻敲着门。这是他和她约好的,这个敲门声就表示是他来了。门却没有立即打开。这可是少有的,以前,只要他轻轻地一敲门,门就打开了,好像她一直就等在门后似的。这一次,却没有动静。“咚,咚咚咚,咚咚”他又有节奏地敲了一次。她是他的老客户了,差不多每隔五六天,她就会有一件快

14、递,都是网上买的东西。他很惊讶,她都那么大岁数了,竟还是个网购达人。她家住四楼,按照快递的习惯,一般都是将包裹送到楼下,摁门铃或打电话,让货主自己下来取。第一次来送快递时,他摁响门铃,告诉她是送快递的,让她下楼来取。她慢腾腾地告诉他,自己岁数大了,上下楼不方便,能不能麻烦他送到楼上来。听声音,很苍老。他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他“蹭蹭蹭”一口气爬上了楼,气喘吁吁地敲门。他很急,还有好多快递要送呢。她打开了门,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签了单。看到他一脸汗水,她对他说,进来喝口凉水吧。他还真渴了,接过她递过来的水杯,他“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干了。跑快递这么多年,这还是他第一次喝客人家的水。他谢她。老太太说,

15、应该我谢你,以前别的快递员,都只送到楼下,只有你肯帮我送上楼。此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快递,只要送到老太太家的,他都是直接送上楼。老太太告诉他,自己一个人住,这个老小区,治安不是很好,不熟悉的人敲门,她是不开门的。所以,她和他约好了一个独特的敲门声,“咚,4 / 6 咚咚咚,咚咚”她笑着说,有了这个暗号,就安全了。他和老太太很快就熟悉了。每次他送快递上楼,老太太都会让他进屋来坐一会,休息一下。他也实在是跑累了,正好休息调整一下。老太太为他倒好一杯水,温温的。他虽然进城打工好多年了,但除了偶尔和几个也是打工的老乡聚聚外,他很少和本地人打交道,每天,除了站在楼下喊“某某,快递到了”,他很少说话。

16、他和老太太却能说上几句。他在送快递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新鲜事,他都会讲给老太太听。无论他说什么,老太太都笑眯眯地听着,有时候,她也会讲讲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他在这个城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情。“咚,咚咚咚,咚咚”他再次有节奏地敲门。他有点担心。是不是老太太病了?门打开了。是一个陌生的中年人。中年人说,是我母亲的,她前几天去世了,我代签吧。他怔住了。中年人请他进屋,说,我听母亲提起过你。他还没缓过神来。上次来送快递,老太太还很精神啊。中年人将他领进一个小房间,打开一个柜子,里面堆满了包裹,很多包裹,甚至都没有拆封过。他一眼就认出来了,那都是他亲手送过来的快递。中年人将刚刚签收的那件快递,也放进柜子

17、里。转身对他说,这些东西,都是母亲从网上买来的,其实,她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那、那她为什么买这些东西?他大惑不解。中年人摇摇头,我也不懂。还有一件奇怪的事,这些包裹上贴的快递单,后来都是你们快递公司的。没有任何别的一家快递公司,这说明,母亲在网购时,只选择由你们快递公司送达的店铺。中年人拍拍他的肩膀,哽咽地说,这些年,我光顾着在外打拼,未能尽孝,很少陪伴母亲一天,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兄弟,谢谢你!他的眼眶也湿了。16. 本文围绕“约定”写了哪些内容?请将下面情节补充完整。(4分)(1)快递员帮老太太把快递送到家里;(2)_;(3)_;(4)老太太去世了,快递员对她儿子讲述了他与老人的约定。1

18、7.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老太太的形象。(4 分)_18. 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 小说使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将故事的结局放在开篇,使读者产生悬念,引人入胜。B. “里面堆满了包裹,很多包裹,甚至都没有拆封过”与上文“此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个快递”相照应。C. 小说写快递员与老太太之间的交流充满了温情,这温情温暖了老太太也温暖了快递员。D. 中年人的出场将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E. 最后一段“他的眼眶也湿了”,写出快递员被中年人的孝心所感动。19. 文章三次描写快递员敲门,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_5 / 6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9、13 分)(一)综合性学习(5 分)围绕“茶文化”这个主题,阅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2021 题。【材料一】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材料二】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材料三】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材料四】中国茶有红、绿

20、、青、黄、白、黑六大类 2000 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之,条索松、嫩度差、锋苗少、色泽涩、香气淡、滋味杂、汤色浊,是劣茶。【材料五】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20. 以上材料

21、与“茶文化”这个主题无关的是材料_。(1分)21.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茶文化”的特点。(4分)_(二)名著阅读(8 分)22. 填空。(4 分)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_集,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其中有一篇_,记叙儿时要去看难逢的盛大庙会却被父亲命令背书。另外,我们学过的_也出自于这本书。(4 分)23.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的“花和尚”和“豹子头”指的是梁山哪两位好汉?这上述两位好汉性格有何不同?(4分)_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24. 作文。(50 分)那是一张写满慈爱的脸,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温馨;那是一张溢满疲惫的脸,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那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