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产业链现状_第1页
我国物流产业链现状_第2页
我国物流产业链现状_第3页
我国物流产业链现状_第4页
我国物流产业链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物流产业链现状一、物流产业链升级理论基础(一)物流产业链内涵根据中国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 ),物流产业链是指货物 从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包装、装卸、储存、运输以及配送等多 个环节。物流产业链运行可分为如下三个基本部分:其一,采购和生产物流。 根据需求清单,原材料供应商将所需物品运输至制造企业;后者进行增值加工 或者生产制造,并对物品进行包装、仓储和搬运。具二,购销物流。制造企业 经过集货、运输,将货物送达第三方物流平台。后者通过配送和销售服务,将 货物送达经销商。其三,销售物流。在获得消费者订单后,经过信息处理和运 输,经销商将货物送达最终消费者。(二)

2、物流产业链整合不同区域市场间在采购、包装、仓储、运输、配送以及客户维护等环节,建立起基于产业集群的合作关系,实现价值链治理,此即物流产业链整合由于地区经济、基础设施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差异,不同区域间形成的物流市 场也具备显著差异性。我国物流产业呈现出“多集群”特征。在不同集群问, 相互具有较高封闭性;竞争程度较为激烈,缺乏合作平台,难以发挥跨区域协 同效应。产业集群间所形成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行 业价值空间被不断压缩。从物流产业发展宏观视角来看,必须推动产业集群整合,此即物流产业链 整合的现实必要性。在完成产业链整合的基础上,通过成熟的信息平台,进一 步推动物流服务外包等

3、配套服务项目发展。对于原本相互封闭的微观集群,可 有更多合作基础。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动态利用, 可发挥产业集群的组合作用, 并优化我国物流产业资源利用率。 通过物流产业链整合,会形成更大附加价值。 基于利益共享机制,这些价值会被微观物流企业所分享。这不仅可强化参与者 协作意愿,而且也是内部资源配置优化的一种途径。从博弈论角度来看,物流 产业链整合是基于共同价值所形成的合作形式,结果必然是非零和的。即经过 博弈,可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完成物流产业链重构,从而提升产业总体 竞争力。(三)产业结构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对社会资源流动构成有效影响, 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布局

4、;通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可扩大社会总体资 源利用效率,并推动产业资源价格机制形成,使得特定产业具备长久发展动力 0在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中,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关键词之一。产业结构合理化 包含三点内容:其一,产业供给结构合理,与市场需求结构基本吻合;其二, 产业内部构成合理,可避免恶性竞争局面形成;其三,产业间结构合理,能够 形成良好协作。通常意义上,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上述第三层含义。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产业结构 优化包含如下四个层面:一是对不同生产要素比例进行优化,避免出现要素问搭配失调;二是对需求结构进行调整,避免由于不合理需求而导致资源浪费; 三是对进出口贸

5、易进行调整,形成合理的国际贸易结构,并以此引导形成新的 产业关联;四是对国际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对FDI进行控制,达到资本比例优化。二、我国物流产业链现状及问题(一)我国物流产业链现状在经济活动中,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到进入消费领域,包括产品包装、物资 配送等均属物流产业范畴。如果要提升物流产业效率,需要对上述各个环节加 以优化。在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下,物流产业进行升级所面临压力增加。2017年,我国物流业总规模超过 1.2万亿元,相比较于2016年,增速为6.4%。产 业规模十分庞大,而且增长态势乐观。然而,由于行业资源整合仍然存在很多 不足之处,导致行业盈利空间狭窄,对产业链竞争力提升构成制

6、约。.在产业增长速率方面。如表 1所示,通过物流行业增长速率指标统计, 可发现两类二级指标均呈现波动特征。在产值增长比方面,20082017年间,均值为8%不同年份间波动Tt较大,其中,2010年达到峰值9.15%, 2013年仅为6.55%。在可比增长率方面, 20082017年间,均值为 8.07%;其中,20 08年达到最大值8.83%, 2011年为最小值6.99%。对比两组数据可知,可比增 长率仅可用于产业内部评价,不可将其直接等同于产值增长。表1我国物流产业产值增长比与可比增长率(2008-2017)单位:, 一 刈可201】血fk丽的n同图向由同而 函!可比增长率8.838.15

