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_第1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_第2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_第3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_第4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六: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试大纲:(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 人民的反抗斗争(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3)辛亥革命(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专题六: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反抗的斗争和求民主潮流认识1:近代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黄海海战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二、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林则徐、 魏源 洋务运动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北伐战争五、无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北伐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

2、人民反抗的斗争和求民主潮流认识1:近代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认识2:对各派政治力量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1、农民阶级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历史作用。但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所以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要求,也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历史证明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由于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同,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形成资产阶

3、级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形成激进的 认识2:对各派政治力量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3、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重任,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和利益。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和建设的领导核心。3、无产阶级认识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参与者

4、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甚至包括产业工人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两大革命任务的关系民主革命的两大任务紧密联系的。这是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势力的靠山,而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任何把双重任务割裂开来的革命都必然以失败告终。主要内容:(1)太平天国运动(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认识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考 点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A、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 C、自然灾害严重;

5、D、西方宗教的影响(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爆发初建政权正式建权转折点 失败(找出时间、主要事件)金田起义(1851.1)永安建制(1851.9)定都天京(1853.3)北伐、东征、西征天京变乱(1856.8)提拔青年将领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1864.6)(失败)(三)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2、资政新篇 1859 洪仁玕1、天朝田亩制度1853(四)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考 点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A、腐败的封建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B、土

6、地分配(原则、方法):A、中心问题:解决土地问题,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C、产品分配(原则、方法):D、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 空想性:没有真正实行过;主观: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平均主义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违背社会规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B、土地资政新篇 1859年 洪仁玕1、目 的:2、内 容:振兴太平天国3、评价:进步性:空想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先进中国人最早出发展资本

7、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符合摆脱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根本原因);强大的资产阶级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政新篇 1859年 洪仁玕1、目 的:2、内 容:思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消灭私有制发展私有制1853年初为巩固政权,强盛时期1859年为改革内政,衰弱时期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绝对平均主义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和要求,群众基础广泛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群众基础薄弱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反应不积极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有极大

8、的空想性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反映向西方寻求真理和迫切救国救民的愿望革命纲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未能真正实施联系:继承反封建的一面;弥补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和落后。思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消灭发展185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2、主要功绩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双重任务);(新特点)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新特点)对后来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1、性质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3、失败原因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天有空想性 资不切实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 可行的治国方针天京事变使领导核心垮台农民阶级局限性

9、根本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客观原因4、经验教训: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成功。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2、主要功绩考 点2:辛亥革命一. 革命的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 2.思想条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和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州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 主义: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即试图解决土地问题,消灭封建土地制度。3.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

10、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 成立大会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4、武装准备:发动一系列起义,以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推动革命进入高潮。考 点2:辛亥革命二革命的爆发和扩展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中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占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国号“中华民国”。2、扩展: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年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年,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以南京为都城,以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二革命的爆发和扩展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1 、中华民国主权

11、属于国民全体2、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参议院、大总统和国务委员、法院)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A、意义:(性质、地位、作用)限制袁世凯权利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特点: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政体形式: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评价:B、局限性:没有明确规定反帝原则;没有明确规定人民群众的具体权益和切身利益,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五、对辛亥革命的评价(1)历史功绩A、政治上(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第一

12、次巨变):推翻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反封),沉重打击了(反帝)建立了第一个颁布了第一部使人民获得了B、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内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的反帝主张;没有发动群众;没有自己的军队)外因:立宪派、旧官僚的破坏;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进行威逼利诱。(3)经验教训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五、对辛亥革命的评价(1)历史功绩A、政治上(20世纪中国历考点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五四运动(1919

13、年)1.历史背景(1) 民族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2) 阶级矛盾:北洋政府黑暗统治,阶级矛盾日益加深。(3) 思想基础: 的传播。(4) 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的壮大。(5)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 失败。考点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经过(1919年)第一阶段(1919年5月) 中心: 主力: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签字”口号。第二阶段(1919年6月) 中心: 主力: ,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14、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签字。4.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是主力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标志着中国 的开端。2.经过(1919年)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发展壮大。(2)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2.标志: 的召开(1)时间:1921年7月23日(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3)内容: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

15、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运动。成立党中央机构, 为书记。(4)意义:标志着 的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标志: 的召开3.中共“二大”的召开(1)时间:1922年7月(2)地点:上海(3)内容: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现阶段的 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的革命纲领。3.中共“二大”的召开考点4: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一.国民大革命(19241927)1.国共合作(1)背景: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线。中共三大

16、通过了国共合作的决定。孙中山认识的转变,以“俄”为师(2)形成:标志: 的召开(1924年)。 基础:新三民主义是合作的政治基础。(3)意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考点4: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2.高潮: 战争 (19261927年)(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2)对象: 、孙传芳、张作霖(3)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4)影响: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干涉;革命阵营内部危机3.失败 (1)标志:“ ”和“ ”反革命政变(2)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缺乏经验,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高潮: 战争 (19261927二.国共十年对

17、峙时期(1927-1937)1.武装斗争(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目,周恩来、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2.土地革命:1927年10月, 的建立,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根据地不断发展。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

18、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土地革命:3.红军长征(1)时间:1934年l0月一1936年l0月(2)原因: 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3)转折: 会议(1935年1月)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动力。3.红军长征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一.日本的侵华及罪行11931年发动 事

19、变,侵略中国东北。2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31937年制造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41937年12月占领 后进行大屠杀。5、潘家峪惨案6、东北细菌战7、对敌后根据地的“三光政策”8、中国劳工问题(1931-1945年、2000多万人)9、慰安妇问题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二.全民族抗战1.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确定了 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

20、重要的基础。(2)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二.全民族抗战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1、促成抗日民族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1935年,发表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2)中共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3) 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2.敌后战场抗战八路军、新四军深入

21、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边区为总后方,坚持长久的敌后战场的抗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3.两大战场抗战及两条抗战路线:(1)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会战、太原会战、 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会战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 阶段。(2) 中共敌后抗战。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 为总后方,坚持长久的敌后战场的抗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 大战,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3.两大战场抗战及两条抗战路线:三

22、.抗战的胜利1.胜利时间: 。2.胜利原因:全民族抗战。3.伟大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 胜利。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三.抗战的胜利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件四.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1.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准备内战,但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压力,内战尚未准备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中共为争取和平。(2)斗争成果:重庆谈判:1945年

23、8月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立了 的方针。1946年 会议在重庆召开,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四.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2.解放战争(1945-1946)(1)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 、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反攻:1947年6月 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3)战略决战:进行 、 和 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到来奠定了基础 (4)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攻占 ,标志着统治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2.解放战争(1945-1946)(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