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区级及以上)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3_第1页
2009-2022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区级及以上)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3_第2页
2009-2022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区级及以上)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3_第3页
2009-2022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区级及以上)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3_第4页
2009-2022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区级及以上)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区级及以上)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热炉效应”,是指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它是由于触摸热炉与实行惩罚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得名。“热炉”形象地阐述了惩处原则:一、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例如企业领导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二、一致性原则。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只要触犯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三、即时性原则。当你碰到热炉

2、时,立即就被灼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绝不能拖泥带水。四、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并未体现“热炉效应”的是: A.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C.民不举,官不究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未体现“热炉效应”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主体、方式、原则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热炉效应”的定义要点: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警告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A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指王子违背了法律,会和老百姓一样处以惩罚,没有特殊

3、对待,体现了公平性原则,符合定义。 B项,“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说的是要清楚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要知法犯法,体现了警告性原则,符合定义。 C项,“民不举,官不究”指虽有不当行为,但当事人不向当局提出追诉请求,当局就不应追究,违背了即时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不符合定义。 D项,“法不阿贵,绳不挠曲”说的是法律不袒护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也不会向弯曲的地方倾斜,即公平公正,同等对待,体现了公平性原则,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四个原则:警告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第三步,辨析选项

4、。A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意为王子触犯法律,与平民百姓犯罪一样同等处理,体现了“一致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符合定义;B项:明慎所职,勿以身试法,意为明白自己的职责,不要自己亲身去做触犯法令的事,体现了“一致性原则、警告性原则”,符合定义;C项:民不举,官不究,意为百姓不检举揭发,官府就不追究过问,不符合“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处罚”,不符合定义;D项: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意为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体现了“一致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罚”、“警告性原则”、“

5、一致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公平性原则”。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意思是,王子违背了法律,会和老百姓一样处以惩罚,没有特殊对待,符合“公平性原则”,符合定义,排除;B项: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的意思是,要知道自己的职责,不要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符合“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罚”“警告性原则”,符合定义,排除;C项:民不举,官不究意思是,虽有不当行为,但当事人不向当局提出追诉请求,当局就不应追究,不符合“组织中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罚”,不符合定义,当选;D项: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意思是,法律不偏袒有权有势的人,墨线不向弯曲的地方倾斜,符合“组织中

6、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罚”“公平性原则”,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填入文中第2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B.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C.在医疗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存在短板 D.人工智能和医疗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第2段中间,需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横线之前提到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呈现了美好前景,横线之后通过“比如又如”举例介绍目前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横线处应体现出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应A项。 B项,“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对应问题之后对策的介绍,与横线后问题的介绍衔

7、接不当,排除;C项,“医疗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表述片面,后文还提及“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等其他问题,排除;D项,“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仅侧重人才不足,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人工智能为医疗打开更大空间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前说到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呈现美好前景。后文“比如”“又如”举了人工智能赋能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说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同时”表示对照并列,划线处句子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医疗过程中存在着问题”的意思。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下文语境。B项属于对策,与上下文话题不一致。C项“核心技术”仅能概括后文“又如”部分的问题,表述片面

8、。D项“复合型人才”只是举例说明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与文段的衔接与呼应。由横线后的“比如”“又如”可知,后文内容是对横线处所填句子的举例说明,正确选项应能对应后文举例的内容。分析选项,选择最能准确概括后文内容的一项。 完整解析:由横线后的标志性词语“比如”“又如”可知,后文是对横线处所填句子的举例说明。分析可知,后文论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存在数据有效率不高、人工智能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核心技术有短板、缺乏复合型人才等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可知,所填句子应说明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存在问题和不足,A项填入能准确概括后文论述的两个方面,恰当。B项

9、只能对应后文解决问题的措施,不能概括举例说明部分的问题,排除。C、D两项均只能对应后文举例部分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概括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A。3.最适合填入文中第段画线处的是: A.谨慎使用 B.不断完善 C.与时俱进 D.推而广之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横线后“因为”对空缺处进行解释说明,指出“现代采集狩猎者毕竟来自现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或多或少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意思是这种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靠性,A项“谨慎使用”强调在使用过程中要慎重,充分考虑到其中的不确定性,符合文意。 B项,文段没有体现出要对该方法进行“完善”,排除;C项,“与时俱进”指随时间发展不断进步,文段没有体现出

