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名词解释大全_第1页
细胞名词解释大全_第2页
细胞名词解释大全_第3页
细胞名词解释大全_第4页
细胞名词解释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细胞学说(celltheory):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chleiden)发表了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聚合物。两人共同提出:一切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细胞工程(cellengineering):是在细胞水平的生物工程,它是应用细胞培养、细胞分化的定向诱导、细胞融合和显微注射等技术,使细胞获得新的性状以及创造新的生物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第二章.朊病毒(prion):仅由

2、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生命体。.支原体3丫0叩启5巾2):为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支原体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类病毒(viroid):类似病毒的简单生命体,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整合(汨682号电):逆转录病毒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病毒自身所携带的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录出DNA分子,这种DNA分子能与宿主染色体DNA链结合,称为整合。.基因组(genome):细胞或者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染色体组中总的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基因组大小通常随物种的复杂性而增加。.类核(nucleoid):原核细胞中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但存在

3、由环状DNA分子盘绕的区域,该区域由其他密度较低的物质包绕,这个区域称为类核或核区。核区可呈现各种形状,一个细胞中可以有多个核区。.中膜体(mesosome):由细胞膜内陷形成,每个细胞内有一个或数个中膜体,其形状差异很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常见,可能起DNA复制支点作用。中膜体(mesosome)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是细菌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折皱形成的。每个细胞有一个或数个中膜体,其中含有细胞色素和琥珀酸脱氢酶,为细胞提供呼吸酶,具有类似线粒体的作用,故又称为拟线粒体。.质粒(plasmid):独立于细胞染色体外的裸露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可进行单独复制的辅助遗传单位。一般情况下,质粒对宿

4、主的生存不是必需的,但质粒的某些基因编码产物可以弥补细菌本身功能的不足,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生存。质粒是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9复制模型(3replicationmodel):环状DNA分子在环上特定的起始点首先形成复制泡,随之沿着两个方向进行复制,复制泡逐渐扩大,形成像希腊字母9的形状,将环状DNA的这种双向复制模式称为9模型。.内生孢子(芽孢,spore):当细菌处于不利的环境或营养缺乏时,细胞内的重要物质,特别是DNA,集聚在细胞的一端,形成一种含水量较丰富,外被厚壁,具有很强的遮光性,不易染色的致密体,保证细菌能在恶略的条件下依然存活,是对不良环境有强抵抗力的休眠体。.中心质(centro

5、plasm):在光镜下观察到的蓝藻细胞中央部位较周围原生质明亮,是遗传物质DNA所在部位,它相当于细菌的核区,称为中心质。.古细菌(archaebacteria):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其形态结构、遗传装置及其基本生命活动方式虽与原核细胞相似,但16SrRNA序列同源性和其他一些基本分子生物学特点又与真核接近。.液泡(vacuole):在植物细胞胞质内,由脂蛋白膜包围的封闭系统称为液泡,内部是盐糖等水溶液,液泡是植物细胞的代谢库,起调节细胞内环境的作用,液泡可以增大并相互合并。第三章.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scanningconfocalmicroscopy):是用激

6、光作为荧光的激发光,首先通过显微装置对样品的不同层面进行扫描获得二维荧光影像,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每一个图层的影像进行三维重建,从而获得细胞的三维图像的一种显微技术。每一个图层的二维影像都相对比较清晰是因为它采用了物镜和聚光镜共焦点的技术,使被选择的焦面发出的荧光聚焦成像,而焦面以外的漫射光被小孔阻挡,不能到达检测器成像。.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当供体发射的荧光与受体发色团分子的吸收光谱重叠,并且两个探针的距离在10nm范围以内时,就会产生FRET,是检测活体中生物大分子纳米级距离和纳米级距离变化的有力工具,可用于检测某一细胞

