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_第1页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_第2页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_第3页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_第4页
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人民公社- 河北晋州周家庄乡songyan12252011/8/14 22:07:38收藏分享11 9162转帖说明 :发现周家庄乡很偶然,转一堆关于周家庄的帖,有赞有弹 ,不是要说人民公社好. 转自铁血社区当前 ,关于新农村建设之路的讨论很多,其中关于合作化的问题探讨得最多 ,分不分田是技术问题 ,分和不分都有成功的案例 ,没有必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但他们的得失 ,也可以成为其他人的镜子 .周家庄乡,面积17.5 平方千米,人口12811 人。乡政府驻周家庄合作路9 号,邮编 052260 。区划 辖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

2、五生产队、第六生产队、第七生产队、第八生产队、第九生产队、第十生产队共 10 个生产队。沿革 因乡政府驻地而得名周家庄乡。周家庄乡的前身是曹同义农业合作社。1958 年春,在高级社合并为联村社的基础上, 首先建起了公社, 命名“黎明人民公社”,同年下半年撤销归属“东风人民公社”。 1961 年分出以周家庄为驻地建周家庄公社, 1984 年改周家乡至今。周家庄乡一直为集体经营,不设村委会,是全县唯一的乡生产队,“两层楼”的管理体制,本乡共设 10 个生产队、 6 个自然村,直属乡领导。周家庄乡 ,辖 6 个自然村,分为 10 个生产队,农工商合作社是本乡的经济实体,统管首全乡的经济,实行统一核算

3、,土地实行集体经营,分工分业,专业承包。耕地 14791 亩, 4390户, 126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人),全乡总收入 2.26亿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19万元,财政收入 250 万元,人均纯收入4046 元,人均住房60 平方米。河北周家庄乡是目前唯一仍存活着的“人民公社”,它以劳动密集型工业支撑着一个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体系,但它的何去何从终究是一个问题。从 1962 年至今,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了44 年,那里的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周家庄去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 余元,而全国

4、农民的人均收入是3255 元。虽然从统计数据上显示,这个“人民公社”仍具有着一定的活力。但乡党委书记雷宗奎仍觉得集体经济缺乏相应的积极性。 转自铁血社区在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何去何从,依旧是个问题。每天清晨 6 点,梁建中会站在队部的喇叭前, 用手拍着话筒,通知:“今天请男的劳动力到东南拔萝卜苗,以下人员要去:建民、造顺、书纤”梁建中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自由劳动, “队里所有的劳动都要由我来组织、 安排的。 ”他是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第四生产队的队长。周家庄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其它地区早在 24 年前就已完成了分田到户的制度转换。惟独周家庄的

5、土地、劳力依旧坚持着集体所有制。工分、口粮,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用语,在周家庄仍是社员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05 年的财政数字显示,周家乡的人民公社依旧表现出某些活力,其人均财政贡献名列全市第一。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是 5018 元,高出了晋州市的农民人均收入。雷宗奎还在寻找壮大集体经济的办法。他是周家庄党委书记。在他看来, 集体经济还是有生命力的,“关键是要尽一切可能提高社员的劳动积极性。”转自铁血社区不自由的工分制劳动8 月 31 日的傍晚, 周家庄第四队的张顺(音)扛着大锄等在白菜地旁边,与几个同队社员正在聊天,等地里的妇女把白菜全部砍完,他就和其它几人平整菜地。“在这里,自己不能选择,

6、队长叫你干什么活就得干。”张顺说,队长叫你平整菜地,你就不能到旁边的辣椒地摘辣椒,否则就要扣工分,他说也习惯了。“哪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这里对劳动的要求很细致。”张顺说,比如耕生地的要求是深度达到4 寸,要平。这样耕完一亩,张顺才可得0.24个工。如果这块地离家较近,才得0.22 个工。周家庄一切劳动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看大门的,修拖拉机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 转自铁血社区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 项细分,每项劳动的单位劳动量所得工分一目了然。每项工作所达到的要求也进行了具体规定。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当年全

7、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数据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四队去年平均每个农业工值35.5 元。社员张顺全年算下来出了 340 个工,纯收入 11000 多元。在集体所有制下,一切听队长安排。队长是生产队的权力枢纽,每年春天决定当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报了合作社一般也不会做大的修改。“哪块地种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去操心。”梁建中说:“队里有社员代表,也有劳动监督员,都由我来指定,一般会挑选劳动认真负责的人。”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说,生产队长不是行政村村长,要履行很多行政职能,生产队长只是组织上挑选出一个管理能力强,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的人去当就行了,