10、方法要随时间不断进步,排除;D项,“推而广之”强调要推广使用,而横线后重点体现该方法的局限性,与文意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极简历史系列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填入的词语是对第二种研究方法的描述,根据横线后的原因解释强调现代采集狩猎受到现代社会影响,也就是用它来研究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可能会有不适合不匹配的地方,因此对待这个方法不应过度迷信,而是要小心审慎、有所注意地使用。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谨慎使用”符合语境要求,当选。B项“不断完善”强调这个研究方法还有缺陷,语境未体现这一点,且用“必须”修饰程度过重,故排除B项。C项“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语

11、境中解释说明的部分并未体现这个研究方法陈旧,需要随时代发展之意,故排除C项。D项“推而广之”指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词义和语境无关,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分析总结横线前后文段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抓住后文“因为”这一解释原因的提示词,选出与之相符的一项即可。 完整解析:由横线后的“因为”可知,后文是对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因为”后论述的是现代采集狩猎者毕竟来自现代,他们的生活方式或多或少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因此横线处应是说明通过对现代采集狩猎部落进行研究来解读早期人类历史的方法可能会出现误差,所以研究时需要谨慎小心。A项当选。B项“不断完善”、

12、C项“与时俱进”、D项“推而广之”填入均与后文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4.某宿舍住着小华、小峰、小明、小刚和小强五名本科生,在确定学年论文指导老师时,他们将分别被分给张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当中的一人。张老师只研究古代文学,王老师只研究词汇学和古文字学,李老师只研究句法学和词汇学。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可指导两人,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已知: (1)小峰和小刚被分给了王老师。 (2)小华被分给了李老师。 若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兴趣被分配给了指导老师,则以下各项都是符合题干的陈述,除了: A.小明对词汇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 B.小明对句法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

13、 C.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小强对句法学感兴趣 D.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五名本科生、三名老师及其研究的内容,要求我们推出三类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注意本题要求选择的是不符合题干陈述的一项,可根据题干涉及的老师的研究内容作为突破口,寻找相关条件解题。题干条件:张老师只研究古代文学;王老师只研究词汇学和古文字学;李老师只研究句法学和词汇学;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可指导两人,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小峰和小刚被分给了王老师;小华被分给了李老师。根据“每位同学都按照自己的兴趣被分配给了指导老师”和可知,只能是小峰或小刚对古文字学感兴

14、趣,因此D项的“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不符合题干的陈述。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已知:剩余两位学生为小明和小强,由于每位导师最多可指导两人,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所以剩余两位学生小明和小强应分配给张老师和李老师。A项:如果小明对词汇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那么正好张老师和李老师各一个学生,可以分配;B项:如果小明对句法学感兴趣,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那么正好张老师和李老师各一个学生,可以分配。C项:如果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小强对句法学感兴趣,那么正好张老师和李老师各一个学生,

15、可以分配。D项:如果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分配给张老师,小强感兴趣的是古文字学,是王老师的专业,与前面推出的分配给张、李两位老师矛盾,所以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是错的。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 (1)张老师只研究古代文学;(2)王老师只研究词汇学和古文字学;(3)李老师只研究句法学和词汇学;(4)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可指导两人;(5)每位同学仅对所分配指导老师的一个研究方向感兴趣;(6)小峰和小刚被分给了王老师;小华被分给了李老师。第二步:根据题干条件分析选项。提问方式为哪项不符合题干的陈述,因此,可以考虑代入法。代入A项,小明对词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李老师,小强对古代文学感

16、兴趣可以分配给张老师,此时满足题干所有条件,排除;代入B项,小明对句法学感兴趣只能分配给李老师,小强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张老师,此时满足题干所有条件,排除;代入C项,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张老师,小强对句法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李老师,此时满足题干所有条件,排除;代入D项,小明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分配给张老师,小强对古文字学感兴趣只能分配给王老师,此时王老师已经指导了三个学生,与条件(4)矛盾,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5.某国研究人员招募大学生被试进行情绪与大脑活动的研究,先让大学生读一些能够激发嫉妒和幸灾乐祸的情绪的故事,然后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对被试脑部血流变化进行测定,发现,嫉妒情

