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课件13-〔苏教版〕_第1页
论语选读课件13-〔苏教版〕_第2页
论语选读课件13-〔苏教版〕_第3页
论语选读课件13-〔苏教版〕_第4页
论语选读课件13-〔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选读论语选读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山”(管畜牧)等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教育,整理“六经”。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司马迁称他为“至圣”。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 比如西方人的生命是通过基督教文化所体现的超越神圣信仰与价值来安顿的,穆斯林的生命是通过伊斯兰文化所体现的超越神圣信仰与价值来安顿的,而历史上中国人的生命是通过儒家文化所体现的超越神圣信仰与价值来安顿的。但是,百

2、年来中国文化崩溃,中国人的生命不能通过儒家文化所体现的超越神圣信仰与价值来安顿。 中国处在文化真空的状态。这种“文化真空”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的一句老话“礼崩乐坏,学绝道丧”,具体表现在中国人的个体生命上就是“十亿中国灵魂在飘荡”,中国人的心灵缺乏安顿,没有归宿;中国人的生命缺乏价值,没有意义。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 比如西方人的生命是通过基督教文化所体现的超越神圣信仰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以夷变夏”。这种状况我们从自己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到,比如:中国人都穿西服夹克,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过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婚丧嫁娶等礼仪大都按西礼操办,中国儿童在幼儿园连母语都没有学好就用

3、大量时间学习外语这些都表明中国人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日益西化。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以夷变夏”。这种状况我们从自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论语在日本火了1700年成日高中语文必修课 这轮“论语热”在日本始自几年前。从2003年开始,一些学校和私塾就一点点地把论语的内容加入到课程当中,到现在,论

4、语已经成为日本高中语文的必修科目之一了。日本大小书店都设置了孔子专栏;论语朗读CD、论语课程DVD在东京的不少音像店里琳琅满目。2005年,日本东京电视台还制作了论语进行时和德川家康与儒教等电视节目。 据日本7-11销售网站统计,单在YAHOO网络上注册销售的论语相关书籍,就有568种版本。著名的论语翻译网页“论语的世界”,已经被40多万论语爱好者浏览过。“日本人论语学习会”还开设了网络教学和家教服务。全日本大型车站都设有小型的外语学习屋,论语以及学中文的书籍几乎成了所有学习屋的一大卖点。 懂得论语面试过关 论语是日本宪法基础 论语在日本火了1700年成日高中语文必修课 这 夫子自道 夫子自道

5、1.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6)。”【注释】(1)有:同“又”。(2)立:站得住的意思。(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1.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

6、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7、,都是适用的。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补充】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补充】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

8、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

9、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

10、自可数期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2.【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3)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年轻人使之怀念我。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

11、,用坏了也没有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年老的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年轻的子弟使他怀念我。” 【注释】(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3.【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译文】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

12、样好学罢了。”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并不是“生而知之。”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他认4.【原文】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2)曲肱:肱,音,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

13、,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原文】 子曰:“饭疏食(1),饮水【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5.【原文】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注释】(1)叶公:

14、叶,音。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15、,子路不答6.【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6.【原文】【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口头作文 仁者、智者、勇者,你觉得你是哪种人?你愿意成为哪种人?口头作文 仁者、智者、勇者,你觉得你是哪种人?你愿论语名句记诵(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16、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名句记诵(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

17、达109次之多,说明“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二、“仁”的价值内涵。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

18、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仁”的价值内涵。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 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

19、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 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1.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20、。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评析】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一、我欲仁,斯仁至矣 1.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

21、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不去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

22、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3.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23、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3.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4.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评析】孔子认为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4.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5.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24、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25、。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5.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6.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评析】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6.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

26、、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评析】这段文字从如何待人的角度,回答了“仁”所包含的“恭、宽、信、敏、惠”五项内容,反映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恭敬待人,别人则恭敬待己,尊敬别人就等于尊敬自己;宽厚行事,就能得到别人的拥护,刻薄待人,就会遭人反对;诚实守信,就会得到

