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故事集锦_第1页
关于孔子的故事集锦_第2页
关于孔子的故事集锦_第3页
关于孔子的故事集锦_第4页
关于孔子的故事集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孔子的故事集锦孔子的小故事 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 个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思想足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而 且我相信这个影响还会有几千年几万年。传说他有72 个徒弟,个个出类拔萃非同常人。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冉耕,很出色的一个。一次他过河 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女掉到河里就冒着生命危险将女孩给救 了起来。后来女孩的父亲为了表示对冉耕的感谢就给他送了 一头牛 (就当时而言,这头牛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金贵 ) , 冉耕正好也需要一头牛,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后来人们都 纷纷指责冉耕说他怎么这么没有风度呢,救了人还收人家东 西。冉耕很为难很委屈就去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对他说,你 收得好,

2、你要不收的话以后就没有人冒着危险帮助别人也没 有见义勇为的人了。孔子还有一个弟子叫颜回,很有名的一个。当时孔子 和他的弟子们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人。战乱纷飞的当 时,一个国家俘虏了别国的士兵就将他们脸上刺字变成奴隶 使用,鲁国有很多战俘在别国当奴隶。鲁国政府为了解救这 些奴隶就出台一个优惠政策,如果人们将鲁国籍的奴隶赎回 的话,不但可以到政府报销赎金还可以领赏。但是颜回在齐 国赎回了很多奴隶既不去报销也不去领赏,赢得了人们的称 赞,但是孔子却很生气地告诉他,你这个举动将鲁国的俘虏 们害苦了,以后么有人敢赎他们了。颜回很吃惊,孔子说, 你是富有阶层能有大批的钱赎奴隶不要报酬,但是大部分的 鲁

3、国人没有这些钱,如果他们以后赎回奴隶后去报销领赏的 时候人们肯定会拿你作比较会瞧不起他,但是如果不去报销 领赏的话经济上又负担不起。颜回醒悟后马上去报销领赏 了。人生来就是利己的,就是任何行动任何言语都是朝着 自己有利的方向,这种利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但是利 己和自私不一样,自私是损害他人的利益获得自己的利益。 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是很难让人做到的 ( 少数极高尚人士除 外) ,就像冉耕是一个很实在很直白的人,他需要牛就收下 了牛。颜回不需要钱,但是他需要名誉,于是他收下名誉。 我们不能过于强求放弃自己的 ( 应得的必需的 ) 利益为别的 利益服务,这有点违反人的本性,有可能效果适得其反。孔

4、丘六岁时的一天,正和隔壁的阿牛一起玩“礼容” 的游戏,这是妈妈徵在教给他的。孔丘扮演相国,阿牛扮演 国君。在街上摆出各种陶制的豆、盘等东西这还是妈妈 托临巷的陶匠伍浮子专门给做的,为此妈妈还给他织了半匹布表示感谢。阳光照在孔丘的脸上,胖乎乎的有点像苹果,但却很 严肃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对着阿牛鞠躬。忽然阿牛从国君的 位置上跳了起来,指着孔丘的背后笑了起来,他正想说话, 孔丘抬起头来,严厉地瞪了他一眼,说:“国君怎么可以在 祭祀的时候不守礼节,随便离座呢 ?并且还嘻嘻哈哈的,成 何体统! ”阿牛却也不管他,仍在笑着,说:“好怪的一个 人呐。”孔丘正待再说什么,却感到一双手放在了自己的肩 上,他不禁

5、回过头去。就在他回过头的瞬间,孔丘看到了一个今生今世再也 没有忘记的脸孔,这脸孔是这样的:头发一绺一绺地没有绾 在一起,额头上满是皱纹但下半边脸很平滑,只是左颊有一 道五厘米左右的刀疤,没有胡子,眉毛却很长,一张大圆脸 象脸盆一样,嘴巴楞大。这是脸,再看看他的身上:衣服非 常破烂, 左袖子干脆就没有了。 肩上斜背着一个干瘪的袋子。 头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土,象刚刚从土堆里打过滚又爬 了出来一样。孔丘当即小脸一呆但马上又镇定下来,抚着那 人的头说:“叔叔,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吧?不然你的头发怎么这么乱呢 ?你一定是从蛮夷地区过来的,不然你怎么会 这么穷困呢 ?”那人微微一笑,两颗七零八落的门牙凄