17、绪与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活跃度有关,幸灾乐祸与大脑纹状体的活跃度有关,而且,在产生嫉妒情绪时前扣带回皮层的活动越活跃的人,其纹状体的活跃程度就越高。根据上述研究,最有可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大脑的功能变化可以证明,嫉妒和幸灾乐祸都是人之常情 B.喜欢嫉妒别人的人,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功能要比其他人更强 C.那些爱嫉妒别人的人,更有可能在别人不顺利时幸灾乐祸 D.喜欢幸灾乐祸的人,大脑的纹状体活跃程度要比喜欢嫉妒的人更高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中只是对嫉妒和幸灾乐祸这两种情绪进行研究,并没有涉及到嫉妒和幸灾乐祸都是人之常情,无中生有,排除;B项:题

18、干只是提到嫉妒情绪与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活跃度有关,但是没有提及大脑扣带回皮层的功能和其他人之间的比较,无中生有,排除;C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在产生嫉妒情绪时前扣带回皮层的活动越活跃的人,其纹状体的活跃程度就越高,而幸灾乐祸和纹状体的活跃度有关,可以推出,那些爱嫉妒别人的人,更有可能在别人不顺利时幸灾乐祸,当选;D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幸灾乐祸的人大脑的纹状体活跃程度如何,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有可能得出”,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题目研究情绪与大脑活动,尤其是嫉妒和幸灾乐祸的情绪与大脑的关系,不能推出“嫉妒和幸灾乐祸是

19、人之常情”,属于无中生有,无法推出。B项:选项中说的是“功能要比其他人更强”,而题干中提到的活跃程度高并不代表功能强,属于偷换概念,无法推出。C项:“在产生嫉妒情绪时,前扣带回皮层活动越活跃的人,其纹状体的活跃程度就越高”说明嫉妒情绪所影响的前扣带回皮层能影响与幸灾乐祸相关的纹状体,使“嫉妒”和“幸灾乐祸”二者可能有联系,可以推出。D项:题干中提到的是嫉妒情绪带动的“前扣带回皮层活跃越高”影响“纹状体”越高,而幸灾乐祸的人大脑的纹状体的活跃程度与嫉妒的人大脑纹状体比较没有体现出来,无法推出。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一段论述,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论述推出的一项,在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和

20、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题干研究发现:嫉妒情绪与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活跃度有关;幸灾乐祸与大脑纹状体的活跃度有关;产生嫉妒情绪时前扣带回皮层的活动越活跃的人,其纹状体的活跃程度就越高。 A项,题干中研究的是情绪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只能说明嫉妒情绪和幸灾乐祸的情绪与大脑的活动有关,但不能说明这两种情绪是人之常情,不能由题干得出。 B项,题干中说明“嫉妒情绪与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活跃度有关”,但没有说明活跃程度越高,功能就越强,不能由题干得出。 C项,根据信息可知,与嫉妒情绪有关的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活跃程度与和幸灾乐祸情绪有关的纹状体的活跃程度相关,可以推测“嫉妒”和“幸灾乐祸

21、”之间可能存在关系,可以由题干得出。 D项,由题干中可知,与嫉妒情绪有关的大脑前扣带回皮层的活跃度越高,纹状体的活跃程度也越高,但不能推测出喜欢幸灾乐祸的人的纹状体的活跃程度与喜欢嫉妒的人的纹状体活跃程度的比较情况,不能由题干得出。 故本题选C。6.专家证人,特指具有特定实践经验或专门知识,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的证人。专家证人对某一特定问题所发表的专业的、带有个人见解的观点、看法,称为专家证言。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涉及专家证人的是: A.晓峰在小区门口被张某撞伤后落下残疾。他认为是张某没有及时送他就医而导致自己残疾。晓峰提起诉讼,请目睹事故过程的王医生出庭描述事发经过 B.王老先

