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1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2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3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4页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 2.多自变量实验的 优点是什么? 3.音高和强度的关系。4.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 5、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6、什么 是听觉掩蔽现象? 7、反应时新法。8、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9、听觉定位。10、费希纳对心理学 有哪些贡献? 11、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1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 献13、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14、试评观察法的优缺点。15、试评相关法的优缺点。16、简评实验法的优缺点。17、自变量的类型。18、因变量的类型19、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20、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 些?21、外部效度的影

2、响因素有哪些? 22、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23、减数法的原理。24、加数法的原理。25、序列反应时范式。26、内隐联想 测验。27、Go/NO-Go联想测验。28、外在情感性Simon任务实验。29、最小变化法。30、感觉直接测量中的情 境效应。31、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32、注意的早期选择理论。33、注意的中期选择理论。34、注意的的晚期选择 理论。35、资源限制理论和可证伪标准。36、注意研究有哪些方法? 37、视崖的原理和用途。38、语图仪的原理。39、 空间知觉的物理线索有哪些?40、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的联系。41、内隐学习的特征。42、内隐学习和外显 学习的关系。43、何谓前

3、景理论。44、人工智能的局限。45、刺激一反应法的优点和不足46、情绪诱导法及其种 类。47、时间抽样技术的优缺点。48、霍夫兰德的说服模型。49、威尔逊的双重态度模型关。50、实验性内隐自 尊包括了哪些类别?51、自然形成的内隐自尊包括了哪些类别? 52、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 些?53、个人空间圈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54、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55、实验法 在工程心理学中的应用。56、如何测量心理负荷? 57、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8、直接知觉和间接直 觉的关系。59、如何对待拥挤? 60、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领域。61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主 要包括哪些方面?62、思维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4、63、简评出声思维法的优缺点。64、出声思维法 的实施程序。65采用建构认知模型方法进行思维的研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66、采用建构 认知模型法进行思维研究时存在哪些优缺点? 67、动物时距知觉的研究。68、 人类时距知觉的研究。69、用提示范式研究注意时,通常有哪些自变量?70、ERP技术在注意领域内有哪些应用? 71、如何建立顺序量表? 72、如何建 立等距量表? 73、建立比例量表的方法有哪些?答案: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 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 个

5、方面: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 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实 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 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 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多自变量实验的优点是什么?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不是同一自 变量的多个水平)。多自变量实验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1)效率高,即有两 个自变量的实验要比分别做两个只有单一自变量的实验效率要高,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6、(2)实验控制较好,做一个实验时某些控制变量比进行两个实验时 更易于控制和恒定,比如被试条件是一样的,同一个被试,同样的身心状况。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被试间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实验误差,从而减少实验 污染;(3)实验结果更有价值,有多种自变量的实验所得的结果,由于在多种 情况下都证明是确实的,这样就比多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音高和强度的关系。心理上的音高主要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由刺激频率决定 的,它也取决于声音刺激的强度。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也会随之发生 变化。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 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

7、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例如 2000赫的声音,当强度初增加时,音高略有升高,但强度再增加时,其音高略 微降低了。音高随强度改变的曲线叫等高线。视知觉组织的基本法则有哪些?视知觉组织从本质上来说是区分图形与背景的过程,明视知觉组织主要按照以 下几个原则:接近法则,接近法则是指视野中接近的对象容易被组合在一 起。相似法则,相似法则指在形状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以及在亮度和色彩方面 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倾向于合成一组构成一个图形。良好图形法则,视知觉组合 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图形,这被称为良好图形法则。良好图形一般是同一组 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个因素为:(1) 共同命

8、运,即运动方向相同,(2)对称,对称有利于组合(3)平行,(4)连 续,视野中有延续倾向或连续的刺激往往被看成为一条直线与一条波浪形的曲线,(5)封闭, 封闭轮廓被看成是一个对象的对象,即使轮廓缺少一部分。同步法则,同步法 则指我们倾向于将在同一时刻发生的视觉事件组合在一起。上述法则都是刺激本身结果对视知觉组织的影响,除此之外,过去的经验和定 势也会对知觉的组织产生影响,可逆图形和双关图形就是典型的例子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都有哪些?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有:(1)回忆法(再现法或复现法),是指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 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包括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和自由回忆

