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课件_第1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课件_第2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课件_第3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课件_第4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外科学疮疡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中医外科学疮疡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中医外科学疮学习目的:1.应根据疮疡疾病特点,掌握局部辩证和全身辨证方法,针对不同疮疡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选择合适的内治、手术、药物外治及其他方法;2.掌握疖、疔、痈、发、有头疽、流注、丹毒、发颐、附骨疽、瘰疬、流痰、走黄与内陷、褥疮、窦道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熟悉疖和疔、痈的鉴别诊断,不同发病部位的命名及治疗特点。熟悉走黄与内陷的急救措施;3.了解具有特殊性质的烂疔、疫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4.了解附骨疽由于骨关节的破坏而造成的后果;5.了解瘰疬与颈痈的类证鉴别,了解疮疡疾

2、病的预防与护理。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学习目的:1.应根据疮疡疾病特点,掌握局部辩证和全身辨证方学习要点:1.疖、疔、痈、发、有头疽、流注、丹毒、发颐、附骨疽、瘰疬、流痰、走黄与内陷、褥疮、窦道的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与预防护理;2.不同位置疮疡疾病的临床特点,成脓期切开切口及大小的选择。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学习要点:1.疖、疔、痈、发、有头疽、流注、丹毒、发颐、附疮疡广义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病。狭义疮疡: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中多见化脓。本章所论述的是狭义疮疡,是中医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疮疡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疮疡

3、 概念 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其中多见化脓。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疮疡 概念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致病因素:外因:1.外感六淫邪毒 2. 感受特殊之毒 3.外来伤害等 内因:1.情志内伤 2.饮食不节 3.房事损伤等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致病因素:外因:1.外感六淫邪毒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病机: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疮疡初期 (肿疡期)疮疡中期(脓疡期或成脓期)疮疡后期(溃疡期)因此,观察有无脏腑的病理反应,也可作为判别疮疡轻重的一个重要依据。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病机: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诊断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溃疡及功

4、能障碍,这时疮疡共同的局部症状。 这些症状随受邪性质、病程迟早、病变范围和病变深浅而异; 病理变化造成的特殊形态,或功能障碍产生的特殊体型对临床诊断 有一定的价值; “腐去则肌生”、“肌平皮长”是疮疡疮面愈合的两个基本阶段。化脓性疮疡后期疮面肉芽的辨别亦十分重要; 辨别疮疡有无损伤筋骨和透内膜很重要。疮疡损伤筋骨多在四肢,疮疡透膜多在躯干。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诊断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溃疡及功能障碍,这时疮疡共诊断2、全身症状:1.轻症小恙可无全身症状,火毒、热毒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2.严重的发生疮毒内陷时,可见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四肢

5、发厥等症;3.病程长的,还可出现气血虚损、脏腑不足的表现,病情虽然沉重,全身症状却可能并不明显。4.在疮疡疾病的不同阶段,辨明脉象的有余与不足,以及脉率的变化,对分析疾病的病因,确定病证的性质,判断疮疡的转归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诊断2、全身症状: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治疗基本治则: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疮疡在病理变化过程中明显表现为初、中、后期三个不同阶段,无论内治或外治均可按其阶段辩证施治。较轻或范围较小的浅部疮疡,有时可仅用外治收功;而疮疡大则需要内治、外治相结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治疗基本治则: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辨证论治内治1.初期(初起)宜用消法,以

6、祛邪为主。 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方剂如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2.中期(成脓)宜用托法,以扶正祛邪并重。透托法透脓散,补托法托里消毒散;3.后期(溃后)宜用补法,以扶正为主。补法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 治疗时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按病情变化和发展,抓住主证、主要病机来立法遣方用药。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辨证论治内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辨证论治外治: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分辨阳证、阴证、半阴半阳证,然后选择不同的外治剂型、方药和方法辩证施治。1.初起:箍毒消肿。阳证金黄散、玉露散,或金黄膏、玉露膏等;阴证回阳玉龙散或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外敷;半阴半阳证冲

7、合膏外敷。2.成脓:脓熟时应适时作切开排脓术。注意切开时机、方向、深浅、切口位置、大小等的选择。3.溃后:先宜提脓去腐,继则生肌收口。 此外,治疗中还要重视患者的精神调摄。饮食宜忌、日常起居、护理换药等,加强医患配合,争取早日痊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辨证论治外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疮疡疖 概念: 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以局部红、肿、热、痛,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脓出即愈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特点 :1.肿势局限 3cm,突起根浅2.局部色红灼热疼痛3.易脓、易溃、易敛4.四季皆可发生,多发于酷热夏秋季节5.随处可生,尤以头、面、颈、背、臀等处多见 分类 : 有头疖、无头疖、蝼蛄

8、疖、疖病 西医病名 : 疖、皮肤脓肿、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疮疡疖 概念: 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以局部红、肿发际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发际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蝼蛄疖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5蝼蛄疖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5无头疖热疖血疖疮暑疖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6无头疖热疖血疖疮暑疖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6病因病机蝼蛄疖疖病内郁湿火外感风邪风邪湿火蕴阻肌肤夏秋感受暑毒处理不当,疮口过小疖脓毒潴留,蔓延旁窜痱子抓破染毒消渴体虚,习惯便秘阴虚内热,脾虚便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7病因病机蝼蛄疖疖病内郁湿火外感风邪风邪湿火蕴阻肌肤夏秋感受暑外感暑毒热毒蕴结体虚毒恋脓毒旁窜中医外科学