7、中两个蛋白质分子是否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负染色技术(negativestaining):用重金属盐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染色,吸去多余染料,干燥后,使样品凹陷处铺上一层重金属盐,而凸出的地方没有染料沉积,从而出现负染效果,分辨率可达1.5nm左右。.冷冻蚀刻技术(freezeetching):首先用快速低温冷冻法将样品迅速冷冻,然后在低温下使相对脆弱部分断裂,用铂、金等金属进行倾斜喷镀,再垂直于断面进行碳真空喷镀,形成一层连续的碳膜,最后将样品本身消化,在电镜下观察碳膜和金属“铸型”。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结构,不需包埋和固定,能保持样品的真实结构。.电镜三维重构技术(Dre

8、constructiontechniqueofelectronmicroscope):对样品在电镜中的不同倾角进行拍照,得到一系列电镜图片后再经过傅里叶变换等处理,最终展现出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的电子密度图,尤其适用于分析难以形成三维晶体的膜蛋白和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等大分子复合体。.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technique):将免疫学方法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用来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灵敏、有特异性,但其分辨率有限。.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碱基互补配对)确定特殊核苷酸序列在

9、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放射自显影(autoradiography):利用核素的电离辐射使乳胶感光的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也可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动态和追踪研究;它包含两个主要步骤:前体物掺入和放射显影。.细胞培养(cellculture):在无菌条件下,把动物或植物的细胞从有机体分离出来,在模拟体内的环境中,给予营养物质,使细胞不断生长、繁殖或传代,借以观察细胞的生长、分裂以及细胞的衰老、癌变、死亡等生命现象。.原代细胞(primaryculturecell):培养直接来自动物机体的细胞群;一般指传10代以内的细胞。.传代细胞(subculturec

10、ell):细胞群已经过数代培养,转到另一培养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群。.细胞株(cellstrain):用单细胞克隆培养或通过药物筛选的方法从某一细胞系中分离出单个细胞,并由此增殖形成的,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的细胞群体。该细胞群体经过生物学鉴定,如具有特殊的遗传标记或性质,这样的细胞系称为细胞株。.细胞系(cellline):经过第一次传代成功,并可顺利地传4050代次,且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的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永生细胞系(infinitecellline):细胞在传代过程中,如有部分细胞发生遗传突变,并使其带走癌细胞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的传代培养下去,这种

11、传代细胞称为永生细胞系。其根本特点是染色体明显改变,一般呈亚二倍体或非整倍体,失去接触抑制。如HeLa、BHK21、CHO细胞系等。.非细胞体系(cell-freesystem):用细胞部分结构和生物大分子等提取物,组成能完成一定的生物化学反应的体系,称为非细胞体系。.模式生物(modelorganisms):由于基因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和遗传密码的通用性,从某一种生物得到的有关基因性质或功能方面的信息往往也适用于其他生物。因此,可利用一些个体较小、容易培养、操作简单、生长繁殖快的生物来研究某一生物学问题,这类生物称为模式生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

12、PCR:是一种体外扩增目的核苷酸序列的方法:在有模板DNA、引物、三磷酸脱氧核苷存在的情况下,向DNA合成体系中引入TapDNA聚合酶,该体系经变性、退火及扩增等步骤反复多次循环使反应产物成指数扩增。第四章.细胞质膜(cellmembrane):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又称细胞膜,厚约510nm。细胞质膜不仅是细胞结构的边界,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lmodel):是生物膜的一种结构模型,认为脂类双分子层是膜的“构架”,球蛋白分

13、子有的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有的横跨整个脂双层。这一模型主要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的特点,较好的体现细胞的功能特点,被广泛接受。.脂筏模型(lipidraftmodel):脂筏是指膜脂双分子层内含有特殊脂质及蛋白的微区,微区内陷可形成囊泡;它与细胞骨架蛋白交联。这一模型可解释生物膜的某些性质与功能。.膜整合蛋白(integralprotein):又称膜内在蛋白,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内在两侧,以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与脂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它与膜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膜周边蛋白(peripheralprotein)

14、:又称外在膜蛋白,为水溶性蛋白,位于脂双分子层的内外两侧,主要是通过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结合。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去垢剂(detergent):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分为离子型去垢剂和非离子型去垢剂两种,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fluorescencerecoveryafterphotobleaching):用荧光素标记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逐渐变暗。停止照射后,由于膜的流动性,变暗区域的亮度逐渐增加,最后恢复。根据荧光恢复的速度可推算出膜蛋白或膜脂的