22、生过世后,其女儿出具父亲手书遗嘱,称父亲将房产全都留给自己,要求继母立刻搬出。继母认为遗嘱笔迹不是王老先生的,要求对遗嘱进行鉴定 C.某村居民王某的两个儿子因为如何瞻养母亲发生争执,村委会调解时,大儿子说当年分家时,请了有资质的调解员做见证,现在还请调解员来证明已经履行了义务 D.小安因为被同学欺辱,出现严重自杀倾向。小安的家长提起诉论,要求其同学做出赔偿,小安的心理咨询师出庭说明校园霸凌与小安的自杀倾向之间的关联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专家证人:“具有特定实践经验或专门知识”、“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专家证言:“对某一特定问题”、“专业的、带

23、有个人见解的观点、看法”。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请目睹事故过程的王医生出庭描述事故经过,不符合“专家证人”中的“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也不符合“专家证言”中的“专业的、带有个人见解的观点、看法”,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继母认为女儿出具的手写遗嘱中笔迹不是死者本人的,要求鉴定,不符合“专家证人”中的“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也不符合“专家证言”中的“专业的、带有个人见解的观点、看法”,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在村委会调解时,大儿子还请有资质的调解员来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义务,不符合定义“专家证人”中的“在法庭上”,但是符合“专家证言”中的“对某一特定问题”、“专业的、带有

24、个人见解的观点、看法”,符合“专家证言”,不符合“专家证人”,排除;D项:小安的心理咨询师出庭说明校园霸凌与小安的自杀倾向之间的关联,其中心理咨询师符合“具有特定实践经验或专门知识”,“出庭”符合“在法庭上”、说明校园霸凌和小安的自杀倾向的关联符合“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符合“专家证人”的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专家证人”,其关键信息为:具有特定实践经验或专门知识,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的证人。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王医生出庭描述事发经过,不符合“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不

25、符合定义;B项:继母认为遗嘱笔迹不是王先生的,不符合“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的证人”,不符合定义;C项:调解员来证明,不符合“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不符合定义;D项:心理咨询师出庭说明校园霸凌与小安的自杀倾向之间的关联,符合“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思路点拨:本题要求选择涉及专家证人的一项。分析专家证人的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具有特定实践经验或专门知识,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的证人”,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关键点分析选项。专家证人定义的关键信息:具有特定实践经验或专门知识,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

26、意见的证人。 A项,王医生出庭只是描述晓峰被张某撞伤的事发经过,并未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不符合定义。B项,继母认为遗嘱笔迹不是王老先生的,要求对遗嘱进行鉴定,只是要求鉴定,不涉及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的证人,不符合定义。C项,在村委会调解时,大儿子请调解员来证明他已经履行了义务,该调解员并不是在法庭上针对专业性问题阐述判断性意见,不符合定义。D项,小安的心理咨询师是具有心理咨询经验与心理学知识,在法庭上对校园霸凌与小安的自杀倾向之间的关联阐述判断性意见的证人,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7.定制公交是常规公交的补充,是公共交通的服务升级。它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

27、术的实现,来满足公众不同场景下的精准需求,提升公众的整体出行体验,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优质的服务,属于高科技、按需服务的新型公共交通服务。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定制公交的是: A.某大学在市内有多个校区,老师在多个校区内上课,交通不便。学校通过广泛调查,开设了多个校区之间的多条班车线路,提高了交通便捷程度 B.某医院在远郊区县开设了分院,为了方便医务人员去分院出诊,该院与公交公司沟通,增设了专线,定时接送该院医务人员往返 C.某房地产公司开发新住宅小区,向公交公司提出申请,公交公司为其延长了已有的公交线路,使得该小区的交通出行情况大为改善 D.有日常固定出行需求的居民可在某网络平台提出申

28、请,当相同目的地的人达到一定数量后,网站根据始发地分析,为这些人制定开通最佳路线,票价略高于常规公交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实现”、“来满足公众不同场景下的精准需求,提升公众的整体出行体验”、“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优质的服务,属于高科技、按需服务的新型公共交通服务”。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某大学通过广泛调查,开设了多个校区之间的多条班车线路,提高了交通便捷程度,没有涉及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实现”,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某医院与公交公司沟通,增设了专线,定时接送该院医务人员往

29、返,没有涉及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实现”,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某房地产公司向公交公司提出申请,公交公司为其延长了已有的公交线路,使得该小区的交通出行情况大为改善,没有涉及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实现”,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居民在某网络平台提出相应出行申请,网站根据始发地分析,为符合要求的这些人制定开通最佳路线,符合“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实现”、“来满足公众不同场景下的精准需求,提升公众的整体出行体验”、“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优质的服务,属于高科技、按需服务的新型公共交通服务”,符