6、惨地 露了出来,说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孔丘不答话, 却反问道:“叔叔,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这是不合礼 节的。”那人当即一楞,转而一笑回答说:“叔叔确实走了 很远的路,但并不是从蛮夷地区来的,叔叔这么贫困只是因 为叔叔不会理财罢了。好了,叔叔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你 说你的名字吧。”孔丘说: “我叫孔丘。 今年六岁。 ”那人又转向阿牛, 说:“你呢 ?”阿牛往后退了一步,说:“我叫阿牛。”那 人说:“你们刚才在玩什么呢 ?”“礼容,”孔丘露出了笑 容,“还是我妈妈教的呢。可好玩了。”阿牛在一旁嘟囔了 一句:“才不好玩呢,要不是他比我高,打不赢他,我才不 玩这个呢 ; 还不如捉迷藏好

7、玩。”那人听了说:“好,你回 家吧,今天不玩了。 ”阿牛欢呼了一声, 跑了。 孔丘大声说: “不行,祭祀还没完呢,怎么能走呢。”却被那人一下子抓 住了肩膀,动弹不得。等阿牛走远了,那人放松了手。孔丘一下子挣开了, 大声说道:“你为什么不让我追他?还没祭祀完呢。”那人也不答他,问道:“孔丘,你喜欢这个游戏吗?跟叔叔说说原因好吗 ?现在基本上没有小朋友愿意玩这种游戏呀,你看, 阿牛就不喜欢。 ”孔丘板起脸来, 说道: ”这是妈妈教我的, 妈妈说礼是文王、周公两个大圣人制订的,应该好好学 习,她还编了礼容的游戏让我玩,这明明很好玩嘛,可 他们就是不喜欢。”说完孔丘噘起了小嘴。那人冷笑一声,大声说道:

8、“什么文王周公,什么周礼,全是骗人的鬼话 ; 小孩子鸟事不懂,在这里装模作样, 实在可恶 ! ”说完,一张脸变得狰狞可怖,瞪了孔丘一眼, 虽然是在大白天,孔丘还是吓得“妈呀”一声,转头就跑。 刚跑到街角, 被一个人抱个正着。 抬头一看, 正是母亲徵在。 孔丘这才定下神来。只听母亲说道:“这位先生贵姓?为何当街作此等模样,吓唬小孩子么 ?”这时再看那人,已经恢 复了常态, 听到徵在发问, 好象也觉得不太好意思, 低了头, 对徵在行了个礼,说:“对不起夫人,刚才一时发狂,丧失 本性,实在也有自己的苦衷,请这位夫人原谅 ; 这位应该是 令郎吧 ?我看他虽是儿童,在玩耍时却有一种雍容的气度, 所以多说

9、了几句。 请问夫人, 令郎玩的游戏是您教他的么 ?” 徵在微微一笑, 说:“正是我教的。 ”那人面色一整, 又对徵在行了个礼,说:“夫人真是大智大贤之人 ; 不过我 有一句话不得不说。夫人这样贤明,应该知道现在世界各国 都在努力发展经济, 增强国力, 所需要的都是实用型的人才, 周礼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诸侯之间尔虞我诈,只有辩 士、谋士等人才会吃香, 让孩子学周礼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 徵在脸色一沉,说:“先生错了。我虽然是个女人,却也知 道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无愧于心。实用和真理并不是等同 的概念 ; 周礼虽然暂时势微,却代表着当今世界的良心之所 在,和眼下流行的趋利之学分别执掌着社会生