15、扩散速率。该技术是研究膜蛋白或膜脂流动性的基本试验技术之一。.膜骨架(membraneassociatedcytoskeleton):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项生理功能。.脂筏(lipidrafts):一种相对稳定的、分子排列较紧密的、流动性较低的膜脂微区。富含鞘磷脂、胆固醇和膜蛋白,脂筏比质膜其他部位较厚一些。脂筏在细胞的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胞膜窟(caveolae):一种相对有序、结构相对稳定,直径50100nm的质膜凹陷区。胞膜窟在细胞的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输中起重要作用。.红细胞血影(erythrocyteg

16、host):简称“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留下一个保持原形的空壳,称为血影。第五章.协助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是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的方向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属于被动运输。.载体蛋白(carrierproteins):又称通透酶66562$6),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跨膜蛋白,能与特定的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跨膜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通道蛋白(channelproteins):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形成有选择性开关的亲水性

17、通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介导水、小的水溶性分子、离子等的被动运输。.水孔蛋白(aquaporin,AQP):是由4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每个亚基都由6个跨膜a螺旋组成,相对分子量为28000。每个亚基单独形成一个供水分子运动的中央孔。具有高度特异性,只允许水而不允许离子或其他小分子溶质通过。.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ATP驱动泵(ATP-drivenpump):是A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协同转运(cotrans

18、port):是一类由钠钾泵或氢泵与载体蛋白协作,靠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浓度梯度的是钠钾泵或质子泵。.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ermediatedendocytosis):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网格蛋白在复合物胞质面组装使质膜内陷形成有被小窝,有被小窝脱落形成有被小囊泡并转运至目的地,包被去除后与胞内体融合,配体进入相应的细胞器,从而转运特异性的物质。.胞吐作用(exocytosis):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转运至质膜,再转运出细胞的过程

19、。.组成型胞吐途径(constitutiveexocytosispathway):在真核细胞,由高尔基体反面囊膜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膜泡运输过程,呈连续分泌状态,完成质膜更新,分泌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等功能。.调节型胞吐途径(rgulatedexocytosispathway):是真核生物的一些特化细胞,所产生的分泌物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分泌出细胞。该胞吐作用方式称为调节型胞吐途径。.膜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在膜泡运输过程中,克服质膜融合的能量障碍,从而介导转运囊泡与特定的靶膜融合的一类蛋白,如NSF蛋白和SNAR

20、Ps蛋白等。第六章.电子载体(electroncarrier):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化合物称为电子载体。有5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辅酶Q、铁硫蛋白和铜原子都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光能被捕光色素分子吸收,并传递给反应中心,在反应中心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沿电子传递链传递,并与磷酸化过程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按照电子传递的方向可将光合磷酸化分为非循环式和循环式两种类型。.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noncyclicphotophosphorylation):PSll电子传递系统接

21、受红光后,激发态P680*从水光解得到电子,传递给NADP+,电子传递经过两个光系统,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的H+梯度驱动ATP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道,故称为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系统(ordativephosphorylationsystem):存在于线粒体内膜的山脊上,由电子传递链和ATP合成酶组成。由NADH提供电子和氢离子,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电子传递所释放的能量将H+从内膜基质侧泵至膜间隙形成跨膜氢离子电动势,在这个梯度驱动下,H+穿过内膜上的ATP合成酶流回到基质,其能量促使ADP和Pi合成ATP。.线粒体(mitochondrion):存在于细胞质

22、内,由内外两层单位膜围成的囊状结构,内膜凹陷形成线粒体山脊,山脊膜上有许多有柄小球体,即基粒,也称ATP酶复合体。内外膜之间的空隙称为膜间隙,内膜以内的空隙为基质腔,充满着基质。主要功能是产生ATP,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叶绿体(chloroplasy):由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叶绿体基质三部分构成,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即吸收光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半自主性细胞器(semiautomonousorganelle):叶绿体、线粒体中存在DNA(ctDNA,mtDNA),也有蛋白质合成系统,也有蛋白质合成系统。但由于它们自身的遗传系统储存的信息很少,构建

