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肾上腺素课件_第1页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课件_第2页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课件_第3页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课件_第4页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Introduce of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1.按解学分类: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2) 运动神经1) 植物神经 (自主神经)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交感神经副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一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一)化学传递学说的发展 (电传递还是化学物质传递? 1921 德国科学家 Loewi 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 1926 证明迷走神经释放的是Acetylcholine(ACh)

2、 1946 Von Euler证明拟交感胺物质为 Norepinephrine(NE) or Noradrenaline(NA) 神经冲动的传递是突触传递,依靠化学传递物,即递质(Transmitter,或 Mediator)传递.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一 传出神经系统神经递质肾上腺素5神经递质肾上腺素5 2) 肾上腺素能神经(adrenergic nerve)(二)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1) 胆碱能神经(cholinergic nerve)神经递质肾上腺素6 2) 肾上腺素能神经(adrenergic nerve)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NE ACh 交感神经节

3、前纤维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ACh NM肾上 腺髓 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运动神经 , a 受体 NN ACh , a 受体 节后纤维 节后纤维 AdrM-R NN AChAChNN ACh神经递质肾上腺素7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NE ACh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交感神经(二)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胆碱能神经包括: 1)副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 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分泌神经、骨 骼肌血管舒张神经 3)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4)运动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8(二)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胆碱能神经包括: 1传出神

4、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1.突触连接: 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即突触(Sinapse)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衔接处称接点(Junction),也可称突触(Sinapse); 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连接叫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也称终板膜(endplate membrane)神经递质肾上腺素9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92. 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是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膜 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15- 1000nm)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02. 突触包括: 突触前膜:是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膜 神经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1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1

5、3.运动神经的超微结构: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23.运动神经的超微结构: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21. ACh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1)合成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31. ACh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1)合成神经递质肾上腺素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4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4由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分解: 一分子的AchE水解6105 个ACh分子/min。2) 释放: 量子释放:每个囊泡释放的ACh的量为一个 量子,一次神经充动以胞裂外排的形式可引起200300个量子释放; 静息时有少量量子释放,但不能引起动作电流。3) 消除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5由乙酰胆碱酯酶(A

6、cetylcholinesterase, 1.交感神经的超微结构: 澎体与囊泡:1个澎体中约1000个囊泡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61.交感神经的超微结构: 澎体与囊泡:1个澎体中约10002.去甲肾上腺素的的生物合成、释放、贮存、作用终止方式: DH 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 多巴多巴胺 TH DD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72.去甲肾上腺素的的生物合成、释放、贮存、作用终止方式: D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PG)结合, 贮存于囊泡。 活性低,反应速度慢 对底物要求专一 胞浆中的DA或NA可反馈抑制此酶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 特点合成NE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 )

7、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8NA与ATP和嗜铬颗粒蛋白(PG)结合, 活性低,反应速 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释放:1) 胞裂外排,大量量子释放;2) 静息时少量量子释放;3) 某些药物可促进NA释放: 麻黄碱,间羟胺神经递质肾上腺素19 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释放:1) 传出神经递质的释放:1) 胞裂外排(exocytosis);2) 量子化释放;3) 某些药物可促进NA释放: 麻黄碱,间羟胺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0 传出神经递质的释放:1) 胞裂3.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消失: NE通过再摄取1(uptake1)和再摄取2 (uptake 2) 再摄取1(75%95%)为储存型; 再摄取2 为代谢型,由 CO

8、MT和MAO代谢。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13.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消失: NE通过再摄取1(uptak 二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M受体: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膜上的受体,对以毒蕈碱(Muscarine)为代表的拟胆碱药较为敏感,命名为毒蕈碱型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简称M受体。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命名:胆碱受体: 能与ACh结合的受体,称为ACh受体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2 二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M受体: ()传出神N受体(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型受体 ): 位于神经节和神经肌接头及肾上腺 髓质该 类胆碱受体,对烟碱(Nicotine)敏感,命名为 烟碱受体(