9、疮疡普济18外感暑毒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8西医认为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扩展到皮下组织,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如伴营养不良、糖尿病,或是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等均容易导致疖的发生。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9西医认为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诊断一、症状: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小,多在3cm内,可伴热证。1.暑疖:发病于夏秋之间,常见于小儿及新产妇,多发于头面部。2.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3. 疖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免疫功能等检查中医

10、外科学疮疡普济20诊断一、症状: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小,多在3cm内,可伴热证1.暑疖: 有头疖:突起根浅,有脓头,脓出即愈。 无头疖:无脓头,化脓快,愈合快。 珠 疖:遍体发生,几个或数十个,簇生在一起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11.暑疖: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12.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 坚硬型形小根脚坚硬,一处未愈,他处又起。多发型疮如梅李,三五相连,溃脓不愈,久如蝼蛄串穴。蝼蛄,大型、土栖。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开掘式,缺产卵器。本科昆虫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土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22. 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23. 疖病(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在一定的部位,即在原发疖肿处或

11、附近,继续延生,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休,经年不愈,如星状罗布。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几个到几十个,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时隔周余、月余再发。 消渴、习惯性便秘、肾病、年老、体虚者易患。伴随症状: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或口干唇燥,舌质红,苔薄,脉细数。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33. 疖病(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3鉴别诊断1、痈单发,无头,顶高色赤,范围大,6-9cm2、颜面疔疮根脚深,肿势散漫,出脓较疖晚而有脓栓。3、有头疽相背部,多个粟粒样脓头,9cm4、脂瘤染毒面颊部,背部,有丘疹或黑头,粉状物5、囊肿型粉刺粉刺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4鉴别诊断1、痈单发,

12、无头,顶高色赤,范围大,6-9cm中治疗 辨证论治: 基本治则清热解毒 夏秋季节,宜清暑解毒化湿;体虚毒恋,宜扶正解毒;兼养阴清热或健脾和胃;轻微的疖可单用外治法收功。 暑疖清暑化湿解毒 疖病扶正固本,清热解毒 消渴病兼相关治疗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5治疗 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5 内治1.热毒蕴结:气实火盛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2.暑热浸淫:夏秋季节,小儿及产妇多见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减3.阴虚内热,体虚毒恋:此愈彼起,伴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防风通圣散合增液汤加减4.脾胃气虚,体虚毒恋:泛发,伴脾胃虚弱表现健脾和胃,清热化湿防风通圣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6 内治1.

13、热毒蕴结:气实火盛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外治 1、初起小者:千捶膏、三黄洗剂 大者:金黄散、玉露散,银花露调敷 珠疖:青黛散麻油调敷2、脓成切开排脓3、溃后九一丹掺太乙膏盖帖;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生肌散掺白玉膏收口。若有袋脓或相互串通成空壳,宜作十字切开,并将串通的空壳全部扩开。出血应加压包扎,死骨松动应钳出,可加垫棉法。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7外治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7其他疗法1.中成药:清解片、六应丸、六神丸2.西医治疗:病情较重者,应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如有糖尿病者,必须控制血糖。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8其他疗法1.中成药:清解片、六应丸、六神丸中医外科学疮疡普预防护理1.少

14、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保持局部皮肤清洁。3.夏秋季节多饮清凉饮料,如金银花露、绿豆米仁汤等。4.对未成熟的疖,不应自行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29预防护理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腻食物,患病时忌食鱼腥发物。中医预防护理1.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少食辛辣炙煿助火之物及肥甘厚腻之品,忌食鱼腥发物。多饮清凉饮料。炎夏季节,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烈日暴晒,注意通风。防治痱子发生,如已发生,可扑痱子粉、青黛散等。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0预防护理1.预防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0预防护理2.护理忌自行挤压搔抓。局部尽量少用油膏类药物敷贴。箍

15、围药干燥时,宜随时湿润。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消渴病、肾病等。体虚者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1预防护理2.护理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1结语1.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和周围组织所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2.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发热、恶寒、口干、便秘、小便黄等症状;3.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多,随处可生,尤以头、面、颈、背、臀等处多见;4.四个证型:热毒蕴结证、暑热浸淫证、阴虚内热,体虚毒恋证、脾胃气虚,体虚毒恋证5.基本治则清热解毒;6.注重与疔等疾病的鉴别。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2结语1.疖是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的急性化脓性

16、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疮疡疔概念:疔是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随处可生,多见于颜面。手足等处。特点:疮形虽小,根深,坚硬如丁,肿痛灼热,病势较剧,变化迅速,毒邪易于走散。分类:分为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五种。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3疮疡疔概念:疔是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元外科精义,疔疮成为外疡中一个专用名病名。明代疔疮外因学说。形成了本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4素问生气通天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疮疡疔颜面部疔疮概念: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