23、所需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细胞核的DNA,所以它们的生物合成涉及两个被此分开的遗传系统。由于ctDNA、mtDNA的信息太少,不能为自己全部的蛋白质编码,所以它们只是一个半自主性细胞器,其遗传上由自身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故称半自主性细胞器。.内共生学说(endoeymbiosistheory):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线粒体来源于细菌,即细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长期共生过程中,通过演变,形成了线粒体。叶绿体来源于蓝藻,被原始真核细胞摄入胞内,在共生过程中,形成了叶绿体。.非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它比典型的原核

24、细胞大,这样就要逐渐增加呼吸作用的膜表面。开始是通过细菌细胞膜的内陷,扩张和分化(形成的双层膜分别将基因组包围在其中),后形成了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雏形。10.导肽(leadersequence):引导蛋白质到线粒体中去的具有定向信息的特异氨基酸序列,约含有2080个氨基酸残基,含有丰富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以及羟基氨基酸(如丝氨酸),不含有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可形成既具有亲水性又具有疏水性a螺旋结构。导肽决定运送的方向,它对被运送的蛋白质并无特异性要求。.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portchain):在线粒体内膜

25、上存在的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ATP合成酶(ATPsynthetase):ATP合成酶又叫做F1F0-ATP酶或H+-ATP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其作用是帮助蛋白质分子折叠或解折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Hsp对蛋白质跨膜运送及复合物的装配起着重

26、要作用,在运送通过内膜的过程中还需要消耗能量。.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其作用是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在线粒体蛋白的跨膜转运过程中,前体蛋白在跨过内膜和导肽被水解之后,重新卷曲折叠为成熟的蛋白质分子,在跨膜蛋白的解折叠与重折叠过程中需要某些被称为“分子伴侣”的分子参与。分子伴侣是具有解折叠酶(unfoldase)的功能,并识别蛋白质解折叠之后暴露出的疏水面并与之结合,防止相互作用产生凝集或错误折叠,同时还参与蛋白质跨膜运送后分子的重折叠以及装配(2556巾出丫)过程。分子伴侣的这种作用没有专一性。第七章.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

27、真核细胞所特有的,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挥金如土你到了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细胞质基质(cytoplasmicmatrixorcytomatrix):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主要介导细胞与环境,细胞质与细胞核,以及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细胞中间代谢等。.微粒体(microsome):指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它包含内质网膜与核糖体两种基本成分。微粒体仍具有蛋白质,脂质和

28、糖类的合成功能。.微体(microbody):过氧化物酶体的别称,普遍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和许多植物细胞,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它的内含物可洗使细胞免受H2O2的毒害。.易位子(translocon):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质网膜上的一种蛋白复合体,其中心有一个2nm的“通道”,其功能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肌质网(sarcoplasmicreticulumSR):心肌和骨骼肌等细胞中存在的一种特化的光面内质网,肌质网膜上的Ca2-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Ca?泵入肌质网腔中储存起来,当收到神经冲动的刺激后,Ca?释放,肌肉收缩。.磷脂转位因子(phospholip

29、idtranslocator):又称转位酶(flippase),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质网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在内质网膜上合成的磷脂由细胞质基质侧转向内质网腔面的转位速度提高约10*5倍。.磷脂转换蛋白(phospholipidexchangeproteins,PEP),是一种水溶性载体蛋白,其功能是与磷脂结合,并在膜之间转移磷脂。.N-连接的糖基化(N-linkedglycosylation):在内质网腔面,寡糖链连接在插入膜内的多萜醇上,当与糖基化有关的氨基酸残基出现后,通过在膜上的糖基转移酶的作用,将寡糖基由磷酸多萜醇转移到相应的天冬酰胺残基上,这一过程称为N-连接的糖基化。1

30、0.O-连接的糖基化(O-linkedglycosylation):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由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将一个一个单糖连接到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的羟基O原子上。该糖基化修饰的方式称为O-连接的糖基化。.M6P受体(receptorM6P):即6磷酸甘露糖受体,为高尔基体反面膜囊上的膜整合蛋白,能够识别溶酶体水解酶蛋白上的M6P信号并与之结合,从而将溶酶体蛋白分选出来并得到局部浓缩,再通过COPII有被小泡介导酶蛋白转运至溶酶体。.溶酶体(lysosome):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在不同细胞内其形态数量迥异,同时执行不

