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技术-第5章课件2_第1页
过程控制技术-第5章课件2_第2页
过程控制技术-第5章课件2_第3页
过程控制技术-第5章课件2_第4页
过程控制技术-第5章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3 测试法建模5.3.1 测试法建模的方法 机理法建模能够解决实际生产中一部分过程的建模问题。但是,还有很多生产过程由于工艺的复杂性、产品本身在加工中的变化性(如物理或化学变化),使得用机理法建模在技术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人们不得不考虑用其它的方法建模。 从学科角度看,建立数学模型应该属于系统辨识(System Identification)与参数估计(Parametric Estimation)的范畴。简单地说,系统辨识主要是对被研究对象的结构进行判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例如一阶惯性环节,二阶系统;而参数估计则对支撑结构的参数进行估计,解决“是多少”的问题。 事实上,有很多比较复杂的

2、过程,我们对其工作机理并不清楚,更难以用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加以具体描述,此时用测试法建模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与前述的机理法建模相比,测试法建模不需要深入了解过程的工作机制,通常的做法是将其看作一个“黑箱”,通过从外部施加适当的输入信号,测得过程的输出信号,通过对这些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处理和研究,获得其动态特性和数学模型。因此,问题主要归纳为: 1)施加何种输入信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被测过程,使得动态特性得以充分表现,并通过输出信号显露出来? 2)对获得的数据或波形,通过什么方法和技术才能估算出适用于控制用的动态模型? 一般说来,模型有非参数模型(Nonparametric Model)和参数

3、模型(Parametric Model)之分。建立非参数模型的方法通常有:时域法(Time-domain Method)、频域法(Frequency- 5.3 测试法建模5.3.1 测试法建模的方法 -domain Method)和统计相关法(Statistical Correlation Method)等,这类建模不需要事先确定模型的结构,可用于广泛的被控过程;获得参数模型的方法主要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 Method)、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和梯度校正法(Gradient Correction Method)等,这类建模需要假设一

4、定的模型结构,通过极小化模型与过程之间的误差准则,来确定相应的模型参数。 用时域法测定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过程施加阶跃信号,或者方波信号,测取响应曲线,并由此确定过程的传递函数。该方法具有测试简单、需用设备少的优点,但测试精度不高,其获得的模型可用于一般工业过程控制; 用频域法测定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过程施加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输入信号,获得相应的输出幅值与相位,由此可得到该过程的频率特性,由频率特性获得传递函数。该方法需用专门的频率发生和测试设备,模型精度比用时域法高; 用统计相关法测定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对被控过程施加伪随机信号,采用统计相关法获得过程的动态特性。它的特点是,可在生产状态下

5、施加随机信号,并测取相关数据,精度较高,但需获得较多数据,并借助计算机协助处理。 最小二乘法又称最小平方法,是估计离散时间数学模型参数的一常用种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控制中的应用,最小二乘法在过程辨识的实践中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本章主要讨论用时域响应法和最小二乘法获取数学模型。5.3.2 时域响应曲线法 1响应曲线的测取 -domain Method)和统计相关法(Statisti时域响应曲线法是对被控过程施加阶跃信号,如果被控过程不允许长期施加阶跃信号,则改用矩形脉冲信号,然后测取响应曲线,并由此求取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 (1)阶跃响应曲线的测取 当被控过程稳定之后,对调节阀施加一个

6、幅值合适的阶跃信号,用记录仪或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被控量的变化曲线,例如被控量为温度时,就记录温度响应曲线,直到变化曲线进入稳定状态为止。下面几点是在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 a) 在施加阶跃信号之前,被控过程应处在较为稳定的工作状态,在下一轮施加输入信号时,应等前一过程结束、并恢复稳态一段时间之后进行。 b) 施加阶跃信号的幅度:通常为正常输入信号的 515,以不影响正在进行的生产为好。同时,幅度也不能太小,因为过小的输入容易被其它信号淹没,在响应曲线上难以表现出来。 c) 多次、全面测试,消除偶然性,获得真实结果:试验不仅应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几次,以获得两次及其以上的较为接近的响应曲线,而且也应