17、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迅速,易成走黄之变。西医病名:颜面部急性化脓性感染,颜面部疖或痈并发蜂窝织炎。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5疮疡疔颜面部疔疮概念: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眉心疔,又称印堂疔、眉棱疔、眼胞疔、颧疔、颊疔、鼻疔、迎香疔、人中疔,又称龙泉疔、虎须疔(疽),又称髭疔、锁口疔、唇疔、反唇疔、承浆疔、地角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6由于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眉心疔,又称印堂疔、眉棱疔、眼胞鼻疔鼻根疔鼻翼疔迎香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7鼻疔鼻根疔鼻翼疔迎香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7人中疔唇疔中医外科学疮疡

18、普济38人中疔唇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8颧疔颏疔眼角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9颧疔颏疔眼角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39走黄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0走黄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0病因病机火热之毒蕴结肌肤气血凝滞 火毒炽盛内燔营血处理不当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 感受风热火毒 昆虫咬伤、皮肤破伤染毒颜面部疔疮走黄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1病因病机火热之毒蕴结肌肤气血凝滞 火毒炽盛内燔营血处理不当恣 西医认为: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若发生在上唇周围或鼻部,如被挤压或挑破,感染容易经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引起化脓性的海绵窦结膜炎。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2 西医认为:本病常见的致病

19、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诊断、临床表现好发部位:额、唇、鼻、眉、颧。局部:初起粟粒状脓头,或痒或木,范围cm左右,根深坚硬,状如钉丁,继之逐渐红肿热痛。中期(d)肿势渐大,疼痛加剧,脓头破溃。后期(第d)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疔根)随脓外出,肿痛止,身热减轻的,病程一般10-14天,即可痊愈。全身: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初起可有恶寒发热,中期伴有发热、头痛、口苦、舌干、便秘溲赤舌苔薄腻或黄腻脉象滑数等;后期随局部症状减轻而消失。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3诊断、临床表现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3诊断合并症:走黄疮顶陷黑无脓,烦躁壮热,神昏谵语(走黄)、流注、内痈、附骨疽 辅助检查:WBC ,

20、 (脓液及血液) 细菌培养+药敏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4诊断合并症: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4鉴别诊断1.疖3cm,无明显根脚,无明显全身症状。2.有头疽项背部,多头或蜂窝状,范围超过9-12cm,病程长。3.疫疔初起斑丘疹,迅即肿胀,作痒不痛,暗红色或黑色坏死,绿色水疱,疮形如脐凹,伴全身症状明显。4.脓疱疮儿童,面部,鲜红色丘疹或水疱,可迅速增大化脓。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5鉴别诊断1.疖3cm,无明显根脚,无明显全身症状。中医治疗辨证论治 基本治则清热解毒,慎用发散之品。外治采用箍围束毒消肿(初起)、切开引流或聚毒拔疔(成脓)、去腐生肌(溃后)治疗,切忌早期切开引流。内治1.热毒蕴结 :红肿

21、高突,根脚收束,头痛发热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火毒炽盛: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 疼痛。伴高热头痛,烦渴呕恶凉血泻火解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6治疗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6外治1.初起:箍毒消肿 金黄散、玉露散2.脓成:提脓祛腐 九一丹、八二丹 脓出不畅 药线引流 脓熟 切开排脓3.溃后:初溃时脓腐未尽,提脓祛腐 九一丹 脓尽,生肌收口 生肌散、红油膏 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7外治 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7其他疗法1.中成药 六应丸或六神丸。2.抗生素 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者,应及早选用有效抗生素。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

22、8其他疗法1.中成药 六应丸或六神丸。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预防护理1.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护理 减少患部活动,饮食宜清淡;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开、针挑,忌挤脓,防止患部外伤;忌房事、愤怒;有全身症状的,卧床休息。全身情况较差者,应予以支持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9预防护理1.预防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49疮疡疔手足部疔疮概念: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手部发病多于足部,易损筋伤骨,影响手的功能。西医病名: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掌中间隙感染、鱼际间隙感染、足底皮下脓肿等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分类:蛇头疔、蛇眼疔、蛇腹疔、托盘疔、

23、足底疔。 因发生的部位及形态、预后不同有多种命名:蛇头疔、蛇眼疔、沿爪疔、蛇背疔、螺疔、蛀节疔、泥鳅疔、水白疔,又称水蛇头、鱼肚疔或蛇腹疔、手足丫疔、托盘疔、虎口疔、足底疔、涌泉疔等。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0疮疡疔手足部疔疮概念: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蛇肚疔蛇头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1蛇肚疔蛇头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1蛇眼疔托盘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2蛇眼疔托盘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2沿爪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3沿爪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3病因病机手足部外伤染毒两邪相搏,毒邪阻于皮肉之间,留于经络之中脏腑火毒炽盛血凝毒滞,经络阻塞,热胜肉腐手足部疔疮托盘疔还可由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

24、经火毒炽盛,气血凝滞,郁而化热所致。足底疔多由湿热下注,毒邪蕴结,气血凝滞而生。火毒凝结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4病因病机手足部外伤染毒两邪相搏,毒邪阻于皮肉之间,留于经络之本病多为局部外伤后感染所致或附近软组织、筋膜间隙等处感染而引起。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手足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而各有特点。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5本病多为局部外伤后感染所致或附近软组织、筋膜间隙等处感染而引诊断临床表现1.外伤史。 2.初起局部红肿热痛、中期重视逐渐扩大,疼痛剧烈呈搏动性,后期脓出肿消。 3.随病情发展,可相应出现全身症状。 4.辨别手指部有无脓、死骨、伤筋。5. X线摄片,血常规,细菌培养+药敏。 蛇眼疔、