31、同的生理功能,具有异质性特征。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当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融合后,即形成次级溶酶体,它可能含有多种生物大分子,细胞器和病原体等,形态结构不规则,它具有消化作用。.残余小体(residual):次级溶酶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被消化的小分子物质被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而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所形成的结构称为残余小体或后溶酶体。.分泌溶酶体(secretorylysosome):在正常T淋巴细胞中,溶酶体酶通过不依赖M6P的途径进入溶酶体,当接到外界信号后,溶酶体像分泌泡一样释放内含物,

32、杀伤靶细胞,这类溶酶体称为分泌溶酶体。.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在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降解储存在种子中的脂肪酸产生乙酰辅酶人,并进一步形成琥珀酸,琥珀酸离开过氧化物酶体进一步转变成为葡萄糖。因为上述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称为乙醛酸循环的反应,因此这种过氧化物酶体又称为乙醛酸循环体。.蛋白质分选(proteinsorting):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继续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运至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合成完毕后,再通过不同的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活动,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或定向转运。.信号肽(signalp

33、eptide):位于蛋白质的N端,一般有1620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的C端和N端三部分。它作为分选信号指导分泌性蛋白质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信号斑(signal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是由几段信号肽形成的一个三维结构,该三维结构称为蛋白质分选的信号,被特异的蛋白质进一步识别,从而指导蛋白质的转移和定位。.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SRP):是一种核糖核酸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通常由6种多肽和一个7s的RNA组成,有三个功能部位:翻译暂停结构域,信号肽识别引进结合位点,SRP受体蛋白结合

34、位点。它既可以与新生肽信号序列结合和核糖体结合,又可与停泊蛋白结合,从而介导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膜上继续蛋白质的合成。.导肽(leaderpeptide):线粒体、叶绿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也是在某种信号序列的指导下进入相应的细胞器中,这种信号序列被称为导肽。.后转移(posttranslocation):线粒体、叶绿体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的蛋白质在导肽或前导肽的指导下进入这些细胞器,这些蛋白质基本的特征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因此称为后转移。.蛋白质跨膜转运(transmembranetransport):主要指细胞质基质中

35、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部位的一种蛋白质运输类型。.膜泡运输(vesiculartransport):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运输的一种特有方式。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粗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膜泡定向运输极其复杂的调控过程。.选择性门控运输(selectivegatedtransport):是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的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回收信号序列(retrievalsignal):内质网的正常驻留蛋白,不管在腔

36、中还是在膜上,它们在C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如果它们被意外地逃逸进入转运泡从内质网进入高尔基体CGN,就与相应的受体识别并结合,形成COPI有被小泡被运回内质网。如果蛋白二硫异构酶和Bip蛋白C端含有Lys-asp-gly-leu-Coo序列,即KDEL信号序列就是信号回收序列。.Sar蛋白(proteinSar):是COPII包被蛋白中一种小的GTP结合蛋白,它作为分子开关而起调节作用,主要是调节膜泡包被的装配与去装配。当Sar蛋白结合GTP后被激活并与内质网膜结合,同时引发其他包被蛋白组分在ER膜上装配、出芽,随即形成COPII有被小泡。.SNAREs(solubleNSFattachm

37、entproteinrecepter):真核细胞生物膜上的跨膜蛋白大家族,负责介导真核细胞内的膜泡运输。存在于囊泡膜上的称为vSNARE,存在于靶膜上的称为tSNARE,SNAP与SNARE相互作用,指导囊泡的定向运输。.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如信号识别颗粒和Hsp70蛋白家族。第八章.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号通过某种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

38、其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通讯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细胞识别(cellrecognition):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的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信号通路(signalingpathway):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特定的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之为细胞信号通路。细胞识别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实现的。.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指外界信号(如光、电

