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1页
2009-2022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2页
2009-2022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3页
2009-2022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4页
2009-2022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税收制度。 第二步,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不分公田、私田,均按亩

2、缴纳租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是征收农业税的起点。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 “初税亩”按照字面来翻译,就是“开始按照土地每亩的单位来收税”,这是文献上最早的税收制度。解答本题时,可依据时间来推算,以2006年为起点,2600年前刚好是公元前594年,正是鲁国时期鲁宣公十五年。 故正确答案为A。本题相关知识点:商鞅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当时在位的国君是秦孝公。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在经济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和封建生产力的繁荣发展,为秦国的富国强

3、兵乃至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物质基础。2.方某在晚上牵狗散步,狗突然挣脱绳索,奔向童某(3岁),并咬伤童某。当时童某父亲正在用手机给朋友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某应当负全部责任 B.方某和童某父亲都要承担责任 C.意外事件,方某不需要承担责任 D.童某父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应当负全部责任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 第二步,民法典第1245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民法典1250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被

4、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方某的狗将童某咬伤,且童某及其父并不存在过错,故应由方某承担全部责任。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这属于一起典型的动物伤人的特殊侵权案例。特殊侵权实行的是无过错原则,即只要侵权人的行为客观上造成了他人的人身损害,侵权人就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至于侵权人是否存在过错不在考虑之列。根据该条之规定,侵权人的唯一免责事由只能是

5、其能证明是因为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故意造成损害后果的才予以免责,本案显然不符合免责条件。故方某应负全责,而童某的父亲在本案中无须承担监护不力的后果。 故正确答案为A。3.1,6,20,56,144,() A.384 B.352 C.321 D.256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20(61)4,56(206)4,144(5620)4,规律为第三项(第二项第一项)4,则所求项为(14456)4=352。因此,选择B选项。解法二: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因式分解。原数列可分别分解为:11,23,45,87,169,(3211)。“”前

6、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下一项为16232;“”后为1,3,5,7,9,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11。则所求项为3211352。因此,选择B选项。4.上世纪60年代,赞助商的美元滚滚而来,赛车水平和速度_般地飞跃,同时飞跃的还有车手的_性。从此,规则制定者的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奇迹技术 B.闪电危险 C.魔术冒险 D.戏剧重要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赛车速度飞跃”“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可知,速度提升的同时赛车手参加比赛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加大。A项“技术”、C项“冒险”和D项“重要”均没有体现这一含义,排除A项、C

7、项和D项。B项“危险”符合文意。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闪电”搭配“水平和速度”是在形象的比喻快的程度,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实词语境最佳选择。 由题干末句“规则制定者的头号任务就是让赛车慢下来”可知,随着赛车的速度越来越快,赛车手参加比赛的危险性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第二个空格内填入“危险”,可以形成极佳的语境呼应。题干中强调的是赛车速度过快给车手带来的危险,这些危险是客观存在的,C项中的“冒险”指人主观上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所以“冒险”用在此处并不恰当。由此可排除A、C、D三项。第一个空“闪电”较为恰当地表现出了“赛车水平和速度”的快速飞跃。故正确

8、答案为B。5.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_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_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好不着痕迹似信非信 B.封闭悄无声息浑然不觉 C.淳朴潜移默化漠然无知 D.单一默不作声懵懵懂懂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结合文段和选项可知,这个村的转型急遽而又不易被人察觉。A项“不着痕迹”形容做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不易被人察觉;B项“悄无声息”指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二者均可体现“不易被察觉”之意。C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

9、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D项“默不作声”指一句话也不说。二者均用来形容人,不能形容村子,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再看第三空。强调村庄里的人对转型毫无察觉。A项“似信非信”指有点相信,也有点不相信,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浑然不觉”指毫无察觉的样子,符合文意。答案锁定B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一空。“封闭”指封闭的事物或空间等,与外界不接触,能够与转折词“但是”之后“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照应,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结合“曾经”“改变了这一切”“完整”“外面的世界”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外面的世