9、法;(2)再认法,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是把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旧材料) 和未识记过的材料(亦称新材料)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 来;(3)节省法(再学法),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经过一 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 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 持的记忆;(4)重建法(重构法),要求被试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5)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报告时滞引起 的误差;(6)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7)分散注意法,在记忆的保

10、持阶段。为防止被试者利用刺激间隙进行重复练 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转移开来。6、什么是听觉掩蔽现象?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 象。一个可听声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前者必须增加强度才 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声音的掩蔽效应。 要听的声音叫做被掩蔽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叫掩蔽音,影响掩蔽效果的有频 率、强度等因素。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 音对语言的掩蔽。7、反应时新法。应用反应时间分析人类信息加工过程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减 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

11、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 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 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 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 时间。加因素法是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 要的时间总和。它是由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的基础 上提出的。加因素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 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 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 因素各自作

12、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另外,科学家为了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时间在这两种基本方法的基 础上,提出了“开窗”实验,即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 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8、传统心理物理学中测定阈限的三方法。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1)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 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极限法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 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 或阈限的位置。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阈限。(2)平均差误法(或均误

13、法),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 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虽然它最适用于测量绝对阈限和等值,但也可用以 测量差别阈限。此方法的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 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比较刺激也可由实验者调节,由被试判 断。这个方法是要求被试判断什么时候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相等。被试判断为 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比较刺激,并不总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围绕着一个平均数变化 的一个数。这个变化的范围就是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 点。通过对主观相等点和不肯定间距的测量,就可以估计差别阈限。把平均误 差作为差别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定义并不相符,但因为平均误差

14、和差别阈限成 正比,所以也作为测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3)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 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 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此法的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 整个分布求阈限。具体作法如下:首先,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 般是5到7个,这几个刺激值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接着,选定的 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一般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然后,呈则激的 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即无需标准值,如 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此法在统

15、计结果时必须求出 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9、听觉定位。听觉的方向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一般来说,听觉的 定向与定位不如视觉准确。双耳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器官。它主要通过三种 双耳线索来实现: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双耳周相差。双耳强度差,是指声音与双耳间距离之差,根据这个强度差可以为声音方位判 断提供线索。当声音来自耳轴水平面上,和前方成60度和120度时,双耳强度 差最大。双耳时间差,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而且还会产生双 耳时间差,这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双耳周相差,声波是由一系列的正压和负压组成的,因此任何时候,最大的

16、正 压到达两耳的时间都是不同,声调在两耳就可能产生周相差。上述三种双耳线索总是融汇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各自提供着既有联系又各不相 同的信息。三种双耳线索的协同作用,使我们能正确地进行听觉定位。10、费希纳对心理学有哪些贡献?费希纳认为自然科学中行之有效的实验法也可用于研究感觉生理学,这种信念 最终导致他创立出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学,并由此成为实验心理学的开拓者和 奠基人。归纳起来,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 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他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 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

17、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而言,费希 纳定律深刻地反映了某些本质规律。首先,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 经验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 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其次,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差 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感觉的强度。这反映了 人类心理必定具有某些独特的、不同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规则。(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研究中创造了三种感觉测 量方法,它们分别是: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方法虽然关注 的只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一一感觉,但它们第一次将人类的心理现象量化地表 达出来,使人们有

18、可能对人类心理进行实验研究。迄今为止,这些方法以及它 们的变式仍被运用于心理学研究中。11、冯特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冯特所开创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其核心正是以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 其本质也就是实验心理学。所谓冯特对心理学的开创性贡献,若从冯特心理学 的实质和大部分内容来看,也同样催生了实验心理学。(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 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 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

19、殿堂。(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 国际性发展的种子。这些学者回国后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创办期刊杂 志,设立心理学课程,编写本土的心理学教材,为本国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 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心理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12、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艾宾浩斯在实验心理学起步阶段所作的重要贡献,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他 发现并证明了实验法在整个心理学研究中都是有效的工具。具体说来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来理解:(1)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艾宾浩斯突破了冯特认为实 验心理学只能研究感觉这一基本心理过程的框定,采用实验法研究学习、记忆 及遗忘等高级