10、活的的两端, 本来周礼就有被淹没的危险,我怎么能够看着这个社会被乌 烟瘴气所吞没呢 ?听先生谈吐不凡,肯定也是一个知识分子, 难道没有听到过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这句话吗 ?”说 完,徵在拉着孔丘就往家走。走了十来步,只听后面喊道:“夫人留步 ! ”徵在回 过头来,那人说道:“小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刚才出言 冒犯,请夫人原谅。小子虽然不才,对周礼却略知一二,愿 意为令郎做指引 ; 夫人虽是大贤,恐怕对周礼还不如小子知 道的多。”说老实话,徵在对周礼仅仅知道一点点,让孔丘学习 它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直发愁给孩子找不到好老师, 听到这句话,着实欢喜,连忙回了个礼,极力压抑着却也禁 不住露出了笑

11、容。说:“那就有劳李先生了。”一个周后,孔丘因为有老师指点,学的很快,整天乐 呵呵的很兴奋的样子,徵在看了很高兴,李耳也对他赞不绝 口,原本丑陋阴沉的脸也渐渐有了光彩 ; 颜徵在又给他缝了 一件衣服,为他买了牙刷肥皂,打扮好的李耳渐渐显露出他 温文儒雅的一面, 言谈举止之间, 自然透露出一股贵族气息。 让颜徵在很惊诧。这天下午,颜徵在织完了布,走到孔丘学习的房间, 见两人正在休息,就说道:“这些日子李先生辛苦了。李先 生的学识这么渊博,应该是家学吧 ?”李耳正在笑着的脸一下子阴沉了下来,露出一种很痛 苦的表情,低下头去,放开了原本按着孔丘肩膀的手,没有 说话。 徵在连忙说: “对不起, 李先生

12、。 ”说完就要退出去, 只听见李耳说:“孔夫人请等一等,”徵在停住脚步,“孔 夫人,我已经在您家里住了一个多周,却还没有告诉您我的 出身来历,实在很失礼。今天我就给夫人讲一下吧。” 李耳出生在一个鲁国大族,小的时候受到了很良好的 教育,父母一心想让他成为自己家族的继承者,就给他雇佣 了最好的周礼老师,让他学六艺,让他学习各种各样一个贵 族必须具备的品质 ; 李耳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十六七岁的时 候就成为贵族圈子里最出名的学识渊博者,被人们称为“周 礼之星”、“复兴者”、“周公第二”。李耳自己也非常得 意,一心想着要在各国贵族中推广已经没人理会的周礼,恢 复周礼昔日的荣光。可是正当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13、,一场变故 发生了。李家的政敌,大夫仲米是一个坚决的反周礼主义者, 他原来是个大商人,因为替鲁国国君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而 被封为大夫,他一直鼓动鲁君把商人的地位抬高,但遭到了 以李耳父亲为首的老贵族的坚决反对。仲米非常想把李氏一 家消灭,但却一直没有机会。鲁国储君行冠礼成年的时候,鲁君举办了一次盛大的 狩猎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仲米指使他手下的一名箭手往鲁 君的旁边射了一箭。事后,鲁君追查此事,仲米便指使手下 诬告是李耳的父亲所为。就这样,李家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李耳的父亲被杀头,母亲不久就因为悲伤过度而去世,李耳 逃出了鲁国。开始的时候,李耳并没有绝望,除了悲伤之外,他一 心想的就是到别的国家

14、去推行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伟大 报复。但他游历了很多国家,很少有国君愿意推行他的政策, 即便有那么一两个小国,也是不多长时间就失败。在一个叫塊的小国,他和掌权的一派政敌发生了冲 突,结果一败涂地,险些丧了性命,脸上还留下了一个刀疤 这使得李耳心灰意懒,再也不想过问政治,于是就想回到鲁 国,死在家乡。在曲阜城外遭到一伙强盗的打劫,情急之下 把衣服的左袖子给撕掉了。进城之后,就碰到了孔丘和阿牛 在一起玩游戏。孔丘对周礼的执着和徵在对周礼的信心让他想起了 自己的少年时代,也把他心底的一丝希望重新点燃,这才主 动要教授孔丘的周礼课程。李耳在孔丘家已经呆了有六个月了,外面的流言蜚语 渐渐地多了起来。说

