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3_第1页
2009-2022历年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3_第2页
2009-2022历年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3_第3页
2009-2022历年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3_第4页
2009-2022历年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住在富人区的她 2009-2022历年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既要用好“老办法”,也要掌握“新办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群众需求什么、期待什么,社会治理就应该重点关注什么。要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待,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和群众工作的经验总结。用好这个“老办法”,当牢记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表达诉

2、求、提出建议、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也要掌握运用互联网,学会收集网络社情民意,了解网民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网民的关切。根据这段文字,以下不属于“新办法”的是: A.把握网络舆情动向 B.深入实地走访考察 C.积极开展网络问政 D.关注网民需求期待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也要掌握新办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可知,“新办法”指“网上群众路线”。B项“深入实地走访考察”与“网上”无关,当选。 A、C、D三项均与“网上群众路线”契合,且可与文段尾句“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也要掌握运用互联网,学会收集网络社情民意,了解网民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网民的关切”对应,故三项均为“新办法”

3、,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人民网新论:创新方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位原文。“新办法”出现在首句,其后就提到了应“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接下来文段分别论述了“老办法”和“新办法”,最后一句是对“新办法”的具体说明,即“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领导干部要掌握运用互联网”,由此得知,“新办法”是与互联网相关。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网络舆情”与互联网相关;B项“实地走访”不属于互联网问政;C项“网络问政”与互联网相关;D项“网民需求”与互联网相关。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内容的判断。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抓住关键词“新办法”,明确“新办法”

4、与互联网有关,然后分析选项,选择不属于“新办法”的一项。 由“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也要掌握运用互联网,学会收集网络社情民意,了解网民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网民的关切”可知,“新办法”与互联网相关,A、C、D三项均与网络有关,都属于“新办法”。由“调查研究是用好这个老办法”可知,B项的“深入实地走访考察”属于“老办法”,不属于“新办法”。故本题选B。2.大学里有一些“冷门”专业,比如古生物专业、梵语专业等。有人可能质疑这样的专业有些“浪费”教育资源,因为它们很难与产业结合转化成生产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在就业市场上 。但或许这样专业的存在,本来就不能简单地

5、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鱼得水 B.炙手可热 C.学以致用 D.鹤立鸡群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前文“它们很难与产业结合转化成生产力”可知,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对口的工作较少,在就业中市场中难以受欢迎,B项“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现在也多用于比较火热,填入文中可以体现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受欢迎”之意,且能够对应前文“冷门”,当选。 A项“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无法对应前文“冷门”,排除;C项“学以致用”指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文段指出冷门专业难以与产业结合,并未指出冷门

6、专业的学生难以应用,排除;D项“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文段并没有“突出”之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这个专业,全校就她一个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冷门”以及后面的“因为”可知,横线处要表达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欢迎,横线前有“很难”,所以横线处要填入受欢迎的意思。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最相投的人或最合适的环境,也比喻有所依靠,没有体现出不受就业市场欢迎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炙手可热”可引申为很受欢迎,放入文段符合语境,保留。C项“学以致用”指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横线前搭配的是“就业市场

7、”,而且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语义不符,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句意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就业时不受欢迎,所填词语应与“很难”搭配,共同表示不抢手之意,选择与此相符的一项。 句意是“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不抢手,由横线前“很难”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示抢手之意。“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大,权势盛,“很难炙手可热”表示“冷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抢手程度恰当。“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学以致用”指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8、三者均没有抢手之意,排除A、C、D。 故本题选B。 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但要知道,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演进的,一个社会总会不断出现新的“落伍者”,即便是今天在数字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未来也可能沦为“落伍者”,面临今天部分老人所面临的困境。因此,抛开技术不谈,我们的公共服务,首先还是应在理念上有更多的包容、普惠底色,真正依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去设定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上的“现代化”。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从资源和技术上能有效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根本性难题 B.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遭遇数字鸿沟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 C.在相关领域针