10、界”照应,填入“封闭”最恰当。第三步,验证其他两空。第一空,由句中“曾经拥有”“但是改变了这一切”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外面的世界”相对应。四个词语中只有“封闭”与此相符。 第二空,“悄无声息”含有悄然无声的意思,填入句中形容村子的转型亦恰当。 第三空,正因为村子的转型具有“快”和“无声”的特点,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没有意识到,与此对应的词语为“浑然不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辨析填空。 首先看第二空,“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默不作声”指不说话不出声,表示沉默的样子,两者都不能用来形容村庄,故排除B、C项。再看第一空,由“

11、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可知,村里人们原来的精神世界是“封闭而完整”的。“美好”与“外面的世界”无法构成对比,不符合文意,故不选。再看第三空,“浑然不觉”指完全没有感觉到,用在此处最为合适,与前文的“悄无声息”形成对照,“悄无声息”指没有一点声音、动静,不被人所察觉,比喻做事毫无声音。故正确答案为D。6.角色模糊是指个人所体验到的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确定性,包括工作职责的不确定、工作目标的不确定等,因此常造成工作流程上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角色模糊的是: A.张大夫身兼数职,是某医院骨科主任,同时又担任该医院的副院长、该地区医学会委员等,工作繁忙使他日渐憔悴 B.苏丽刚升任

12、客服部的副总监,有些事务她不知道是否该自己处理,如果处理了是否会超出目前的权限,也不知道去问谁,对于这些事务她通常就不处理 C.小陈刚当上小学老师,想跟学生做朋友,尽管她现在跟学生的关系很亲密,可她发现学生们不怕她,不听话,甚至作业也不交 D.小张刚参加工作,满怀热情,一心想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却不得不经常做些与其专业无关的工作,他因此觉得心理落差很大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确定性;造成工作流程上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身兼数职,日渐憔悴,是由于工作繁忙,并非“角色定位不确定”

13、导致,不符合定义;B项:苏丽“不知是否该自己处理”、不确定“是否会超出目前的权限”以及“不知道去问谁”,均体现了“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确定性”,且这些事务“她通常不处理”,会造成“工作流程上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符合定义;C项:跟学生关系亲密导致学生不怕她,学生不听话,未体现“角色定位不确定”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不符合定义;D项:做些与其专业无关的工作,心理落差大,是理想与现实不符,未体现“角色定位不确定”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确定性”“造成工作流程混乱和工作效率低下”,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

14、分析选项。角色模糊的定义要点:对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确定性;造成工作流程上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 A项,小陈对自己的工作角色的定位是确定的,只是这样做效果不好,不符合要点。 B项,小张对自己的工作角色的定位是确定的,只是实际工作内容与他想的有差异,不符合要点。 C项,张大夫对自己的工作角色的定位是确定的,只是职务太多工作繁忙,不符合要点。 D项,苏丽不知道有些事务是否应该自己处理,说明她对工作角色的定位是不确定的,符合要点;她对于这些事务通常不处理,则容易造成工作流程混乱和效率低下,符合要点。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角色模糊”定义的关键词有“工作职责的不确定”“

15、工作目标的不确定”“工作流程上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使他日益憔悴”不能说明“工作流程上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不符合“角色模糊”定义;B项苏丽“不知道是否该自己处理”“也不知道去问谁”体现了“工作职责的不确定”“工作目标的不确定”,而苏丽“通常就不处理”更是说明了“工作流程上的混乱”,符合“角色模糊”定义;C项小学老师想跟学生作朋友没有体现“工作职责的不确定”“工作目标的不确定”,而“学生们不怕她、不听话,甚至作业也不交”并不是小陈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确定性造成的,不符合“角色模糊”定义;D项“不得不经常做些与其专业无关的工作”没有体现“工作职

16、责的不确定、工作目标的不确定”,而“觉得心理落差很大”并不能说明“工作流程上的混乱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故正确答案为B。7.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动产享有所有权 B.国家出资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C.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促进国有财产保值增值 D.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合并过程中,擅自对外提供担保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物权法第45条规定,法律规定

17、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根据物权法第54条规定,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国有事业单位直接支配的财产,其所有权人仍是国家,事业单位只是代为行使所有权。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六条: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有财产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五十六条: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收益、处分的权利。由法律条文可见,国家举

