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论文药物与人类_第1页
选修论文药物与人类_第2页
选修论文药物与人类_第3页
选修论文药物与人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几千年来,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历史 上曾遭遇无数次疫病侵袭。但从未像欧洲那样一死就是几百万人、上 千万人。彰显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上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是中华民族 优秀的文化瑰宝。是古代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的。谈起中医 药的起源,这是一个漫长的话题。春秋战国时期,是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时期。就在这个时候,医 术跟医术开始分离。医学具有更明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论性。占 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 化。秦汉时期,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 六经辨伤寒,以肝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

2、疗原则。使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 的水平。这是中医学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峰。这一时期,内外交通日渐 发达,人们的药材知识得到了丰富。神农本草经就是这一时期流 传下来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医药学 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 成绩,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西晋医家皇甫谧的针灸甲乙 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种针灸专书,书中论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 与禁忌,总结了操作手法等,对世界针灸医学影响很大。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 的恢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是自秦汉

3、以后 中国医学发展的第二次高峰。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成就为新修本草 这是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也 在此时,营养学思想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唐代医家孙思邈集毕生之 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对临床各科、针灸、 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尤其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方面,成 就突出。两宋时期医学教育、传播得到官方重视和支持。这无疑是对医药发 展的巨大推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 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合剂局、安剂坊、养济 院、福田院等等,有力促进了医药卫生的进步。宋政府设立“太医局”, 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最高机构。学生所

4、学课程包括素问、难经、 伤寒论和诸病源候论等。教学方法也有很大改进,如针灸医 官王惟一曾设计铸造铜人两具,精细刻制了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 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之用。考试时,试官将铜人穴位注水,外用 封蜡。受试者如取穴位正确,可针进水出,这是医学教育事业的创举。辽夏金元时期是中医药与少数民族医学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 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的辉煌时期。多元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被注 入了新的活力,呈现了勃勃生机。其中四大派是金元时代涌现的众多 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寒凉派认为伤寒的各处症状多与“火热” 有关,因而在治疗上多用寒凉药物;攻下派认为病邪由外邪侵入人体 所致,一经致病,就应祛邪,

5、故治疗多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补 土派,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时重在温补脾胃,因脾在 五行学说中属“土”,故被后世成为“补土派”;养阴派,认为人体“阳 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时应以养阴降火为主。明代医药文化开始外流并出现革新。在探究传染病病因、创造人痘 接种预防天花,中药学研究等方面进入新的层次。中外医药的交流范 围已达亚、欧、非许多国家与地区,中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中 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明代医学最杰出的贡献之一是 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日。本草纲日共16部、52卷,约190万 字,收纳药物1892种,辑录药方11096首,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 这是李时珍阅读大量文献,行走万里考证药材之后写出来的。这部伟 大的著作,集中华古代医学成就之大成,是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整、 最科学的一部医学著作。清代前、中时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时期。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根 据尸体解剖和临床经验写成医林改错,纠正了古代医术在人体解 剖方面的一些错误,强调了解剖知识对医生的重要性,并发展了瘀血 致病理论与治疗方法。如今中医日益萎缩,举步维艰。中医面临的一个最大危机就是缺乏 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医优秀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吸取现代科 学之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