8、必须要有技术,懂得如何派活。 转自铁血社区梁建中已连续当了 22 年的队长。 周家庄共有 10 个队,由周家庄农工商合作社管理。 合作社主任韩建明说: “这些队长都是 20 年前任命的,这几年对个别不称职的队长进行过调整,并没有采取过选举制。”强留公社的雷金河周家庄细密工分的最初制定者是雷金河。直到在2001 年去世前,他一直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也是在他的坚持下,这个公社才没有在1982 年消失于全国的家庭承包制中。1953 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订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它公社。1954 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 年增加了52%.为此,

9、雷金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成为典型被称作“冀中一杰”。1978 年,雷金河发现国家对棉花存在着巨大需求,他让全公社少种粮,多植棉。周家庄1980 年的棉花产量比1978增加了 4.8 倍。 转自铁血社区在 1979 年底,周家庄不仅还清了文革时的18 万元债务, 集体还有 161 万元赢余。国家领导人再一次到周家庄来视察。即使现在周家庄的社员对雷金河还带有着难解的感情。现在的党委书记雷宗奎是雷金河的孙子。他很清楚爷爷对集体经济的感情。1982 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周家庄也在昼夜讨论。“大家都知道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 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除了一两户之外,其它的

10、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刘建中岁,参加了当时的讨论大会。但民意还是受到了各方的压力。据一名社员说,河北省在任命一名县委书记时,指派的任务就是要将周家庄的土地分掉,后来还是中央一领导点头“让再观察一下。”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刘增玉多次与雷金河接触,听说雷金河还找到时任河北省长保证: “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它公社好, 我们就将地分了。”这样, 周家庄的人民公社才得以保存。 转自铁血社区坚持 20 余年的农民福利梁民志是周家庄的社员。他说,即使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觉得集体经济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从 1981 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 65 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

11、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如今这些福利政策还在执行。 ”梁民志说,他 10 岁的儿子现在上学还是免费的。“生活中很多事不用操心。”即使劳动上的不自由, 梁民志也发现有不少省心的地方。 “在这里只管干活就行了, 干什么都是队里统一安排。 ”梁民志说,种子、化肥、农药也是统一采购,不用自己花费。“他看到周边分了地的村庄,农民还需要自己购置农机具,大事小事都要自己跑。 转自铁血社区提起周家庄, 与该乡相邻的马于镇东四村的杜秋荣说: “他们那边在一起少废不少心,哪像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做,一年还挣不了多少钱。”今年 45 岁的杜秋荣,家里 4 口人,有近 5 亩地,一年可以种一季小麦,再种一季玉

12、米。“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但每亩的投入却不少,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租机器耕地、粉碎秸杆,每亩的开支在 220 元左右, 5 亩就是 1100 元,杜秋荣一年的净利润也就是 1000 多元。“虽然比周家庄自由,但却赚不了什么钱。”周家庄的村镇建设还有一个统一的20 年规划,从 1982 年到2002 年,全乡的房屋全部改造完毕,每户的宅基地都是0.298 亩,一厘不差,建筑整齐划一。考虑到有些农民家中困难,即使只购买材料也会吃力,乡合作社便从公共积累资金中每年拿出50 万元提供无息借贷。梁民志家两层高的楼房建于1990 年,当时只把建筑材料买了回去,乡合作社的建筑队给予免费施工。 转自铁

13、血社区“将来老了,每月还会有30 元的生活补助。 ”梁民志觉得这些好处如果分了地可能就享受不到。以工业支撑公社福利对于公社里的福利体系,雷宗奎知道,主要是靠着乡里的9家集体企业支撑着。2005 年,周家庄的农业纯收入是2121万元。“而我们一家阀门厂的纯收入就达到2549 万元。”孟华就在阀门厂上班,“挣的也是工分,按劳分配, 到年底分红。”2005 年阀门厂除了生产成本和提留公共积累之后,每工时的工值是 2.6 元,去年做了4300 工时的孟华分到了1 万余元,这是在工厂做工的平均收入。“我们分配人数时,基本保证每家既有人在企业上班,也有人在地里种地,达到一种均衡。”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说