30、合定义,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是常规公交的补充,是公共交通的服务升级;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实现,来满足公众不同场景下的精准需求,提升公众的整体出行体验;属于高科技、按需服务的新型公共交通服务。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该项只是通过“调查”,增加了班车线路,并非“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定义。B项:该项是为了方便去分院出诊,与公交公司沟通,并非“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定义。C项:某房地产公司开发新住宅小区,向公交公司提出申请,并非“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定义。D项:

31、居民网络平台提出申请,属于“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网站根据始发地分析,为这些人制定开通最佳路线,属于“按需服务的新型公共交通服务”,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思路点拨:本题要求选择属于定制公交的一项。分析定制公交的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方式(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目的(满足公众不同场景下的精准需求,提升公众的整体出行体验,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舒适、优质的服务)、本质(高科技、按需服务的新型公共交通服务),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 定制公交的定义要点:通过大数据应用及智能算法等技术;满足公众不同场景下的精准需求,提升公众的整体出行体验,为公众提供

32、更加便捷、舒适、优质的服务;高科技、按需服务的新型公共交通服务。A项,学校通过调查,开设多个校区之间的多条班车线路,并未体现应用大数据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要点。B项,某医院与公交公司沟通,增设专线,并未体现应用大数据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要点。C项,公交公司应某房地产公司请求,为新建小区延长已有公交线路,并未体现应用大数据及智能算法等技术,不符合要点。D项,网站结合部分有固定出行需求的人群的申请,根据始发地分析,制定并开通最佳路线,符合定义。故本题选D。8.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空间站的建设不仅彰显了探索未知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占据未来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科技制高点。中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发展

33、历程,不仅有空间站和航天技术自身的飞跃,还带动众多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进步和突破,带来了航天成果造福社会和普通人的无数美好场景。正因如此,建成和运营的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一个国家太空实验室,在如此独特环境下的太空科学技术实验平台上,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将有机会用珍贵的太空资源致力于科学发现,运用中国的空间站造福人类。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中国空间站: A.将带动科学领域进步进而造福人类 B.致力于提升我国航天科学应用效益 C.彰显了我国航天人强烈的创新意识 D.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国际合作新起点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从创新的角度阐述了空间站的重要意义,接着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近30年取得的成就,尾句“正

34、因如此”总结,指出中国空间站将助力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进而造福人类。由此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为文段重点,重在强调中国空间站的作用助力科学发现,进而造福人类,对应A项。 B项,由“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将有机会用珍贵的太空资源致力于科学发现”可知,中国空间站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提升我国航天科学”,而是有利于全世界的科学进步,排除;C项,呼应文段首句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成为国际合作新起点”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中国空间站彰显创新精神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描述了空间站的作用和中国载人航天带来的重要成果及意义。然后,“正因如此”宏观指代,引

35、出重点,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和运营能够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又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积极的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归纳。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为文段论述重点,即全世界科学家都将有机会用珍贵的太空资源进行科研并运用中国的空间站造福人类。 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指出空间站建设的意义;接着介绍我国载人航天近30年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果;最后以“正因如此”进行总结,说明中国空间站有助于促进全世界科学家致力于科学发现,造福人类。由行文结构可知,最后得出的结论为文段论述重点,即全世界科学家都将有机会用珍贵的太空资源进

36、行科研并运用中国的空间站造福人类。A项表述与此一致。B项错误,文段强调中国空间站对世界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我国的意义,排除。C项错误,“强烈的创新意识”对应文段首句,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D项错误,“国际合作新起点”文段未提及,排除。故本题选A。9.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提出,要全面强化老城空间的整体性,加强九坛八庙保护。关于九坛八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天坛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 B.明清两代帝王每年秋分时在日坛祭日 C.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 D.雍和宫先为雍亲王府,后成为藏传佛教寺庙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九坛

37、八庙指的是京城九坛和京华八庙。九坛,即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诸坛;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A项正确,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而夕月坛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秋分祭夜明之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的处所。B项错误,日坛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造,明清二代均于每年春分日遣官致祭,清制遇甲丙戊庚壬年由皇帝亲祭。C项正确,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D项正确,雍和宫