20、心理过程。而且其中一些研究方法直到现在仍被采用。(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艾宾浩斯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 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此导向了人工实验情景。 此后实验心理学中出现的各种人工概念、人工语法、以及各种错觉材料的不断 涌现,正是实践了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实验进行人工的规范控制的思想。(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 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意味着高级心理过程也能够被 精确地量化。这种方法隐含着现今实验心理学对高级心理过程进行量化把握的 基本原则: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4)通过实

21、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一一遗忘曲 线。艾宾浩斯是试图建立高级心理过程函数的第一人,正式采用科学手段对时 间和遗忘之间的函数关系做了确切研究。这个开始急剧下降,而后趋于平缓的 遗忘曲线代表了机械式记忆遗忘的典型模式。13、科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科学方法具有两个重要标志:经验观察与自我校正。正是这两种特征使得科学 方法优于其它方式。科学方法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任何一种信念确立方法都不曾 像科学方法那样,依靠对现实世界的系统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来确立信念。它要 求研究者通过大量现象观察、认真查阅文献、系统的科学实验研究之后,才谨 慎地得出结论。因此,科学方法的

22、系统经验观察特征令信念确立过程独具客观 性、可靠性。科学方法的第二个特征是能够自我校正。由科学系统的经验观察所得出的科学 事实具备两个特点:可公开、可反复获得。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得科学拥有了自 我校正的属性:经由公开的观察,可以清楚地知晓备选信念,从而在新、旧信 念之间不断比较并决定取舍;经由反复的观察,人们接受或排除信念的过程就 倍显慎重,只有多次验证后再确立信念才可保证信念的可靠性,同时多次否定 后再排除信念才可避免轻率地抛弃某信念。因此,可公开、可反复获得的经验 观察是科学方法的基石,正是它使得科学拥有了自我校正的属性。14、试评观察法的优缺点。观察法是科学研究方法的第一步,其特点是直接和

23、描述性。观察法在心理学研 究的早期阶段非常实用,它可以帮助研究者选择和限定研究的范围作一些前期 探索,为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提供资料和课题。然而,因为观察法 是描述性的,这种特性必定为其带来如下限制:(1)观察法无法让研究者对各因素间的关系作出推论,不能依靠观察法作进一 步的研究,因为它无法操纵这些先行条件。(2)有时,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充分。许多观察(比如个案研究)却根本 无法再现,所以难以重复验证。(3)观察法的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观察法的效力仅仅到客观描述水平为 止,但是实际使用观察法的研究者却往往超出了描述水平上的研究范围,或多 或少对观察结果趋向主观化的解释。(4)观察

24、法本身并不一定客观无偏。如科学哲学家所言,我们的观察活动总是 极大地受着各自世界观的影响。因而来自于研究者的期望等主观因素往往会干 扰观察结果,这种干扰比起被试的反应性来更难排除。15、试评相关法的优缺点。相关研究法是比观察法更为进步的描述性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法的优点在于可 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从而提示研究者注意到各种现象间可能存在的因果 关系。但是由于其方法学特性,决定了相关研究法的缺点在于:(1)相关研究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其选用相关法的前提条件是否得到了满足。当 前提不满足的时候,相关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能反映真正的事物间的关系。(2)相关研究法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方向。相关研究法难以对各种

25、假设作出 取舍。16、简评实验法的优缺点。实验具有观察法和相关研究法所无可比拟的优点,因而更受到实验心理学的青 睐:首先,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能更好地控制无关变 量的影响。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其他因素,从而使自变量以外 的其他因素都保持恒定。这样,在逻辑上我们就可以认为,所获得的任何结果 都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因而实验可以作出因果的推断。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实 验可以100%地消除其他变量或使其保持其恒定,从而只研究一个变量。但是,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较而言,实验法能消除更多的无关变量。实验的另一个优点是经济。运用自然观察法时,观察者必须很耐心地等待所要 观察的

26、情况出现。但如果实验者通过设置感兴趣的情景来控制环境,就可以迅 速有效地获得数据。但是实验法也离不开较低层次的描述性方法的支持,正是观察法和相关研究 法,提供了最初的假设来源和因果猜测,离开了这些,实验法的假设检验和因 果结论也就无从谈起。17、自变量的类型。心理学实验涉及到的自变量种类很多,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作业变量。作业就是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 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例如:迅速呈现的字母串、记忆词表、错觉图形等(呈 现这些刺激时要求被试作出特定的反应)。如果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 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当被试进行某种