18、办的事业单位不是其直接支配的不动产或动产的所有人,但是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获得国家的授权,代表国家行使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在内的物权。 故正确答案为A。8.也许是看到了“群体智慧”所爆发的惊人力量,很多风险投资开始重新_“人”的作用。与_的新搜索技术相比,他们更愿意将赌注压在混合型搜索引擎的研发上,即利用人的智慧弥补机器算法的不足。这种搜索引擎有一个_的名字:社会型搜索。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天花乱坠动听 B.重视层出不穷奇特 C.估量眼花缭乱时髦 D.考虑变幻莫测贴切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搭配“新搜索技术”。A项“天花乱坠”

19、强调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D项“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侧重变化。二者均与“新搜索技术”搭配不当,排除A项和D项。B项“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C项“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强调东西多而杂。二者均可与“新搜索技术”搭配。 第二步,再看第三空。“社会型搜索”是一种“新搜索技术”,所以大家没太听说过,是比较“新颖”的事物。B项“奇特”指跟寻常的不一样,强调奇怪而特别,而文段并未提及“社会型搜索”的奇怪之处,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时髦”指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有“新颖”的含义,符合文意。第三步,验证第一空。“

20、估量”指估计,“估量的作用”搭配恰当。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填空。 第二个空,题干的意思是与众多的新搜索技术相比,风投更愿意把赌注押在混合搜索引擎技术研发上。“天花乱坠”是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变幻莫测”比喻变化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预料。都不能形容“新搜索技术”,所以排除。“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眼花缭乱”指眼睛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用来形容新技术的多而快,符合语境。所以排除A、D,在B、C中选择。第三个空,“奇特”指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很显然,此处“

21、时髦”比“奇特”更合适。故正确答案为C。9.五四运动后,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_中认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种种社会_,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辨别现象 B.鉴别弊端 C.识别通病 D.甄别矛盾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认真思考”可知,填入的词应体现对各种社会思潮、主张的思考、审查。A项“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C项“识别”指辨别,辨认。二者均不能体现“认真思考”,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C项。B项“鉴别”指审察辨别;D项“甄别

22、”指审查辨别。二者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知,这是种种逐渐凸显的社会弊端或缺陷造成的结果。填入的词应含有消极的感情倾向。B项“弊端”指由于工作上有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D项“矛盾”指认识不同或言行冲突而造成的隔阂、嫌隙。相比而言,“弊端”程度更重,能与“怀疑救国方案”照应,符合文意,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辨析。第二空,根据句意,此处所填词语应表示不好的方面,结合词义排除不恰当的选项,再根据句意继续排除,得出正确答案。第三

23、步,验证第一空。第二空,由“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知前文指的是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种种不好的方面,而“现象”是一个中性词,既可指好的方面,也可指不好的方面,排除D。“通病”与前面的“种种”语意矛盾,排除C。社会矛盾这一概念很泛化,每个社会都存在社会矛盾,不能成为否定资产阶级共和国救国方案的根本原因,排除B。 第一空,填入“鉴别”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填空。首先看第一空,从“认真思考”可知,要选择语义重一些的词语,因此选“甄别”或“鉴别”。“识别”指区分真假;“辨别”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两者均不需要“认真思考”,故不选。“鉴别”指审查辨

24、别;“甄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两者需要“认真思考”,排除A、C两项,在B、D两项中选择。再看第二空,从“开始怀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可知,“弊端”一词程度相对较重,且含有一定的贬义,用在此处比“矛盾”合适,所以第二空选填“弊端”,D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10.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遇到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的情况,依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判决。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表现符合该原则的是: A.因缺少直接证据证实被告人有罪,法院对被告人做出无罪判决 B.无法确定某犯罪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时,应当追诉 C.检察机关认为被告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决定免于起诉 D.法院

25、在认定被告人犯有数罪或一罪之间存在疑问时,发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依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判决。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缺少直接证据,属于“事实无法查清”,对被告人做出无罪判决,属于“有利于被告的判决”,符合定义;B项:无法确定追诉的时效,不属于“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且追诉并非“有利于被告”,不符合定义;C项:犯罪情节显著轻微说明已有罪责,不属于“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不符合定义;D项:对被告人所犯罪责存在疑问补充追查,是暂时未查清,并非“事实无法查