39、、化学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引起胞内信使的浓度变化,进而导致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过程。.第二信使(secondarymessenger):胞外信号分子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或发生浓度变化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再通过作用于靶酶或胞内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级联反应下游,如cAMP、cGMP、IP3、DAG和肌醇磷脂等。第二信使的降解使相应的信号作用终止。.分子开关(molecularswitches):细胞内的信号蛋白通过结合磷酸基团或GTP而被活化,去除磷酸基团或GDP而失活,这类蛋白分子在胞内信号传递通路中起到了“红绿灯”的关键作用,被称为分子开关。.G蛋白(trimericGTP-b

40、indingregulatoryprotein):是三聚体GTP结合蛋白,由a,0,Y三个亚基组成,a亚基结合GDP处于关闭状态,结合GTP处于开启状态。a亚基具有GTP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GTP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linkedreceptor):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蛋白(效应酶或通道蛋白)的作用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所有G蛋白偶联受体都含有7个疏水残基肽段形成跨膜a螺旋区和相似的三维结构,N末端在细胞外侧,C末端在细胞胞质侧。3胞内环状结

41、构域对于受体与G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作用。.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的四聚体。cAMP与PKA调节亚基结合,PKA构象发生改变,使其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解离,PKA释放催化亚基,从而被激活。活化的PKA可使细胞内某些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靶蛋白的活性,从而在cAMP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双信使系统(doublemessengersystem):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蛋白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把这一

42、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是一种真核细胞普遍存在的Ca?十应答蛋白,含有4个结构域,每个结构域可以结合一个22+。22+-2乂复合物参与调节靶酶活性,它所产生的效应多是间接的,需要钙调蛋白依赖的激酶介导。.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tyrosinekinase,RTKs):为单次跨膜蛋白,包括6个亚族。都有一个细胞外结构域(含有配体结合位点)、一个疏水的跨膜a螺旋,和一个胞质结构域(包括一个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催化位点)。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生长、分化,而不是代谢调节。.GTP酶活化蛋白(GTPase-activatingprotein,GA

43、P):一种含有SH2结构域,可与被活化受体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结合蛋白,它的功能是增强Ras蛋白的GTP酶活性,促进Ras蛋白从活化状态到失活的转变,从而与信号转导相关。.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具有两个功能区:一个是亲水的催化中心,另一个是疏水的膜结合区。PKC在未接受笔记时以非活性形式分布于细胞溶质中,在Ca?十浓度升高时,转位到质膜内表面,被DG活化,进而使靶蛋白的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它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和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中发挥重要作用。.激酶磷酸化级联反应(phosphorylationcascade):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中,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作用下,某个信号蛋

44、白磷酸化通常造成下游蛋白依次发生磷酸化,形成磷酸化级联反应,从而使信号得以增强和放大,级联反应的最后,是一些基因调控蛋白磷酸化,从而改变基因表达的模式。.受体酪氨酸磷酸酸酯酶(receptortyrosinphosphatases):是一次性跨膜蛋白受体,受体胞内区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酸酯酶活性,结合配体后,使磷酸化的酪氨酸去磷酸化,可逆转区水的作用,在细胞周期调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九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细胞骨架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体系。其主要功能是有结构与支持作用、胞内运输作用、收缩与运动、空间组织。.肌动蛋白(a

45、ctin):是微丝的结构成分,以单体和多聚体两种形式存在。单体肌动蛋白又叫球状肌动蛋白(G-actin),G-actin的多聚体形成肌动蛋白丝,称为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在电镜下,微丝是一条直径为7nm的扭链,呈双股螺旋状。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装配时呈头尾相接,故微丝也具有极性,即正极与负极之别。.微绒毛(microvillus):微绒毛中心的微丝束起维持微绒毛形状的作用,其中不含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a辅肌动蛋白,因而无收缩功能。它代表了非肌肉细胞中高度有序的微丝束,呈同向平行排布,下端终止于端网结构。.基粒(basalbody):位于鞭毛和纤毛的根部,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