15、颜徵在终于耐不住寂寞,开始勾引男人 To颜徵在也不在乎。倒是孔丘有一次在外面被一群小孩子 围攻了一番,说他是风流寡妇的儿子。孔丘仗着自己个子比 较高,冲了出来。回家以后,抽抽搭搭地跟母亲说了,正好 李耳也在旁边,感觉很郁闷。第二天下午,徵在到李耳房里找他吃饭的时候,发现 房间里空空如也,收拾地干干净净,一张纸条躺在桌子上, 写着:“孔夫人:令郎孔丘,师从本人李耳,时逾半载,其 艺已成 ; 近日李耳有事在身,不敢请辞,请夫人见谅。”徵在看了很久。没有说话。1 、磨咀磐对问项橐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好学。 司马迁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 强,更伐陈。”公元前 489 年,楚、吴两

16、国陈兵陈国,两军 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 ( 今河南信阳 ) 成 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 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 国都城郢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麦浪翻滚,稻谷金黄。孔子带 着子路、 子贡、颜回等高足, 沿大别山经邾国准备前往郢都。 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沿途风光,饱览无余:农 夫在田间荷锄劳作,牧童在山间牧牛牧羊。一条条河流弯延 曲折,清澈见底 ; 一行行树林绿荫遮日,一片片竹林随风摇 曳; 一座座村庄紧密相连,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间,间或 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天黑了,他们便寄居在附近的 村庄,或者找村民

17、了解当时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搜集民 歌、民谣,或者举办讲坛,探讨宣讲高深的“仁、义、礼、 智、信”之道。有时也在某个村落驻足二、三天以采风。一天,伴随着阵阵蹄声,漫漫尘烟,他们来到了新洲 道观河南面的旧街境内。只见大崎山似美女横卧于蓝天白云 之下,风高林茂 ;沙河漪澜清清流水潺潺 ; 狮子岩如猛狮踞 伏,气吞日月。这里山色迷蒙,湖光潋艳,鸟语花香,好一 片人间仙境。走出街南不远,车夫突然勒住缰绳,马儿长啸 一声,车子停下了。孔子问道:“何故停车 ?” 车夫答道:“前面有一群小孩挡道,夫子。” “让他们让道。”“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 ?”子贡 跳下车,没好气地说。“凭什么要我们

18、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 ?“一 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子贡怒目圆睁地吼道:“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告诉你,这是孔夫子的车 ! ”听到子贡与小孩发生争执,孔子无奈只得亲自下车瞧 个究竟。见到仪表堂堂、儒衫飘逸 举止优雅的一位长者, 小孩们毫无惧色,不以为然,继续用石块垒筑他们的“城 池”。孔子抚摸着一个俊俏的小男孩的头,和颜悦色地说: “小公子,请你们将石块搬开,让我们过去行吗 ?”小孩仰望着孔子说:“我们正在筑城,恕难从命。”“那好,我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答不出来,你就给我 们让道。”孔子思忖,要以“礼”服人,对小孩一视同仁。“你出吧,”这个小孩心想,我是东周守藏史老子的 高足,你还能难倒我

19、 ?“你听好了,”孔子问:“父母与夫妻熟亲 ?” “夫妻亲。”小孩答道。“不对,父母亲。没有父母哪有后代 ! ”“夫妻亲,没有夫妻,哪有父母 ! ” 他们各执一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父母亲”、“夫 妻亲”反复了二遍。子曰:父母者,衣食也。父母从小抚育儿女,衣食住 行、吃喝拉撤、教育成人、传道授业,那样不操心 ! 父母当 然亲。项橐还之以颜色:夫妻也,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同 眠共枕,相濡以沫,爱意绵长,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一日 夫妻还白日恩呢 ! 当然夫妻亲。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 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 ! ”转念一想,“君子无 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

20、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 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 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 ! ” “就是城池 ! ” 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 么要事吗 ?”“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 么呀?”孔子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我问您,您有多少 根眉毛?”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 根呢?”小孩

21、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 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 呢?”孔子为难地说。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 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 ! 还望多多指教。”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 期。”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 ! ”孔子只 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 ! ”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 没好好研究过呢 ! 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 断了。孔子

22、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 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 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 子,“给你 ! ”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 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 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 ! ”子路拿着斧子跑 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 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 虎之地也 !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 战国策 ?

