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鱼我所欲也_第1页
【课件】鱼我所欲也_第2页
【课件】鱼我所欲也_第3页
【课件】鱼我所欲也_第4页
【课件】鱼我所欲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鱼我所欲也 复习资料一、通假字二、词类活用四、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五、成语拓展六 、特殊句式七、句子翻译八、内容理解一、通假字:back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辟通“避”,躲避辩通“辨”,分辨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乡通“向”,从前二、词类活用back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患,动词活用作名词,祸患,灾难得通德,名词活用作动词,感激三、一词多义得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动)得到,获得(名作动,感激)与 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 给通“欤”,语气词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

2、加焉 介词,比介词,对为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动)做,采用(介),为了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舍 舍生取义者也 同舍生皆被绮绣益处虚夸舍弃宿舍贤者能勿丧耳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可,可以;以,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古义:语气词,罢了 今义:耳朵四、古今异义万钟于我何加焉 钟-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器具加-古义:好处 今义:再添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五、成语拓展1、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一丝不苟 2、死亦我所恶: 好逸恶劳 穷山恶水 万恶不赦 穷凶极恶 3、我所欲也 : 欲速不达 欲言又止 欲擒故纵 食欲旺盛 4、舍

3、生取义 : 左邻右舍 屋舍俨然 锲而不舍 魂不守舍 5、 得之则生: 相得益彰 各得其所 自得其乐 迫不得已 6、 是不可以已:由来已久 木已成舟 已然如此 不能自已 back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鱼,我所欲也。 舍鱼而去熊掌者也。 2、省略句:3、倒装句 :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back七、语句翻译back1、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死亦我所恶,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8、一箪食,一豆羹 9、呼尔而与之 10、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4、也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万钟于我何加焉 13、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4、乡为身死而不受 1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民贵君轻”的思想。 2、邦国的主权在民。 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可不从。孟子的仁政思想论点(设喻)鱼熊掌 舍生取义论证(正面)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假设反面)莫甚于生者 莫甚于死者结论 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义高于生生高于义舍生取义结构提纲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义存于心举 例 论 证见利忘义正反对 比 论 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 者得我排 比 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

5、应该为物欲所惑.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问题探讨:明确:“本心”具体指“善恶之心”,“义”产生于“善恶之心”,有“善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本

6、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论据.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面对当前市场经济,你认为人们所追求的“利”和本文强调的“义” 是否已经过时,请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不过时.“义”指的是正义,道义,我们所追求的“利”是不违背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下,获得的“利”,即“取之有道”下的“利”,二者是不矛盾的,所以并不过时.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

7、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有的人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

8、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课文分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通过设喻提出论点,再通过讲道理、正反对比论证,得出“舍生取义”是人人皆有的本心这一结论。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