27、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 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例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 都可以作为自变量加以研究。(3)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 这些因素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征、 动机、态度、内驱力等。这种变量也是可以被实验者操纵而成为自变量的。其 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通过主动操纵产生几个自变量水 平),而有的则是被试本身固有的、不能主动操纵的,只能进行测量(根据被 试本身的特性分为几个自变量水平)。18、因变量的类型对于实验研究来说,因变量的种类是很多的,也是很复杂的。一般来说,

28、对于 因变量的测量有客观指标也有主观指标。其中客观指标主要有:(1)反应速度。例如,简单反应时、或潜伏期,走完一个迷津所需要的时 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等。(2)反应速度的差异。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经常以反应速度的差异作 为考察被试各种高级认知机能的指标。例如:在内隐学习的研究中,被试对随 机组字母和规则组字母的反应时之差就可以作为内隐学习量的指标。(3)反应的正确性。例如,选择反应的正确次数、走迷宫入盲巷的次数、跟 踪盘离靶的次数或距离等。(4)反应标准。随着信号检测理论的广泛使用,诸如似然比&报告标准C 等就常被用来作为一种客观因变量指标。(5)反应的难度。有些作业可以定出

29、一个难易等级,看被试或动物能达到什 么水平,如斯金纳箱就有三个难度等级。而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口语记录是指被试在实验时对 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 回答的记录。在心理学实验中,口语记录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分析被 试的内部心理活动。19、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在心理学实验中,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技术主要有:(1)排除法。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 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用排除法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常常难于推广。(2)恒定法。恒定法旨在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这主要体现在保持实验条件恒定的方面

30、。实验者和控制组被试的特性也应保持 恒定。只有这样,两个组在作业上的差异才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3)匹配法。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使 用匹配法时,先要测量所有被试身上与实验任务成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 得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际应用中,匹配法常常是配 合其他技术共同使用的。(4)随机化和平衡法。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 术。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 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 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5)

31、统计控制法。以上讨论的情况,都是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 制额外变量的方法,这类技术被称为实验前控制。另一种技术是实验后控制, 就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因 而也被称为统计控制法。统计控制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 影响的情况下20、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主试一被试间的相互作用。主试和被试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 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要求特征和实验者效应。心理学实验中,有效 消除主试-被试间不恰当的相互作用,由此保证试验内部效度的通用手段是双盲 实验法。也就是说,主试和被试都不清楚实验的具体目的,因而可最大程度上

32、 避免主试的暗示和被试的顺从。(2)统计回归,所谓回归假象是指: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 均值有趋低的倾向(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 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也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当实验分组 涉及到某些具有极端特性的个体作为被试(如高焦虑组和低焦虑组)时,统计 回归将对实验的内部效度起到极大的影响,实验者将无法区分统计回归的效应 和自变量本身的效应。(3)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内部效度还与许多其他因素的控制有关。 例如在实验中,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如性别、年龄、经验、个性 等都对研究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在一些长期实验中,参加实验的

33、人员的流失 率会随着时间而增大。而缺失后的被试样本难以代表原来的样本,这同样会降 低实验的内部效度。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实验,必须考虑到个体本身的生长和成熟因素也能影响内 部效度。此外,增设控制组,同样能够解决由于实验程序本身、控制方式的不 一致以及测量程度的变化对实验内部效度的影响。21、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实验是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实验环境的人为 性可能使某些实验结果难以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现象。在特定的实验情 境中,被试通常知道自己是处于被观察的地位,因此其行为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且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也会影响被试的典型行为。此外,像我们在前面所提 到

34、的那样,被试参与实验时都存在一定的动机和对实验的预期,这些因素都会 影响其行为表现。(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从理论上讲,参与实验的被试必须具有代表性,必 须从将来预期推论、解释同类行为现象的总体中进行随机取样。但实际上这很 难做到。因为如果总体很大,即使能够随机取样,但由于心理学实验的被试通 常是自愿的,所以也很难把被随机选上的人全部请来做实验。如果总体是无限 的,随机取样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这样的结果自然会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 同样,如果研究者选择一些具有独特心理特质的被试进行实验时,因为这些独 特的心理特质有利于对实验处理造成较佳的反应,就很难将得出的结果推广到 其他特质的被试上去。(3)

