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郊区化_第1页
城市化、郊区化_第2页
城市化、郊区化_第3页
城市化、郊区化_第4页
城市化、郊区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9/291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范围扩大城市数目增多 城市圈层内部市区 外围市区 郊区 乡村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城市外围未城市化的城市地区42022/9/29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由于城市集聚不经济,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域扩散。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若在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中伴随中心城区人口的绝对减少和郊区人口的增长,则称为郊区化。一、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 近域推进在空间上表现最激烈的就是郊区。这里的城市化是市区内部一些城市设施和职能部门的空间外移完成的。当一个部门外移时,也牵动着其他有关部门渐次外移。 52022/9/29 1.对

2、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 现代交通工具的产生与变革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步行、马车:形成高度密集而面积狭小紧凑的城市。伦敦的城市半径为2、3英里。 62022/9/29 铁路的出现给城市的发展与扩张带来了生机。这时期的城市多为触须式城市。 20世纪初,新兴的公共汽车得到了快速发展。于是,铁路之间的空地得到开发,原先触须状的城市转变为大致圆形的城市,城市的占地面积大为增加。 几十年来,高速公路的出现和小汽车的普及,城市向郊外扩散的速度更快,距离也更远。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城市蔓延(urban sprawl)现象。与其相对应的是紧凑型(compact)的城市发展模式。72022/9/

3、2982022/9/29 工业的扩展带动城市的扩展,是城市化的传统推进方式。 工业革命后,工业成为城市中的主导产业。城市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急剧向外推进。 到了现代,城市工业在扩展方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92022/9/291、大型工厂和重型企业外迁倾向更为强烈。2、常以某些特殊工厂为先导。如煤气厂、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等。3、现代工业的专业化生产协作,形成许多规模宏大的联合企业。这些企业厂房高大、面积宽广,多在郊区选址兴建。4、多采用工业区、开发区的形式进行工业企业布局。5、工厂外迁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迁移的距离有多远,最终都不会脱离城市的影响范围。 1020

4、22/9/29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通常,住宅用地占城市用地的比重也最大。在城市向外围的扩展中,住宅扩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住宅扩散会带动相关职能的扩散,如商业服务、中小学校、医疗保健、文体娱乐设施等等。 4、其他部门扩散与城市化 如文教科研单位(这里专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特殊病院、苗圃、墓地等。50年代,我国一些大城市出现第一波的高校建设高潮,即在当时城市边缘地带兴建高校科技园区。90年代末以来,出现规模更大的“大学城”建设。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城市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20万人,总人口达3

5、5-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 132022/9/29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是一个连续演变的过程。其中,霍尔(P.Hall)的城市演变模型堪称经典。他把一个国家分为都市区(中心市和郊区)、非都市区(传统农村地区)。(1)流失中的集中: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大城市的发展。中、小城市吸引人口的能力较弱。中心市吸引部分周围郊区和农村地区迁出的人口外,还有人口流失迁往大城市。(2)绝对集中:工业化遍及大多数城市,吸引了大批劳动力,乡村人口继续大量减少,城市化水平增加迅速,各都市区的人口规模都在绝对增加,人口主要向中心市集中。二、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模型14202

6、2/9/29(3)相对集中: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都市区人口增长迅速,但中心市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仍是向心集聚的过程。 城市发展以向心集聚为主(4)相对分散:城市化增长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即都市区人口在继续膨胀的过程中,中心市人口尽管仍有增长,但郊区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心市,中心市在整个都市区人口中的比重开始下降。 郊区化的前兆(5)绝对分散:都市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发生逆转,即在都市区人口继续增长的过程中,中心市的离心分散力量超过了向心集聚力量,人口从中心市向郊区迁移,绝对量下降,郊区人口低速增长。 典型的郊区化阶段152022/9/29(6)流失中的分散:大都市区的中心市人

7、口大量外迁,除部分被周围郊区吸收,另一部分则向非都市区扩散。大都市区人口总量下降,标志着城市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前三阶段,中心市人口高增长,城市以向心集聚为主;第四阶段中心市人口增幅低于郊区,离心扩散开始,出现郊区化前兆;第五阶段中心市人口负增长,人口向郊区迁移,为典型郊区化阶段;第六阶段则与逆城市化阶段相联系。二、城市人口演化过程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五个时期六个阶段)非都市区首位城市体系一般城市体系1.流失中的集中2.绝对集中第一时期 首位度上升二、城市人口演化过程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五个时期六个阶段)非都市区首位城市体系一般城市体系1.流失中的集中2.绝对集中第一时期 首位度上升二、