23、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 问语 流传神州大地, 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 朝鲜、 越南、俄罗斯等国。 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好学。”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因湖北鄂东方言 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 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2 、孔子使子路问津问津遗迹今尤在,镌得丰碑立古岑。 约一个小时后,马车修好了。带着“惟楚有才,楚地 藏龙卧虎” 的喟叹,孔子师徒一行继续往旧街的东南方向 驰行。约走了 3 公里,前边一条山谷河流挡住了去道。河流 水深岸阔,不知津口在哪儿。孔子一行踌躇岸边,忽见

24、河的 上游有两名身材高大颀硕的男子正在田间并头而耕,便叫子 路去问渡口之处。子路来到那两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问道:“先 生,请问这条河流的渡口在何处 ?”一农夫答非所问,反问道:“车上坐着的执辔的人是 谁呀?”“是孔丘。”“是鲁国的孔丘吗 ?”“那么,他应该知道渡口在何处。” 另一农夫又问道:“你又是谁呢 ?”“我是子路。”“是孔丘的徒弟 ?”“是。” 农夫说:“你看,天下哪儿都是一样的动荡不安,谁 可以改变它呢 ?你与其跟着这种避人之人四处奔波,不如跟 着我们这种避世之人还更安逸自在。”子路不仅未问到津口,反而还遭一番奚落、教训,沮 丧地回告孔子。孔子听说后,怅然长叹。说道:“人是应该

25、有社会责任的,怎么能够隐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苍生于不 顾,而终日与鸟兽为伍呢 ?如果天下太平的话,那也用不着 我孔丘四处奔波了。”这两位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便是当时有名的隐者长沮 和桀溺。 人各有志, 儒家一直主张入世, 匡时济世, “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隐者认为天下大乱,已无 可救药,只能自保。因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问津于长沮与 桀溺,人们便将那条挡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称作孔子河。在河 流的两旁,长沮、桀溺耕种过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垄,一边称 之为长沮冲,一边称之不桀溺畈。论语、史记对子路问津均有记载。论语 ?微子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焉。”史记载:“长沮、桀溺

26、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 使子路问津焉。”并进行了一番对话:“桀溺曰: 悠悠者 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 ?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 之士哉 ! ?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 鸟兽不 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据钱穆论语新解注:“长沮、桀溺两隐者,姓名 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桀, 健义,亦高大义。一人颀然而长,一人高大而健。”孔子是否在新洲使子路问津于长沮、 桀溺,众说不一。 河南新蔡城南二十余里的关津,亦传说是当年子路问津 处 ;XX 县有子路村,拓城县、 XX县亦传说有子路问津处,山 东鱼台亦有此说。子路到底在何处问津,无史籍记载。 史 记记载

27、孔子自叶返蔡,见沮、溺耦耕使子路问津,其在叶 在蔡,还是在新洲,也未详细道明。 圣贤冢墓记载:“黄 城山即沮溺所耕处,下有东流,子路所问津处也。”明万历 黄州府志云:“按史记孔子自蔡如叶,注云,叶有黄城 山古志载,县以北十里有永安城,为楚所筑,楚因当都 之矣。今淋山河 (今 XX县地,与孔子河村南北毗邻 ) 正当官 道,亦有黄山。”清光绪问津院志云:“黄山,在孔子 河北,一名黄山铺,一名黄林墅。”按府志之说,叶有黄城 山,而孔子河这个地方也有叫黄山的地名。黄城山、黄山仅 一字之差,也许是后来简称之,且附近又有楚城,本地又是 官道,孔子由此到楚似在情理之中。明统一志 、清湖 广通志均载:“相传孔