9、对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D.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部分老年人群体带来不便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慢慢地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接着通过“但”进行转折,指出技术的发展是不断演进的,社会总会不断出现“落伍者”,今天的年轻人未来也可能沦为“落伍者”。尾句通过“因此”总结前文,提出我们应该从理念层面体现包容性,依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公共服务。文段重在强调用包容的理念依据不同群体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对应C项。 A项,“从资源上解决老年人难题”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B项,“遭遇数字鸿沟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为问题表述,文段重点在提出对策,问题表述

10、非重点,排除。D项,“给部分老年人群体带来不便”为问题表述,文段重点在提出对策,问题表述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让老人在数字化时代少碰壁,别再把他们视为“少数群体”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话通过背景铺垫先介绍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紧接着第二句话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指出即便是数字化社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未来也可能面临今天部分老人所面临的困境,属于问题表述。最后一句提出对策,即我们的公共服务应在理念上有更多的包容、普惠底色,真正依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去设定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为文段重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

11、C项为对策的概括归纳项,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旨归纳。解答本题要抓住“因此”这一提示文段结论的关键词,其后内容为文段主旨句,即我们的公共服务应在理念上有更多包容、普惠底色,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的“现代化”。 文段首先指出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但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总会有人成为“落伍者”;然后以“因此”得出结论我们的公共服务应在理念上有更多的包容、普惠底色,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去设定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的“现代化”。C项与“因此”后的结论相符,是文段意在强调的重点。A项,文段强调的是从公共服务的理念上解决“落伍者”面

12、临的困境,而不是从“资源和技术上”,排除。B、D两项仅着眼于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问题,未涉及对策,排除。故本题选C。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嵌入到题干图形的黑色区域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立方体: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立体拼合,解题原则为凹凸一致。根据题干要求,可知正确选项嵌入到题干图形的黑色区域后应为一个完整的立方体。从题干可以得知,正面缺少构成“L”型的4个格子,上面第一层缺少构成“L”型的4个格子,右面缺少3个格子,排除A、D两项;对比B、C两项,C项需要进行一定的旋转才可嵌入进去,而B项不需要发生位置变化,因此B项最合适。 故正确答

13、案为B。5.人体严密的免疫防御系统,会在细菌入侵时引起炎症反应,白细胞和大量“防御斗士”对病原体展开攻击,防御的一方通常会胜利。理论上讲,“刺激”消除后,炎症反应会逐渐消失,组织回到正常状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炎症依然会持续,这种低度炎症不像通常的炎症那样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其更像人体内未被完全熄灭的“火苗”。机体通过炎症反应抵抗病原体的过程,保障了人类的生存,但是科学家发现,这种低度炎症会缩短生命,促进许多年龄相关性症状,如认知衰退、神经变性、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过,引起和维持这些变化的机制,目前尚不能明确。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B.低度炎症的发生机制与影响 C

14、.细菌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D.年龄相关性症状的研究现状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在细菌入侵时引起炎症反应,理论上讲,“刺激”消除后,炎症反应会逐渐消失,组织回到正常状态,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引出特定情况下这种低度炎症会持续存在。随后解释了低度炎症的产生原理以及其好、坏两方面影响。故文段主要围绕“低度炎症”展开,从低度炎症的产生原理和对人类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对应B项。 A项,文段主要论述的核心话题为“低度炎症”,“人体免疫系统”范围扩大,排除;C项,仅对应文段首句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论述的是“年龄相关性症状的研究现状”,但文段论述的核心话题是“低度炎症”,排除

15、。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增强巨噬细胞代谢能缓解认知衰退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阅读文段前两句介绍了免疫防御系统会在细菌入侵时引起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会逐渐消失,文段第三句“但”转折后,指出会存在特殊情况:“低度炎症”,之后均围绕“低度炎症”进行论述,即“低度炎症”的影响及机制。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C项和D项都偏离“低度炎症”。B项符合文段主旨。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归纳。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但”,其提示的转折后的内容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正确答案应能概括转折后的关键信息。 文段首先指出,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会在细菌入侵引起炎症反应时,对病原体展开攻击,