8、城市人口演化过程非都市区首位城市体系一般城市体系2.绝对集中3.相对集中第二时期 首位度上升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五个时期六个阶段)二、城市人口演化过程非都市区首位城市体系一般城市体系3.相对集中4.相对分散第三时期 首位度上升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五个时期六个阶段)二、城市人口演化过程非都市区首位城市体系一般城市体系4.相对分散5.绝对分散第四时期 首位度下降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五个时期六个阶段)二、城市人口演化过程非都市区首位城市体系一般城市体系5.绝对分散6.流失中的分散第五时期 首位度下降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五个时期六个阶段)222022/9/29三、再城市化(中产阶级化,

9、绅士化,gentrification)霍尔提出上述模型是在1984年,当时英美一些大都市区已出现较长时间的逆城市化现象。进入80年代后,有些大都市区的人口又开始恢复增长。一是这些城市中的国际移民增长较为迅速,二是这些城市为挽回发展的颓势,采取了大规模的都市更新,使城市中心部分地区恢复了昔日的活力。在此情况下,大都市区的人口又开始恢复增长。这就是城市发展中的第四个阶段,即再城市化。232022/9/291、中产阶级化的概念 与再城市化有关的一个概念是Gentrification 现象, 中文多译作绅士化。Gentrification一词是英国社会学家格拉斯在1964年对伦敦市中产阶级家庭进入工人

10、阶层居住街区的研究中最先采用的。事实上早在1930年代,美国一些城市就出现了绅士化的现象。二战后绅士化现象在诸多欧美城市层出不穷。 “brownstoning” “ homesteading” “whitepainting” “whitewalling” “ red-brick-chic”242022/9/29 这些词汇主要描述的是中产阶级对某种风格的旧房子有着特殊偏好,对其进行翻新修缮并大量取代原有低收入居民的现象。 例如,brownstone指的是纽约的中产阶级偏爱棕褐色旧石头房子,并对其居民进行阶级替换的现象。 252022/9/29262022/9/29 绅士化描述的是城市中原本低收入

11、阶层居住的社区被中高收入阶层移入并取代的邻里变化过程,其对原有低收入邻里往往产生负面影响。 272022/9/29绅士化现象282022/9/29 Gentrification - Does attracting wealthier people to inner-city areas help or hinder those already living there? 292022/9/29肯尼迪(M. Kennedy)将Gentrification 定义为在一个街区中,较高收入家庭取代较低收入居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整个街区的本质特征也发生了改变。按肯尼迪的定义,Gentrificatio

12、n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必须有低收入的居民从他们的街区中被置换出来,而这种置换往往是非自愿的置换,也就是通过迅速升高的地租或是增加的物业税,让那些宁愿留在原居住地的居民无力负担生活开支而被迫离开。第二,不仅街区的住宅质量得到提升,而且其人群的社会经济特征也发生了改变;第三,街区文化特征的改变,因为新来者会按他们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消费品位来改变这个街区原有的社会文化特性。例如,在旧金山,一些独特的老街区成为 雅皮士追求的居住场所。302022/9/29超级绅士化 Super gentrification or financification已被绅士化的社区中再次发生绅士化 只发生在伦敦、纽约等

13、全球城市新迁入的住户主要是金融业的业界精英:在社会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具有全球性的联系 比前一轮的绅士化牵涉到更高一层次的经济投资(具有质的差异) 312022/9/29Barnsbury London,Supergentrification322022/9/29其他形式的绅士化学生绅士化 Studentification商业绅士化 Commercial gentrification (boutiqueification or retail gentrification) 旅游绅士化 Tourism gentrification 旅游绅士化指可以指通过大型旅游和娱乐项目开发而引起的城市中某些地域

14、的重新建设,从而使其周边邻里地区发展成为富裕、独立区域的社会现象。332022/9/292、中产阶级化的形成原因雷(D.Ley)主要从对内城住房需求和追求内城多元化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中产阶级化出现的原因如为减少通勤时间和成本促使家庭接近内城工作地;郊区住宅成本上升,而内城的房价较为低廉;出于独身生活方式的需要,或出于同性恋文化和非传统生活方式的需要;出于延续内城历史文脉,提倡多元化社会文化的需要。342022/9/29史密斯(Smith)提出了“地租缺口”( Rent Gap,租隙)概念来解释中产阶级化的过程。二战后英美一些城市周边地区的低地租使得资金不断地向郊区流动,这个趋势引起内城房产的贬