26、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且发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非“有利于被告”,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条件、结果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定义要点:在刑事诉讼中;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有利于被告;判决。 A项,由于犯罪情节显著轻微而免予起诉,并非事实无法查清或所需成本过高,不符合要点。 B项,发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非直接进行判决,不符合要点。 C项,因缺少直接证据而对被告人做出无罪判决,即事实无法查清时依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则判决,符合定义。 D项,无法确信是否超过追诉时效时应当追诉,并非有利于被告,

27、不符合要点。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 定义的关键词有“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有利于被告”。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因缺少直接证据证实被告人有罪”有利于被告,符合“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符合定义;B项“无法确定某犯罪行为是否超过追诉时效时”显然不符合“有利于被告”;C项“认为被告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说明事实已经查清;D项“存在疑问时,发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未直接判决,说明对被告不利。B、C、D项均不能说明“事实无法查清或查清事实所需成本过高”。故正确答案为A。11.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_,能够在注

28、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_,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_,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_。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察秋毫周密威慑力搪塞 B.明辨是非周详使命感推脱 C.抓大放小透彻好习惯塞责 D.高瞻远瞩入微内聚力敷衍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后文的“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可知,应该体现注重细节的方面这一含义。A项“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符合语境。B项“明辨是非”指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C项“抓大放小”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29、面,搞好宏观控制,对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D项“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三者均不能体现注重细节的含义,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其他空。“周密”与“细致”内容相近,符合并列语境。“威慑力”“无法搪塞”与“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的文意吻合。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填空。 多个词语的选词填空题适合采用排除法。文段旨在说明公司领导在细节方面如何有效管理员工。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句中的对应关系。文段第一空考查成语的搭配,“但一定要”后面有一句话,“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而这句话正好就是明察秋毫成语的体现。“明辨是非”

30、是指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抓大放小”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好宏观控制,对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高瞻远瞩”比喻眼光远大。这三个成语在文段中都没有对应,因此排除B、C、D三项。A项中“周密”与“细致”对应,“威慑力”对应“是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搪塞”也可与“马虎”形成对应。故正确答案为A。12.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31、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论据:无。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唐代古墓中有西汉时期的文物,与论点先秦陶片进入唐代墓穴的原因并无关联,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否定前提。古墓完好,没有漏水,说明不存在雨水冲刷的情况,具有削弱作用。C项:不明确项。唐代文人书写夔文,但夔文陶片是否就是唐

32、代的并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D项:不明确项。虽然“唐代的墓葬风俗”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下葬,但先秦陶片是否是墓主人喜爱的物品并不确定,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专家的观点,即“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是被雨水冲刷到唐代的墓穴中的”。要质疑该观点,可以说明并非雨水冲刷的原因。专家的观点:雨水冲刷是唐代墓穴中发现先秦陶片的原因。 A项,存在西汉时期的文物对题干观点不构成影响,无法说明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出现在唐代墓穴中到底是不是因为雨水冲刷的原因,不能质疑专家的观点。 B项,反驳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直接质疑了专家的观点。 C项,无法说

33、明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出现在唐代墓穴中到底是不是因为雨水冲刷的原因,不能质疑专家的观点。 D项,说明唐代墓穴中有先秦陶片可能是“另有他因”,但无法反驳雨水冲刷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削弱程度不如B项。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雨水冲刷是出现夔文陶片的原因。论据:无明显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提到古墓中还有西汉文物,未提及夔文陶片,也未提及雨水冲刷,无关选项,排除;B项:直接说明古墓没有漏水迹象,表明雨水冲刷并非原因,否定论点,当选;C项:说明唐代人也写夔文,并未提及雨水冲刷是否是出现夔文陶片的原因,不明确选项,排除;D项:说明唐代墓葬的风俗,并未提及雨水冲刷是

34、否是出现夔文陶片的原因,不明确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13.小王忘记了朋友手机号码的最后两位数字,只记得倒数第一位是奇数,则他最多要拨号多少次才能保证拨对朋友的手机号码? A.90 B.50 C.45 D.20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 第二步,根据“倒数第一位是奇数”,可知倒数第一位有5种情况;再考虑倒数第二位,有10种情况。故最后两位数字可能的组合有51050(种),即最多拨号50次才能保证拨对朋友的手机号码。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最后一位是奇数,有1、3、5、7、9五种可能;倒数第二位有09共10种可能,故最多要拨号次。故正确答

