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1页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2页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3页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4页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7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语文学问点总结归纳 特别句式 1、状语后置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峻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行以使用的呢?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假使,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峻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开灾祸的手段,有什么不行以使用呢? 2、推断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假如)二者不行以同时拥有

2、,(我要)舍去生命而选取正义。 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状况下,即使遇到祸害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

3、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全都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鱼我所欲也中消失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_,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 初三语文重要学问点 记叙挨次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进展先后挨次)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谈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4、。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谈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肤浅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进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需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

5、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仆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状况推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进展。 描写人物的(方法) 方法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细节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颜色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仆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仆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亮

6、突出。 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谈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详细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终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初三语文期中学问点 家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晦hu瓦楞lng猹ch五行xng缺土 jing秕b谷鹁鸪bg獾hun猪潮汛xn颧qun骨愕然嗤ch笑瑟s索寒噤jn折sh本黛di色惘wng然恣睢zsu 2、依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荒芜、冷落的意思。萧索 (2)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颤抖。瑟

7、索 (3)心里似乎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4)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5)看不起。鄙夷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清单 家乡选自呐喊,鲁迅。这篇小说以“我”回家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凄惨景象,广阔农夫生活苦痛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改造旧社会、制造新生活的剧烈愿望。 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三语文学问点总结之家乡,同学们要仔细笔记了。接下来的语文学问更加有吸引力,请同学们关注了。 语文课时学问点之最终一课 同学们对于最终一课的语文学问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 最终一课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步赚zhun钱哽gng住祈q祷do气氛fn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严厉又严厉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背记学问清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似乎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似乎很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学问清单 最终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斗。 P47解释都德,法国作家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