14、。转自铁血社区目前,周家庄有9 个企业,吸收了大约4000 个劳动力,而参加农业人数是1400 多人。但农业的人均分红不过六七千元。生产一队的队长冯平均说,队长给社员分配任务时,会掌握大致平衡,这次给你分配了分值低的活,下次就会分配分值高的活,去年,该队社员全年累计出工数主要集中在230 到个之间。冯平均说, “实际上,在我们这里没有很穷的人, 也没有很富的户。”雷宗奎说,目前周家庄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附加值低是雷宗奎一直所忧虑的, “不过整个工业状况还在发展。”根据 2005 年市政府定下的税收任务,周家庄三年不变每年是 949.6 万, 2005 年实际完成了 1447 万,今

15、年已经完成 1600 万,估计全年能完成 2214 万。留给自由经济的出口 转自铁血社区在周家庄,还是有些人不愿意受集体经济的束缚。周洁就是其中一位。她是5 队的社员,在乡里的“赛车玩具大世界”里做着小生意。每月也有千把元的收入。与过去人民公社不一样,周家庄乡虽然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却不控制公民个人财产,到了年底就进行分配,更大的不同在于允许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玩具大世界女老板的孩子今年5 岁,等孩子6 岁以后,她每年还要向队里交纳1000 元的公积金。这是乡合作社统一规定的,每个不参加农业或工业集体劳动的社员,每年必须要向合作社交纳一定数额的公积金,因为他们还享受公社的各种福利。具体数额为

16、男的每年交 1500 元,女的每年交 1000 元(有 6 岁以下的小孩者免交) , 56 岁到 64 岁的男性和 41 岁到 55 岁的女性看成半劳力,公积金减交一半,男女超过半劳力岁数以上人员从事个体不用再交纳公积金。在周家庄实行自由的流动政策,如果不想从事个体经营,经营者仍可以回到集体做工。 转自铁血社区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刘增玉在2001 年曾调研发现,从 1984 年到 2001 年 18 年间,周家庄的非公经济在全乡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 20% 以上。目前,周家庄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占总人口的 5% 左右。去年非公经济纯收入 863 万元。非公经济的增长,虽然没有增加集体收入,但无

17、疑提高了社员的生活水平,而且实行自由的流动政策,也让社员没觉得集体是对他们的一种禁锢。这为新一代年轻人打开了生活空间。同时也让人民公社多了一个存在下去的理由。31 岁的彭勤家现在县城里开出租车, 他从高中一毕业就没有在集体里劳动。原因很简单,希望能够自由一点。还在上学期间,有一次代姐姐下地,完工时,他放推车没有和别人的放齐,遭到了队长一阵怒斥。“我当时就很看不惯队长,觉得他态度太凶了。”彭勤家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他看来,每年向队里交1500 元公积金,买到的是自在。 转自铁血社区公社酝酿最后的突破对于这个人民公社还能存活多久,雷宗奎也说不清。他只是觉得,集体经济确实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从合作

18、社层面,雷宗奎开始探索提高社员积极性的办法,葡萄园、果园已经实行集体承包制度,超产有奖。四队的 160 亩葡萄园从2004 年开始承包给30 人管理,队里跟他们约定,葡萄园要确保每年的收入达到20 万元,每少 35 元, 30 人集体扣工一个,每超40 元, 30 人集体奖励一个工。去年最终超出了1000 多元。周家庄的体制能否延续?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增玉觉得从目前的现状看是可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周家庄的制度得以延续,是很多历史因素促成的。”刘增玉说,那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产物,也不具有普遍性。 转自铁血社区目前,周家庄以阀门厂为龙头的9 个集体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少技术密集型、知

19、识密集型企业,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这几年也在思考上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但要取得突破是很难的。”雷宗奎说,现在主要的精力是提升阀门厂生产的阀门档次,提高技术含量。另一个让他思考的问题是,随着工业人口的增加,慢慢地已经开始影响到农业生产,他的一个设想是提高农业机械化,再到外面聘一部分劳力。河北周家庄乡“人民公社”群众感受的自由与不自由,让人明白“世上无绝对的自由”的道理春天的惊雷我出身于农村,可惜因自幼离家读书,对农村情况了解并不多,但对农村的感情是深厚的。我对农村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世纪 70 年末的全国性按劳分配讨论会、以及接着的全国性的理论务虚会。 我当时的信念是明确的: 历史无顺直发展,