25、蛇头疔、蛇肚疔、托盘疔、足底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6诊断临床表现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6鉴别诊断 类丹毒:多有猪骨、鱼虾等刺伤史,一般不会化脓。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7鉴别诊断 类丹毒:多有猪骨、鱼虾等刺伤史,一般不会化脓。治疗辨证论治 基本治则清热解毒,外治分别采用箍围束毒消肿、切开引流、去腐生肌治疗。如发于下肢者,注重清热利湿。内治1.火毒凝结局部红肿热痛,麻痒相兼,畏寒发热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2.热胜肉腐红肿明显,痛如鸡啄清热透脓托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白芷、炙山甲。3.湿热下注足底部红肿热痛,恶寒发热清热解毒利湿五神汤合萆解渗湿汤加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8治疗

26、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8外治 1.初期:金黄膏、玉露膏外敷。蛇眼疔10%黄柏溶液湿敷。 2.脓成期:及早切开排脓 3.溃后期:生肌散,白玉膏外敷 胬肉高突修剪胬肉,平胬丹或枯矾粉外敷 损骨2-10%黄柏溶液浸泡患指; 有死骨钳出死骨 伤筋桑枝、伸筋草等煎汤,祛风通络散熏洗患肢。加强屈伸功能锻炼。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9外治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59切开方法 蛇眼疔沿甲旁0.2cm处挑开引流;甲下 积脓切除部分指/趾甲,重者拔甲 蛇头疔指掌侧面纵形切开 蛇肚疔手指侧面纵形切口,不超越关节 托盘疔依掌横纹切开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0切开方法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0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1中医外科

27、学疮疡普济61其他方法1.中成药 参照“颜面部疔疮”2.猪胆套指法3.抗生素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2其他方法1.中成药 参照“颜面部疔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预防护理1.预防 注意劳动保护,防治手足皮肤损伤,如有损伤,及时治疗。2.护理 手部疔疮忌持重或剧烈活动,足部疔疮宜抬高患肢,避免多走路,患足抬高约30度。愈后早期功能锻炼。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3预防护理1.预防 注意劳动保护,防治手足皮肤损伤,如有损伤疮疡疔红丝疔概念:红丝疔是发于四肢,以病变前臂或小腿内侧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伴全身不适,甚至出现走黄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特点:先在原发病灶处有红肿热痛,继则有红丝一条,由前臂或小

28、腿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导向肘部而及腋窝,下肢导向膝部而及腹股沟,使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西医病名:急性淋巴管炎。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4疮疡疔红丝疔概念:红丝疔是发于四肢,以病变前臂或小腿内侧红 丝 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5红 丝 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5病因病机外因:手足疔毒脚湿气糜烂皮肤破损染毒内因:火毒凝聚毒流经脉、向上走串红丝疔内攻脏腑走黄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6病因病机外因:手足疔毒脚湿气糜烂皮肤破损染毒内因:火毒凝聚毒西医认为本病是-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损伤的皮肤、粘膜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炎症严重者可波

29、及邻近淋巴结,引起急性淋巴结炎。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7西医认为本病是-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损伤的皮肤、粘诊断1.多发于四肢内侧, 远端多有病灶。2.原发病灶红肿热痛。3.红丝一条或多条迅速向躯干方向走串,常伴肘、腋、腘窝、腹股沟部臖核作痛。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8诊断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8诊断4.红细较细的,1-2天可愈;红丝较粗的可结块,一处未愈,他处又起,有的2-3处相互串连。病变在浅部的,结块多而皮肤色红;病变在深部,皮色暗红,或不见红丝,但可见条索状肿胀和压痛。如不消退则化脓,化脓在7-10天左右,溃后收口较易。如果2-3处串连贯通,则收口较慢,严重者可引起“走黄”。 5.血常

30、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69诊断4.红细较细的,1-2天可愈;红丝较粗的可结块,一处未愈鉴别诊断1.青蛇毒2.股肿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0鉴别诊断1.青蛇毒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0治疗辨证论治基本治则清热解毒佐以活血散瘀,外治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内治1.火毒入络:患肢红丝较细,红肿疼痛,全身症状轻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2.火毒入营:患肢红丝粗肿明显,迅速向近端蔓延,臖核肿痛。全身寒战高热凉血清营,解毒散结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1治疗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1治疗外治1.先按“手足部疔疮”处理原发病2.红丝细砭镰法3.结块

31、成脓切开排脓4.溃后去腐生肌,脓尽宜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2治疗外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2其他疗法参照“手足部疔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3其他疗法参照“手足部疔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3预防护理1.预防 避免皮肤损伤。2.护理 积极治疗原发疮疡。忌食辛辣醇酒及虾、蟹等发物。参照“手足部疔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4预防护理1.预防 避免皮肤损伤。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4疮 疡疔烂疔概念:烂疔是发生在皮肉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来势急骤凶险, 局部焮热,胀裂样剧痛,进行性肿胀,皮色黯红,然后稍黑或有白斑,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范围甚大,皮肉迅速腐烂,轻按患