16、“刺激”消除后,炎症反应会逐渐消失;接着以“但”转折,指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炎症依然会持续出现低度炎症;然后详细介绍了低度炎症的不良影响。分析可知,转折后内容为文段重点,即低度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不良影响。B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是转折前提及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细菌”不是文段论述重点,排除。D项,“年龄相关性症状”对应低度炎症产生的部分不良影响,其研究现状非论述重点,排除。故本题选B。6.当前,我国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创新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可以放任不管。“包容”意在鼓励创新,为各类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早期提供更加宽容的营商环境和法治环境,是尊重市

17、场新业态发展规律的体现;“审慎”则是在法治框架和法治原则下开展监管,在触及法治底线和监管红线的问题上必须严格依法监管。因此, ,应合理界定有效创新与有为监管的边界,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求法治框架下的动态平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障平台经济在创新发展与监管内运行 B.面对平台经济创新发展中的风险和挑战 C.平台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容易陷入困境 D.正确甄别平台的经济创新和发展的能力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横线在文段尾句,且为尾句的分句,需考虑与前后文的衔接。横线前首先引出互联网平台经济创新这一话题,阐明我国面对这一现象所秉持的原则,即“包容审慎”,接着通过“然而”进行转折,

18、表述对“包容审慎”定义的解释。横线后通过“应”提出对策强调要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达到平衡,横线处应既承接前文的话题,又能引出后文“寻求动态平衡”的对策。B项,既包含核心话题“互联网平台经济创新”,同时“风险和挑战”匹配对策“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当选。 A项,对应后文“界定有效创新与有为监管的边界”,但界定边界是寻求动态平衡的方法,不是对策所要体现的重点,横线后对策意在表达如何应对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与后文不匹配,排除;C项,文段主题词为“平台经济创新”,选项表述为“平台”,偷换概念,且“危机管理”无中生有,排除;D项,“正确甄别”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

19、段出处】理清创新与监管边界 积极应对长租公寓平台风险挑战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上下文语境。横线前介绍了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创新秉持的“包容审慎”原则的内涵,即“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在触及法治底线和监管红线的问题上依法监管”,接着通过“因此”进行总结,横线后属于对策表述,目的是“在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寻求法治框架下的动态平衡”。因此,填入的句子应体现出“互联网平台经济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能承接上文话题,又能衔接下文对策。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语境,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填充。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位置位于尾句且以“因此”引导,应为文段的总结句,与

20、文段整体话题一致;然后分析横线后有“应”,确定所填句子应能引出对策。据此分析选项,选择填入恰当的一项。 文段首先提出我国对互联网平台经济创新秉持的“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然后分别对“包容”“审慎”进行说明,最后以“因此”作结横线处所填句子应与平台经济创新的话题一致,且能够引出后文的对策。B项的“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呼应文段话题,“风险和挑战”引出后文的对策,填入衔接恰当,当选。A项的“在创新发展与监管内运行”与后文重复,本身就是对策,无法引出后文,排除。C项的“危机管理”从文段无法推出,排除。D项的“甄别能力”无中生有,与文段话题无关,填入衔接不当,排除。故本题选B。7.下列诗句对应的节气中,我国

21、大部分地区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的是: A.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每年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直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进入北半球,北半球才开始昼长夜短。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白昼短于黑夜的时间段是秋分至次年的春分。而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于每年的公历3月20日-21日交节。A项错误,“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出自唐代元

22、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描写了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这天的天光风物,生意葱茏。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为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描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清明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在秋分之前,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出自南宋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意为孤独

23、凄清的木芙蓉,冒着初秋寒意而开,花的心就像作者自己的心一样,凄楚不已。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在秋分之后,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常识。 第二步,我国处于北半球,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在夏季是昼长夜短(3月21日9月23日),在冬季是昼短夜长(9月23日3月21日),在春分和秋分为昼夜平分。D项“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诗句中“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1月5日-7日之间,故是昼短夜长。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古诗中蕴含