7、7N96徵8.157 7二氏338.24K.I7产值增长比8.116阳9J58J27.556.55&87120CM7.80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年鉴2017.在技术竞争层次方面。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物流产业链仍处于较 低竞争层次。当前,物流产业并未完成全产业链整合,主要业务集中在包装、 仓储和运输环节。即使是采用新兴物流链,其运用范围也局限在上述环节。与 国际大型物流企业相比较,由于规模小、产业实力弱等因素制约,全球布局能 力不足,未能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如表2所示,不同年份中,所对应最重要技术增长环节存在差异。在 2008年,运输环节技术增长比重为 3.51%。此后,技术增长比重持续增加。至

8、 2017年,技术增长比重达到 7.63%,且重点集中在资源优化方面。从 2013年开始,技术增长比重超过6%并维持在此水平上。之所以出现这一增长态势,与如下因素有关:其一,产业规划趋于成熟,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其二,微观物流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实力完成初步积累;其三,物流产业内部竞争更加 激烈,行业淘汰和更新功能更加完善,物流链整合方向较为明显。表2我国物流产业的技术改进与增长(2008-2017)单位:%年份2(X)K2(X)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一均值技术增 长环节运结物隗运送.港口 仓运一枷运一物流运送存储 分配存储分配资源 优化资源 优化资

9、源 优化技术增3.514.134.025朋5.726.887.127.027.4)7.63工93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年鉴2017.在产业发展前景方面。由表 3可知,在过去10年间,物流产业景气指 数均值为51.44%。其中,2009年达到峰值54.31%。在此之后,虽然出现下滑 和波动,然而一直维持在50蛆上。从20142017年的数据来看,出现持续下 滑。可见,物流产业在进入常态发展后,需要注入新动力,以推动其获得更加 乐观的发展前景。表3我国物流产业景气指数(20082017)贵科来赤:中国物流年鉴2017(二)我国物流产业链升级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升级与反升级矛盾制约产业链整合。随着我国产

10、业升级战略持续推动, 对各行业均提出一体化整合要求。与一般产业相比较,物流产业在聚集人才和 设备资源的同时,呈现出显著的“点化”特征。即产业空间运动呈现为广泛分 布的“点”,并无空间扩展性集聚,这就导致升级(人才和物资升级)与反升 级(产业空间运动反升级)矛盾 。基于该矛盾,一方面,会制约物流链辐射 作用发挥,另一方面,限制产业内资源供应水平提升。总之,不利于产业链整 合。.对接服务于传统产业的衔接性不足。从整个经济系统来看,物流产业与传统产业存在紧密联系。然而,物流产业发展过程却具备如下两个特征: 其一,本产业资源要素不足,需要与上下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其二,物流链自身已开始整合进程,发展独

11、立性已经较为显著。这种发展模式下,使得物流产业链存在先天不足,不利于其成长。在物流产业内,为增加自身利润创造能力,微观主体会进行自主创新。但是,创新所产生的资源要素却缺乏共享和衔接平台。在“链”模式不完善的情形下,区域物流链未能有效融合,未形成高效运行的全国性物流产业。 另外, 如果不能有效衔接传统产业,价值创造仅局限在物流产业内部,无法发挥更大 的价值辐射效应。.产业内部竞争激烈。当前,我国物流链仍然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征,运行过程未能完成跨区域整合。以快递业为例,主要运行模式是“地区渗透 十点 部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各快递公司都重视自身品牌构造,并以此作为自身 生存和发展基础。为了获得竞争

12、优势,快递公司十分强调形成自身业务特色 。比如,顺丰速运将配送时效和品质作为自身特色,“三通一达”则将性价比作 为竞争特色。各快递公司并未形成有效整合,形成完善的网络快递链条。与此 类似,我国整个物流产业未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链,反而在行业激烈竞争中 导致资源浪费,影响物流链整体效率。.产业缺乏规划发展协同性。为了推动物流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制定 合理、长远的规划,另一方面,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尤其是要增加与其他产 业的发展协同性。如果要发展出存货型仓储园区等新型的物流产业形态,就需 要对更广泛的资源进行统筹。仅仅从国内物流产业链的角度来看,需要构建起 高效的资源整合平台。如果要形成具有国际