38、最早为清世宗胤禛作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1744),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其事务,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建筑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明清时代的皇帝每年春分时都会率领文武百官在日坛祭祀太阳神,而非秋分。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北京人文常识的考查,需要考生对其内容进行准确把握。北京市的重要文物景点是考试的一大热点内容,考生在备考时,

39、可采用表格法对其进行整理,把握其建成时间、作用及意义,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A项说法正确。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B项说法错误。“日坛”在今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东南方向,旧时祭日之处,明嘉靖九年建。明清两代帝王每年春分都会率领文武百官在此祭日。C项说法正确。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本朝先祖的家庙,占地200余亩,其建筑遵循周代“左祖右社”的规制,与社稷坛相对,是北京保存完整的大型明代殿式风格建筑群。D项说法正确。雍和宫最早为清世宗胤禛做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清高宗弘历降生和成长之地,是雍

40、、乾两代帝王的“在潜之居”。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正式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的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故本题选B。10.以下科学家与其所做的重要科学发现,对应正确的有: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居里夫人一一元素铀 C.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D.爱因斯坦一一能量守恒定律参考答案:A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万有引力定律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B项错误,元素铀的发现者为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钋和镭获得诺贝尔化

41、学奖。C项正确,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总结发表元素周期表。D项错误,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发现者为德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迈尔;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故正确答案为A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 第二步,A项:牛顿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指出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体运动轨迹有三种;C项:1869年,门捷列夫编成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位化学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理论基础。AC对应正确。因此,选择A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学家及其重要科学发现,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考生有一定知识

42、储备。考生在备考时,可按照时间顺序将科学家进行排列,总结其在科学方面的发现、发现的意义等内容,并准确记忆。 A项对应正确。1687年,自然哲学的科学原理出版。在这一著作中,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认为,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相互的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B项对应错误。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发现了元素铀。居里夫人发现的是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C项对应正确。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依照原子量大小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次排列,并编制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D项对应错误。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最初是由德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迈尔提出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许多科学

43、家进行探索的一个发现过程,其中做出直接的、主要贡献的科学家除罗伯特迈尔外,还有焦耳、亥姆霍兹和开耳芬勋爵。 故本题选AC。 11.下列选项中,涉及植物呼吸活动的有: A.大棚水果栽培中夜间适当降温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蔬菜产量 C.通过立体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 D.给土壤松土以促进植物根部生长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物学相关知识。考生可以通过常识,利用排除法进行判断。C项立体栽培的目的很显然是节省平面培育空间,与植物呼吸活动关系不大,可以排除。由基本常识可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维持自身生命活动,但在晚上由于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多制造

44、有机物、提高产量,与植物呼吸活动关系不大,排除B项。本题为多选题,可得出答案。植物呼吸是指植物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化合物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A项当选。因夜晚无光,植物主要是进行呼吸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越少。所以在大棚水果栽培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B项不选。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维持自身生命活动,但在晚上由于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多制造有机物、提高产量,与植物呼吸活动关系不大。 C项不选。立体栽培是在不影响平面栽培的条件下,通过四周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或者以搭

45、架、吊挂形式按垂直梯度分层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栽培形式。因此,通过立体栽培节省平面培育空间,进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与植物呼吸活动关系不大。 D项当选。给土壤松土可以增大土壤间的空隙,增加植物根部的透气性,方便空气的进入,进而增强植物根部细胞的呼吸。 故本题选A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常识。 第二步,温度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呼吸强度因之增大。通常在535摄氏度,温度每上升10摄氏度,呼吸强度增大11.5倍。在生产实践中,夜间给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降温,抑制了蔬菜的呼吸作用,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增加

46、产量。故A项涉及植物呼吸活动,当选。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量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故D项涉及植物的呼吸活动,当选。因此,选择A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植物呼吸活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绝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的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植物在有氧条件下,将有机化合物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A项正确,大棚水果栽培中夜间适当降温:通过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抑制储存蔬菜水果等的呼吸作用;充氮气也可以降低氧气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所以“大棚水果栽培中夜间适当降温”涉及植物呼吸作用。B项错误,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