24、的地理知识,考生可用关键词法和联想法作答。联想生活经验可知,我国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越接近冬季,越可能“白昼短于黑夜”,因此本题实际就是要选出一个最接近冬季的节气。A项关键词“谷雨”、C项关键词“清明”表明这两项描述的都是春季,直接排除。B项关键词“露”可能是“白露”,也可能是“寒露”,但二者都不属于冬季的节气。 D项关键词为“小寒”,这一节气在冬季,由此可直接推出D项为当选项。 白昼与黑夜的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时,北

25、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我国位于北半球,若白昼短于黑夜,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A项不选。“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出自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涉及的节气是谷雨。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谷雨在春分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B项不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涉及的节气是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白露是春分之后、秋分之前的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C项不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涉及的节气是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春季的清明在春分以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

26、D项当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涉及的节气是小寒。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小寒位于秋分之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大部分地区昼短夜长,与题干相符。故本题选D 。8.动物园中有三种动物:骆驼、大象和猴子,它们的年龄均为整数。三个伙伴小张、小王和小李去动物园参观动物,他们各选择一种动物去参观,三人选的动物各不相同。已知:大象住在动物园东边的动物馆;骆驼已经4岁,住在西边的动物馆;小王去看的是动物园东边和西边之间的动物;小张去看的动物年龄最小;三种动物年龄从西到东依次增加,且平均年龄为5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猴子年龄为5岁 B.大象年龄为7岁 C.小王

27、参观的是大象 D.小李参观的是骆驼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条件。 (1)骆驼、大象和猴子的年龄均为整数;(2)大象住在动物园东边;(3)骆驼4岁,住在动物园西边;(4)小王看的是动物园东边和西边之间的动物;(5)小张去看的动物年龄最小;(6)三种动物年龄从西到东依次增加,且平均年龄为5岁。第二步:根据题干条件进行推理。根据条件(2)(3)和(4),大象住东边,骆驼住西边,可知住动物园东边和西边之间的动物是猴子,则小王看的是猴子,排除C项;根据条件(6)可知,三种动物的年龄排序从小到大为骆驼、猴子和大象,结合条件(5)可知小张看的是骆驼,排除D项;根据条件(3)可知骆驼4岁,根据

28、(1)和条件(6)可知,猴子的年龄为5岁,大象的年龄为6岁,排除B项。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根据条件可得:小王参观的动物猴子,排除C项;根据条件可得:住在西边的骆驼年龄最小,所以小张参观的是骆驼,小李参观大象,排除D项;根据条件中“三个动物的平均年龄为5岁”和条件中“骆驼已经四岁”,利用平均数计算公式可得:大象和猴子的年龄之和为11,再根据条件中“三种动物年龄从西到东依次增加”和题干中“它们的年龄均为整数”,可得:猴子的年龄为5岁,大象的年龄为6岁,排除B项。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涉及3

29、种动物、3种动物的年龄以及参观动物的3个人,要求根据题干信息推出这三类元素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解题时需严格依据题干给定的信息进行推理。 根据可知,从西到东依次是骆驼、猴子、大象。根据可知,骆驼、猴子、大象的年龄之和为15,且三种动物的年龄排序为:骆驼猴子大象。根据可知,骆驼4岁,则猴子与大象的年龄之和为11,它们的年龄均为整数,且4猴子大象,此时,猴子只能为5岁,大象只能为6岁。根据可知,小王参观猴子。根据可知,小张参观骆驼,小李参观的是大象。故本题选A。9.ADHD,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多动症”,在儿童时期常以多动、冲动、注意力缺陷等为主要表现,其中很多人的症状会 到成年期。成人多动症患者更是

30、一个被严重 的群体,我们给这个群体贴了很多标签,如“不靠谱”“拖延症”“低情商”“冲动狂”等。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 歧视 B.延迟 误解 C.保留 排斥 D.延续 忽视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成年期”,横线处所表达的意思为儿童时期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D项“延续”表示持续,语义符合,保留。A项“影响”表示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并非持续之意,并且与“成年期”搭配不当,可与具体的“工作”“生活”等进行搭配,排除;B项“延迟”表示推迟,语义不符,排除;C项“保留”侧重保存,文段并非此意,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通过后面的解释,给这个群体添加了很多非正常标签