46、,是微管性结构,呈圆柱状,平均大小为0.20.5um。其壁由9组微管三联体组成,包括完全微管与不完全微管。胞质动力蛋白。中心粒和基粒是同源的,在某些时候可以相互转变,且都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MAPs):至少包含一个结合微管的结构域和一个向外突出的结构域,与骨架纤维间的连接有关。突出部位伸到微管外与其他细胞组分(如微管束、中间丝、质膜)结合。主要功能有:促进微管组装;增加微管的稳定性;促进微管聚集成束。.微丝(microfilament):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单体组成的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是由一条肌

47、动蛋白单体链形成的螺旋。它在细胞内与几乎所有形式的运动有关。.细胞皮层(cellcortex):细胞内大部分微丝都集中在紧贴细胞质膜的细胞质区域,并由微丝结合蛋白交联成凝胶状三维网络结构,该区域通常称为细胞皮层。主要功能:限制质膜的流动性、维持细胞形状和参与细胞的多种运动。.分子马达(molecular巾:主要是指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依赖微丝的肌球蛋白这三类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它们既能与微管或微丝结合又能与一些细胞器或膜状小泡特异性结合,并利用水解ATP所产生的能量有规则地沿着微管或微丝等细胞骨架纤维运输所携带的“货物”。.肌球蛋白(myosin):微丝的化学组成之一,有1杆部和2个

48、头部,每个头部2条轻链,具有ATP酶活性,头部具有肌动蛋白结合点,可与肌动蛋白结合,在粗肌丝中作为一种收缩蛋白参与肌肉收缩活动。.肌原纤维(myofrbrils):肌纤维中许多纵行的,直径约1um的圆筒状的微细结构,与肌肉的收缩有直接关系,骨骼肌的肌原纤维的单位是肌节,Z线隔开,其中间有A带,两侧有I带,明-暗的重复单位是肌肉收缩和舒张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微管(microtubule):一种中空的细胞纤维骨架,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a、0异二聚体构成的长管状细胞结构,平均外径24,内径15nm。参与细胞形态的发生和维持、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等过程。.微管踏车(treadmilli

49、ng):指微管的聚合解聚过程,在微管的正极端异二聚体微管蛋白聚合的同时,微管的负极端不断解聚,解聚下来的微管蛋白又可以聚合到微管的正极端,这种“微管蛋白流”称微管踏车运动。.微管物质中心(microtubuleorganizingcenter,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如鞭毛基体、动物细胞中的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决定了细胞微管的极性,微管的负极指向微管组织中心,正极背向微管组织中心。.中心体(centrosome):包括含有一个桶状的中心粒和中心粒周围物质,在细胞间期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每个中心粒都是由9个三联管组成,

50、外面还有中心粒周质基质。微管从中心粒上开始形成。.中间丝(intermediatefilament):直径约10nm的致密锁状的细胞骨架纤维,组成中间丝的蛋白亚基的种类具有组织特异性。中间丝为组织和细胞提供了机械稳定性。第十章.核被膜(nuclearenvelope):是位于间期细胞核的最外层,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核被膜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保护DNA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进行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表观遗传调控(epigeneticcontrol):可遗传的、与核酸序列没有直接关系的控制基因活性的调控方式称为表观遗传

51、调控。如染色质结构调节与基因活化的关系。.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NPC):指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由多种蛋白构成的一种蛋白复合物结构,其中央含有一个具有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交换通道,通过被动运输或主动运输方式,介导蛋白质、RNA、核糖核蛋白等物质的入核和出核转运。.亲核蛋白(karyophilicprotein):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也称核定位序列。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等。这些

52、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称为核定位序列,NLS序列可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在指导完成核输入后并不被切除。.染色质(chromatin):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染色体组中总的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DNA指纹(DNAfinger-printing):人类基因组中,每个小卫星DNA的重复序列的长度是高度可变的,因而容易落入方便的Southern杂交法所能检测的范围内,不同个体的