20、一切都将出现反复; 一切将在反复比较中让人们最终懂得“一切”。 转自铁血社区农村、农业,后来成了改革的发端,大包干风行全国,改革者的理由是“大锅饭、平均主义、不自由,群众没积极性”。说实话,我是在等待着实践的反向展开, 以提供给出不同于人民公社的相反材料。我总认为, 一旦两种相反情况充分展现,人们就会比较、反思,到那时,你要人们不去反思也是不可能了。后来的情况人们是清楚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虽然有人想对集体经济一风吹,但“烈火”终于未烧“尽”尽。管后来在全国的农村都“包”了,但好多乡村不久便出现了集体经济的复归,如南街、 南岭、华西、刘庄等数千个 (有说 8000 个)村庄甚至还有象河北周家

21、庄,一直依“公社”如故,土地、劳力依旧坚持着集体所有制的。这就又给人们提供一个研究问题的新窗口。“历史在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事业”,马克思说得太对了!周家庄的“公社”情况,网民述说已多,本网民这里不再一一了。本篇只写一下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公社条件下,农民真的不自由吗!不少农民认为,集体经济发展了,农民福利有保证,无三农问题。 比起受三农问题困扰的全国各地的农村,我们是“自由的”“幸福的”。在全国包产到户的时候,周家庄的集体经济却更快地发展起来,集体富裕了,在为公为民(不是“谁包谁关心”,不是“各顾各”)的导向下, 群众的福利也多了, 并可靠了。直至今天,周家庄已坚持搞了 20 多

22、年的农民福利。如今在周家庄的社员可享受免费用水等 10 项农民福利。 转自铁血社区社员们说:即使到现在,还是有不少人觉得集体经济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安全了,算不算最重要的自由!从 1981 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 65 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如今这些福利政策还在执行。 ”社员梁民志说,他 10 岁的儿子现在上学还是免费的。“生活中很多事不用操心。” “将来老了,每月还会有 30 元的生活补助。”梁民志觉得,这些好处如果分了地可能就享受不到。有文化的农民也讲辩证法:我们现在是既自由又不自由;世上不应有绝对的自由。过去,一

23、些改革者总说,集体限制了个人的自由,自己的劳动要听命于别人。而今天周家庄的公社人是怎么认识这一问题的呢? 转自铁血社区社员张顺说,队长让平整菜地,就不能到旁边的辣椒地摘辣椒,否则就要扣工分。张顺说,队长叫你平整菜地,你就不能到旁边的辣椒地摘辣椒,否则就要扣工分,他说,这也习惯了。“不过,就是个人种田,也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有社员认为,即使劳动上的不自由,集体化也还有不少省心的地方。 “在这里只管干活就行了, 干什么都是队里统一安排。”梁民志说:“种子、化肥、农药也是统一采购,不用自己花费。”社员们说: 周边分了地的村庄, 农民还需要自己购置农机具,大事小事都要自己跑。 这可既浪费财力、

24、劳力,又不自由啊!提起周家庄, 与该乡相邻的马于镇东四村的杜秋荣说:“他们那边在一起少费不少心,哪像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做,一年还挣不了多少钱。”“我家四口人,有近5 亩地,一年可以种一季小麦,再种一季玉米。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但每亩的投入却不少,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租机器耕地、粉碎秸杆,每亩的开支在220 元左右, 5 亩就是 1100 元,杜秋荣一年的净利润也就是1000 多元。虽然比周家庄自由,但却赚不了什么钱。”集体,便于进行和实现宏观规划,能尽可能做到科学发展。 转自铁血社区社员们还看到, 一切由集体宏观规划,没有“那些分产的村庄“的土地、水源等各种矛盾,也容易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25、。这也许是个“大大的自由”。周家庄的村镇建设还有一个统一的20 年规划,从 1982 年到2002 年,全乡的房屋全部改造完毕,每户的宅基地都是0.298 亩,一厘不差,建筑整齐划一。免了不少矛盾,也利于土地资源及其它各项资源的利用。考虑到有些农民家中困难,即使只购买材料也会吃力,乡合作社便从公共积累资金中每年拿出50 万元提供无息借贷。社员只把建筑材料买了回去,乡合作社的建筑队就给予免费施工。如此等等。令人欣喜的是,迄今,周家庄公社的整个发展、经济状况,同全国所有坚持集体经济的村一样,是良好的,也决无“三农”问题。 2005 年的财政数字显示,周家乡的人民公社表现出某些活力,其人均财政贡献名