32、处有捻发音,溃后流臭秽污血,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中医文献:水疔、卸肉疔、脱卸疔等。西医病名:梭状芽孢杆菌性肌坏死,即气性坏疽。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5疮 疡疔烂疔概念:烂疔是发生在皮肉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6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6病因病机 接触潮湿泥土、感染特殊毒气、皮肉破损湿热火毒聚于肌肤 气血凝滞 热胜肉腐 烂疔湿热火毒走窜入营走黄1、湿热火毒炽盛2、破损染毒3、气血凝滞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7病因病机 接触潮湿泥土、感染特殊毒气、皮肉破损湿热火毒聚于肌西医认为,本病多由梭状芽孢杆菌经伤口进入组织,在厌氧环境中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和溶纤维酶,引起组织液

33、化。蛋白质和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造成组织肿胀、缺血、坏死,病变扩散,病情恶化。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8西医认为,本病多由梭状芽孢杆菌经伤口进入组织,在厌氧环境中生诊断1、农民、战士。发病前多有手足创伤和接触泥土、污物史。2、潜伏期一般6-8h至1-4d。3、好发部位:足部及小腿,臂、臑(nao)、手背等也偶有之。发病先兆:患肢沉重、包扎过紧感。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9诊断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79疾病过程(1)初起:患肢有沉重或包扎过紧感觉,伤口局部明显肿胀,疼痛剧烈,有胀裂感,疮口周围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按之陷下不能即起,迅速蔓延成片,状如丹毒,但皮肤颜色黯红。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0疾病过程

34、(1)初起:患肢有沉重或包扎过紧感觉,伤口局部明显肿疾病过程(2)坏死期:1-2天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上出现许多黯红色液体的小水疱,很快积聚融合成数个大水疱,破后流出淡棕色浆水,气味臭秽。疮口周围呈紫黑色,中央有浅黄色死肌,无弹性,切割时不出血,无收缩反应,创面略带凹形,轻按患处有捻发音,重按则有污脓溢出,稀薄如水,恶臭,并可见气泡溢出。此后,腐肉大片脱落,疮口虽大,但多能渐渐收口而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1疾病过程(2)坏死期:1-2天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上出现许疾病过程(3)全身症状:突发高热(大于40摄氏度),寒战,呼吸急促,头痛,烦躁,呕吐,面色苍白,或神昏谵语;一昼夜后,虽身热略

35、降,但神识仍时昏时清,伴有烦渴饮饮,食欲不振,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焦糙,脉洪滑数(每分钟100-120次)等。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2疾病过程(3)全身症状:突发高热(大于40摄氏度),寒战,呼4、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提示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并进行性下降。局部分泌物涂片和细菌培养可发现大量革兰氏染色阳性杆菌和红、白细胞,厌氧培养可见梭状芽孢杆菌。X线检查伤口附近肌群可见气体积聚的阴影。病理活检可见肌纤维大量坏死,结构紊乱,大量芽孢杆菌存在和少量白细胞浸润。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34、辅助检查: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3鉴别诊断流火 (下肢丹毒):反复发作,

36、皮色鲜红,边缘清楚,高出周围皮肤,无坏死现象。发:发病相对较慢,痛渐加重,红肿中心最明显,溃烂后无捻发音,全身症状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4鉴别诊断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4流 火烂 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5流 火烂 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5治疗辨证论治基本治则清热解毒与淡渗利湿同用,并注意活血化瘀,令湿热火热俱泄;中期按走黄治疗;后期应注意气阴损耗。外治宜广泛切开,通畅引流。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6治疗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6内治1.湿火炽盛:初起后1-2天,较轻者清热泻火,解毒利湿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加减2.毒入营血:病情较重,大片腐烂期,或走黄 凉血解毒,清热利湿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和三

37、妙丸加减。 神昏谵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散) 便秘者:加生大黄。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7内治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7治疗外治1.初起:外敷玉露膏,如皮色紫黑,加掺蟾酥合剂。 确诊:立即进行广泛、多处、纵深手术清创,用大量双氧水清洗伤口,双氧水纱布松填伤口。2.腐肉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510%蟾酥合剂或五五丹。3.腐脱新生:生肌散、红油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8治疗外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8其他疗法1.中成药2.抗生素3.多价气性坏疽抗毒血清4.高压氧疗法5.支持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9其他疗法1.中成药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89预防护理1.预防 应加强宣教、尽量避免赤足劳动。2.护理 创伤

38、后,宜及时进行彻底清创,伤口敞开,不予缝合,避免包扎过紧。对已闭合的疮口,若出现不寻常的疼痛,肿胀,且有高热,滑数等时,开放疮口,红油膏纱布填塞,保持引流通畅。必须严格消毒隔离,用过的敷料应该焚毁,换药用具应彻底消毒。神志不清的患者改用鼻饲法。其他护理同“手足部疔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0预防护理1.预防 应加强宣教、尽量避免赤足劳动。中医外科学疮 疡疔疫疔概念:疫疔是接触疫畜之毒,侵于皮肉而生者,具有传染性,其状如疔,故名疫疔。特点:传染性、职业性、状如疔。多发于头面、颈、前臂等暴露部位,初起如虫叮水疱,疮头色黑,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可发生走黄。西医病名:皮肤炭疽。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1疮