47、)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延长光照时间,会增强光合作用,产生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但基本不影响呼吸作用。C项错误,立体栽培也叫垂直栽培,是立体化的无土栽培,这种栽培是在不影响平面栽培的条件下,通过四周竖立起来的柱形栽培或者以搭架、吊挂形式按垂直梯度分层栽培,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所以“通过立体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与植物呼吸作用无关。D项正确,松土可以增大土壤间的空隙,方便植物的根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给土壤松土以促进植物根部生长”涉及植物呼吸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D。12.关于生活用电,下列

48、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B.严禁在高压电线下打井 C.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D.换灯泡时需要先切断电源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错误,保险丝的作用是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热度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保护电路安全运行。铜丝的电阻率小,且不易熔断,不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因此禁止用铜丝代替保险丝。B项正确,在高压电线下打井可能会使井管触碰高压线造成人员死亡,因此严禁在高压电线下打井。C项正确,若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关闭电器电源开关,切断电源再救火。救火时应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如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不可用水直接灭火。D项正确,换灯泡前需

49、要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故正确答案为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B项:高压线产生的磁场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体有危害,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的损伤和导致肌肉能力障碍。不准在高压电线下打井,防止井管碰高压线造成人员死亡;C项:为了避免线路短路再次引发火灾,因为着火时线路电线绝缘层熔化了,正负线搭一起短路容易产生新的火源,所以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D项:换灯泡时需要切断总电源,因为有时候由于安装不规范,开关有可能控制的是零线,这时候如果刚好灯座螺口接的是火线,在安装时候碰到螺口很容易触电。BCD三项均表述正确。因此,选择BC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生活常识中的家庭用

50、电,可以根据生活积累用排除法作答。家用电器着火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否则火情会越来越严重,C项正确。换灯泡时也需要先切断电源,否则容易引发触电事故,D项正确。接下来只要判断A、B两项的对错即可。 A项说法错误。保险丝的作用是保护线路和用电设备。当供电电网出现故障或保险丝后面的电路发生短路等异常情况时,流入保险丝、导线和用电设备的电流会迅速增大,将保险丝熔断,从而切断电路,保护线路和用电设备的安全。由于铜丝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大,所以其极不易熔断。如果用铜丝代替保险丝,那么当线路和用电设备中的电流很大时,其无法切断电路,很容易导致线路的烧毁和用电设备的损坏,甚至引起火灾。因此,不可以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51、 B项说法正确。高压线和地面的垂直距离为5米左右。在高压电线下打井时,井管很容易碰到高压线,引发触电事故。 C项说法正确。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使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项说法正确。换灯泡时需要先切断电源,因为有时候由于安装不规范,开关有可能控制的是零线,这时候如果刚好灯座螺口接的是火线,在换灯泡时碰到螺口会发生触电事故。 故本题选BCD。 13.“对牙齿的细致研究,可以告诉我们许多关于早期人类日常饮食的信息,而日常饮食又可以揭示许多关于生活的信息。同样,男女之间骨骼大小的差异,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少两性关系方面的信息。”对牙齿和骨骼的研究属于文中的哪种研究方法? A.

52、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一种和第三种 D.三种都有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章第段指出“考古学家解读人类骨骼、石器和其他历史遗迹,研究远古人类及其猎物的遗骸,或者某些物品的残留物,如石器、制作品或者食物残渣”,对牙齿和骨骼的研究属于第段的内容,故应属于第一种研究方法,A项当选。 第二种方法是研究现代采集狩猎部落,第三种方法是基于现代基因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均不包括对牙齿和骨骼的研究,排除B、C、D三项。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极简历史系列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给定内容。牙齿和骨骼均属于“远古社会留下的物质遗骸”,即属于第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要求。因此,选择A选项。

53、解题思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判断,要求选出牙齿和骨骼的研究属于文中的哪种方法。解答本题,只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对照,选出正确的一项即可。 完整解析:由文章第二段“第一种是远古社会留下的物质遗迹。考古学家解读人类骨骼、石器和其他历史遗迹,研究远古人类及其猎物的遗骸,或者某些物品的残留物,如石器、制作品或者食物残渣”可知,对牙齿和骨骼的研究属于文中的第一种研究方法。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对现代采集狩猎部落进行研究,第三种研究方法是基于现代基因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对牙齿和骨骼的研究”不属于这两种研究方法,排除B、C、D。故本题选A。14.根据本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唐代餐具种类中

