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为景渐入佳“境”_第1页
以“情”为景渐入佳“境”_第2页
以“情”为景渐入佳“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情”为景,渐入佳“境”浅谈数学课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提要】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数学课堂要回归生活,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激发学生心理冲突、扩展学生信息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等几种方式。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生活中吸取营养,遵循情境创设规律,才能使数学课成为教而有方、学而有趣、用而有信的“活课”,以期达到“生活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教学满足生活”的目的。【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境创设 生活化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数学课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干巴巴无味,教学

2、方式独幕化无趣,理论传授空洞洞无信,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听课昏沉沉没劲。而要改变这一状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互动氛围,激发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巧学的积极心态,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下面浅谈几点我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尝试。一、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实践(一)模拟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静练实现的。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应注重设计一个活动、模拟一个生活场景中,让学生置身其中去体验、重演、再现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数学学科的思维品质。笔者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3、时,曾模拟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我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元,但在这个月内,你们必须:第一天给我返回1分钱,第二天给我返回2分钱,第三天给我返回4分钱即后一天返回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倍,你们愿不愿意?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通过这个例子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引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由于此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

4、会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思想交锋的过程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在“返利”的情境中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二)设计生活难题 激发学生心理冲突 贝雷恩(DEBerlyne)认为观念的冲突是在经历到不一致、变化的学习情境时所引起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越大,越容易引起观念间的冲突,这种观念又进一步影响有机体的行为方向和程度。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诸如法与情、情与理等非常矛盾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往往能够激发心理冲突,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两难问题”, 就能够打

5、破学生心理上的平衡,引进学生观念上的冲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进一步思维的努力,生成新的知识。在引入对数计算一节内容提出下面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对折五十次,你们想想大概多厚”,有的学生回答:“怕有几尺厚吧,”老师回答“差远了,你们尽量往多的地方想,”有学生回答“能有几丈吗?”老师回答“再大胆些”;有学生半信半疑地说:“总不能有几百米吧?”老师回答“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这叠纸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高过月球了我们可以顺着这爬上月球见嫦娥和吴刚呢!”这时学生几乎没有一个相信这个结论,老师回答:“不相信就算算”学生也憋不住了,个个紧张地进行对数计算,算错了的学生自觉地找同位的同学纠正学生在笑声表示了对

6、这一方案的认同,在思维的激烈冲突中学生也明确了动手实践远比空想更加重要。所以新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在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激烈的内心冲突却来源于一个恰当的生活化问题。(三)呈现生活现实 扩展学生信息空间 在以往的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使用延续了上百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再加上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巨大,学习时间紧张,对社会发生的事关注是很少。如果用简单的语言再现生活化的素材很难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的体验,也很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而如果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使平面的“文本”素材呈现出生活的“立体”

7、状态,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笔者在讲解正弦型曲线y= Asin(wx+)的图像变换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对正弦型曲线y= Asin(wx+)的图像进行动态演示,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A、,屏幕上随即显现相应的曲线,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看清同类曲线内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方向发展。课件、媒体、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力。学生在媒体材料的视听冲击中身临其境,自觉接受“洗礼”,在实际生活中就容易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四)营造生活氛围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以往的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

8、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教学时间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五课时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去获得信息,或利用网络或利用图书报刊资料。笔者曾经在学生学完统计案例这一章节内容时,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区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交税的问题,银行利息问题等学生通过分析、处理相应的信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这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探索、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二、数学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要求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

9、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我觉得着重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情境创设而言,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第一、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及时地利用好丰富新颖的情境材料,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第二、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当我们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组织学生辩论则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防止偏离中心。第三、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否迎合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

10、激起一个“高潮”是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动力,就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二)用于创设情境的材料要精,而不能滥。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否则,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没味道” ,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运用的情境材料一定要注意“度”,既不能是学生已经耳熟能详的热点,也不是学生一点都不了解的材料,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最后,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合理,不能太牵强,不能认为随便举个例子就是创设情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道出了教育之内容和本质。要使学生对数学课感兴趣,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从鲜活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从火热的生活中点燃激情,从绚烂的生活中放飞梦想!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在感悟生活中创造出更多的情境教学的新经验。从而使高中数学教学做到以“情”为景,渐入佳“境”。参考文献: 1、余子侠著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