39、 疡疔疫疔概念:疫疔是接触疫畜之毒,侵于皮肉而生者,具疫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2疫疔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2病因病机气血凝滞邪毒蕴结疫疔内传脏腑疫毒 皮肤损伤走黄西医认为,本病多由革兰氏染色阳性炭疽杆菌感染引起。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3病因病机气血凝滞疫疔内传脏腑疫毒 皮肤损伤走黄西医认为,本病诊断临床表现1.流行病学:多见于畜牧业、屠宰、皮毛制革业工作者。接触疫畜或其皮毛,易暴露部位,2.常在接触疫畜或其皮毛后1-3天发病。3.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臂等暴露部位。有传染性。(1)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呈暗红色或黑色坏死,传染性,局部肿势散漫,臖核肿大。(2)中期:第2天顶部变成水疱

40、,内有黄色液体(3)后期: 顺证:10-14天中央腐肉与正常皮肉分离,或流少量脓水,肿势局限,身热渐退 走黄:肿势继续发展,伴壮热神昏,痰鸣喘急,身冷脉细。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4诊断临床表现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4诊断(4)全身症状:初期轻微发热,既则发热逐渐增高,伴有全身不适,头痛骨楚,舌苔黄,脉数等。4.实验室检查 血液、疱液培养G+炭疽杆菌(+) 血常规白细胞、中性。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5诊断(4)全身症状:初期轻微发热,既则发热逐渐增高,伴有全身鉴别诊断1.颜面部疔疮:疮形如粟,高突,红肿热痛,坚硬根深.2.丹毒:皮色鲜红,边缘清楚,灼热疼痛,无脐凹,反复发作.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6鉴别

41、诊断1.颜面部疔疮:疮形如粟,高突,红肿热痛,坚硬根深.治疗辨证论治基本治则清热解毒,初中期参照“颜面部疔疮”,后期并发走黄者,按“疔疮走黄”治疗。内治疫毒蕴结:患部皮肤发痒,蚊迹样红斑,继则水疱,溃后黑色溃疡,创面凹陷如鱼脐,疮周肿胀,绕以绿色水疱。伴发热,骨节疼痛,甚壮热神昏清热解毒,和营消肿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7治疗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7治疗外治1.初中期:掺蟾酥合剂或升丹,外敷蟾酥丸研末代之。2.后期:腐肉未脱,掺10%蟾酥合剂或五五丹,腐脱新生掺生肌散,外盖红油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8治疗外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8其他疗法1.中成药 外用蟾酥丸6

42、粒,分2此服用;西黄丸,1支,每日2支。2.抗生素 早期应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99其他疗法1.中成药 外用蟾酥丸6粒,分2此服用;西黄丸,1预防护理1.预防 控制传染源;免疫接种;加强防护;可疑物品消毒2.护理 隔离患者,销毁敷料,严格消毒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0预防护理1.预防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0结语1.分述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2.疔疮概念3.疔疮发病特点3.疔疮治疗原则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1结语1.分述了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的病让我们继续奋战!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2让我们继续奋战!中

43、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2疮 疡痈概念:是一种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分类:外痈-体表、内痈脏腑(肝痈、肺痈等)西医病名: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特点: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一般不会 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陷证。痈是气血为毒邪壅塞而不通之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3疮 疡痈概念:是一种发生在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痈分类:体表痈、大腿痈、膝痈、黄鳅痈、小腿痈(又名鱼肚痈)、耳根痈、颈痈、腋痈、肘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囊痈、子痈、锁喉痈、脱囊痈、肛痈、乳痈等。性质、病因、治疗、转归上与体表痈不同,故列入发、泌尿生

44、殖系疾病、肛肠疾病、乳房疾病中叙述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4分类:体表痈、大腿痈、膝痈、黄鳅痈、小腿痈(又名鱼肚痈)、耳鹰咀痈腹壁痈胯 腹 痈悬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5鹰咀痈腹壁痈胯 腹 痈悬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5一、疮疡痈体表痈概念:是一种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特点:病位浅浮,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变),范围多在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筋伤骨,也不会造成内陷证。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6一、疮疡痈体表痈概念:是一种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 邪毒湿浊郁阻肌肤气血凝脂化火成毒病因病机:皮肉外

45、来伤害染毒过食高粱厚味痈西医认为:本病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亦可由远处原发病灶经血循环或淋巴管转移而来,也可发生在局部损伤的血肿和异物停留处,也有因注射治疗而发生。外感六淫邪毒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7 邪毒湿浊郁阻肌肤气血凝脂化火成毒病因病机:皮肉外来伤害染毒诊断1、临床表现局部症状: 初起:患部皮肉之间突然肿胀,迅速结块,皮色焮红,灼热疼痛 成脓:局部肿势高突,痛如鸡啄,按之中软 溃后:多脓出稠厚,色黄白全身症状: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白薄、脉象滑数等2、实验室检查 WBC、中性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8诊断1、临床表现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8鉴别诊断1.疖