31、,则体现出对该症状严重忽略,D项“忽视”体现了从未正视,疏忽、不在意,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你静下来心来学习啊”,对不起,这对我来说有点难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强调很多人的“多动症”症状会从儿童期持续到成年期,侧重时间上的持续性。A项“影响”指对别人的思想或行动起作用或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延迟”意思是推迟到较后的时间,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保留”指保存不变;暂时留着不处理;留下,不拿出来,语义均不符合,排除C项。D项“延续”意思是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符合文意。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后文可知,“不靠谱”“拖延症”“低情

32、商”“冲动狂”并不是对“多动症”的正确认知,因此是对成年人“多动症”的忽视,也就是不了解相关病情,D项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由前文介绍儿童多动症到后文介绍成人多动症患者可知,句意是一些儿童多动症患者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所填词语应表示持续之意。辨析选项词义,排除与句意不符的A、B、C。第三步,验证第二空。 第一空,由前文介绍儿童多动症到后文接着介绍“成人多动症患者”可知,句意是一些儿童多动症患者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在成年后依旧是多动症患者。填入词语应含持续之意。“影响”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不是指持续,排除A。“延迟”指事情发生

33、的时间延后、推迟,不符合句意,排除B。“保留”指有意地存留某事物,不是指病症的持续,排除C。“延续”指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其可以形容状态等的持续,符合句意。 验证第二空,“忽视”填入句中指成人多动症患者这一群体不被人们所了解、重视,人们给这一群体贴了“不靠谱”“拖延症”等标签,恰当。 故本题选D。 10.生物大分子药物(如蛋白质或核酸药物)的分子量非常大,很难进入细胞里面发挥作用。然而令人惊奇的是,病毒尺寸远远大于蛋白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细胞内,它是利用什么“秘密武器”呢?科学家在研究HIV时,发现病毒表面有一段氨基酸序列在入侵细胞时起着关键作用,于是他们把这段有用的序列克隆出来

34、,发现只要连接上这段多肽序列,无论是生物大分子还是几百纳米大小的颗粒,都能畅通无阻地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于是科学家将这种神奇的多肽称为穿膜肽。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穿膜肽技术的特征 B.穿膜肽技术的概念 C.穿膜肽的具体应用 D.穿膜肽存在的缺陷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论述科学家在研究HIV时的发现,通过“于是”进行总结,故尾句核心话题为“于是”之后的内容,即“穿膜肽”,且尾句强调的是“穿膜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即“穿膜肽的使用”,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下文应围绕这一话题展开具体论述,对应C项。 A、B两项的核心话题是“穿膜

35、肽技术”,并非“穿膜肽”,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D项,“穿膜肽存在的缺陷”即它存在的问题,文段尾句并未论述“穿膜肽”有问题,而是强调它起到的关键作用,话题过于跳跃,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关于病毒,有一个“特洛伊木马”的故事要讲给你听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述生物大分子很难进入细胞这种现象。接着通过转折词“然而”强调了“病毒”有个“秘密武器”可以穿透细胞膜,即病毒表面有一段氨基酸序列。最后介绍科学家将这段多肽序列克隆出来并称为穿膜肽。下文的话题应该和尾句的话题保持一致,需继续围绕“穿膜肽”论述,文段已经讲述了“穿膜肽”的命名及穿透特征,故下文应该介绍“穿膜肽”的具体

36、使用。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穿膜肽的具体应用”与尾句衔接紧密,最符合上述要求。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推断下文。解答本题需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文段采用设问句的形式,通过论述病毒可以进入细胞的原因引出“穿膜肽”的话题,根据话题一致原则,其后内容应继续围绕“穿膜肽”的相关应用展开。 文段首先提出“病毒尺寸远远大于蛋白质,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细胞内,它是利用什么秘密武器呢”之问,后文给出答案利用神奇的穿膜肽。依照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话题,具体论述穿膜肽应用中的神奇之处,C项的“具体应用”与此相符。A、B两项在文段末句有提及,属于本文内容,排除。D项,按照正常的叙述逻辑,应先介

