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_第1页
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_第2页
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_第3页
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_第4页
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标准研讨会(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研讨会(初中物理)课标修订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进程 2001年秋季,教育部确定27个省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的70万中小学生进 入新课程实验,同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随后逐步在全 国范围内实施 ;并探索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 2002年秋季,扩大实验范围,参加实验的学生数约占同年级学生人数的 1820。 2003年秋季,全国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学生数达到同年级的35%左右。 2004年秋季,对实验区进行评估,在总结国家和省级实验区经验的基础 上向全国推广,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学生数达到同年级的6570%左右。 2005年秋季,全国中

2、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进入新课程。课标修订的背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进程前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年课程改革的历程。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由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日前,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正式颁布实施,这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前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年课程改一、物理课程的性质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与义务教育的性质,我国义

3、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使物理课程成为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具体表现:1、关注全面发展;2、突出科学探究;3、注重联系实际。一、物理课程的性质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与义务教育的性质,我国义二、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教学目标上,提出三维目标的全面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途径上,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二、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实践性、时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

4、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注重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四、修订的主要依据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广泛、深入的调研结果基础教育物理课程的国际比较结果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的要求四、修订的主要依据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改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 在本次修订中,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巩固和强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与要求,提出要“突出课程的

5、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注重对学生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的理念。为此,在对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保持总体机构、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等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等内容做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性的调整。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改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 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1、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修订后的课标在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大致认识”、“大致了解”或“初步了解”等模棱两可的说法,增加了可评价性。对教学中不太

6、容易把握的内容,课标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如,教师对“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把握不准,修订为“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其要求就十分清楚,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1、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 如:原课标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修订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已有计算之意。 如:原课标条目“探

7、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修订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 如:原课标条目“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修订为“知道质量的含义”。行为动词的规范使用。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2、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 在原课标中有些内容条目比较原则,要求比较宽泛,不便于评价,本次修改对有些条目做了进一步的细化。 如:原课标条目“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细化为“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8、。”这不仅增加可评价性,而且明确对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的不同要求,避免了盲目地人为拔高。 如:将原条目“会测量温度”修订为“会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对应要求更加明确,适当降低了难度。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2、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 如:原课标条目“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修订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原条目中虽然涵盖了焦耳定律,但没有明确列出。 如:原课标条目“能用实例说

9、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修订为“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2、细化条目,明确要求,便于操作 如:原课标关于压强的是1个条目“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修订后分为2个条目:“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目

10、标并且更细化明确了。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3、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重视落实三维目标 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科学素养得到提升,本次修订新课标从四个方面调整了课程内容,适当删减、整合了一些内容,降低了教学要求。 如: 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或要求比较宽泛的内容 如:删去了“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这一内容目标; 如:在“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中删去了“颜料混合”有关内容。 如:删去了“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不笼

11、统提出对功率的要求,而是在机械能中提出“知道机械功和功率”、在电磁能中提出“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要求。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3、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重视落实三维目标 删去了学生感到困难而高中将会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如:“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删去了“的关系”三个字; 如:删去了“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内容目标。 删去了小学已学过,而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知识 如: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

12、,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3、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重视落实三维目标 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已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如: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由“理解”下调为“知道”,避免在机械效率问题上进行过多的转化。 如:将原来与半导体、超导体、纳米材料等有关的3个条目,通过“新材料”将其整合为1个条目,修订为“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而原来相关的3个条目则作为例子列入。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为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留下了更多空间。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

13、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4、适当增加条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修订适当增加了个别知识内容。 增加了对后续学习有影响的条目 如:增加了“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此内容在小学科学、高中物理皆未明确要求,加之此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增加了此内容。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

14、目标 4、适当增加条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增加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的条目,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提升。 如:增加了“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等条目。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4、适当增加条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当增加条目,以便于进一步明确要求

15、如:增加了“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串、并联电路中仅要求了解电流、电压的特点,未要求电阻特点,避免老师盲目拔高。 适当增加一些强调探究过程、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条目 如:增加了“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5、明确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 原课标中在“科学内容”中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近30项,大多数是用“通过实验,”来陈述的。这里说的实验,既包括教师的

16、演示实验,也包括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主要是观察和思考,而在分组实验中,学生需要操作甚至承担设计的任务。这些不同要求的实验涉及到课堂上的具体安排。在原课标中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中,究竟哪些属于分组实验,哪些属于演示实验,没有明确的表述。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 5、明确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 为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本次修订增加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如,增加“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通过

17、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等。本次修订还从三级主题中选定了20个实验条目,将其放在附录中作为学生必做实验。在选定这些实验时,不仅注重内容结构的合理性,而且注重能力结构的协调,强调进行探究式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不仅让学生完成列出的必做实验,而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努力开发适合本校情况的实验课程资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学生必做实验说明:1.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 1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12. 观察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3.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3. 探究

18、光的反射规律4. 用常见温度计测温度 1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5. 用电流表测电流 1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6. 用电压表测电压 16.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7.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7. 探究导体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8.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8.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9.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9.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 电流的条件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0. 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学生必做实验说明:1. 用刻度尺测长度、用表测时间 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