53、小卫星DNA的细微差异可以被识别,使用几个小卫星DNA探针便能充分地提供每一个人的DNA指纹。.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DNA),真核细胞基因组中,由广5个bp串联排列成50100bp的序列,它在高度重复序列中最短,称为微卫星DNA,人类基因组中至少有3万个不同的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在遗传上高度保守,为重要的遗传标志,用于构建遗传图谱。10.a螺旋-转角-a螺旋基序模体(helix-turn-helixmotif):是存在于原核与真核细胞中,最简单、最普遍的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结构模式。蛋白单体含以下结构域:两个a螺旋以及两者互相连接构成的B转角,C端a螺旋识别

54、大沟信息,另一a螺旋与DNA骨架接触。在与DNA特异结合时,以二聚体形式发挥作用。上述这种蛋白质与DNA的作用模式称为a-螺旋-转角-a螺旋基序模体。.锌指基序模体(zincfingermotif):是真核细胞中,一种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结构模体。这种蛋白质含有数个有规律的锌指重复单位,Cys2/His2锌指单位有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一对半胱氨酸和一对组氨酸与ZM+形成配位键,每个锌指的C端形成a螺旋负责与DNA结合,蛋白质通过上述锌指单位与DNA作用的模式称为锌指模体。.核小体(nucleosome):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由4个二

55、聚体组成,包括两个H2A.H2B和两个H3.H4。147bp的DNA片段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两个核心颗粒之间由典型的60bp左右的连接DNA连接,H1组蛋白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scaffoldradicalloopstructuremodel):是一种关于染色质包装的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由非组蛋白等构成染色体骨架,30nm的螺线管折叠成环,沿染色体纵轴锚定在染色体骨架上,由中央向四周伸出,构成放射环。.染色体骨架(chromosomescaffold):也称染色体支架,是细胞中期染色体经2mol/LNaCl或硫酸

56、葡聚糖加肝素处理后,除去组蛋白和大部分非组蛋白后所留下的由非组蛋白构成的染色体的骨架结构。.常染色质(euchromatin):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的染色质组分,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那些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constitutiveheterochromatin):不仅在复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不大的异染色质。了具有显著的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质。.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heteroch

57、romatin):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长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如X染色体随机失活。异染色质化可能是关闭基因活性的一种途径。.染色体(chromosome):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质进一步紧密包装而成的遗传物质的形态单位。.着丝粒(centromere):着丝粒区浅染内缢,又名主缢痕。它包括着丝点、中央结构域、配对结构域三个结构域。它是中期染色单体互相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并与纺锤丝相连,在分裂后期时,使两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次缢痕(secondaryconstriction):除主缢痕外,在染色体上其他的浅染缢缩区。它在染色体的位置和大小是染色

58、体特有的形态特征,可作为鉴别染色体的标志。.核仁组织区(nucleolarorganizingregion,NOR):位于次缢痕区,NOR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5SrRNA基因除外),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随体(satellite):染色体末端的球形节断,通过次缢痕与染色体主体相连。它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形态标志之一。.端粒(telomere):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由富含嘌呤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为染色体端部的异染色质结构。其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防止末端粘连和重组,并能锚定染色体于细胞核内辅助线性染色体的复制等。.人工染色体(artificialchromosome):采用分子

59、克隆技术,将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起点、着丝粒和端粒这3种DNA关键序列分别克隆出来,再将它们互相搭配连接构成的染色体称为人工染色体。这种人工染色体可用作载体,克隆大片段的DNA分子。.自主复制DNA序列(autonomouslyreplicatingDNAsequence,ARS):具有一段1114bp的同源性很高的富含AT的共有序列,其上下游各200bp左右的区域是维持ARS功能所必需的。它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维持染色体在细胞世代中的连续性。它是染色体必不可少的功能原件之一。.端粒酶(telomerase):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核糖核蛋白,其核心成分为模板RNA和反转录酶

60、。它的功能在于以自身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补齐染色体末端丢失的端粒DNA序列。它的活性可能与衰老、肿瘤的发生有关系。.核型(karyotype):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它具有种属特异性。进行核型分析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疾病的机制、物种亲缘关系与进化、远缘杂交种的鉴定有重要的意义。.染色体显带技术(chromosomebandingtechnique):染色体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的方法。常见有G带、Q带、C带和N带等。染色体显带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是明确鉴定一个核型中的任何一条染色体乃至某一个易位片段。.多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