28、子自陈蔡适楚,至此问津。” 据史料记载,约于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年)至武帝 元狩元年 (前 122年)间,邑人在孔子山旁挖掘出“孔子使子 路问津处” 石碑,淮南王刘安为纪其事,遂在当地建亭立 碑,修孔子庙,以供人祭祀,并征召学士在庙内讲学著书。 石碑仍在,虽经年历月,字迹依昭然,明代进士、书院主持 人萧继忠有诗云: “雾暗秦碑涩, 云生汉殿荒。 ”由此推断, 问津碑为秦时所立。原碑不知毁于何时,现仅存明人书写的 同文碑一块。3. 渡河落水山间晒一时风欺竹, 连江雨送秋。 鱼游浪影沉, 晒书佚事留。 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 但并不闭目塞听, 他们知道: 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

29、季氏,大家都明白, 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 ?”请孔子指点“迷津”。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 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 津”, 也必知楚之“迷津”, 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 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 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行,请驾好马车,都上船。”船夫用竹杆吃力地撑 着,马儿在水中随着木船过河,马儿会游泳。船到河心,突然大风骤起,木船在波涛中颠簸摇晃, 船儿忽高忽低,象一个醉汉似地立不稳,一船人都失去了重 心。整船人和马车经不住这种颠簸, 伴着风吹浪涌, 船一歪, 就翻落到河中。孔子师徒等人众都成

30、了落汤鸡,掉入水中, 衣服全湿透了。 人落水问题还不太严重, 这时的南方还不冷。 可惜了我的那些书,孔子喊道:“快救我那些书 ! ” 民间有谚: 孔夫子搬家 ?全是书。 孔子一生发奋好学, 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古时的书,其实都是一些竹简上刻或书写的篆字,东 汉蔡伦发明造纸,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都在其以后许多 年。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 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 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 ! 对岸 有一座山丘。 ”那座山有 300 多米高, 四面无倚, 独凸而立, 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

31、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 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 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 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经历了刚才的一番折腾,孔子站在山顶,俯瞰潺潺流 水,不禁仰天长叹道:“美哉水,洋洋乎 ! 可惜的是这儿没 有桥,此处要是有一座桥就好了,过往行人就不会如我等受涉水之苦了 ! ” 随后,孔子师徒落坐于两丈多长的长石上, 稍事休息, 以等书晒干。子路回想起近段的行程,种种不幸,不禁发起 牢骚,口里念叨: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习礼时,宋司马桓魑 欲杀师傅 ; 在于野被陈蔡大夫围困三日,粒米未进,很多人 都饿病了 ; 上午在旧街让项

32、橐毛孩戏弄,下午又人车落水, 真是不幸,可谓“风刀剑树严相逼”。孔子宽解道:“天降大任于我等,实现周礼,天下归 仁,任重而道远。忍饥挨饿,受苦受难,在所难免。我们必 须坚韧弘毅,矢志不移,死而后已。”孔子师徒当年晒书的山就在今问津书院的后边,山势 平坦,有茂林修竹,茵茵庄稼,被称之为晒书山。孔子当年 坐过的那块长石被称为“坐石”,周边还有后来他们驻足讲 学时供研墨行文之用的墨池、砚石。墨池即离坐石不远处的 小溪,溪边石黝如墨,故名墨池。临池石刻上刻有“墨池” 两字,尽管年代久远,仍依稀可辨。池边一石,形如砚台, 如天作之合。每遇天气变化,即有“墨水” 浸出,池水久 旱不涸。孔子的经典故事分享一

33、、智慧圆融故事取材于列子:仲尼篇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问孔子,有关他 的一些同学们的修养情况。他问道:“老师,颜回同学为人怎么样 ?” 孔子沉吟了一下答道:“颜回的仁爱之心比我要 好。”“那子贡呢 ?”子夏接着问。“他呀 ! 他的辩才比我好。”孔子笑着说。“那子路,子路同学呢 ?”子夏又接着问。 孔子开心地笑着说:“要说勇武精神,我们都不如 他。”“那子张呢 ?子张难道也有过老师之处 ?”子夏满脸 狐疑。孔子顿了顿,说:“子张同学,为人处世,庄重严谨 的作风,比我这个做老师的要强。”子夏听到这里, 禁不住站了起来。 他曲躬作揖地问道: “老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那四位同学,都有超