35、测量工具的局限性。验者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往往以所使用的 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来加以考虑的。实验材料和测验类型的差异可能会十多 个研究者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结论无法会聚,也就是说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 这直接影响到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22、计算机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目前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心理学领域,主要有:(1)认知领域。现在,认知心理学中的许多实验研究均是借助计算机来完成 的。显示文字、图片或其他刺激材料,呈现需解决的问题,模仿真实或想象的 情景以及提供测定认知能力的复杂比赛,这些计算机系统几乎都能够做到。特 别是在视觉和听觉研究中,计算机更是广泛地用于用于帮助产生听觉和视觉刺 激

36、,控制心理物理过程,还可用于对眼动和瞳孔扩大等参数作心理生理测量。(2)技术和运动操作领域。计算机具有能同时控制大量刺激和监视被试反应的 能力,使其成为连续运动知觉任务中研究人类操作的一个出色装置。如,模拟 驱力行为,操作工业机器,测量紧张和疲劳程度等。(3)计算机辅助治疗。目前用于行为治疗和行为调整的认知治疗中有许多方 法,均特别适宜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例如,监视病人的生理和其他反应,根 据确定的标准呈现刺激,测量肌肉活动松弛程度和皮肤电阻的变化,或病人的 反应输入到一个简单的键盘上等。(4)心理生理学领域。联机计算机技术频繁地用于测量或控制由电测量派生的 心理生理参数。心电图数据、肌电记录

37、等许多指标均可借助于联机计算机系统 而获得,所获得的测量还可储存起来供日后分析。脑电图的研究也属于这个范 畴。(5)心理学教学实验。心理学上的许多教学实验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当前所 开发出来心理学实验软件,其中既有做呈现刺激的心理测试,还有统计计算软 件。呈现刺激的心理测试软件包括测量记忆广度,测量选择反应时、测量感觉 阈限、研究学习进程、研究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头脑里所进行的内部活动等 等,这些都适用于教学实验。23、减数法的原理。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 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 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

38、间。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A反应,又称简单反 应。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A反应时也称为基线时间。B反 应,又称选择反应。它是复杂反应中的一种,在这类反应中,有二个或二个以 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所得的反应时间叫做选择反应时间。C反 应,又称辨别反应,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刺激,但是C反应中只有一个刺激 是要求有反应的,所的反应时间叫做辨别反应时间。那么,通过对各反应时进 行减法运算,我们可以对认知操作所需的时间加以估算了。A反应时是基线时 间,而C反应时测量的是刺激辨别时间加上基线时间。因此,C反应时减去A 反应时得到的是刺激辨别所需的时间,这个

39、时间称为辨别时间。类似地,由于 B反应时包含刺激辨别、反应选择和基线时间,而C反应时只包含刺激辨别和 基线时间,因此B反应时减去C反应时得到的是对反应选择时间的估计,这个 时间称为选择时间。24、加数法的原理。斯腾伯格首先提出了加因素法的主要假设,也即加因素法的实验逻辑。斯腾伯 格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 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所以,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 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 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 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

40、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 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的。也就是说,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 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 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加因素法在于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以及辨认 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25、序列反应时范式。序列反应时范式是尼森和比勒姆于1987年提出的。这种研究范式以反应时为指 标,整个实验过程十分类似一个选择反应时实验: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视觉刺 激分别对应不同的反应键,每次呈现一个视觉刺激,被试按相应键尽快予以反 应,该刺激随即消失,短暂的时间间隔后

41、出现下一个视觉刺激。而SRT的特点 在于,整个实验中刺激的呈现序列是有规律的。在尼森和比勒姆的实验中,屏 幕上从左到右的四个位置依次被设定为位置1、2、3、4,每个位置都对应着一 个按键。视觉刺激是一个星状图形,并按固定的位置序列呈现。在实验前,被 试只被告知将要进行的是反应时测试,他们不知道在任务中刺激是按某个固定 但不明显的模式依次呈现的。主试会在多次重复该固定位置序列的情况下插入 一个随机的位置序列,之后再恢复固定的位置序列。序列反应时范式是用以内 隐学习的重要范式之一。26、内隐联想测验。IAT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概念词与属性词)之间 的自动化联系的紧密程度,继