7、选取不同负荷、不同输入值,测得相应的响应曲线,以获得全面的动态特性。 (2)矩形脉冲相应曲线的测取 在有些情况下,用阶跃信号输入时,可能会危及安全生产,或者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此时,输入可考虑用矩形脉冲信号代替阶跃信号,测得过程的矩形脉冲响应曲线。由于通过阶跃响应曲线求传递函数被人们所熟悉,所以,往往将矩形脉冲响应曲线再转化为阶跃响应曲线,进而按阶跃响应曲线法确定传递函数。 图 5-12a) 为矩形脉冲输入信号,它可以分解为图 b) 所示的两个阶跃信号的叠加,即时域响应曲线法是对被控过程施加阶跃信号,如果被控过程不允许长其中 a 为脉冲宽度, 。如果被控过程是线性的,则其矩形脉冲响应曲线 可

8、分解为阶跃响应曲线 和 ,即图 5-12 矩形脉冲及其响应分解图 见图5-12 c)所示。这里, 和 分别为 和 的响应。于是,起源于零点的阶跃响应为: (5-22) 其中, 为矩形脉冲响应, 为起源于 点的阶跃响应(注意此时的符号为正)。式(5-22)为由矩形脉冲响应求阶跃响应的公式,可用作图法逐步求出: t 在 0a 时, ,当 时, ,此时的 前面已经有, 为已知,所以可求得 ,如此类推,一直进行到进入稳态。 其中 a 为脉冲宽度, 由无自平衡能力过程的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化为阶跃响应曲线,也可通过作图法实现,这可作为练习,留给读者来完成(见思考题与习题 5-5)。 2由过程阶跃响应曲线确

9、定传递函数 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通常需要确定传递函数的结构及其参数两部分。结构形式是指被控过程的传递函数形式,生产过程主要是:一阶惯性环节、二阶惯性环节、或等 n 阶惯性环节,并且这些环节时常含有纯滞后,其表达形式为 , , , , 对于无自平衡能力的过程,也有类似的形式 , , , , 传递函数的参数是伴随结构形式出现的待定常数,如一阶惯性、具有纯时延、有自平衡能力的传递函数含有:K、T 和 三个需要确定的参数。 由无自平衡能力过程的矩形脉冲响应曲线转化为阶 关于传递函数结构形式的确定,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根据对被控过程的经验和知识(即通常所说的先验知识)来确定;二是根据控制的要

10、求,尽量将一个原本较复杂的过程用低阶的传递函数来近似描述,因此产生的误差只要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即可。下面的讨论,集中在参数的确定上。 (1)由阶跃响应曲线求一阶惯性加纯时延环节的参数 这里传递函数形式为(5-23) 它有三个参数需要确定,即放大系数 K、时间常数 T 和纯时延 。原本就是一阶惯性加纯时延过程的阶跃响应曲线见图 5-5,其 T 和 从图中很容易确定,放大系数为 (其中 为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下面讨论原本是二阶及其以上过程,且响应曲线呈 “s” 形,如何用式(5-23)来近似描述。 现有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5-13 所示,试图用式(5-23)来近似描述,需确定 K、T 和 三个参数。

11、 显然,放大系数可用下式求得(5-24) 关于传递函数结构形式的确定,主要有两方面的 图 5-13 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 T 和 图5-14 纵坐标的标么化其中 为输入幅值,为已知量。 关于 T 和 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作图法,二是计算法,下面分别介绍。 用作图法求 T 和 :首先找到响应曲线上凹和下凹的交接点 - 拐点 D,过 D 点作曲线的切线,切线与时间轴 t 相交于 A 点,与 相较于 C 点,该点在时间轴上的投影为 B,则OA为 ,AB 为 T。 作图法的问题是:曲线的拐点有时不容易找到,并且作切线时,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用作图法求 T 和 ,可能会因人而异,有一定的误差。 计算

12、法求 T 和 :将阶跃响应曲线的纵坐标 标么化,即:实际值基准值,这里取基准值为 ,于是 的标么值(Unit Value)为 图 5-13 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 T 和 前面的图 5-13 则变为图 5-14。该标么化处理,并不改变响应曲线的横坐标和形状,仅方便求得参数。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图5-14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容易求出式(5-23)中的 T 和 。 式(5-23)的阶跃响应标么化后,输出为 (5-25) 为求 T 和 ,在图 5-14 曲线上取两点:E 和 F ,且 ,则有 由此解出前面的图 5-13 则变为图 5-14。该标么化处理,并不改当然,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也可取 , ,代入上两