15、值和逐渐衰败,其结果是造成内城破旧住宅收取的租金和它若经过完全更新达到所谓最好利用时可收取的潜在租金之间出现巨大差别,这就是所谓的“地租缺口”。当地租缺口变得足够大时,开发商就会对内城更新,重新开发新住宅,以满足专业人士或经理阶层的居住需求。352022/9/29 (1)由于城市蔓延、能源、交通费用的增加,引起的通勤成本问题(2)郊区住宅成本不断上升,使得新的家庭在内城购置廉价住房(3)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住房需求开始大量进入住房市场,引起需求趋向于内城利用不充分的房源(4)对城市文化的偏好(5)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子女减少,双收入家庭比例增加,郊区大宅和院落需求降低,同时,可以降低住宅维护成

16、本(6)形成相对郊区家庭信念的独身倾向的生活方式,包括同性恋文化和非传统的生活方式(7)为满足不同需求,各种机构,包括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内城利用不充分区域的居住(8)城市经济的重组,市区白领服务活动的增加(9)环保主义者、可持续发展信仰者等绅士化的动力机制362022/9/293、中产阶级化的后果中产阶级化在改变旧城面貌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在内城居住的人口多是受教育较少的低收入人群,少数民族或以妇女为户主的单亲家庭,由于经济转型,制造业部门逐步衰落,这个群体的失业率很高,生活困难。在中产阶级化现象发生后,该地区的消费成本被抬升,更使这些低收入者无力负担。因此,在美国一些城市反

17、“中产阶级化”的呼声比较强烈。372022/9/29382022/9/29392022/9/29402022/9/29四、郊区化 现代郊区化的过程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由于大城市人口激增,市区地价不断上涨,城市扩展带来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病”;加上战后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开始追求低密度的独立住宅;而汽车的广泛使用,高速公路的建设等原因,则大大加速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过去一般居住在郊区的人都是白种人,而1970年代以后,即使不是在南部,居住在郊区的黑人的数量也增长了很多。另外,郊区的面积也在向外扩展,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新词:exurb-outer suburbs,形容正在出现的外围郊区,

18、同时,一些老旧的郊区(inner suburbs)则开始衰败。412022/9/29 1910年,城市中心人口大约占城市总人口的65%。一战以后,郊区人口迅速增加,其增长率超过了城市中心的增长率。从而开始了从城市中心撤离疏散到郊区的人口运动。 美国城市和郊区人口分别占总人口比例: 城市中心(%) 郊区(%) 城市中心(%) 郊区(%)1900年 21.2 10.7 1940年 31.6 19.51910年 25.1 12.7 1950年 32.3 23.81920年 28.9 14.8 1960年 33.4 33.31930年 31.8 18.0 1970年 31.4 37.2 1970年代,

19、工业分散,工作职位遍及城郊,郊区时代真正到来了。同时郊区也不再象过去那样,仅仅是白人、中产阶级和有孩子的家庭的独有居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工人阶层、穷人、老年人都居住在郊区。 422022/9/29奥沙利文从制造业、人口、零售业、办公业四方面阐述了郊区化的成因,认为郊区化使得城市从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变,在郊区形成了许多次级就业、购物中心。(1)制造业郊区化(2)人口郊区化(3)零售业郊区化(4)办公业郊区化432022/9/29巴尔的摩丹佛费城圣路易斯新奥尔良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地区197039.333.348.851.627.045.158.954.1197549.645.356.761.538

20、.650.359.063.2表5 19701975年美国郊区占大都市区就业的百分比442022/9/2944政治因素:战后大量复员军人返乡导致人口剧增是郊区化的客观前提战后10年里,美国新增大约1000万个新家庭,新增人口远超过可提供的城市住宅,而且大批劳动力从军工行业转向民用产业,于是,住宅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现象开始普遍起来。452022/9/2945土地因素:市中心区房租地价的迅速上涨是引起郊区化的直接原因之一。大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空间有限、环境恶劣,土地短缺矛盾日益尖锐。大部分位于市区的工业、商店均缺乏进一步扩展的城市用地,迫使城市发展不得不在郊区寻找出路。地价低廉、环境优美的郊区,