54、已有筷子和汤勺 B.家具的稳定发展使会食制延续至今 C.在西魏时代已经出现了胡床 D.西晋时期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坐姿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根据第五段“敦煌473窟唐代宴饮壁画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可知,“匙箸”表示唐代已有筷子和汤勺,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第七段尾句“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可知,表述正确,排除;C项,根据第三段“在同时代的其他壁画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马扎子)的人将双足坦然地垂放到了地上”可知,“同时代”指代前文的西魏时代,表述正确,排除;D项,根据第四段“及至唐代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可知,“西晋时期”表述有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

55、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原文第五段倒数第二句“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匙:勺子,箸:筷子,符合文意。B项对应原文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符合文意。C项对应原文第三段第三句“又可以看到坐胡床的人将双足”,符合文意。D项时间表述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内容与文章一一对应,选出与文章对应不正确的一项即可。 完整解析:A项说法正确,由第五段“再看敦煌473窟唐代宴饮壁画食桌上

56、摆满大盆小盏,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可知。B项说法正确,由第六段末尾“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可知。C项由文章第三段“在敦煌285窟的西魏时代壁画上在同时代的其他壁画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马扎子)的人”可知,西魏时代已经出现了胡床,该项说法正确。D项,垂足而坐的坐姿是高足坐具出现后的坐姿方式,由第二段内容可知,西晋王朝灭亡后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出现变化,高足坐具才开始出现,文章第三段说明垂足而坐的坐姿的过渡时期发展情况,第四段说明“及至唐代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由此可知该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5.某家电维修公司的职工每人每天最多完成5次修理任务。维修工小张上个月工

57、作了20天,总计完成修理任务98次。则他上个月每天完成的修理任务次数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A.190 B.210 C.380 D.400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若小张工作时每天都完成5次维修任务,则上个月应完成次维修任务,而上个月实际共完成98次维修任务,说明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某一天完成3次维修任务,其余的工作时间每天完成5次维修任务:从工作的20天中选出1天,有种情况;二、某两天是每天完成4次维修任务,其余的工作时间每天完成5次维修任务:从工作的20天中选出2天,有种情况。所以他上个月每天完成的维修任务次数有种情况,对应B项。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 第二

58、步,根据“每人每天最多完成5次”,则小张20天最多完成205=100(次)任务。题干中说共完成修理任务98次,则必有一天或两天共少完成2次,分情况讨论:(1)有一天少完成2次,情况数为:=20(种);(2)如果有两天共少完成2次,即一天少完成一次,情况数为=190(种)。总情况数有20+190=210(种)。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可改写为“小张工作的20天里每天可完成5次修理任务,但实际总共完成了98次,求少完成的205-98=2次修理任务,分配到20天中的情况数。”假设小张每天完成5次修理任务,则20天完成205=100次,实际上只完成了98次,那么所求相当于将少的2次分配到20

59、天里有多少种可能。可以分成2种情况:少的2次修理任务集中在1天,即20天中有1天只完成了3次,有 种可能。少的2次修理任务分别在2天,即20天中有2天只完成了4次,有 种可能。故共有 + =210种不同的可能。故本题选B。16.某工厂的工号为5位数字。甲乙两个工人工号五位数字连乘之积都等于1764,但是甲的工号五位连加之和比乙的大4。问乙的工号为: A.13677 B.22779 C.23677 D.33477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五位数字连乘之积等于1764,可拆分,结合四个选项中均有2个数字7,可知其余三个数字之积,则此三个数字可以有(1,4,9)、(1,6,6)、(2,2,9)、(2,

60、3,6)、(3,3,4)这5种情况,上述5种情况的数字之和分别为14、13、13、11、10,只有14比10大4,由于甲的工号五位连加之和比乙的大4,则乙的工号由(3,3,4,7,7)五位数字组成,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位数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由于五位数字连乘之积等于1764,对1764进行分解,可以得到1764223377;A选项中13677,13677882,排除;观察剩下选项都有77,所以是对223336进行因式分解,36229236334166149,然后进行组合使其满足甲的五位连加和比乙的大4,B选项的数字和是27,C选项数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