37、绍优点再说明缺陷,其应在C项之后论述,排除。故本题选C。11.风能:核能:资源 A.听筒:话筒:音乐 B.保姆:保安:家政 C.木柴:木炭:燃料 D.包子:粽子:节庆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风能是一种资源,核能是一种资源,二者为并列关系,且均与资源构成种属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听筒、话筒是两种设备,二者为并列关系,但与音乐均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B项:保姆、保安是两种职业,二者为并列关系,但保安与家政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木柴是一种燃料,木炭是一种燃料,二者为并列关系,且均与燃料构成种属关

38、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D项:包子、粽子是两种食物,二者为并列关系,但与节庆均不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2.相反相成修辞手法是指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揭示出存在于客观事物深层的矛盾辩证关系,还可以增加语言的意蕴。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相反相成修辞手法的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D.这一天,死去的伟人在诗的国度里永生;这一天,活着的小丑在人们心上被埋葬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

39、义关键词。 “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选项这句话意为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横眉和俯首是一个人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态度,符合“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符合定义,排除;B项:选项这句话意为有的人虽然活着,但是他的道德败坏,就如已经死了一样没有价值,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高尚的品格,代代相传,永远激励后人。活着和死了是一个人的两个相互对立的状态,符合“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符合定义,排除;C项:选项这句话用芦苇和竹笋比喻那些没有学问只会自吹自擂的人,芦苇和竹

40、笋不符合“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不符合定义,当选;D项:选项这句话表达了不同类型的人在“这一天”的情况,死去和永生、活着和埋葬是一个人的两个相互对立的状态,符合“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符合定义,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联系到一起;揭示存在于客观事物深层的矛盾辩证关系。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千夫指”和“孺子牛”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两个概念,前半句指对待敌人绝不屈服,后半句指对人民甘愿服务,符合定义;B项:“活着”和“死了”是相互对立和排斥

41、的概念,体现了“深层次的矛盾辩证关系”,符合定义;C项:头“重”脚“轻”,虽然有对立的概念,但是并不是对同一个对象的描述,并不是“矛盾辩证关系”不符合定义;D项:“死去”和“永生”,“永生”和“埋葬”,均符合关键信息、,符合定义。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相反相成修辞手法的一项。分析发现,其关键点为“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一关键点分析选项。相反相成修辞手法定义的关键信息:把通常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A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横眉”和“俯

42、首”是两种相互对立的态度,是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符合定义。B项,“活着”和“死了”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是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符合定义。C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指骄傲自满的人,不扎实做事,偏好虚名浮事;嘴上浮夸刻薄,而肚子里没有学问和真功夫。该句中不含相互对立、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不符合定义。D项,“死去”和“永生”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活着”和“埋葬”是两种相互对立的状态,是把相互对立的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13.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43、., 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为分组分类题目。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图形均有一条曲线,且曲线和直线交点明显,考虑曲直交点数,但图形曲直交点均为1,无法分组。观察图四切点特征明显,考虑切点数量。图的切点数量均为1,图的切点数量均为0。即图为一组,图为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A。14.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取得阶段性成功。下列关于我国探月工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采集月壤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采”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 B.“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

44、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C.2011年我国的嫦娥二号实现了环绕月球的目标 D.2019年我国的嫦娥四号完成了首次月背登陆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项错误,嫦娥五号任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采样返回”,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中的第三步。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该项“采”表述错误,应为“回”。B项正确,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

45、”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C项正确,嫦娥二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2010年10月1日,中国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号进入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我国的嫦娥二号再次实现了环绕月球的目标。2012年12月15日,嫦娥二号工程宣布收官。嫦娥二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为后续实施探月二期工程的“落”和“回”以及下一步开展火星等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进程又

