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年高考历史大纲解读现代局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世光2021年浙江省考试说明历 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1、客观表达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
2、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2021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历史考试说明的新变化及使用建议一、2021历史大纲新变化最大变化课程按专题编写,而考试大纲按照“通史编写。 “考核目标与要求:一是增加了对历史人物的考查要求;二是“论证和探讨目标下增加了“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与新课程的二、三维目标是一致的。“考试范围内容:1古代、近代、现代,将同时期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整合一体,更显学科内综合特征。 2条目很粗。这就需要与?教学指导意见?结合进行细化理解。使用建议:一、重点关注:?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构建多维课程知识和思维体系。1、立足课程根底,以某个“知
3、识点或“知识群作为切入点,横向统筹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掌握课程主干知识点和主干知识群,理清重要历史概念;2、以某个专题作为切入点,纵向整理相关知识,提炼历史启示;3、以某个宏观历史时期为基点,横向整合中外历史知识,理解人类历史的整体性比较和联系。 二、适度开掘:1、课程隐性知识和隐性思维;2、浙江乡土历史;3、生活情景和现实热点。三、始终渗透:1、历史常识和人文素养;2、材料情景和解题方法指导。 第三局部 现 代专题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考点分析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考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320世纪初整体世界最终形
4、成;一战爆发的导火线;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考点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欧洲三条战线主要交战国:2重要战役:3一战演变为旷日持久战争的原因:4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5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比照等多方面因素:6一战结束的标志。 考点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2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1:凡尔赛体系1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2巴黎和会的性质;3?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4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分析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 考
5、点2:华盛顿体系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2?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内容及作用;3中国山东问题 考点3:国际联盟1国际联盟的建立、主要机构及国际联盟盟约的主要内容;2国际联盟的主要活动,评价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3局部反法西斯斗争未能阻止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4英、法、美绥靖政策及主要表现,分析其影响;5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考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全面爆发:时间与标志;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敦刻尔克撤退
6、、不列颠之战及其影响。2世界大战的扩大:苏德战争爆发及苏联在初期受挫的原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意义。3大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4大战的结束: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加速日本投降的主要因素。 考点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3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根本过程;2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
7、和特点。考点2: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中东战争3海湾战争考点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开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开展的主要表现;考点4: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开展的影响。考点5:和平与开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认识和平与开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2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决力量。 拓展提升1、现代美国的外交政策19世纪末到一战后,美国从大棒政策到金元外交,开始从地区性扩张开展到争夺世界霸权,说明其外交目标是从美洲到亚洲、欧洲;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开始力图称霸世界,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8、企图独霸世界,在行动上仍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注意比较:1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从相同与不同;从背景原因、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2两大体系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从相同与不同;从性质、形成的背景、影响等方面;3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从性质、宗旨和实际所起的作用等方面。3、认识提升:对国际格局变动的认识:1国际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开展不平衡。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根底上的,是各种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结果。3国际关系的两个根本原理:国家实力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决定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决定国家政策。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
9、足点和出发点。 4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5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替代对抗、以缓和与合作替代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 实战演练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 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开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持和平,它可以
10、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法国总统蓬皮杜在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上宣布,“欧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西欧绝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美国不得不成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 答复:(1)根据材料一说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西欧的政策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归纳从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的演变。 (1)二战后初期,西欧的国际地位下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
11、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平安与开展。(2)由战后初期的控制西欧到20世纪70年代成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西欧一体化进程增强了西欧的实力,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3)美国控制西欧,形成不平等的伙伴关系到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 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成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根底,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平安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
12、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去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平安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苏美争霸中处于守势。1969年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1973年签署?关于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从越南南方撤走侵越美军;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注: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 答复: (1)尼克松提出的对外政策,同二战后初期的杜鲁
13、门推行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2)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是否说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分析原因。 解析:“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是二战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大对外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大政策是有区别的,但本质是一致的,即争夺或确保美国世界霸权,所答问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归纳。 答案: (1)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推行“冷战政策,咄咄逼人,以进攻型的姿态全球出击,谋求世界霸权;而尼克松政府的对外政策那么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收缩的重点在亚洲。(2)“尼克松主义的出台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世界霸权政策。尼克松政府面对经济危机、越南战争的困境、苏联军事力
14、量的增强等内外因素,调整对外政策,由进攻型转为防守型,其目的仍然是确保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专题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俄国十月革命和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考点分析一、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1?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考点2:列宁1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二、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和意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15、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考点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2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意义;考点3:“文化大革命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在“文革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 考点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考点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一国两制伟大设想2香港和澳门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开展拓展提升新中国逐步实现制度化、民主化、法制化1、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16、。2、民主与法制的根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达了人民民主原那么和社会主义原那么。3、新中国政治体系的根本框架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开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达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4、新时期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新时期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实战演练1、(2007广东11)?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
17、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 A确定了国家性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2、(2007山东文综14)以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反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表达了( )民族团结原那么 民族平等原那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A B C D 1、A;2、D专题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分析考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大外交活动: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2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及其意义。考点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18、席位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时间及其意义。考点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2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考点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2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开展做出的重大奉献 拓展提升1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看都是国内政策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2启示:外交政策和活动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弱国无外交;尊严来自实力。 3“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与“三大外交方针不同:目的三大方针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
19、项原那么为开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当时提出是同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超出三大方针中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更包容性和开放性特点;影响三大方针稳固了新中国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根本准那么,也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实战演练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那么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