9、Nicotinic receptor)。 除了突触后膜有M、N受体外,突触前膜也有M、N受体, M受体兴奋,抑制ACh释放(负反馈) N受体兴奋,促进ACh释放(正反馈)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3N受体(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型受体 ): 除了突触后膜有M、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4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4 肾上腺素受体: 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 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分为,两型。 受体又分为1 和2 在突触前膜的2兴奋时,抑制递质释放(负反馈) 受体又分为 1和 2 在突触前膜的 2兴奋时,促进递质释放(正反馈)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5 肾上腺素受体: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51. M胆碱受体亚型:M1、

10、M2、M3、M4、 M5 根据配体对不同组织 的 M受体相对亲和力 不同而分为五型。 (二)传出神经系统受体亚型: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61. M胆碱受体亚型:M1、M2、M3、M4、 M5 (二 M1 M2 M3 组 胃壁细胞 心脏 外分泌腺 织 神经节织 脑 平滑肌 分 CNS 自主神经节 血管内皮 布 平滑肌 脑 自主神经节 M受体亚型分布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7 M1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8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8肾上腺素受体 1A 22B1B1D12A 2C 3 2 1神经递质肾上腺素29肾上腺素受体 1A 22B1B1D12A 1 2 组 血管平滑肌 血管平滑肌 织 瞳孔开大肌 血小板 分 心

11、脏、肝脏 脂肪细胞 布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胆碱能神经末梢 激 动 剂 去 氧 肾 上 腺 素 可 乐 定 阻 断 剂 哌 唑 嗪 育 亨 宾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0 1 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及其分布 药理分型 组织分布 1A 心、肝、小脑、皮质、前列腺、肺、输精管 肾、脾、主动脉、肺、皮质 1B 主动脉、皮质、前列腺、 海马 1D 2 A 血小板、皮质、脊髓、蓝斑 2 B 肝、肾 2 C 皮质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1 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及其分布 药理分型 三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鸟核苷酸(Guanylylic acid )调节蛋白联结受体( 简称G蛋白偶联受体) 根据信号转导机制,传出神

12、经的受体分为两类即:G蛋白偶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型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M-Ra-R-R离子通道型受体N-R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2三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鸟核苷酸(GuACh与M1或M3受体结合G蛋白(Gq/11) 激活磷脂酶C(PLC)激活磷脂酰肌 醇酯分解三磷酸肌醇(IP3)内质网贮存的Ca2+释放胞浆内Ca2+浓度升高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M1,M1 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3ACh与M1或M3受体结合G蛋白(Gq/11) 激活磷脂酶CACh与心脏M2受体结合G蛋白(Gi/Go)激活钾通道激活抑制腺苷酸 环化酶(AC) 抑制L-型钙通道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心肌

13、收缩减弱、 房室结传导减慢cAMP水平下降心脏起搏电流减弱, 自律性下降M2 胆碱受体的激动效应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4ACh与心脏M2受体结合G蛋白(Gi/Go)激活钾通道激活抑1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受体激动药与1受体结合G蛋白(Gq)激活磷脂酶C(PLC)激活聚磷酸肌醇水解二脂酰甘油(DAG)三磷酸肌醇(IP3)+蛋白激酶C(PKC)激活 内质网贮存的Ca2+释放底物蛋白磷酸化胞浆内Ca2+浓度升高产生各种效应产生各种效应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51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受体激动药与1受体结合G受体激动药与1,2 或3受体结合激动兴奋性G蛋白(Gs)激活L-型钙通道腺苷酸环化酶(AC