21、成为城市住宅和产业扩散的理想场所。462022/9/2946社会因素:中产阶级的郊迁带动整个社会的郊区化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中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他们有足够财力配备私人小汽车,为生活在郊区提供可能性。而内城由于城市集中式的城市化发展导致环境恶化、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和公共设施匮乏等多种城市病,生活质量日渐下降。于是,出于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中产阶级纷纷在郊区购置房产,推动了整个社会的郊区化进程,并使郊区文化成为城市生活的主流。472022/9/2947经济因素: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高速增长是郊区化发生的根本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率迅速增长

22、,导致经济结构出现显著变化。汽车、化学、电子、航空和航天技术等新兴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这类工业对高环境的高要求使郊区成为最合适的生产地。另一方面,科技革命和经济结构改变带来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1960年代西方盛行的福特主义,使西方世界城市结构和城市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进步带来大生产,大生产又带来高产出和高工资。城市居民收入提高后开始追求高生活质量,引起住宅与产业郊迁的普遍化。482022/9/2948交通因素:交通工具的机动化为郊区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战后私人汽车的普及,大大地扩大了人类的居住范围,使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居住在郊区,工作在中心区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尤

23、其是地铁和轻轨捷运系统的形成,由于起客运能力大、通勤费用低、以及快速、准时和安全的特点,更加扩大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通勤范围。492022/9/2949政策因素:政府对郊区建设的干预政策是郊区化的重要保证。鉴于一些城市无限制发展、市区过度拥挤、大城市病日益严重的问题,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迁移,并制定了鼓励开发郊区的政策,如住宅和基金补贴、新开发区产业的减免税等,规划建设能够提供充足就业、消费和基本社区服务的卫星城及新城,以促进内城中心人口的疏散,从而促进和推动了郊区化的过程。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增强,使政府负担起各种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使交通道路网

24、更加完善,为人口与产业的迁往郊区创造了条件,成为郊区化发展有力的政策保证。502022/9/29反都市主义的心理意识White, M and L. White, 1962, The Intellectual Versus the City, N.Y.: Mentor. 怀特夫妇通过研究认为: A、美国的立国先驱者们都出生于乡村,对都市中的一些丑恶现象一直抱着极大的反感,他们认为乡村生活比较接近自然而简单纯朴,都市环境易于败坏个人品格,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都市不是建立家庭的好环境。 B、这种反都市主义的心理意识在一般美国人心中同样存在。另外,知识分子,包括社会学家如芝加哥学派,也都抱有这种反都市主

25、义心理。因此,反都市主义的社会心理背景一直是离开都市到郊区居住的原因之一。 C、美国社会建立之初的基本精神,乃是开疆殖民的垦荒精神,喜欢乡土情感、刻苦纯朴及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而都市居民则显出奸诈冷漠的特质。人们怀旧的情绪与怀念乡村生活,讨厌都市方式是联系在一起的。 D、美国都市历史短,不象欧洲的大都市一样给人以敬仰之感,缺少伟大的文明中心、伟大的建筑物和不朽艺术,在形象上不如欧洲城市那样对人们有吸引力。512022/9/29家庭中心主义(Familism) 所谓家庭中心主义是指以家庭福利,尤其是儿童教育和心理发展及其他儿童社会化等作为生活中心与第一要素的心态和价值取向(不同于有些学者对中国传

26、统文化概括中的家族主义的意义,虽然也使用“familism”一词)。 郊区化运动是这种心态和取向的行为表现。一般的中产阶级家庭认为城市中心的教育与社会环境低劣,少数民族和种族的人数较多;学校教育素质过低,青少年犯罪过多,容易产生不良影响。而郊区的学校素质优良,青少年犯罪也较少。这也是郊区化的心理和价值观方面的原因之一。 522022/9/29种族与社会阶层的隔离 一些激进派学者认为,郊区化是一种隐含种族与社会阶层隔离的外在表现。中上阶层的白人不愿与低层阶级的非白人种族相处,有计划地迁移到郊区居住,并企图采用各种方法防止低下层的非白人,尤其是黑人迁到纯白人的郊区使用郊区建设计划中的隔离带(Zon