34、过老师 的地方,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师从老师您,学习呢 ?”孔子见子夏这样,忙举手向下按了按,并和蔼地对子 夏说:“子夏 ! 你别着急,先坐下,听我慢慢说。颜回同学 虽然他很仁慈,但有时他过分的仁慈,导致的不忍之心,使 他变得一味地迁就他人,影响了自己对事态作出正确的决 断,从而反而害了别人。 所以说,他虽能仁, 却不能忍。 ( 注: 佛家有时说慈悲生祸害,也是这个意思 ) ”孔子接着对子夏说: “至于子贡, 他的口才的确很好, 可谓辩才无碍。他精通语言的妙用,却不识语言的局限,不 懂得沉默的力量。所以,他能辩不能讷。”“关于子路,”孔子继续说:“他英勇过人,敢作敢 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

35、有时不懂得谦冲退让,持弱守 雌,蓄势而动。这样难免会意气误事。所以说,他能勇,不 能怯。”“而子张呢,”孔子说到这里沉了沉,然后说:“他 过于庄重严谨,以致清不容物。不能和煦接众 ,不能容纳 有污行的人,让人见之生畏,敬而远之。所以,他能庄,不 能谐。”“因此,”孔子最后总结道:“如果将这四位同学的 长处都加起来,来对换我的修养,我也是不愿意的。这也是 为什么,他们要一心跟从我,学习的原因。”二、神武不杀 谈到儒家的君子,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温文尔雅、谦恭 礼让、文弱书生形象。对作为儒家祖师的孔子,我们也容易 印象成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然而,查看古籍对孔子天 资与外貌的描述,却令人,大跌眼镜。

36、据孔子家语和淮南子的有关记载说,孔子长 得宽额、 狮鼻、阔口,大颅顶部微陷。 身长 (周制 )九尺六寸 周制一尺,约现代二十到二十三厘米。也就是说,孔子当时 的身高,至少在一米九二以上,可谓一标准的山东大汉。记 载还说,孔子的智慧,超过周朝的苌弘,一位通晓天文、地 理、人事的仕大夫。 孔子的胆气, 压倒当时著名的勇士孟贲。 孔子挪步轻追,可足踩亡命窜逃中的野兔。孔子力擎双臂, 能托起城关落下的城门。然而,尽管孔子勇力过人,伎艺超 群,却深藏不露, 很少有人知道。 他只是一心内修本来仁德, 外宣先王仁道,终成一代素王,万世圣师。所谓素王,古称 有帝王之德,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孔子所处的时代,

37、当时只有几百万人。但跟从孔子学 习的弟子,却有三千之多。他们都是各国来的精英人物,什 么样的人才都有。以孔子本身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加上众弟 子的辅佐,在当时,如想谋取一国权位,是不难做到的。然 而,孔子深知,社会的安定,大众的幸福,如果没有纯正的 道德思想作基础, 文化教育没有跟上, 仅靠权谋势力的支撑, 是不会长久的。而且,在这种状况下的安定与幸福,也是不 究竟的。所以,孔子宁可自己一生穷苦受累,寂寞凄凉,被人 误解不识时务,也要担当起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优 秀政治智慧的大任,为万世开太平,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孔子这种在任何环境下,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注重世人的德 性培养,注重社会纯正

38、思想的引导,从根本上,拯救世道人 心的行径,这在当时,也是很少有人理解的。甚至,一些个 人道德修养较好的道家隐士,对此也颇有微词。然而,“知 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也是后来真正儒者们,过 人之处。禅宗祖师达摩,来中土前,定中观察到中土有大乘气 象,这与中土有儒家精神的存在,不无关系。所以,有禅师 说,孔子如按佛家的标准衡量, 当属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转世三、穷通皆乐故事取材于庄子:让王篇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 蔡两国之间。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 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 在陈、蔡之间。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熬的 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 色。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 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 的数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