42、而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内隐社会认知进行测量 的。IAT的基本实验程序分为7步:(1)呈现概念词的样例,要求被试尽地进行辨 别归类,由系统记录反应时,(2)对属性词样例进行归类反应,(3)联合任 务1,要求被试对概念词与属性词的联合作出反应,由于概念词和属性词之间 有两种可能的关系:相容的和不相容的,通常在IAT实验中设置两个联合任务 相容联合任务和不相容联合任务。所谓相容,即是指二者的联系与被试内 隐的态度一致。(4)对联合任务1进行测试;(5)为了配合联合任务2的实 施,交换左右键反应的内容,再次要求被试对概念词样例进行反应;(6)联合 任务2,和联合任务1的反应内容正好相反;(7)对联合任务

43、2进行测试。27、Go/NO-Go联想测验。在内隐联想测验的应用中,研究者意识到IAT的缺陷:忽略了速度一精确性权 衡原则,有可能忽略错误率所包含的信息;其次,只能考察被试对两个对象的 相对态度,而不能测量被试对某一对象的态度。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诺塞克和 巴那吉提出了 GNAT测验,它仍保留了 IAT的2个关键任务,但用信号检测论中 的辨别力指数作为指标。GNAT要求被试对一些刺激作出反应而忽视另外的刺激,例如,测量被试对花 朵的态度,呈现给被试花朵、褒义词、贬义词3类刺激,在任务1中要求被试 对花朵和褒义词的联合作一反应(称为Go),而花朵和贬义词的联合不作反应 (称为No-Go)。任务2则

44、相反,要求被试对花朵和贬义词的联合作一反应, 而对花朵和褒义词的联合不作反应。数据处理时,采用信号检测论中的辨别力指数d为指标,将正确的“Go”反应视 为击中率,将不正确的“Go”反应视为虚报率,将击中率和虚报率转化为Z分数 后,其差值即为d分数;然后对两个阶段的d分数进行比较。假如任务1中的 d比任务2中的d高,则说明被试对花朵持有积极的态度,反映了被试对花朵 的内隐偏好。28、外在情感性Simon任务实验。为了避免重新编码对内隐联想测验污染,霍福尔设计了外在情感性Simon任 务。霍福尔设计了一项典型EAST实验,实验材料为5个消极名词、5个积极 名词、5个消极形容词和5个积极形容词。实验

45、有两种条件,一为词汇以白色 呈现,此时出现的词都为形容词,要求被试对词义做出反应,即对积极形容词 按P键(积极反应),对消极形容词按Q键(消极反应);二为词汇以彩色出 现,此时出现的词都为名词,要求被试对词的颜色作出反应,即一半被试对绿 色词,按P键,对蓝色词按Q键,而另一半被试对蓝色词,按P键,对绿色词 按Q键。只记录被试对名词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发现被试对积极名词反应 做积极反应比对积极名词做消极反应来得快,错误更少,同样,对消极名词做 消极反应比对消极名词做积极反应来得快,错误更少。这是由于个体依照所呈 现的形容词的评价性特征(积极或消极)做出判断,并分别做出反应,使得原 先中性的按键

46、反应获得了积极或者消极的意义,从而影响了个体的颜色分类反 应。29、最小变化法。在测定阈限时,刺激系列分为递增和递减两种。递增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 本觉察不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递减系列的起点安排在被试基 本觉察到的物理刺激强度范围内,随机选择。在实验时,每个刺激系列都从起 点处沿递增或递减方向,依次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报告表示是否感觉到刺 激,若被试感觉“说不准”,则要求其进行猜测。主试以“有”“无”或“+”“一”记录 被试的反应。对于递增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有”,便停止实验;对于递减 系列,到被试第一次报告“无”,停止。比如,在绝对阈限的测定中,计算分为两步:(1)计算每

47、个刺激系列的阈限, 被试者反应转折点处所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便是最后求得的绝对阈限值。30、感觉直接测量中的情境效应。感觉的直接测量要求人们直接对感觉强度赋予数值,与其他刺激的比较、刺激 呈现的序列关系以及刺激全距,都会影响对感觉直接测量的结果。这些影响被 统称为情境效应实验中其他刺激的影响。被试对刺激的数量估计受到刺激呈现情景的强烈 影响。同一个刺激和其他较弱刺激一起出现在实验中,往往会被估计为更大的 数值;而若与它一起的其他刺激较强,那么该刺激往往会被估计为较小的数值。这种现象也被称作情景效应。刺激序列效应。刺激序列效应则是发生在同一个实验