26、列全市第一。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是 5018 元,高出了晋州市的农民人均收入。公社党委书记雷宗奎告诉人们:我们还在寻找壮大集体经济的办法。 在他看来, 集体经济还是有生命力的,“关键是要尽一切可能提高社员的劳动积极性。”转自铁血社区我们热切希望,周家庄在提高社员积极性上,努力探索,并有重大突破。我们可以想像,周家庄的突破,将区别于眼下其他地方的“知人有私而用私制导”的路线。因为这一“循私”路线的终端及弊病,已由全国大多数农村实践出来了。唯一存活的“人民公社”见证政治开明要不是媒体报道,笔者真不知大陆还存活着1962年始已成立的一个“人民公社”,这就是河北周家庄乡。诚然,或许出于典型罕有之故,人们

27、都自然会发问,这个“人民公社”怎么会有这般生命力与耐力,“顶风”存活了 44年?常识告诉人们,一种农村经济模式的存在发展,基础是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而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则是福利待遇。翻阅来自周家庄乡的经济数字,人们可以看到,坚持了20 多年的集体福利恐怕是凝聚民心的基本条件。据悉,从1981 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自来水;次年,周家庄开始对年满65 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周家庄的村镇建设还有一个统一的20 年规划,从 1982 年到 2002 年,全乡的房屋全部改造完毕,每户的宅基地都是0.298 亩,一厘不差,建筑整齐。考虑到有些农民家中困难,乡合作

28、社从公共积累资金中每年拿出50万元提供无息借贷。如此高福利,乡村房屋建设规划统一程度如此之高,不要说是内地罕见,就是沿海发达地区也不一定多见。(见新京报 2006 年 9 月 19 日)此外,农民的收入年年增长也是周家庄“人民公社”能不散伙的重要原因。据悉,周家庄2005 年农民人均收入达5018元,高出了晋州市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另外,周家庄人均财政贡献名列全市第一。细心的人们发现,支撑周家庄公社经济则是 9 家“社办企业”。其中,一家阀门厂2005 年就纯赚2549 万元,比全公社当年农业纯收入的2121 万元还多。应该说,真正能使周家庄“人民公社”多20年不倒不散伙的关键则是当地领导的开

29、明。众所周知,从1981年秋安徽大包干成功经验传出后,农民群众选择大包干在全国形成燎燃之势。周家庄农民不可能不了解这种势头,周家庄也不可能不受到大包干的冲击。但在民主讨论选择经营模式时,周家庄绝大部分农民不愿分地到户。而当时一些县官也“指派任务,要周家庄的土地分掉”。据悉,周家庄“人民公社”能保持,是由于当时中央一位领导点头表示“让再观察一下”,河北省当时的领导也表示默认。笔者心想,假若当时几级领导都发出一个全面实行大包干的声音,或表示一刀切的态度,恐怕周家庄乡官员再顽强挣扎,或周家庄农民再顽强死顶也无济于事。细究周家庄“人民公社”幸存之前前后后,不言而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治开明和包容起

30、了起死回生的作用。 转自铁血社区平心而言,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管理模式也罢,还是大包干个体经营模式也罢, 都只是发展经济的模式问题。 人们知道,发展经济可以有多种模式、多种成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农村生产基础、农民风俗习惯、文化程度及经商本领及社会风气不同,注定经营管理不可能一个模式到处套,不可能一本通书念到底。允许多种模式存在,无疑是反映了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表现。其实,即使允许周家庄坚持“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继续试”,也不是完全固守“劳动打大堆”和经济公有制的老框框。来自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的调研表明,从1984 年到 2001 年 18 年中,周家庄的非公经济在全乡经济中的比重一

31、直在20% 以上。目前,周家庄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占总人口的 5% 左右,2005年非公经济纯收入 863 万元。非公经济尽管作为“公社”社员收入的补充,却也是对原来“只公不私”经营模式的突破。可见,周家庄尽管还在坚持公社模式,却已是“今时不同往日”,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不能说周家庄的模式是我国农村完善美好的经营模式,该模式仍存在某些明显的弊疾,但周家庄农民享受着确有不少乡镇农民所没有得到的福利待遇。重要的是,周家庄农民愿意继续选择这种模式。因此,时下“允许试”从另一角度而言就是相信群众,即使证明模式不行,也要让群众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定存废。这是一种经济模式是否得以继续生存的决定性力量。而今,建