13、竞争力的物流产业,需要政府进 行战略部署,指明产业发展方向,对其中关键部分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政府的 指引和扶持,可引导社会资本和人才集中,为产业链创新和发展提供保障。在 这个过程中,物流产业自身所发挥的作用最为关键。 在进行资源调配和共享时, 不应该将眼光局限在区域内。相反,应从全国甚至全球产业发展视角出发,进 行跨区域物流资源融合;要特别重视物流链的跨区域融合,从而形成更加宏观 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我国物流产业链升级策略(一)进一步促进物流产业链协作创新,有效缓解升级与反升级矛盾物流产业内存在升级力量的同时,如果存在反升级的因素,不利于提升产 业协作和创新。针对这一矛盾,需要寻找到物流产业链

14、和其他传统产业的结合 点,提升产业间配套能力。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格局,可在东部沿海地区尝试新型物流产业链。比如,制定直达型物流产业规划,率先尝试采用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有效资源 配置,推动产业链成熟,促进整合效率的发挥;同时,与国际物流链进行对比 和衔接,完成产业链重构,提升整体竞争力。地方政府要重视区域内物流资源综合平台构建。通过该平台,一方面,基 于物流产业所发挥的集聚效应, 带动区域资源流通,积极作用于地方经济成长; 另一方面,能够形成更加有序合理的竞争机制,发挥出资源价格优势,完成区 域资源聚合。在形成完善的物流产业链模式后, 形成多个战略配送中心。同时, 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协作网

15、络,推动物流线路协同运作。进一步推动跨区域物 流产业链协作,使得本产业链具备更高的创新效率 。(二)推动物流产业链多模式创新,实现跨主体有效衔接在与其他产业进行衔接时,物流产业需要形成尽可能多的衔接点。在衔接 点的作用下,一方面,对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改良,另一方面,形成更加 丰富的产业集成局面。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物流产业内部不断进行整合。但是, 在传统产业衔接上,仍有很多缺陷与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物 流产业链嵌入能力,增加跨产业资源共享能力。这不仅可推动物流产业链自身 的成长,而且可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在增强跨产业链协作的同时,微观物流企业的融合也要同步推进。尤其是

16、在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基本环节,如果能够做好整体规划,增加微观企业之 间接轨顺畅度,可形成更加丰富的合作格局。经过有效磨合,可形成具有较高 成熟度的物流产业链。基于新的行业内协作,物流产业所具备的路径会进一步 拓宽。对于拥有技术、设备和资金实力的物流企业,应该进一步扩大协作空间。 比如对多家物流企业的配送线路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信息资源整合程度;根据GM节标准,对物流系统评估,并加以优化;引入配送单一件回传系统 基于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协作平台,对物流产业总体配送信息进行监管,不仅可 加强微观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还可推动新物流模式的形成和成熟,增加不同 产业主体之间的衔接程度,发挥更大范围协作

17、效应。(三)积极进行物流产业链整合,提升我国物流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已经对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一定影响力。如果要 推动物流产业链整合,不仅要克服国内产业链自身障碍,同时还要积极应对国 际竞争。在传统物流产业模式下,供应商、制造商和物流企业形成主体角色, 三者间形成相对封闭的产业循环。如果要应对技术和服务更加先进的国际物流企业,需要推动物流参与者进一步加强整合,形成新的物流服务集成商(LSI)。通过LSI,形成更具有整合能力、协调能力的产业链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 物流产业在盈利模式、运营体系等层面进行转型。在形成LSI模式后,能够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集成,推出更具有针对性的 物流服务

18、。这不仅可提升对市场的服务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加微观物流企业利 润率,对推动物流产业长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LSI模式下,能够提升微观企业在采购、投资等方面的协同程度,增加利益共享意愿;可避免不必要内部 竞争,降低整体运作成本,这是我国物流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四)以制造业为核心,发挥产业链效应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对制造业有很大依赖性。如果要推动物流产业 链升级,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制造商的核心作用。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 为制造商创造更为良好的金融环境。针对制造商的业务特点,提供长期金融支 持,确保业务运行稳定;为制造商推出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在提供更多选择的 同时,降低借贷成本。二是鼓励制造商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应。在规模效应 下,形成更加健全的供应商、经销商以及物流服务商结构;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变。三是鼓励物流产业更紧密地与制造业结合,形成产业联 动。(五)加强政企协同规划,清除物流链整合政策障碍完成物流产业链整合,不仅可为微观物流企业带来更多利润,还有助于在宏观层面增加物流产业竞争力,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这符合各方利益诉求。由于跨平台和跨渠道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