20、成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根底,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就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根底。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根底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
21、用?(3)材料一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材料三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1)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促进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2)为了消除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国家都曾受过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专题四:社会变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考点分析一、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原因、特点和影响。考点2:罗斯福新政1主要内容: 2特点: 3影响: 考点3:第二次世界大
22、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美国经济开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开展的新变化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考点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考点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结果及评价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2)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4“调
23、整、稳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及其作用5文革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破坏考点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决策的内容考点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对外开放的历程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考点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3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拓展提升一是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分析有关的重要事件,如战时共产主义政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苏联的三次改革以及与中国改革的比较等
24、。二是把握有关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影响等,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自由放任政策、凯恩斯主义、赫鲁晓夫等人的改革及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等概念。三是注意用联系的方法;可以时间为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及经验、教训,还可联系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认识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四是注意运用分析法,从美国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人手,结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剖析其共性和资本主义开展的某些规律。 实战演练1、(2006全国文综)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A余粮
25、征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82、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裕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1、C;2、B专题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分析考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布雷顿森林体系: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4影响: 考点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2北美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考点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参加 考点4: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势与问题 拓
26、展提升一是要用梳理根本线索的方法把握。如抓住“一二三四即一个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三个认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无法逃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实立,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开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开展趋势)、四个集团即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二是要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人世及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三是要运用分析比较法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不同。四是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开展中国家参加经济区域集团及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27、。 实战演练1、2021年广东单科,24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2、(2004天津)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 ) A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亚洲一一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一太平洋地区政府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专题: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分析一、现代科学技术考点1:爱因斯坦和相对论1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提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等; 2对社会开展的推动作用:
28、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的努力。 考点2:量子论考点3:现代信息技术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创造和开展的概况;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考点1: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雨果、雪莱、普希金及其代表作;2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司汤达与?红与黑?、列夫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海明威与?老人与海?、高尔基与?母亲?、鲁迅与?阿Q正传?、泰戈尔与?吉檀迦利?考点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119世纪中期以来现实主义和
29、印象主义绘画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及 列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凡高与?向日葵?;2现代立体派画家毕加索及其代表作?格尔尼卡?;考点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舒伯特及其代表作;2俄国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天鹅湖?考点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开展1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创造与开展;2代表性的影视作品。 拓展提升1文学艺术是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主要表现:内容方面如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形式方面表达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工业革命影响下印象画派的出现、交响乐团和歌剧的出现等;思想情感方面如20世纪西方
30、的现代主义文学,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 2信息革命的主要特征:社会经济结构以效劳性行业为住;专业和技术阶层逐渐成为职业主体;知识创新成为社会开展的主要动力;人们更加关注社会未来的开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开展,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工作方式办公场所的变化;生活方式网络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局部。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信息产业的人数急剧上升。学习方式互联网引发学习的革命。 专题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现代中国的科术文化教育事业 考点分析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物质生活
31、:近代:断发易服、中山装、西式食品。现代: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2社会风俗:近代: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社交礼仪变化。现代:1950年制定?婚姻法?,妇女解放。 考点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2电报、 等通信工具的开展;考点3:群众传媒的开展1报刊2影视3互联网二、现代中国的科术文化教育事业考点1:科学技术开展的主要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2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考点2: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1创立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2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开展的重大奉献 考点
32、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双百方针的内涵;2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考点4:教育事业的开展1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开展。2“科教兴国战略拓展提升1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影响;2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特征、总趋势和原因特征:阶段性、时代性、不平衡性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内因:中国历史巨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生产力开展水平的变化,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以来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产物,是社
33、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开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3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古今中外,经济的开展、社会的进步,无不与教育密切相关。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崛起,就是两国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入的结果。21世纪是人才的挑战,也是教育的挑战。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开展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5本专题涉及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尤其是科技、教育是命题较集中的区域。复习时,要注意按不同时期去归纳各方面的表现,并注意与世界科技开展的联系,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开展的原因也是重要的命题视角。 专题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4、 考点分析考点1:孙中山和三民主义1孙中山为中国民主共和斗争的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公布?临时约法?、保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2评价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的历史作用3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及其根本内容;4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考点2: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奉献;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方面的主要思想。3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考点3: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奉献;2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考点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内涵及其历史地位 拓展提升1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先进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成果。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阶级根底:辛亥革命后特别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开展;实践根底:中共领导人民革命运动。 实战演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开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八中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一)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4房屋装修风格大数据平台技术规范
- 高一化学上册第一章讲课稿
- DB11T 1479-2017 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演练导则
- 医疗技术及临床专科执业登记申请表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黑龙江省哈尔滨第四十七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便携式盒式录像摄像机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噪音等级测量仪产品供应链分析
- 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化学清洗方案(HCL)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四)试题及答案
- 积极准备迎战月考 课件高一上学期备战月考主题班会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5 Into the Unknown Understanding ideas教案
- 2024-2030年中国复合铜箔市场需求前景及投融资分析研究研究报告
- 中班健康课件《认识五官》
- 2024福建网龙网络控股限公司校园招聘100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BPO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礼仪从我做起课件
- 2024年全新租金保密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