32、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国铺开,就有一个选择什么模式的问题。对此,周家庄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启发,这就是: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民主意愿,一切从实际出发。关于当代农民公社的调查报告始于 1978 年的农村改革,至今已经历二十九年的风雨,近年来,针对全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党中央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将 “三农”问题确定为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下乡调查是我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的一中有效形式,只有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才能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很好的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实力。这个寒假,我对目前中国唯一现存的“人民公社”所在地进行了调查,并

33、做以下报告。调查地点:河北省 晋州市 周家庄乡 周家庄村 转自铁血社区一 1晋州市概况:晋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总面积619平方公里,人口52万。下辖 10 个乡镇、 3个城区办事处、224 个行政村,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59.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74 元。晋州市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春秋时期为鼓国。历史上有著名人物魏收、魏征、吕镗、杨骅、杨岭梅、高华民、张建国等。文化古迹景观有:魏公祠遗址、魏征墓、汉京关遗址、朱明坟、飞来石等。1991 年11 月 30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晋州市以鸭梨、葡萄、瘦肉型猪为三大主导产业,是全国文明的粮

34、棉油生产基地 ,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芝麻、豆类和水果等。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 2004 年被评为“全国梨产业十强县(市)”。2周家庄乡概况:周家庄乡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 12811 人。管辖 6 个自然村,分为 10个生产队,耕地 14791 亩, 4390户, 126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人)。全乡总收入 2.2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万元,财政收入 250 万元,人均纯收入4046 元,人均住房60 平方米。 转自铁血社区/ 1995年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周家庄乡文化中心灵寿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被列入首批石家庄市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名单。周家庄乡的前身是

35、曹同义农业合作社。1958 年春,在高级社合并为联村社的基础上, 首先建起了公社, 命名“黎明人民公社”,同年下半年撤销归属“东风人民公社”。 1961 年分出以周家庄为驻地建周家庄公社, 1984 年改周家乡至今。 3 周家庄的来历:周家庄没有一家姓周的。几十年前,这儿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一个姓周的人家带着家眷流浪漂泊到这里,用茅草搭了一个小屋当家 ,他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 用汗水耕耘着这片农田。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一家人发展到十几家。子子孙孙,过着和睦、 恬静的生活, 一切都美好。 就在一年的七月,意外的事发生了,周家美好生活被打破。连续几天几夜的瓢泼大雨,使原本低洼的村庄变成一片汪洋。周

36、家决定离开这洼地,就在避难的那个地方住下。一晃眼几年过去了,一群从河南、山东等地逃难的人们到了那个曾经被大水淹没过的鬼地方安家落户,他们意外地发现,这是一块宝地。这流浪的人们决定留在这里,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劳动。几年以后,村庄里牛羊成群, 水田里鸭子在自由自在的追逐嬉戏,荒了多年的田里发出阵阵的稻香,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就这样,这些善良、勤劳的村民的梦实现了,道路通了,电通了,洼地里流出了金凤凰。二 1 公社制度 转自铁血社区“人民公社”是20 世纪六、七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行的一种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劳动合作化实体。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体制进行大改革,取消了“人民公社”

37、,实行包产到户;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不劳不得; 彻得打破了“大锅饭”;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退出了历史舞台。 2 周家庄乡公社制度的历史 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行。乡党委、乡政府遵照党中央关于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前进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和“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本乡绝大多数干部社员愿意坚持集体统一经营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在继承合作化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立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不搞包产到户。 为此,1983 年 3 月成立了乡农工商联合公司,不久改称乡农工商合作社。3 公社制度的现状及带来的福利因为我高中曾在这里读书,所

38、以对周家庄有着很深的感情。如今的周家庄 ,街道宽敞干净 ,据调查这里在 2002 年已经完成了全乡的房屋改造工程 ,每户的宅基地都是 0.298 亩 ,建筑整齐划一。周家庄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穷人,在这里,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目前周家庄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工业支撑公设福利,这也使得全乡的收入在全市排名第一。这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在公社劳动,周家庄允许个体经济的自由发展,但必须交纳不等的公社公积金。如果不想从事个体经营,个体经营者仍可以回到集体做工。更值得一提的是,周家庄社员可享受免费用水,年满 65 岁的老人可以领取补贴,孤寡老人享受五保等 10 项福利,并且这些福利一坚持就是二十