13、式,有 , 算出 T 和 后,可检验一下用式(5-25)与实测曲线的误差大小,如果误差可接受,则所求的传递函数式(5-23)可用。否则,应考虑用其它型传递函数(例如高阶传递函数)来描述。 具体方法为,另取三点: 、 和 ,具体为, , 由式(5-25)算得, , 并分别与图5-13中 、 、 对应的纵坐标比较即可。 (2)由阶跃响应曲线求二阶惯性及其以上环节的参数 当你用一阶惯性环节近似被控过程传递函数,检验发现误差不能满足原定的精度时,可考虑二阶及其以上的惯性环节传递函数。 当然,为了计算上的方便,也可取 设有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5-15,现在,欲用二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 (5-26) 来近似

14、描述它,其中, k 、 和 为待定的参数。 图 5-15 阶跃响应曲线图 5-16 具有纯时延的阶跃响应曲线 当输入为 时,该传递函数的响应为 (5-27) 设有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5-15,现在,欲 在图 5-15 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上,找出两点:A( , ) 和 B( , ),并将这两点分别代入式(5-27),有 其近似解为 研究表明,由式(5-27)表示的阶跃响应,应有 ,并且当 时,被控过程应为一阶惯性环节 ,且时间常数为 当 时,被控过程可为二阶等容惯性环节 ,且 在图 5-15 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上,找出两当 时,被控过程应为二阶以上惯性环节,可用等 n 容惯性环节来描述 其中 n

15、和 T 分别按下式计算 如果算得 n 不为整数,应取最接近的整数。n 与 的关系也可用表 5-1 表示。 表5-1 多容过程的 n 与 之间的关系 n1234567891012140.3170.4600.5340.5840.6180.6400.6660.6840.6990.7120.7340.751当 时,被控过程应为二 如果阶跃响应曲线有明显的纯时延,如图 5-16 所示,则应在式(5-26)右边乘上一个纯时延环节: ,变为 其中 见图5-16。具体用上面的公式求 、 时,应在 和 中减去 时间段。 对于以上传递函数中的放大系数 K,仍可用式(5-24)求取。 (3)由无自平衡过程的阶跃响应

16、曲线求过程参数 当阶跃响应的曲线如图 5-17 所示时,该过程的传递函数则具有无自平衡特性,其特点是,随着 ,响应曲线的变化速率逐渐趋于某一常数。 图 5-17 无自平衡过程阶跃响应曲线 如果阶跃响应曲线有明显的纯时延,如图 5- 根据该响应曲线,该过程可用(5-28) 来近似。 当阶跃信号 作用于输入端时,其输出为 下面将讨论 T 和 的确定。作阶跃响应直线部分的延长线(见图中虚线段),与 t 轴相交于点 ,该线与时间轴 t 夹角为 ,于是 由于 ,所以 其中, 和 见图 5-17。 根据该响应曲线,该过程可用(5-28) 来近似。 由图5-17可知,用式(5-28)近似原过程的最大误差发生

17、在 这一段曲线上,即响应的起始段。为此可再加一个惯性环节来减小误差,即采用下列传递函数来描述过程 (5-29) 其中 T 的确定如上所示,即不变,而 和 的确定如下: 显然,用式(5-29)描述响应曲线表示的过程,比式(5-28)要精确些。 5.4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过程辨识 应该说,用最小二乘法建模仍然是一种测试法建模,但含有较多的处理技巧与方法,这里将其单列为一节,主要是考虑内容稍多、篇幅较大。最小二乘法是系统辨识中的一种常用参数估计方法,它具有原理明了、算法简捷、收敛较快、相对容易理解的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参数估计之中。最小二乘法包括:最小二乘的批处理法、递推法、渐消记忆法和增广法等。 由

18、图5-17可知,用式(5-28)近似原过程5.4.1 离散时间系统模型 数学模型分为连续时间系统模型和离散时间系统模型。前面讨论的是连续时间系统模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离散时间系统模型被越来越重视,最小二乘法采用的是离散时间系统模型。在这两类模型中按是否有随机扰动,每类又可分为确定性和随机性两种形式。 确定性离散系统(Deterministic Discrete Systems)的单输入/输出方程形式: (5-30) 式中 d 为纯时延,且 , 和 分别为k时刻的输出和输入。 随机离散系统(Stochastic Discrete Systems)输入-输出差分模型一般有下面几种: 自回归