48、阶段之内。被试对某 一刺激导致感觉的数量估计,往往受到在此之前所进行的其他估计的影响。序 列效应说明感觉估计还会受到此前呈现刺激的同化作用。刺激全距的影响。不考虑实验中出现的刺激强度大小,以及同一实验阶段 中各次试验的前后序列关系,感觉的直接测量依然会受到情境影响,其中最突 出的就是: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全距范围的大小可能影响到感觉的数量估计结 果。一般来说,直接数量估计法得到的心理物理函数的斜率,会随着实验中采 用的刺激强度全距(被定义为实验中进行感觉数量估计的最小刺激和最大刺激 之间的间距)的减小而提高。31、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只

49、不过是 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而已。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就是以虚惊概 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 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ROC曲线具有以下属性:(1) P值的改变独立于d的变化,考察P值变化对P(y/SN)和P(y/N)的影响时 发现:当P接近0时,击中概率几乎为0,即信号全当成噪音接受;当P接近 无穷大时,虚惊概率几乎为0,即噪音全当成信号接受;而当P从接近0向无 穷大渐变的过程中,将形成一条完整地ROC曲线,曲线在某一处达到最佳的标 准POPT0(2)ROC曲线的曲率反应敏感性指标d:被试者的辨别力d为0, ROC曲线离

50、这条线愈远,表示被试者辨别力愈强,d的值当然就愈大。32、注意的早期选择理论。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实验提出了早期选择模型。该模型认为,注意瓶颈 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 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 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 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过滤器的选择作用不是随机的,只有新异 的、较强的和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才易于通过,并最终受到注意。后来布罗德 本特又强调期待的作用,凡为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受到注意。另外,他还进一 步指出,该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知

51、觉)之前。故而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模型 被称为早期选择模型。33、注意的中期选择理论。特雷斯曼提出了注意的衰减模型。特雷斯曼认为,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 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 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 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若这些减弱的非追随耳信号具有特别的意 义(比如自己的名字),具有较低的阈值,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最终识 别。她还提出,影响记忆中各个项目阈限的因素不仅包括上下文、指示语等刺激特点方 面的情境因素,还包括个性倾向、项目意义以及熟悉程度等高级分析水平的状 态因素。可见,她重

52、视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功能。总之,特雷斯曼的模型强调:(1)信息是大量输入的,这与早期选择模型一 致;(2)加工过程是“衰减”式的;(3)过滤器的位置有两个,一为语义分析 之前的外周过滤器,一为语义分析之后的中枢过滤器。可见,特雷斯曼强调了 中枢过滤器的作用,因而又被称为中期选择模型。34、注意的的晚期选择理论。答:注意选择所在的位置可能并不在信息加工的早期,也不在中期,而是在晚 期。这就是晚期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是由多依奇和多依奇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多个输入通道的信 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息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 作记忆之间。因此,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

53、对刺激的反应。多 依奇和多依奇设想,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但输出是按其重要性 来安排的,只对重要的刺激反应,而对不重要的刺激则不反应。此外,这种重 要性的安排有赖于长期的倾向、上下文和指示语等,并且其衡量标准还随新刺 激的不断输入而变动。后来,诺曼又进一步对此模型进行了修订。他认为,一 些东西之所以未被注意、未被说出,是因为个体一味地注意和反应其他东西, 从而使它们在识别之外未得到继续加工(如从记忆中提取等)的缘故。晚期选 择模型由于强调反应的选择,因而又被称为反应选择模型。35、资源限制理论和可证伪标准。资源限制理论是由卡纳曼最初提出的。他把注意看作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 资源总量

54、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 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注意的功能就是资源分配(因此该理论也称为资源 分配理论)。如果一个任务没有用尽所有的资源,那么注意可以同时指向另外 的任务。后来,诺曼和博布罗又通过对资源限制的区分进一步精确化了心理资源的概 念。他们提出了“材料限制”和“资源限制”的划分。所谓材料限制是指其作业受 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 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虽然资源分配理论适用性很强,但是仍存在严重的软肋:资源分配理论的可证 伪性不像过滤器理论那么高。按照资源分配理论,如果两个任务无法在任务作 业水平不下降的情况