46、:与无头疖相鉴别,病小而位浅,范围多在3cm,2-3天化脓,无全身症状2.脂瘤染毒:平时已有结块,中心粗黑毛孔,挤出粉样油脂,臭味。3.有头疽:项背脑后肌肉丰厚之处,多个粟粒状脓头,溃后状如蜂窝。4.发:皮肤疏松部位红肿蔓延成片,中心明显 ,四周较淡,范围较痈大,约10cm。35天皮肤湿烂,随即溃烂,或中软不溃。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09鉴别诊断1.疖:与无头疖相鉴别,病小而位浅,范围多在3cm,治疗辨证论治基本治则:以清热解毒、流通气血、驱除毒邪为主,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内治火毒凝结:红肿热痛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热胜肉腐:红肿热痛加剧,痛如鸡啄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透脓散

47、加减气血两虚:溃后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色淡红不鲜或暗红,愈合缓慢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0治疗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0治疗外治1.初起:金黄膏、玉露膏2.成脓:切开排脓3.溃后:初起宜提脓去腐,用八二丹、九一丹; 脓尽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 袋脓:垫棉法、扩创引流。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1治疗外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1治疗其它治疗:1、中成药 六应丸或六神丸2、抗生素 病情较重者,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2治疗其它治疗: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2预防护理1、预防:避免外伤、增强体质、清淡饮食2、护理:在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

48、,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并减少行走。其余护理同“疖”。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3预防护理1、预防:避免外伤、增强体质、清淡饮食中医外科学疮二、疮 疡痈颈痈概念: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初起局部肿胀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肿块边界清楚(症状),多见于儿童(易感人群),冬春易见(易感季节),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证,俗名痰毒。西医病名: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4二、疮 疡痈颈痈概念:颈痈是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5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5耳根毒耳后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6耳根毒耳后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6颈痈病因病机外感风温风热 : 风温

49、、风热之邪外受,蕴而化火,夹痰壅结于少阳明之络 肝胃火毒上攻:内伤七情,七情郁结,气郁化火,结于少阳脉络;或喜食辛辣等,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结于阳明而成。内夹痰热:过食膏梁厚味,脾胃传化失司,生痰生浊,化热化火,邪气留阻肌肤毒邪流窜:因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部疮疖等感染毒邪而诱发。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7颈痈病因病机外感风温风热 : 风温、风热之邪外受,蕴而化火颈痈病因病机西医认为:本病多由其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至所属区域淋巴结的炎性病变,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8颈痈病因病机西医认为:本病多由其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至所属诊断1、临床表现好发年龄:儿童。部

50、位:颈旁两侧、耳后、项后、颔下、骇下。病史:乳蛾、口疳、龋齿、头面疖肿或附近皮肤破损。局部表现: 初起: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 成脓:约经7-10天,酿脓皮色渐红,肿势高突, 痛如鸡啄,成脓按之中软有波动感。 溃后:脓出黄白稠厚。 全身症状:多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2、实验室检查 WBC、中性。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9诊断1、临床表现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19鉴别诊断1.痄腮 :腮部,常双侧,色白濡肿,酸胀少痛,腮腺开口可红肿,一般不化脓,传染性。2.臖核:多由头面、口腔等部疾患皮肤黏膜破损引起,但结核压痛明显,退之活动,肿块较小,多为单侧,很少化脓,一般无全身症状。中医外科学疮

51、疡普济120鉴别诊断1.痄腮 :腮部,常双侧,色白濡肿,酸胀少痛,腮腺开痄 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1痄 腮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1治疗辨证论治内治风热痰毒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外治:参见“体表痈”其他疗法:参见“体表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2治疗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2预防护理1、预防:注意季节变化,适寒温,避免风、风温之邪外袭。2、护理:积极及时治疗原发病,口腔内溃疡、龋齿等,饮食宜清淡、松软;忌食易滞难化之品,如煎炸等,保持大便通畅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3预防护理1、预防:注意季节变化,适寒温,避免风、风温之邪外袭三、疮 疡痈腋痈概念:腋痈是指生在腋窝的急性化

52、脓性疾病。特点:腋下暴肿、灼热、疼痛,皮色不红,伴恶寒发热,上肢活动不利,溃后容易袋脓。西医病名:腋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4三、疮 疡痈腋痈概念:腋痈是指生在腋窝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腋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5腋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5病因病机气血凝滞经脉壅阻 上肢皮肤破损染毒 疮疡毒邪循经流窜肝脾郁积、气滞血壅、或兼忿怒气郁腋痈西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淋巴管炎累及相应淋巴结或其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至所属区域淋巴结的炎性改变,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6病因病机气血凝滞经脉壅阻 上肢皮肤破损染毒 疮疡毒邪循经诊断病史:上肢皮肤破损或疮疡史

53、。局部表现:初起多暴肿,皮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利,伴恶寒发热。1014天中软成脓,脓出稠厚。易形成袋脓。全身症状:多伴有轻重不同的恶寒发热、纳呆、舌苔薄,脉滑数等症状,化脓时则全身症状加剧,溃脓后大多消失实验室检查: WBC、中性。根据病情做B超检查。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7诊断病史:上肢皮肤破损或疮疡史。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7腋疽相当于腋窝淋巴结核,初起结块推之可动,疼痛不甚,约需3个月化脓,溃后脓水稀薄,有败絮状物质,收口慢,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可伴午后潮热。若发于左腋小儿患者可因在肩部接种卡介苗引起。 鉴别诊断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8腋疽相当于腋窝淋巴结核,初起结块推之可动,疼