46、跨出了重要的一步。D项正确,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按照预定方案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人类探月历史60年来由中国人书写的又一壮举,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战取得圆满胜利。A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是2020年末到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的一

47、项重大突破,考生只要关注相关新闻即可知道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指的是“绕、落、回”,并由此直接得出答案为A。 A项表述错误。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的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中“绕、落、采”的表述错误,应为“绕、落、回”。B项表述正确。“嫦娥工程”是一个由我国国家航天局启动的探月试验,是我国第一个探月工程。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

48、”“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C项表述正确。“嫦娥二号”是我国探月工程中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号”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开始环绕月球飞行;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前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进行环绕探测。D项表述正确。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内的预选着陆点,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降落在月球背面。故本题选A。15.传承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刻精神内涵,民间艺

49、术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手工技艺,离开村庄谋生。对于大多数普通艺人,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只是一个概念,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和追求家庭收入最大化仍然是最先考虑的因素。传承文化和提高收入的矛盾始终贯穿于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过程之中。对于民间艺人,作为“理性人”去追求收入最大化无可厚非,而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真正让民间艺人扎得住根、沉得下心。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激发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 B.经济效益影响民间艺术的传承 C.提高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 D.民间艺术传承的断代

50、危机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论述经济效益对于传承弘扬传统民间艺术很重要,接着通过很多年轻人放弃手工技艺,外出谋生的情况说明在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传承文化和提高收入的矛盾。后文通过“需要”针对上述矛盾提出对策,论述民间文艺工作者要在保证民间艺人物质生活的基础上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故文段重点强调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对应A项。 B、C两项,分别强调“经济效益”和“经济收入”,均未提及文段主题词“文化自觉”,排除;D项,“断代危机”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民间文艺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引出“

51、经济效益”对民间艺术的重要性,接下来具体论述“经济效益”为何重要,最后一句话通过转折关系“而”引出对策“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民间艺人的自觉意识”,故文段重点句为尾句对策,强调要提升民间艺人的自觉意识。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B项“经济效益”和C项“提高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为转折前强调的内容,并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和C项,D项“断代危机”文段未提及,排除D项。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主旨归纳。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的行文结构。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的重点,即针对大多数普通艺人认为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只是一个

52、概念、追求收入最大化的问题,提出应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 文段首先指出民间艺术能否带来经济效益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接着分别从年轻人和普通艺人谋生的角度说明传承文化和提高收入之间的矛盾,并对民间艺人追求收入最大化的行为表示理解;最后从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角度出发,阐述应该思考如何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由此可知,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对策”的行文结构,对策部分为文段重点,即如何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A项表述与此一致。B项,仅对应弘扬传统民间艺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未体现文段尾句针对此问题提出的对策,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

53、,仅对应“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与文段强调的“如何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真正让民间艺人扎得住根、沉得下心”的论述重点不一致,排除。D项,“断代危机”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16.电视在家庭中基本可以保证固定的开机时长,这就给电视广告提供了足够大的“曝光”空间,不仅可以提高受众的,同时更容易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共鸣,无形之中增强广告的效果。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积极性 营销 B.多样化 吸引 C.保有量 交互 D.覆盖量 传播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前“给电视广告提供了足够大的曝光空间”以及“提高”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受众

54、的数量有所提高之意。C项“保有量”指拥有的数量,D项“覆盖量”指在一定程度之内的数量,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积极性”指进取向上的思想和表现,多搭配工作,文段未体现思想及表现,排除;B项“多样化”指种类多种多样,文段未提及种类,排除。 第二空,搭配“广告”,根据“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共鸣”可知,广告起到了传递信息的宣传作用,横线处应体现广告的宣传作用被增强之意。D项“传播”指广泛散布、信息传递,符合文意,当选;C项“交互”指相互联系交流,多用于人机交互,与广告搭配不当,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互联网的下半场,电视产业的风口在哪里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保证固定的开机时长提