14、)激活肌肉收缩增强cAMP水平升高底物蛋白磷酸化,产生各种效应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激活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过程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6受体激动药与1,2 或3受体结合激动兴奋性2离子通道型受体: N碱受体: 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由四种亚基:2、,在亚基有Ach的结合位点。当ACh与亚基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调节Na+、 Ca2+、K+离子流动。Na+、Ca2+ 进入细胞,肌肉收缩。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72离子通道型受体: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7 细胞外信号(激动剂、激素、神经递质、Ca2+ 等 (作为第一信使) G蛋白活化或离子通道开放效应器( Ca2+,K + 离子通道、AC、GC、PL

15、C)受体的激活与信号转导小结: 第二信使 (cAMP、cGMP、IP3、DAG、 Ca2+ 、 PKC) 生 物 效 应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8 细胞外信号(激动剂、激素、神经递质、Ca2+ 等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9神经递质肾上腺素39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0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0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1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1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2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2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器官受双重神经支配,其中以某一神经作用占势,如心脏的窦房结,当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时,则以胆碱能占优势,心率减慢。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3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器官受表5-1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分布及

16、激动效应 效 应 器 肾上腺素受体 效 应 胆碱受体 效 应 心脏 窦房结 1,2 自律性增高, 心率加快 M(M2) 自律性降低, 心率减慢 房室结 1,2 传导加快 M(M2) 传导减慢 传导系统 1,2 传导加快 M(M2) 传导减慢 心肌 1,2 收缩增强 M(M2) 收缩减弱 血管平滑肌 皮肤、黏膜 1,2 收缩 舒张 腹腔内脏 1;2 收缩;舒张 舒张 冠状血管 1,2;2 收缩;舒张 舒张 骨骼肌 ;2 收缩;舒张 M(M2) 舒张 脑 1 收缩 舒张 肾 1,2;1,2 收缩;舒张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4表5-1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分布及激动效应 效 应 效 应 器 肾上腺素受体

17、 效 应 胆碱受体 效 应 瞳孔开大肌 1 收缩(散瞳) 瞳孔括约肌 M(M3) 收缩(缩瞳) 睫状肌 2 松弛(远视) M(M3) 收缩(近视) 唾液腺 1 K+和水分泌 M(M3) K+和水分泌 淀粉酶分泌 胃 运动和张力 1,2;1,2 减弱 M(M3) 增强 括约肌 2;2 收缩 M(M3) 松弛 分泌 M(M1) 兴奋 肠 运动和张力 1,2;1,2 减弱 M(M3) 增强 括约肌 1 收缩 M(M3) 松弛 分泌 1 抑制 M(M3) 兴奋 胆囊与胆道 2 舒张 M 收缩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5效 应 器 肾上腺素受体 效 应 效应器 肾上腺素受体 效 应 胆碱受体 效 应 逼尿肌

18、2 松弛 M(M2) 收缩 括约肌 1 收缩 M 松弛 子宫 1,2 妊娠:收缩(1) M 未定 松弛(2) 未妊:松弛(2) 皮肤汗腺 1 局部分泌(手脚心) M 分泌 代谢 肝糖原分解和 异生 1,2 增加 肝糖原分解 2 增加 脂肪分解 3 增加 肾上腺髓质 N1 分泌 骨骼肌 2 收缩 N2 收缩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6效应器 肾上腺素受体 效 应 胆碱受体 效 应 第 四 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 本作用及分类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7 第 四 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 激动药( agonist)-针对受体 阻断药(blocker)-针对受体或药物或递质 拮抗药(antagonist)-针对递质或药物 (一)直接作用于受体: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8 释放:麻黄碱、间羟胺NE释放、 氨甲酰胆碱ACh释放 1. 影响递质释放: 释放:可乐定、碳酸锂NE释放 +-2. 影响递质转运、贮存: 利舍平、可卡因、去甲丙米嗪3.影响递质转化: 胆碱酯酶抑制剂 神经递质肾上腺素49 释放:麻黄碱、间羟胺NE释放、 +-2. (二) 影响递质:释放:麻黄碱、间羟胺NE释放、 氨甲酰胆碱ACh释放 1. 影响递质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