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梳理2022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梳理2022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梳理2022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梳理2022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梳理2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梳理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其次章学问总结梳理2022 1、【岩石分三大类】 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凹凸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凹

2、凸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 积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风蚀地貌(风蚀凹地、蘑菇); 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减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

3、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汲取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汲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汲取红外线。对可见光汲取的很少。 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汲取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凹凸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赤道低压带:由于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掌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副

4、热带高压带:由于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掌握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 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掌握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

5、的温哥华四周、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由于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潮湿地区。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移动的缘由: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掌握,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掌握);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掌握,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掌握)。 6、【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锋面气旋。 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消失沿中心向肯定方向延长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7、【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

7、: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8、【洋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淌(与半球反气旋方向全都),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淌(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全都)。 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

8、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 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集中,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 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成果 网友阅历一: 高考就是三大块:自然地理,人文

9、地理和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考时间计算,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分布,气候的特点、分布和成因,洋流,水循环。 人文地理就是考区位分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线、点、中心)、商业中心或小区等。 区域地理就是定位。就是考通过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来定位。重要的经线有:0、30E、60E、90E、120E、150E、180、120E和75E计九条。重要的纬线有:0、2326N、30N、35N、40N、6634N、30S、40S和6634S,也是九条。 在这上面多花一点功夫吧!多看多记,适当做一点基础题目就行了! 祝你好运! 网友阅历二: kinden73295 我是地理师范专业的,我觉得地理还是要结合地图看,

10、把每一个学问点都结合到地图上。然后就是书,横向纵向都要串起来,理解它很重要的。最终是怎么在考试中拿到最多的分数,最好还是总结出答题的模式,(如: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成因,可以从“三位(地理,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回答,往上套就行了),把做过的试卷拿出来看标准答案总结吧。 还有学习地理,从自然地理,大气,水文等,都是规律性的东西,如地球的公转,自转,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时区等,都是规律性的东西,有许多都是有公式的东西,记得它们就可以。 自然地理中,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要记得每个区域划分的特点。它们的划分都是有共性的东西。如气候带的划分,日本的是温带季风,英国是温带海洋,虽然它们都是岛国,

11、但由于它们在大陆的东西部,它们的气候划分就不一样。 记得关键性的地区,地理标志性东西,如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它们我国冬季是0度等温线的位置所在。 自然地理中,每个地区资源分布,都是要记得,要知道伊拉克产石油,南非产钻石,非洲的矿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人文地理中,许多东西都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产生的人文现象,如我国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地区进展慢,地形,海陆位置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人文地理中,区位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分析一个区位,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说明,这是答题的套路,自然条件有,气候,水文,土壤,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有,人口,交通,科技水平,政策等。这些在学习地理中都是要记得的。 弄清晰这些规律,普遍性和特别性的结合,其实学习地理也并不难。 网友阅历三: wushu368302 1.多看地图,要达到看着地图就能把学问点说出,以图化文. 2.预习时就要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人种(白,黄,黑) 地形(地势,主要地形,起伏)宗教 河流(流向,长短,发源)经济(旅游,工业,农业) 气候资源 来简洁的总结归纳,以达到初步把握学问点的效果. 3.总结归纳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