35、案为B。1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A.20世纪50-60年代 B.大跃进时期 C.20世纪6070年代 D.文革时期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成就。 第二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原子弹和氢弹)、人造卫星。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

36、其他四个国家为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其他四个国家为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故“两弹一星”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又试验成功;1960年,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导

37、弹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因此“两弹一星”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 故正确答案为C。本题相关知识点: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研发出来的成果。“两弹一星”精神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的情况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两弹一星”精神可当成政治语汇用在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领域上,例如,“用两弹一星精神创建一流大学”、“用两弹一星精神开发资讯产业”等。15.经济学上所推崇的“

38、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制度。 第二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概括地说,就是十个字:“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基础性工作。“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难职

39、工的基本生活。实施以上方针的根本目的是调节社会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目的。 A项,国家对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属于分配领域的调整,不是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该项应排除。B项,国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而不是提高生产效率。该项应排除。C项,国家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控,使其朝更加合理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的方向发展,目的是要促进社会成员之间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合理化,促进社会公平。该项应选。D项,扩大内需需要借助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目的不是扩大内需,而是促进社会公平。该项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C。16.能够从

40、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A.2006年第一季度,月均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00万吨 B.2007年第一季度,月均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高于全年平均水平 C.2006年412月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低于6万TEU的月份有3个 D.2007年第四季度的所有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均比上一年同期有所下降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且需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A选项,单平均数计算。定位表格第四列,“2006年3月累计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379.6万吨”。根据平均数总数/个数,8003=2400,2379.62400,错误。B选项,现期平均数比较。定位表格第七列,“2007年3月累计集装箱吞吐量

41、为21.8万TEU,2007年12月累计105.7万TEU”,根据平均数总数/个数,将分子取整处理,代入数据可得2007年第一季度月均集装箱吞吐量为22/37.3(万TEU),全年平均水平106/128.8(万TEU),前者低于后者,错误。C选项,简单和差类比较。定位表格第八列,数据差距较小,不再截位处理,则2006年4月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1.815.66,5月27.121.86,6月33.027.16,7月39.133.06,8月45.539.16,9月53.245.56,10月6253.26,11月71.8626,12月8071.86。低于6万TEU的有5、6月,错误。D选项,简单和差类

42、比较。定位第二、四列,减法计算,且数据差距较大,将数据取整处理。则2006年10月港口货物吞吐量为81347222=912(万吨),11月为91228134=988(万吨),12月为100899122=967(万吨),2007年第四季度每月港口货物吞吐量依次为871.1、905.2、916.1万吨,与2006年同期相比均下降,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17.()对于行动相当于()对于航行 A.目标;灯塔 B.信心;风帆 C.激情;桅杆 D.毅力;水手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目标”指导“行动”,二者属于主宾关系,“灯塔”指引“航行”,二者属于主宾关系,

43、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B项:“信心”和“行动”无明显逻辑关系,“航行”需要依靠“风帆”,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激情”和“行动”无明显逻辑关系,“航行”和“桅杆”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D项:“毅力”和“行动”无明显逻辑关系,“水手”可以控制“航行”的方向,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18.共有100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的内容共有5道题,15题分别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对。答对3道和3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这次考试? A.30 B.55 C.70 D.74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

44、: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反向构造类。 第二步,欲使通过考试的人数至少,则未通过考试的人数应尽量多。根据“共有100人”,可知15题分别有1008020、100928、1008614、1007822、1007426人做错,则总共做错20814222690(道)。第三步,由于答错3道及以上就不能通过考试,故每人只错3道题时,未通过考试的人数最多,有(人)。第四步,至少有1003070(人)能通过这次考试。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多集合反向构造,第一步:反向。第1道题错了人,第2道题错了人,第3道题错了人,第4道题错了人,第5道题错了人。第二步:加和。人。第三步:逆向考虑,为了让更多的