27、别人的认知,言而无信,就会被人离弃;做事勤敏,就容易成功,散漫懒惰,将会一事无成;施惠于人,就会得到别人的效力,只顾私利,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评析】这段文字从如何待人的角度,回答了“仁”所包含我欲仁,斯仁至矣名句记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我欲仁,斯仁至矣名句记诵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二、仁义礼智 10.【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

28、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具备仁的修养的人不能长久地安处于困窘的生活,也不能长久地安处安乐的生活。具备“仁”的修养的人安守仁的品格,有智慧的人会运用仁的原则以求得利益。” 【评析】“仁德”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不具备这种修养的人,没有稳定的人格,没有坚定的信念,不能长处在简朴的环境中。得意忘形,失意也忘形。即 不能“安贫乐道”也不能“富贵不淫”。 “仁德”的真实智慧与修养,使人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二、仁义礼智 10.【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 11.【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智者喜爱

29、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评析】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反应敏捷、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11.【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 14.【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评析】孔子尚德尚义而不尚勇,主张用礼义来约束勇敢。当然, 这并不

30、是说勇敢这种品质不好,而是说如果不加以规范约和勇敢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出问题。 14.【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 孔子在这里再次谈到“仁”“智”“勇”,对“勇”又进行辩证地阐发,很有现实意义,请你谈谈。 对那些道德品质败坏的小人来说,无勇倒还没有什么, 一旦有勇,那便真会成为害群之马;肆无忌惮,无恶不作,闹得社会不得安宁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随时用道德规范或者说礼义来约束自己,特 别是在那些容易引起“一时之忿”的场合下,多想想后果,以义为上,以免闯下祸乱,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危害。 孔子在这里再次谈到“仁”“智”“勇”,对“勇”18.【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1)。” 【注释】

31、(1)器:器具。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当时的器皿专用化程度很高,就酒具而言,盛酒的、温酒的、冰酒的、喝酒的都不同。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三、君子之道18.【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1)。” 三、君子之道 19.【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

32、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輗:音n,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 軏:音yu,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行。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评析】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办事才能成功;只有自己讲信用,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也就是说,只有人人讲信用,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社会生活才能正常地运行、发展。这就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道理。 19.【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20.【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释】喻:通晓。于:介词,对。喻于

33、利:对利通晓。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义通晓,小人对利通晓。 【评析】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义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20.【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释】喻21.【原文】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孔子说:“要注重忠信,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评析】要注重对主上要忠,对朋友要信,选择德能胜过自己的人去结交,以求有益于上进,更要知错就改。21.【原文】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2.【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4、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2.【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硁硁:音k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

35、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 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同乡称他尊敬兄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果断坚决,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 【评析】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

36、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 士知耻之心、不辱君命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言必信,行必果。 【评析】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23.【原文】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中行:行为合乎中庸。 狷:音,拘谨,有所不为。【译文】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评析】“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

37、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23.【原文】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24.【原文】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注重整齐划一,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评析】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24.【原文

3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注 25.【原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评析】君子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苛求他人了解,只要关注自己的进步与提高,关心自己的发展与成长。 25.【原文】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

39、的。” 【评析】孔子告诫弟子交友原则,即交正直诚信知识广博的诤友、畏友,别交只会甜言蜜语、献媚讨好、花言巧语的酒肉朋友和狐朋狗友。【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27.【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译文】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节制举动,喜好称道人的好处,喜好多交贤友,都是有益的。喜好奢侈纵乐,喜好惰慢游荡,喜好耽溺逸乐,都是有害的。”【评析】人应选择喜好,因为喜好有益有损,如果能明辨慎选,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全将有莫大的帮助。如果让自己处于没有道德