39、年。 转自铁血社区但是,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小孩不用交学费,但书本费还是要交的,有的家长还抱怨交的很多,周家庄原来有个养老院,这次去已经荒芜了,想必这个村子一定也有许多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虽然每月能拿到 30 元的补恤金 ,但要购买粮食蔬菜 ,这些钱怎么够用呢 ?在公社制度下,许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劳动方式让他们失去了自由。 4 农民对此的评价在调查过程中,我还对一些村民就公社制度的问题进行了询问。大部分上了年纪的村民对这种生产制度是满意的,因为种子、化肥、农药等都是村里统一购买,所以村民省了不少心,和临村比起来,他们的收入也是相当。而且这种制度给他们

40、带来了安全感.一些有文化的村民说道集体经济发展了 ,农民福利有保证,无三农问题 ,比起受三农问题困扰的村,我们是幸福的 .但也有一部分村民认为这种劳动方式让他们失去自由,有些年轻的村民认为,在这种集体制度下会掩埋了自己的发展前途,所以选择了外出打工或搞个体经营。 5 公社制度引发的思考对于这种集体作业的制度,人们众说纷纭,如今新农村如何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在市场的经济洪流中 ,这种经济制度还能走多久 ,人们也各有各的说法 ,但是在我看来 ,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既不能全然否定这种制度 ,也不能说这种制度就是绝对合理的,坚持了 4 这么多年的公社制度至今存在 ,说明在这个地区至少

41、到现在还是可行的。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周家庄人民能根据本地区的实情既坚持自己的特色制度又能适当的变通政策,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生产公有制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转自铁血社区国有企业改革到了今天,已经进入“改制”和“产权转让”阶段。似乎意味着负责管理国有企业的部门已经认输了,承认自己管理不好国有企业,只好一“卖”了之。可是我认为他们输得不明不白,他们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从“学邯钢”和“三大战役”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搞不好,有关部门还是很着急的,他们也想挽回败局。只是,他们想出的“金点子”并没有能够力挽狂澜罢了。于是,他们立即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从原先的事无巨细,什么都

42、管,到现在的干脆撒手不管,干脆来个早卖、快卖、贱卖。总让人觉得不怎么负责任。国有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政府部门的严格管理和控制之下进行运作的。在哪里建厂,投资多少,招工多少,采购何种设备,生产什么产品,原材料从哪里来,销售渠道向哪里去,全是政府部门在指挥。即使到了上世纪90 年代,国有企业进入改革时期,政府部门仍然在通过“学邯钢”和“三大战役”等方式在进行指挥。 从某种意义上说, 国有企业就是被这种“管理”给“管”死的。这些官员直到把国企“卖”得差不多了,也仍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说他们是输得不明不白。事实上,国有企业搞到今天的局面,重要的原因是那种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是某些不懂经济建设

43、、习惯于瞎指挥的官员的“管理”把国企“管”死了而,不是公有制的错误。 官员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却听信“经济学家”的鼓动,不负责任地把国企弊端归因于公有制,仓促地把全面私有化当成法宝,没有找准病根就草率地决定“一卖了之”,他们难辞其咎。而国企被“卖”之后,一切恶果全都落在了无辜职工身上,甚至,某些人还要把“素质差”这盆污水泼到职工身上。这就不仅是不负责任,而且非常恶劣。近期以来,关于小岗村模式和南街村模式孰优孰劣再次引发争议,我们对国企的成败得失及出路何在,也有重新认识的必要。小岗村的道路,人人皆知,就不多说了。南街村坚持集体化、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有老作家魏巍的文章进行详细的介绍。 而且,南街村并不是孤例,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一包就灵”,普遍的分田到户, 但至今集体化道路仍然没有彻底绝迹。有些,还显示了蓬勃的生机。座落在华北平原的周家庄乡,他们的成功与南街村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据介绍,闻遐迩的周家庄乡位于华北平原,冀中腹地,晋州市(县级市)中部。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周家庄乡坚持从实际出发,走集体经营的道路,工农业生产蓬勃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至今保留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建制。他们依靠集体财力,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公共福利事业。全乡自 1982 年开始,逐步兴办了 10 项社会福利事业: 65 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