45、人不及格,这90道错题分配的时候应该尽量的3道分给一个人,即可保证一个人不及格,所以一共可以分给最多30个人,保证30个人不及格,所以及格的至少会有人。故正确答案为C。19.歌德评价帕格尼尼“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忘记了当时正在流行的霍乱。在维也纳,一个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一个乐队在演奏,当得知这只是一个叫帕格尼尼的意大利人用一把小提琴奏出的声音时,盲人大叫一声:“这是个魔鬼!”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帕格尼尼: A.火一样的激情 B.魔鬼般的演奏 C.超强的模仿力 D.高超的表演力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歌德评价帕格尼尼“在琴弦上展现了火

46、一样的灵魂”,接着讲巴黎人被帕格尼尼的琴声深深陶醉,最后讲维也纳的一个盲人听了帕格尼尼的琴声,评价“这是个魔鬼”。文段为“分分”结构,全面概括就是在说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效果很好,即表演能力高超。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为并列结构,描写歌德、巴黎人以及维也纳的盲人都被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所征服,意在强调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能力很强,对应D项。 A、C两项的“激情”和“模仿力”在材料中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B项“魔鬼般的演奏”仅对应盲人的话,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0.甲、乙、丙三名学生参加一次考试,试题一共1

47、0道,每道题都是判断题,每题10分,判断正确得10分,判断错误得零分,满分为100分。他们的答题情况如下:考试成绩公布后,三个人都是70分,由此可以推出,110题的正确答案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因题干信息不充分,选项信息充分,可结合选项解题。四个选项中第1、2、3、5、7、9、10题给出的答案相同,则这些题可以确定为正确答案。将已确定的这些题的答案代入甲的回答中验证,在这些题目中,甲得分为40分,为保证甲的得分符合题目要求的70分,则甲剩下的3道题应回答正确,即甲回答的4、6、8

48、为正确答案。综上,这10道题的正确答案为:。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两两比较进行分析。 先看甲和乙的答案。甲和乙的答案不同的有2、5、6、7、8、9这六道题目,根据已知条件,他们都得了70分,就是说他们都做错了三道,所以甲错的三道题目肯定在这六道题目当中,乙做错的三道题目也在这六道题目当中。因为如果在这六道题目当中,甲做错的题目小于三道,则乙做错的题目就大于三道了,所以剩下的四道题1、3、4、10是甲和乙都做对的题目。再看乙和丙的答案。乙和丙的答案不同的题目有1、4、6、8、9、10这六道题目,同理乙和丙的错题也都在这六道题目当中,那么乙和丙都做对的题是2、3、5、7这四道题目。

49、因此1、2、3、4、5、7、10这几道的答案就确定下来了。现在只剩下6、8、9三道题。第二步:根据第一步中结论和题干信息继续分析。根据甲的答案,现在知道甲错的题有2、5、7这三道题,所以6、8、9这三道是甲做对的题。综上,这十道题答案为:、。故正确答案为B。21.一个从小吮吸母文化长大的人一旦来到异国他乡,往往会遭遇“文化冲击”(CultureShock),有人更_地译为“文化休克”;这种不适应所在地文化、怀念故国文化的现象,就是乡愁。为了排遣深深的乡思、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大多数人都采取了_的态度。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巧妙事在人为 B.形象兼容并蓄 C.生动入乡随俗 D.

50、夸张顺其自然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文段强调刚出国的人为了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所采取的态度。C项“入乡随俗”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符合语境。A项“事在人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B项“兼容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D项“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和D项。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将“文化冲击”译为“文化休克”,是一种“生动”的表述,“生动”符合文意。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考查实词的混搭,文段将“文化冲击”译为“文化休克”,可以说翻译得比较生动巧妙,但没有“夸张”的意味,

51、由此可排除D项。 第二空考查成语的混搭,A项的“事在人为”指的是事情是靠人去做的,用于劝诫人要树立信心,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排除;B项的“兼容并蓄”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纳保存之意,C项的“入乡随俗”指的是进入别的国家,就学习当地的风俗习惯,均与“来到异国他乡”的语境相适应,这里选“入乡随俗”更贴切,C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22.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年增长率为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的是现期量计算。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南亚地区

52、2002年的饥饿人口比例为22%。第三步,根据公式:末期量=初期量(1+年均增长率)n1+n年均增长率+年均增长率2,可得2002年的南亚地区的总人口为(亿),则南亚地区2002年的饥饿人口量为18.322%4.0(亿)。因此,选择C选项。23.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

