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2 声波、声速和声能》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2 声波、声速和声能》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2 声波、声速和声能》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2 声波、声速和声能》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2 声波、声速和声能》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2声波、声速和声能》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 C.固体可以传声 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是一种波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若人站在一幢楼前拍巴掌且能听到回声,则他离楼的距离应()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4.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C.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5.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震聋 B.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 D.登雪山时大声说话会引起雪崩6.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7.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A.0次 B.1次 C.2次 D.3次8.在风和日丽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时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A.10.30S B.10.59S C.10.88S D.10.18S9.“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二、填空题10.声音是一种,我们把它叫作,当传入人耳时,引起鼓膜,进而人就听到了声音,而回声是由于形成的。1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得最快,在中传播得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m/s。12.声音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例如:。13.如图所示,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当发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疏/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外侧的空气又变(疏/密),随着音叉的不停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相间的波动,由此可见,声音以的形式并通过向外传播。14.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15.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m/s。光速约为3×108m/s,当光速小于声速时这种方法(选填“仍然适用”或“不适用”)。16.如图所示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m,对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潜水器在深海与海面上的母船是通过水声通信系统传递信息的,其声音是通过这种介质传播的,若某海域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约为1500m/s,则“蛟龙号”下潜至6000m深的海底后,潜航员的声音至少需要s才能传到海面上的母船上。三、实验探究题17.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子。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中传播;声波能传递。四、解答题18.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介质v(m/s)介质v(m/s)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至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①;②。(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的深度。(根据公式s=vt进行计算)(3)超声波声呐(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1.2声波、声速和声能》2023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 B.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 C.固体可以传声 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解答】解: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D.声音是一种波【解答】解:A、声音具有能量,如超声波碎石等,故A正确;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在空气中最慢,在固体中最快,故C错误;D、声音是一种波,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故D正确。故选:C。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若人站在一幢楼前拍巴掌且能听到回声,则他离楼的距离应()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340m/s,t=0.05s,他离楼的距离s=vt=340m/s×0.05s=17m。因时间必须大于0.1s,故距离必须大于17m。故选:A。4.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C.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无关【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B正确;C、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5.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震聋 B.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 D.登雪山时大声说话会引起雪崩【解答】解: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震聋,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D、登雪山时大声说话会引起雪崩,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解答】解:A、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因此声音传播一定的距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不符合题意;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7.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A.0次 B.1次 C.2次 D.3次【解答】解: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敲击声会通过空气、水管和水向甲同学这边传播,因为声音在空气、水管和水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甲同学会听到3次敲击声。故选:D。8.在风和日丽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时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A.10.30S B.10.59S C.10.88S D.10.18S【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从起跑处传到计时员处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计时员所计的时间偏小,故计时不准确;根据v=,所以枪声的传播时间:t=≈0.29s,运动员的百米成绩是10.59s+0.29s=10.88s。故选:C。9.“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解答】解:A、假设学生离老师6m远,老师发出声音后,经过6s学生才能听到,不会更清楚,故A错误;B、汽车的喇叭声传播的太慢,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故B正确;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0.1米/秒,是正常时的,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将变得很混乱,故C正确;D、从万米高空中客机声音传来,飞机早看不到了,故D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10.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作声波,当声波传入人耳时,引起鼓膜振动,进而人就听到了声音,而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解答】解:声源振动时,压缩周围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一会儿变密,一会儿变疏,随着声源不断振动,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以波的形式并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声音的这种波动形式叫做声波;当声波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就引起听觉;而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故答案为:波;声波;声波;振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1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0m/s。【解答】解: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答案为:固体;气体;340。12.声音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声能。例如:次声波武器。【解答】解:声音可以具有能量,我们把这种能量称为声能。例如:次声波武器。故答案为:声能;次声波武器。13.如图所示,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当发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疏/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外侧的空气又变疏(疏/密),随着音叉的不停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由此可见,声音以波的形式并通过介质向外传播。【解答】解: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当发声音叉的叉股向外侧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外侧的空气又变疏,随着音叉的不停振动,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由此可见,声音以波的形式并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故答案为:密;疏;疏密;波;介质。14.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解答】解: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答案为:振动;能量。15.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光速约为3×108m/s,当光速小于声速时这种方法不适用(选填“仍然适用”或“不适用”)。【解答】解: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v===1500m/s;当光速小于声速时,将会先听到声音,再看到光,这种方法将不再适用。故答案为:1500;不适用。16.如图所示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设计的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m,对我国开发利用深海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潜水器在深海与海面上的母船是通过水声通信系统传递信息的,其声音是通过海水这种介质传播的,若某海域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约为1500m/s,则“蛟龙号”下潜至6000m深的海底后,潜航员的声音至少需要4s才能传到海面上的母船上。【解答】解:潜水器在深海与海面上的母船是通过水声通信系统传递信息的,其声音是通过海水这种介质传播的;已知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约为1500m/s,“蛟龙号”下潜深度为6000m,则潜航员的声音传到海面上的母船上的时间为:t==4s。故答案为:海水;4。三、实验探究题17.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m的地方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