27、ging)策略来防止外人入侵用房价分带的方式来隔离经济能力低下的下层社会成员及其家庭进入。他们还采取各种措施,使银行产贷款或房地产商不卖房给非白人。 白人排斥非白人的原因主要是:一、双方背景相异,人际关系较难建立;二、对郊区社区内的家庭的社会地位有损;三、对房价有损;四、非白人迁到郊区或自己的社区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不良青少年问题、酗酒问题、犯罪问题及教育问题等。这些理由不一定有经验事实的证实,但人们相信其真实,因而影响了行动选择。532022/9/29郊区化的后果有利的方面是: 郊区居民的私人空间增大,居住环境改善,接近自然环境,犯罪与不良青少年问题少,学校素质有所提高,对孩子成长有利,在

28、市中心工作又在郊区生活似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542022/9/29不利的方面A、造成了城郊二元化城市的贫困与郊区的富裕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严重的打击。B、精神生活贫乏甚至丧失,人际交往因为空间增大而失去了亲密关系,特别是家庭主妇的生活显得单调、乏味;C、郊区生活严重依赖汽车,日常的家庭生活“失去了自由”;D、因为空间距离远,人口变动大,使邻居关系丧失,郊区家庭趋向于孤立,人际关系趋于表面化; E、能源、资源耗用过度,环境污染加剧。F、带来了严重的职住不平衡现象,中产阶层工作在市中心,居住在郊区,而底层人士则相反,导致通勤交通过长和道路拥挤问题。 552022/9/29H、郊区化与种族及等级隔离

29、 在郊区化过程中,每一个群体倾向于各自整体地接收某一个邻里社区(neighbourhood。而外围郊区居住圈的增加则基本上无例外地是由白人和富裕家庭占领的。内层近郊区(inner suburbs)也许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时间,物质设施也已经老化,其维持成本以及课税都在增加。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少数民族和工人阶层也居住在这里,那些居住在老郊区的富裕家庭就只有打算搬得更远一些。 在外围远郊区(exurban),他们可以得到一个最新的“梦想之家”,只需纳很少的税,还可以避免同那些他们“不喜欢的邻居”住在一起,当然他们也能承受得起更昂贵的交通费用。在某些情况下,专为老年人和富裕家庭开发房地产的私人开发

30、商在外围郊区购买整片土地,建造极为昂贵的私家住宅,抬高购买的需求条件以使少数民族的人难以住进来。据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May 31, 1981, p.46)报道,从70年代到80年代,在美国的芝加哥、亚特兰大等城市,内层的工业郊区的黑人居民明显增多,甚至成倍增加,但在外围的远郊区,黑人居民少则得可以忽略不计。显然,这是一种新的种族隔离。但是这种郊区群体隔离的格局不仅仅在郊区影响着黑人与白人,也是大多数都市地区的典型状态,是尖锐矛盾着的生活方式的结果。 562022/9/29 *A. 上层收入家庭的郊区这类社区虽然比以前的上层人住宅的密度要大,但在许多方面与过去贵族式的郊区

31、住宅相类似。这里的居民通常是中年偏上的年龄,极少有人在中等收入以下。他们的住宅宽敞,占地面积很大,周围一般还有教堂、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的会员资格一般很难得到。 *B. 中等收入家庭的郊区这里很少有穷人、几乎没有黑人、教育程度基本上都是高中以上。在这里,子女教育和管理是生活的核心,大多数地方性的社会交往都是诸如学校的家长协会、少年团等带有家庭取向的正式组织。邻里关系的交往不多,也是有选择性的,亲戚之间的交往也不多。孤立的单个家庭住宅和一切行动都依赖汽车的方式使人们的交往形成了一种广泛分布于郊区各地的自选的朋友网络。 572022/9/29 *C 工人阶层家庭的郊区他们大都是蓝领工人,这些家庭没

32、有很高的地位,看来也难以改变现状,他们认同“民主党”,对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加入俱乐部或者什么组织都没有什么兴趣,也不会与亲戚在一起花费很多时间。甚至他们还没有向郊区生活转变,还同住在城里时差不多。70年代初,这些家庭的年收入大多在15000美元以下,许多人的小孩还很小,正是花钱的时候,与中等收入的社区居民相比较,很少有人受过高等教育。二战以后,这类工人阶层的郊区发展迅速,许多工人家庭随着工业分散而从城市中心外迁。 “以工人阶层为中心的社区以非正式的群体的集合中的社会互动为特征,诸如教堂、小酒馆、街角、门角弯等是他们的地方性的集会场所。地域群体的接纳和整合是主要的社会价值,公共生活强调的是满足同等地位的群体社会和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