53、.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援引古典传统观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并由“所以”引出作者的观点“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接下来使用中国古代音乐“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的例子来论证观点。因此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话为文段的主旨句,即强调差异对和谐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由总结关系词“所以”可以判断出整个题干的语意重

54、点是其后的内容,即“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然后作者以音乐为例对这一观点进行具体阐述。因此结合选项,B项表述最为全面准确。A、D项错误,“音乐”只是为阐释观点所举的例子,而非文段论述的主题;C项表述片面,未能抓住材料的语意重点。故正确答案为B。24.2007年,下列国家(地区)中人口最少的是: A.中国香港 B.哥斯达黎加 C.新加坡 D.多米尼加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现期平均数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格中国香港、哥斯达黎加、新加坡和多米尼加所对应的行。第三步,根据人口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各国人口数,四个选项单位一致,不再考虑单位换算。中国香港

55、,;哥斯达黎加,新加坡,;多米尼加,10%;所以排除D选项,剩下的根据直除首位判定,其量级均相同,而中国香港、哥斯达黎加、新加坡的首位分别为6、4、接近5,则人口最少的是哥斯达黎加。因此,选择B选项。25.甲国生产了一种型号为su-34的新型战斗机,乙国在是否要引进这种战斗机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支持者认为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支持者的声音? A.su-30足以满足对地攻击的需要,目前乙国需要提升的是对空攻击作战能力 B.目前市场上有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型号战斗机 C.甲乙两国目前在双边贸易中存在诸多摩擦,引入s

56、u-34会有很多实际困难 D.目前还没有实际数据显示究竟是su-34还是su-30有更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要引进su-34新型战斗机。论据: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否定前提。题干中论据与论点间隐含了一个前提:乙国需要提升对地攻击作战能力。该项是对此隐含前提的否定,具有削弱作用。B项:无关选项。市场上是否有更好的战斗机,与是否要引进su-34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C项:无关选项。引入su-34有困难,与论点中是否要引

57、进su-34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不明确项。没有实际数据显示谁的对地作战能力强,不必然说明su-34对地作战能力一定强,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支持者的一项,需首先明确支持者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支持者的论据为“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论点为“应该引进这种战斗机”。要削弱该观点,可以说明无须引进这种战斗机。支持者认为需要引进su-34,论据是“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 A项,虽然市场上存在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战斗机,但乙国仍然可以引进su-34,不能削弱

58、支持者的观点。 B项,说明乙国没必要引进su-34,直接削弱了支持者的观点。 C项,说明支持者的理由不一定能成立,即不一定需要引进su-34,属于不确定选项,削弱的力度不如B项。 D项,说明引进su-34存在困难,但未必不能引进,削弱的力度不如B项。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支持者认为要引进这种su-34战斗机。论据:支持者认为SU-34较以往引进的SU-30有更加强大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要构成削弱,可对其论证进行削弱,使得论点和论据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项是无关项,市场上有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型号战斗机与

59、是否引进该战机没有直接关系;B项说明乙国需要的是对空攻击作战能力,而不是对地作战能力,削弱了论证关系,进而削弱论点;C项“没有实际数据说明”并没有对两种战斗机的对地攻击作战能力提出明确的判断,削弱的是论据;D项引入是否困难与是否支持引进无关。综上分析比较,B项削弱程度较C项更高。故正确答案为B。26.中华民族一直以其强烈的责任意识享誉世界,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尤其需要_人们的责任意识,这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_,也是时代的呼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增强要求 B.提高结果 C.加强需要 D.提升途径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的词语搭配“责任意识”,D项“提升”与“责任意识”搭配不当,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既是也是”可知,横线所在的句子与“时代的呼唤”是并列关系,该空应与“呼唤”对应。A项“要求”指提出具体愿望或条件,希望得到满足或实现,可以与“呼唤”对应,且“必然要求”也符合搭配。B项“结果”与“呼唤”不能形成并列,排除B项。C项“需要”与“必然”不能搭配,排除C项。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多个词语的选词填空题适合采用排除法。 先看第一个空,“提升意识”的搭配显然不恰当,D项排除。从第二个空的选词来看,首先可以排除C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