19、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模型 (5-31)式中 、 与式(5-30)中的相同, 5.4.1 离散时间系统模型 数学模型分为连 为白噪声(White Noise)序列,且 , 式(5-31)右边第 1 项称为滑动平均项,左边项称为自回归项。式(5-31)也可写为 这里, 分别被称为过程模型和噪声模型,后者也被称为成形滤波器。而可以看作是白噪声经线性环节的输出,它一般为有色噪声(Coloured Noise)。 为白噪声(White Noise)序列,且 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20、 Average,ARIMA)模型或者这里, 、 、 和 与式(5-31)中相同。与式(5-31)相比,这里假定 。当 时, 多项式中前 项的系数为零。 最小二乘模型(Least Square Model) 或者式中, 、 、d 和 有与前面相同的含义。 滑动平均(Moving Average,MA)模型 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uto-Reg与式(5-31)相比,这里有: 。 5.4.2 批处理最小二乘法 考虑最小二乘模型 式中, , , 为白噪声。 设已知 、 ,现在的任务是根据可量测的输入和输出,确定参数: , 由输入-输出模型有 (5-32) 令: 为观测向量; 为待估参数向量,则式(5

21、-32)可写为另一形式(5-33) 与式(5-31)相比,这里有: 现有 N 次观测数据组并且 当 时,由式(5-32)有: 引入下列符号, 现有 N 次观测数据组并且 当 由式(5-33),有下列矩阵形式: 由于真实的参数向量 并不知道,不妨用 来表示它的估计值,于是,基于 的输出估计为 式中, 现在定义残差 (也是一随机变量)为实际输出与估计输出之差: (5-34) 对于 ,则有其中 。 现在的任务是:求使目标函数为最小的 (记为 )。 由式(5-33),有下列矩阵形式: 由于真实的参数向量 展开上式,有由求极值的方法,对 求一阶导,并令其为零 从而有(5-35) 由于二阶导所以由式(5-

22、35)求得 的为极小值。式(5-35)即为批处理法的最小二乘估计。 最小二乘估计的统计特性讨论: 由于 为白噪声序列,故有 , 展开上式,有由求极值的方法,对 求 (1)无偏性:使 J 为最小的参数估计向量 的数学期望为参数真值向量,即 这是因为它揭示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是围绕参数真值波动的统计性质。 (2)估计误差(偏差)协方差 主对角线上各元表现参数估计的散度,非对角线上各元反映参数估计 分量相互影响程度或相关性大小。 上式的成立,是因为 (1)无偏性:使 J 为最小的参数估计向量 (3)最小方差估计:设 为 的任一其他线性无偏估计,则 即最小二乘估计是最小方差估计,也就是参数估计 离参数真值

23、 最近。 由于 为 的任一线性无偏差估计,所以 可表示为 式中, 。由于, ,即 从而因为 (3)最小方差估计:设 为 所以 (4)一致收敛性:若 存在且正定,则 是一致收敛的,即 由于所以所以 (4)一致收敛性:若 存在且正定,则 由 的无偏性知 所以 例 5-1 现有最小二乘模型 其中 、 、 , 为零均值白噪声,实验获得输入输出数据如表 5-2,试用批处理最小二乘法确定多项式 和 的参数。 解:首先组成矩阵 ,然后按式(5-31)求出 。下面用Matlab 语言来做。 u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 将u 输入到工作空间 y = 0.0582; -0.6395; -1.8510; -2.0242; -1.4363; -0.9188; 0.3053; 2.2938; 1.0769; -2.2943; -1.9656; 0.4587; 1.3710; 1.8783; 0.2454; -1.1223; 0.7848; 2.4983; 2.2147; -0.2424; -1.5523; -0.5707; 0.5078; 0.7394; -1.4378; -2.6328; -0.5359;

25、 1.4520; -0.4325; -1.2545; 1.1510 ; % 将y 输入到工作空间 由 的无偏性知 所以 表5-2 实验获得的输入输出数据 tuytuytuy0.0005.5-1-1.965611.01-0.57070.5-10.05826.010.458711.5-10.50781.0-1-0.63956.511.371012.0-10.73941.5-1-1.85107.0-11.878312.5-1-1.43782.0-1-2.02427.510.245413.01-2.63282.5-1-1.43638.01-1.122313.5-1-0.53593.01-0.91888