19、程目标(三)关注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标准是实施过程的“宪法”,为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标准的表述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此本次修订对“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进行了重点修改。“教学建议”基本保留原有结构,但将小标题改为:“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科学内容教学中注重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和“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建议”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更加切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注重了为课程目标的落实。 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

20、发展观(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三)关注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评价建议”的修订,根据可操作性的需要,对原文结构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该建议的指导思想以及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进一步修改了评价内容,加强了“评价建议”的指导性和逻辑性。通过介绍评价的多种方法,增加了评价的针对性。通过增加具体建议及样例等,力求体现“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等。五、修订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一)坚持课程理念,渗透科学发展观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课标中第三部分原为“内容标准”,现修订为“课程内容”,其中包含科学探究、科学内容两部分。 (1)“科学探究”的修订 在原课标“科学探究”前言的第1、2自然段,修订时

21、合并为一个自然段,从三个维度概述科学探究的目的,使前言更加精炼、明确。 原课标科学探究要素中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修订为“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对原课标“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部分条目做了微调,少量文字修改,但总体要求不变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课标中第三部分原为“内容标准”,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科学探究”的修订科学探究要素(实验稿)科学探究要素(2011年版)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分析与论证评估评估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科学探究”的修订科学探究要素(实验六

22、、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科学内容的修订 课标中科学内容含“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一级主题,在每个一级主题下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下又有若干三级主题。这次保留了原课标中的一级、二级主题,主要针对三级主题内容进行了修改。 修订后的课程内容条目有所减少: 原课标三级主题内容条目是68条,修订后是63条;其中:“物质”主题内容条目从18条减少为14条, “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条目从22增加到25条, “能量”主题内容条目从28条减少到24条。六、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科学内容的修订 课标七、我省实施原课标的基本情况经过10年课改,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较明

23、显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评价课程与检查教学的标准变化了,也就是从大纲到课标,更加强调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更加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视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关注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 教学方式转变了,越来越多的老师对探究式与传授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各类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活动等使教师的教学方式调整有了更多的指导与参考。 考试评价调整了,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过程性评价也受到了关注。中考的形式与内容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命题质量的提升促进了三维课程目

24、标的落实。七、我省实施原课标的基本情况经过10年课改,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八、我县存在的问题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部分教师新的课程理念还未形成,在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从概念到概念,就知识讲知识,不能把知识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只注重落实知识性的目标,忽视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法单一,信息载体单一,一讲到底,学生只是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题、看书,视学生为被动接受的容器,无视学生接受能力,难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和乏味的感觉。八、我县存在的问题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八、我县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有待提高 课标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教学形

25、式,也是一种教学内容。“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而且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部分教师在进行探究的问题上,目标不够明确,探究流于形式。其表现为:过分看重探究的结论,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学校的实验条件看,器材不配套等,本该由学生亲自经历的探究过程由教师取而代之。 教学中只局限于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几乎不选择贴近生活中的物理探究素材。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动手实践,而忽视了科学探究要素的运用。八、我县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八、我县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对科学

26、探究的认识有待提高 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自主的学习方法,但有的教师在实施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差。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过多的注重了形式,而很少考虑效果,使课堂中互动交流环节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失去了真正的教学意义。 开放互动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对话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发展。互动交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民主、平等意识。开放互动教学要求物理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就是要抓住物理学最基本的主干知识,设计小组活动时一定要考虑:讨论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是不是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了?每个学生都发言了?他们说了些什么?同伴有没有倾听?对

27、同伴有没有启发和帮助?八、我县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八、我县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有待提高 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味地拔高教学要求,拓展、加深教学内容,任意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人为制造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紧张关系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考试分数仍是评价的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这一评价观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只关注评价结果,相对忽视课程评价对学生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促进功能,它显然与新课程中的发展性评价观相矛盾。八、我县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相对滞后九、实施标准(2011版)的建议1、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实施教学,防止加重学生

28、的课业负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义务教育“发展任务”的重要内容,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根据这一精神,新课标从四个方面调整了课程内容,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当前各地的初中物理教学,程度不同地存在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如果说有的教师对课标部分条目的认识不够清晰的话,修订后的课标通过规范行为动词,其要求已十分明确。因此物理课程教学应以新课标为根据,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课外练习中,都要合理把握课程内容的要求,控制难度,防止随意拔高要求,加重学

29、生的课业负担。九、实施标准(2011版)的建议1、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实九、实施标准(2011版)的建议1、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实施教学,防止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2、加强物理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新课标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实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要求”中,凡是用“通过实验”这一措词陈述的知识内容,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学习,这些实验是必须做的,是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尽量创造条件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物理实验。 本次修订在附录中列出了20个物理实验的项目清单,作为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其中有基本操作类实验7 项,测定性实验4项,探究性实验9项。实验项目的这种结构,除了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外,更多的是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实验教学的实施中,要避免把实验步骤一一罗列给学生,不能代替学生绘制各种表格,让学生“按方抓药”、不求甚解地在表格中填入数据。菜单式的实验操作模式固然容易得出预期的实验结果,但它取代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九、实施标准(2011版)的建议1、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实九、实施标准(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