54、痛不甚,约需腋 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9腋 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29治疗辨证论治:治疗以清肝解郁、消肿化毒为基本原则。(分病之初,病之中,病之后期)内治肝郁痰火:腋部暴肿热痛,头痛,胸胁牵痛,全身发热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柴胡清肝汤加减。外治 参照“痈”。脓成切开引流,循经直开,切口够大,低位引流,溃后早期加用垫棉以防袋脓。愈后功能锻炼。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0治疗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0外治:参照“体表痈”其他疗法:参照“体表痈”预防与护理:预防 保持心情舒畅。护理 参照“体表痈”。疮口瘦脸后加强上肢功能锻炼。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1外治:参照“体表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1疮

55、疡痈委中毒概念:委中毒是发生在腘窝部委中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初起木硬疼痛,皮色不红,小腿屈伸不利,肿块渐成,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西医病名:腘窝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2疮 疡痈委中毒概念:委中毒是发生在腘窝部委中穴的急性化脓委中毒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3委中毒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3病因病机湿热蕴阻经络阻隔 气血凝滞聚于腘窝湿热下注,壅于脉络 患肢破伤、脚湿气、湿疮染毒委中毒寒湿下受西医认为,本病是淋巴管炎累计相应淋巴结或其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至所属区域淋巴结的炎性病变,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4病因病机湿热蕴阻经络阻隔 湿热下注

56、,壅于脉络 患肢破伤、脚湿诊断1多有患侧足、腿破伤史。2局部症状: 初起:腘窝部木硬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形、成结块后小腿屈伸不利,愈合后可有短期屈曲难伸。 成脓:约23周成脓,肿痛加剧。 溃后:约2周左右疮口愈合。脓成后,切口过小或位置过高,或任其自溃,脓出不畅,可影响疮口愈合。疮口愈合后,患肢仍然屈伸难伸者,需经功能锻炼后,越23个月可恢复正常。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5诊断1多有患侧足、腿破伤史。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5诊断3.全身症状:4.辅助检查:WBC GRE ,根据病情做B超检查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6诊断3.全身症状: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6鉴别诊断胶瘤:多发于腕部,也可发于腘窝

57、部,圆形,光滑、质韧或囊性,不红不热穿刺有胶样液体。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7鉴别诊断胶瘤:多发于腕部,也可发于腘窝部,圆形,光滑、质韧或治疗辨证论治治以清热利湿,和营祛瘀为基本治则内治1.气滞血瘀:木硬疼痛,皮色如常或微红,活动稍受限和营活血,消肿散结活血散瘀汤2.湿热蕴阻:腘窝木硬肿胀,焮红疼痛,小腿屈曲难伸,全身恶寒发热清热利湿,和营活血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3.气血两亏:起病缓慢,难脓难溃难敛,小腿屈伸不利调补气血八珍汤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8治疗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8治疗外治:参照“体表痈”注意:1、脓成不宜过早切开,刀口位置应在窝中央折纹偏下方。2、脓出如鸡蛋清样粘液时,停药线

58、,改生肌散收口,垫棉法紧压疮口加速愈合。 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9治疗外治:参照“体表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39其他疗法:参照“体表痈”预防与护理:预防 注意季节变化,适寒温,避风、风温之邪外袭。饮食清淡。护理 功能锻炼,其余参照“体表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0其他疗法:参照“体表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0疮 疡痈脐痈概念:脐痈是指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特点:初起脐部微肿,渐大如瓜,脓稠无臭则易敛,脓水臭秽则成漏。西医病名:脐部的化脓性感染、脐炎,脐肠管、脐尿管异常继发感染、卵黄管残留等。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1疮 疡痈脐痈概念:脐痈是指生于脐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脐痈中医外科学

59、疮疡普济142脐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2病因病机心脾湿热,火毒下移小肠 先天不足,脐部发育不全 脐痈脐部出水,搔抓染毒结聚脐部1.湿热火毒2.外伤染毒3.先天不足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3病因病机心脾湿热,火毒下移小肠 先天不足,脐部发育不全 脐痈诊断既往史:脐部湿疮、脐孔排尿液或粪便 初起:脐部肿大如瓜,或高突如铃 成脓:在酿脓时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溃后:脓水稠厚无臭易愈,可形成脐漏脐炎 脓出夹有粪臭味肠脐瘘 脓出有尿味尿脐瘘全身症状:初起无全身症状,化脓时可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溃后大多消失辅助检查:血Rt、B超、瘘管造影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4诊断既往史:脐部湿疮、脐孔排尿液或粪便

60、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鉴别诊断脐风:脐中不痛不肿,潮红湿润,活湿烂流滋,瘙痒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5鉴别诊断脐风:脐中不痛不肿,潮红湿润,活湿烂流滋,瘙痒中医外治疗辨证论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基本原则内治1.湿热火毒:脐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清火解毒利湿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2.脾气虚弱:溃后脓出臭秽,或夹有粪臭尿味,或脐部胬肉外翻,久不收口健脾益气四君子汤加减。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6治疗辨证论治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146其他疗法:参照“体表痈”预防与护理1.预防: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勿用手抓弄脐部。积极治疗脐部先天性疾病。2.护理:脐痈愈后反复发作者,宜手术治疗。参照“体表痈”。中医外科学疮疡普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