26、.510.784814.0-11.45203.510.30539.012.498314.51-0.43254.0-12.29389.5-12.214715.01-1.25454.5-11.0769101-0.242415.511.15105.01-2.294310.5-1-1.5523-表5-2 实验获得的输入输出数据 tuytuytuy0.00 phi = 0; -1*y(1:end-1), 0; 0; -1*y(1:end-2), 0; u(1:end-1), 0; 0; u(1:end-2); % 组建 Theta = inv (phi*phi) * phi*y;% 计算 运行结果为:

27、= -0.5076,0.6075,0.6854,0.7947 这与真值:-0.5, 0.6, 0.7, 0.8 相差不大。 另外,也可以用Matlab的辨识工具箱获得结果。 T = iddata (y, u, 0.5); % 处理数据 G = arx (T, 2,2,1); % 调用辨识函数 运行结果为: Discrete-time IDPOLY model: A(q)y(t) = B(q)u(t) + e(t)A(q) = 1 - 0.5077 q-1 + 0.6075 q-2 B(q) = 0.6863 q-1 + 0.7947 q-2Estimated using ARX from da

28、ta set T Loss function 0.00146694 and FPE 0.00190159 phi = 0;Sampling interval: 0.5其中 即为 ,符号 q 就是本书中的符号 z。由此可见,两结果几乎相同。 5.4.3 递推最小二乘法 前面介绍的批处理法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内存(随着N增大),而且当 变化时, 不能自动跟踪其变化,实时性不好。而递推最小二乘法(Recursive Least Square Method)则能解决这一问题。 引理:设A、C 和 均为非奇异方阵,则有 证明:用 左乘上式右端,若结果为单位矩阵,则说明其等式关系成立。 当 时,有 Sampl

29、ing interval: 0.5其中 (5-36)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最小二乘模型描述的系统 基于 及以前的输出 y 、 及以前的输入 u ,未知参数向量 的最小二乘估计 的递推公式为 (5-37) (5-38) (5-39) (5-36)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式中, 为观测向量, 为未知参数向量 的估计值, 为增益向量。 证明: 设 是基于 和 的估计,根据批处理最小二乘法有 对于 时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式中 , 于是式中, 为观测向量, 为未知参数向量 的估计值, (5-40) 令并视 、 和 分别为式(5-36)中的 A、B、D,再考虑 在此为标量,由引理有 再令 ,则有 又令(5-41)

30、 (5-40) 令并视 、 即为式(5-39),且式(5-41)可写为它就是式(5-39)。 将式(5-39)代入式(5-40),并注意交换标量和矩阵的位置,有即为式(5-39),且式(5-41)可写为它就是式(5-39即为式(5-37)。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说明: (1)从式(5-37)看,新的参数向量估计值 为先前的参数向量估计值 加修正项 在不断更新过程中, 、 和 的行列数不变,但它们的旧数据不断被新数据替换; (2) 为增益向量, 为误差的协方差阵,一般 与 成正比,协方差越大,说明估计值与真值相差越大,增益向量也会越大,所产生的校正作用也越大; (3)初值 和 的确定。 方法1:若

31、已有 组数据,则可批处理它们,并将结果作为初值,即 , 方法2: , ,其中 。 5.4.4 具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 递推最小二乘法有一个缺点:常常出现“数据饱和”。随着k的增加, 和 变得越来越小,式(5-37)中的修正项对 的修正能力变得越来越弱,即新近加入的输入/输出数据对参数向量估计值的更新作用不大。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参数估计值难以接近真值;当参数真值时变时,该算法无法跟踪这种变化,从而使实时参数辨识失败。 即为式(5-37)。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说明: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用具有遗忘因子(Forgetting Factor)的递推最小二乘法。 取性能指标函数: 式中, 为加权