55、下被同时执行,那么它们需要同一个资源;但如果没有观 察到任务作业水平下降,那么它们不需要同一个有限资源。这样一来,似乎所 有注意机制都是资源分配机制,没有哪种数据不能用这种理论来解释。36、注意研究有哪些方法?注意实验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主要的有提示范式、搜索范式、过滤范式、双 任务范式以及电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提示范式(Cuing Paradigms)的基本原理是: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 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和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作比 较。搜索范式的基本原理是:要求被试寻找一个或多个混杂在非目标刺激中的 目标刺激,实验时这些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相继呈现。过滤范式

56、(Filtering Paradigms)的基本原理是: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 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过滤范式下有不同的变形:整体一局部范式,双侧范式和负启动范式。双任务 范式则关心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注意的电生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脑电图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由于脑电图 技术只是在完全清醒条件下对人的注意进行生理分析,而未真正涉及注意的本 质,所以现在注意的电生理研究更多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37、视崖的原理和用途。吉布森和沃尔克设计了一种实验仪器视崖。视崖为一张高为4英尺的桌子,表面是一整块厚玻璃,半边的

57、玻璃是不透明的,紧贴玻璃下方就有一块红 白格子的布,此为“浅滩”,而另半边的玻璃是透明的,不过在相距4英尺远的 地面上同样放着红白格子的布,此为“视崖”,如果被试具有深度知觉,那么他 们会感觉到两边红白格子布的深度是不同的。由于有着厚玻璃的阻隔,这一仪器 可以防止被试从悬崖上掉下去。视崖可以用来研究儿童和动物的深度视觉,从而为知觉直接性和间接性问题提 供实验证据。实验中自变量为视崖的深浅,它有两个水平,一为“视崖”,另一 为“浅滩”;因变量为在母亲召唤下婴儿爬向视崖边缘的行为,也有两个水平, 爬或者不爬。对于小动物来说,其因变量是要考察动物的其他行为表现,是否 出现明显的防御行为或是全身肌肉紧

58、张等。38、语图仪的原理。语图仪是能将复合音或语言分析为组成成分频率,显示频率一强度一时间型式 变化的仪器,它能形象地图示言语听觉特征。通过语图仪可以使人清晰地看到 言语的形象,正像听到了言语的声音一样,故称可见言语。可见言语的转换原理大致是:通过12个不同的带通滤波器,把言语声音的全 部频率分成12个波带,从不同滤波器通过的能量,经过放大后,分别地控制着 排成一行的12个小灯的光强。在这些灯光前面有一块萤光屏,以一种恒定速 度向一个方向移动着。在萤光屏移过各灯光时,便在与小灯相应的水平上发出 萤光,其萤光的强度也与各小灯的亮度相应。因此,语图仪可以使人们清晰地 看出言语。39、空间知觉的物理

59、线索有哪些?(1)遮挡。遮挡是指一个物体遮蔽了另一个物体的一部分。遮挡在前面的物体 被知觉为近些。(2)阴影。阴影是由不透明或半不透明物体的阻碍所引起的表面照度的变化。 物体投射在自己上面或是投射到其他物体上的阴影被称作分离阴影。(3)几何透视。几何透视是指平面上的刺激物,根据视角原理,近处的对象面 积大,占的视角大,看起来较大;远处的对象占的视角小,看起来较小。几何 透视包括:直线透视,平行线影像的会聚被称之为直线透视。直线透视产生了 一系列透视上的相等物体;视野中的高度,视野中物体的影像越接近视平线, 就容易被知觉为更远;单眼运动视差,指视觉对象不动,而头部与眼睛移动时, 所给出一种强有力

60、的深度线索;纹理梯度,视野中对象重复而众多的成分,构 成一种视觉表面纹理,距离愈远,纹理愈细愈密。以上讨论的是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有 相对运动的时候,纹理梯度就更为显著。表面纹理扩散速度的差别就形成了不 同的距离知觉。40、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的联系。按照提取的准确性,可以将记忆划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已有研究揭示了 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既相似又不同的一些方面:(1)实验程序的相似性。在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一一DRM范式中,实验 程序与传统的真实记忆研究程序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即都为:先学习,后回忆 和再认。只不过研究中借助了不同的因变量指标来揭示记忆的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