55、供了足够大的曝光空间”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是受众数量多。A项“积极性”意思是肯定的、正面的、促进发展的、努力进取的、热心的。B项“多样化”意思是指多种样式。两者均不符文意。故排除A项、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要填入的词是修饰广告的效果的。C项“交互”,意思是替换着、互相、彼此,指交流互动。而广告的效果是单向的,即让受众了解,不涉及互动,故语义不符,排除C项。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电视广告提供了足够大的曝光空间”可知,所填词语应能表达为电视广告提高受众数量的意思,据此排除A、B。第三步,再看第二空,句意是电视广告在家庭成员

56、之间产生共鸣,无形之中增强了广告的宣传效果,据此排除C。 第一空,由“给电视广告提供了足够大的曝光空间”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电视广告受众数量多的意思。“积极性”指进取向上、努力工作的思想和表现,不符合句意,排除A。“多样化”指多样的,不符合句意,排除B。“保有量”指处于在用状态的某种物品的数量。“覆盖量”指所辐射范围的数量。两者符合句意。 第二空,句意是电视广告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共鸣,无形之中增强了广告的宣传效果。“交互”指相互联系交流,所填词语体现的是广告的效果,不含相互交流之意,排除C。“传播”指广泛散布,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17.农业生产周期指在连续不断的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从开

57、始生产到获得产品的整个过程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在种植业中一般是从整地开始到产品收获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在畜牧业中一般是从饲养幼畜开始到获得畜产品的时间。由于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有自身的特性,并且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其生产周期一般比工业生产周期长。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涉及农业生产周期的是: A.小李耕地、播种、打枝、摘棉花、纺线、织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B.小黄办了一家乡镇企业,从原材料购进、生产管理再到产品销售,他都亲力亲为 C.小刘今年在承包的荒山种植优质苹果树苗,经科学管理,树苗全部成活且长势良好 D.小王有个养猪场,虽年复一年重复着把猪崽养大的简单枯燥劳动,但始终干劲十足参考答案:A

58、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连续不断的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从开始生产到获得产品的整个过程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在种植业中一般是从整地开始到产品收获所经过的全部时间”、“在畜牧业中一般是从饲养幼畜开始到获得畜产品的时间”。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小李耕地、播种、打枝、摘棉花、纺线、织布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耕地符合“从整地开始”,“摘棉花”符合“产品收获”,整个流程符合“连续不断的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从开始生产到获得产品的整个过程所经过的全部时间”,符合定义,当选;B项:小黄办企业,买进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属于工业生产活动,不符合“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小刘种

59、苹果树苗长势良好,没有提到最终是否获得产品,也没有提到是否是连续不断种树苗,不符合“连续不断的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从开始生产到获得产品的整个过程所经过的全部时间”,不符合定义,排除;D项:小王年复一年重复把猪崽养大,畜产品指的是畜牧业生产所获得的产品(包括乳、肉、蛋、毛、皮及其副产品),养大后的猪崽属于牲畜,不属于畜产品,因此最终并未获得畜产品,不符合定义,排除。注:A项中的纺线、织布虽属于加工业,但前面的耕地到摘棉花涉及了完整的农业生产周期。而D项并未获得畜产品,生产周期不完整。考虑本题提问方式为“涉及”,只有A项涉及了完整的农业生产周期,因此择优选择A项。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

60、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在连续不断的农业再生产过程中,从开始生产到获得产品的整个过程所经过的全部时间;种植业中一般是从整地开始到产品收获所经过的全部时间。畜牧业中一般是从饲养幼畜开始到获得畜产品的时间。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小李从耕地开始种植棉花,所涉及的生产周期应该是从耕地开始,到摘棉花为止,棉花就是种植业中涉及到的收获的产品,而纺线和织布不属于农业生产过程了,不过本题问法是选项涉及农业生产周期的选项,本选项中纺线和织布是多余的,不过前面的确涉及,选项满足题意;B项:小黄办乡镇企业,只涉及原材料的购进、生产和销售,但是否是属于农业生产不确定,不符合“连续不断的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