32、对角阵: N为观测数据组数, 为遗忘因子: 。 按与前面相同的思路,可推出具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估计公式: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用具有遗忘因子(Fo式中 。 几点说明: (1)当 时,该估计公式组即为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公式组; (2) 的选取范围一般在: ,参数变化快时, 取小点;变化慢时,取大些; (3)初值的选取与前面的递推最小二乘法相同。 5.4.5 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 以上用的是最小二乘模型,在很多情况下, ,所以需考虑更一般的情况,即ARMA模型: (5-42) 其中, , , 式(5-42)可变为 式中 将其表示为 式中在 中,由于 不可测,所以只能用其估计值 来替换,设 式中

33、 用与前面类似的方法,并考虑用 代替 中的 ,则有下列递推公式 将其表示为 式中在 中,由于 不可测 的估计可用下列方法之一来进行: (1)预测形式: (2)滤波形式:并且当 时,有 。 前面介绍了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算法和特性,但是估计参数是否收敛到真实值尚未提及,由于这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多的定理及证明,这里只能给出结论,证明可参考有关资料。 被估参数收敛定理:若 是 N 阶持续激励(Persistently Exciting of Order N),即充分丰富(Sufficient Rich),则式(5-33)式(5-35)所示的算法能保证指数收敛。 的估计可用下列方法之一来进行: 例 5.2

34、现有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已知 , 为白噪声:零均值,方差为 0.1,取采样周期 ,实验获得输入 / 输出数据如表 5-3,试用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确定对象参数: 、 、 、 、 和 ,并将参数估计变化过程用图形表示出来。 表5-3 输入/输出数据u1.00001.00000.00000.0000-1.0000-1.00001.00001.0000y0.11650.08021.02512.34462.13011.5708-0.1742-1.6821u0.00000.00001.00001.00000.00000.0000-1.0000-1.0000y-0.90941.11281.32800.928

35、11.69902.56812.41131.4639u1.00001.00000.00000.00001.00001.00000.00000.0000y-0.1749-1.9893-1.10591.08121.44970.93041.50192.6898u-1.0000-1.00001.00001.00000.00000.00001.00001.0000y2.35731.5460-0.1111-1.7658-0.90110.89141.47701.1226u0.00000.0000-1.0000-1.00001.00001.00000.00000.0000y1.68002.40182.30391

36、.4445-0.1399-1.9036-0.96571.1687 例 5.2 现有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已 解:由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公式,有参数估计算法: (1) 初始化 、 等,并给 u 和 y 赋值; (2) ; (3) 计算 ; (4) 计算 ; (5) 保存参数 、 、 、 、 和 ; (6) 计算 ; (7) 求滤波形式的 ; (8) 移位处理 u、y、 和 ; (9) k 步终了吗? 否, ,去第 2 步;是,去第 10 步; (10) 打印结果。 按算法编写程序,经调试,得出 、 、 、 、 和 随拍数变化的规律,具体参见图5-18。具体程序为(用 Matlab 编写): clea

37、rN=40; 解:由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公式,有参数估计算 u=1,1,0,0,-1,-1,1,1,0,0,1,1,0,0,-1,-1,1,1,0,0,1,1,0,0,-1,-1,1,1,0,0,1,1,. 0,0,-1,-1,1,1,0,0; %录入输入数据 y=0.1165,0.0802,1.0251,2.3446,2.1301,1.5708,-0.1742,-1.6821,-0.9094, 1.1128,1.3280,0.9281,1.6990,2.5681,2.4113,1.4639,-0.1749,-1.9893, -1.1059,1.0812,1.4497,0.9304,1.5019

38、,2.6898,2.3573,1.5460,-0.1111, -1.7658,-0.9011, 0.8914,1.4770,1.1226,1.6800,2.4018,2.3039,1.4445, -0.1399,-1.9036,-0.9657,1.1687; % 录入输出数据 I=eye(6); P=1e9*I; Q0=zeros(6,1); h0=1;t=0; %初始化 y1=0; y2=0; u1=0; u2=0; u3=0; x1=0; x2=0; for j=1:N f=-y1;-y2;u2;u3;x1;x2; %构成 K=P*f/(1+f*P*f); Q=Q0+K*(y(j)-f*Q0); % a1(j)=Q(1);a2(j)=Q(2);b0(j)=Q(3);b1(j)=Q(4);c1(j)=Q(5);c2(j)=Q(6); P=(eye(6)-K*f)*P; x(j)=y(j)-f*Q; %求 u=1,1,0,0,-1,-1,1, y2=y1;y1=y(j);u3=u2;u2=u1;u1=u(j);x2=x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