40、约束的放纵中,不但原本纯洁的心灵将被日益腐蚀,原本健康的身体,也会因为放纵感官于耽溺逸乐而耗损衰弱,无论于精神或身体而言,都是有害而无益的。27.【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28.【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身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小人不了解天命,因而不敬畏,他们轻慢身居高位的人,亵渎圣人的言语。” 【评析】敬畏,是一种因内心感到神圣而敬重和畏惧。一个健康而高尚的人,须臾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是古人敬畏的境界

41、,意在告诫人们做人不可无法无天,“头上三尺有神明”,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28.【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29.【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待人时要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态度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怒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符合道义。” 29.【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评析】从理论上说,这九种思虑

42、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真正履行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实行起来很困难就完全否定它们。九种不能都实行,即使实行其中一二种也是有好处的。 比如说“忿思难”,当你发怒时想想后果;君不见,街头巷尾,打架斗殴而酿成严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于一件非常小的事端吗?结果就造成孔子在颜渊篇里指出的那种情况:“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不仅害了自己,而且也连累到家人。 又比如说“见得思义”,当你有得可得时想想是不是不义之财。那众多断送前程或晚节不保的贪污受贿者,不就正因为在有利可得时没有想一想是不是不义之财,是不是不应该得,不应该拿吗? 【评析】从理论上说,这九种思虑都是非常有道

43、理的,也是很有必【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有过错,如日月之食,他的过错,大家都会看到,但只要改掉,大家还会尊重他,就像光明被遮盖,只是暂时,黑暗过去,大家还是仰视其明。 【注释】孔子死后,叔孙武叔带头群非孔子,以为不如子贡贤,子贡捍卫了他的老师。【评析】本章子贡论述对待过错的应持态度。君子不怕有过,因为世上没有没过错的人。同时,君子对自己的过错要光明磊落,错了就承认,不隐瞒不掩饰。仍然会得到大家的信任与尊敬。这就是君子对待过错的正确态度。【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君子之道名句记诵子曰:“君子不

44、器。”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言必信,行必果。”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之道名句记诵子曰:“君子不器。”修养的境界修养的境界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温习了呢?”【评析】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

45、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一、君子不忧不惧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2.【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经得起,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偏僻的小巷中,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2.【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3.【原文】子曰:“中

46、庸之为德也,其(副词。恐怕,大概)至矣乎!民鲜(少)久矣。”【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评析】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3.【原文】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副词。恐怕,大概)至矣4.【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学习探求),闻义不能徙(改变),

47、不善不能改,是(代词,这些)吾忧也。”【译文】孔子说:“(许多人)不去修养品德,不去讲求学问,听到义不能去有所改变,有错误不能加以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评析】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4.【原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学习探求),闻义不能5.【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评析

48、】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小人则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5.【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6.【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6.【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原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

49、疚,夫何忧何惧?”【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评析】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7.【原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君子不忧不惧名句记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50、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君子不忧不惧名句记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学问之道学问之道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适,对工作勤敏,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古之学者为己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

51、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6.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评析】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

52、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6.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评析】孔子所说的“学”是指我们心性上的一种修为,要在心性上有所提升,为提高自己的修为,提高自己的德行而学。 而“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才学。这里的“为人”并不是指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是指在名望上,利益上有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

53、之学者为人。”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 翻译: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举止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

54、,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评析】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9.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残害);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

55、六种蔽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来!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会变得愚蠢;爱好聪明才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放荡不羁;爱好讲诚信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害己害人;爱好直率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9.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 【评析】六言六蔽可以理解为:仁而不知度,愚蠢;智而不知度,放荡;信而不知度,贼害;直而不知度,绞伤;勇而不知度,祸乱;刚而不知度,狂傲。孔子所有的道德范畴,一言以蔽之,“中”而已。 【评析】六言六蔽可以理解为:仁而不知

56、度,愚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古之学者为己”名句记诵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4.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

57、。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评析】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学而时习之” 14.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给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58、。” 【评析】 “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

59、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2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评析】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总之,思与

60、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 2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3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