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苏教版_第1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苏教版_第2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苏教版_第3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苏教版_第4页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作业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31 讲 生态统物循、息递其定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确的(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群和无机环境之间B使用粪便作肥料,粪便中的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C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污染的湖泊中鱼类大量死亡起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节属于正反 馈调节解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错误;植物不能利用粪便中 的能量, 错误生产者同化的有机物的能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错误;鱼类大量 死亡引起腐生细菌增多,加重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D 正。答案:2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非物的物质和能量、大量的植物、动物

2、和微生物等组成成 分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行使一定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 )A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和能量中没有有机物B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这一能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C呼吸消耗的能量占该营养级化量的比值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越来越大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动和信息传递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解析: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有有机物 错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功能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正确养级别越高的生物生长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 量越多,细胞呼吸作用越强,故呼吸消耗的能量占该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随着营养级的升高 越来越大C 正确生态系统的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

3、递,维持了生态系统的 相对稳定, 正。答案:3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 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 )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熟、高产的目的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圈养家畜、散养家禽是为 了减少能量的消耗,未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符合意;干扰害虫正常交尾的性引诱剂 为化学信息 不合题意长禽的光照时间和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都是利用的物理信息, C、D 不合题意。答案:- 1 -4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内

4、CO 消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 CO 释量,乙示分解者呼吸作用 CO 释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 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 CO 消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 CO 的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解析: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的 项 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而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 成作用 CO 消量,所以流经

5、该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B 项确;人工生态系统由于人工调节,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故 C 项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 量大于各个营养级的呼吸消耗,有积累,故适宜物种生存,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抵抗力 稳定性增强D 项正。答案:5食叶性害虫美国白蛾对农作的危害极大,周氏啮小蜂能将卵产在其蛹内,并在蛹内 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但在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腹 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A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白蛾和周氏啮小蜂都属于消费者B在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之存在着能量流动且具有单向性C柄腹柄翅缨小蜂的引入可

6、能降低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雄性美国白蛾防治虫害属于化学防治解析: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和周氏啮小蜂都属于消费者 正;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正;根据题干“引入柄腹柄翅缨小蜂数年后,柄 腹柄翅缨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取代了周氏啮小蜂”,可知引入外来生物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物 种丰富度降低,可能会降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 雄性美国白蛾防治虫害属于生物防治D 错误答案:6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入以 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

7、段时间, 水体基本实现了 “水”“景”“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 )- 2 -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丧失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解析: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 丧失,A 错;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由于其茎叶部分高出水面,因此它们更能够充分的 利用光照,因此引种二者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 正;放养植 食性鱼类,鱼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

8、,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鱼类,进而 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 确这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 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 正。答案:7生系统部分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分营养级的部分能量值(单Jma)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 )A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肉食性动物是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B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 X 别代表热能和 COC肉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由草食性动物到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3%D同化的能量中只有约 3.11%用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草食性动物与肉食性动物都不止一种,因此此食物链不一定含有四个营养级 错 误;在能量流动中,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

9、循环等,在碳循环 中X 表 CO 错误;肉食性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 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同化量呼吸量710,同化量的约 3.11%,D 正确答案:8超声波可以通过振动改变细膜的通透性。科研人员用不同时长的超声波处理凤仙花 种子后让其萌发7 天后得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 )处理时长(015304560发芽率%) 38.3044.9553.3044.4740.14鲜重(mg)62.7672.1081.5065.2764.42- 3 -A.用超声波处理种子属于模拟生系统的物理信息B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鲜重都所增加,细胞代谢较旺盛C超声波处理时长超过 30 后抑制凤仙花种子的萌发D超声

10、波处理可以增大水和氧通过扩散进入细胞的速率解析:用超声波处理种子属于物理信息A 确;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鲜重都有所增加, 超声波处理时长超过 30 min 后凤仙花种子的萌发促进作用在减弱B 正, 错误超声 波可以通过振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可以增大水和氧气通过扩散进入细胞的速率D 正。答案:9(多选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A甲、乙、丙共同组成生态系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处于个营养级C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D生物 X 可不具有细胞核,物 Y 可含有线粒体解析:题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它们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11、A 错; 不同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二、三、四等不同的营养级 正确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 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C 误;原核生物也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真核 生物也可以成为分解者,如蚯蚓、蜣螂等,它们含有线粒体D 正。答案:10(多选)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 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 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 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频率属于物理信息B蚂蚁吃“蜜露”,蚜虫同化的

12、一部分传递到蚂蚁C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物间传递D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态系统的稳定解析:蚂蚁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了一定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正- 4 -确;“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其中含有的能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B 错;据题干信息, 报警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该信息可以在蚜虫间传递,也可以在蚜虫与蚂蚁间传递C 正; 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 正。答案:11(多选)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图中“置 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一稳定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若图示为庭院生态系统,则物质和能量的输

13、入全部依赖于 AB通过对 B 生量的计算,可以推测各类 B 在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C图中所示的反馈调节是维持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D当生态系统处于“置位点”B 的数将保持在 值变解析:若图示为庭院生态系统,则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依赖于 生者固定的能量和额 外人工输入的能量, 错; 是费者B 的物量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不同,通 过对 B 生量的计算,可以推测类 B 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B 正;图中所示的反馈 调节包括正反馈、负反馈,其中负反馈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错;“置位点”为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一稳定状态当生态系统处于“置位点”时 的数量将保持在 K 值右 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

14、,D 错。答案:12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碳循环过程示意 图。回答相关问题: 物 质 循 环 过 程 伴 随 着 能 量 流 , 据 图 分 析 , 输 入 农 田 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包 括 _。(2)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过过程_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 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_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_,类活动- 5 -_(填“加速”或“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解析:(1)从中看出输入农田态系统中的能量有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和有机肥 中含有的能量。(2)过程

15、是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是分解者的分解作呼吸作用。(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植物碳和土壤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 ,人类作为消费者可以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过程。答案:(1)农物固定的太阳能种子和有机肥中含有的能量 (2)光作用 (呼吸作用 (3)CO 加速分解作用13态果园是当下悄然兴起的种养殖模式,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科 学配置,以及光、热、水、土、养分等的合理利用而建立的一种以果树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 发展的果园生产体系。如图是某生态果园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 果 园 中 分 解 者 分 解 有 机 物 放 的 能 量 供 _ 利 用 ,

16、 产 生 的 物 质 供 _利。(2) 与 普 通 果 园 相 比 , 果 园 提 高 了 能 量 利 用 效 率 , 原 因 是 _。(3)该果园中果农在果树开花时,放置一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 声音,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该实例主要应用了生态系统_功能。解析:(1)生系统中分解者的用是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把其 中含有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供自身生长所需,无机物可以供给植 物吸收利用。据此可知,该果园中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供分解者 (或身)利用产 生的物质供植物(果树等利。(2)与通果园相比,该果园通过增加使用的环节,

17、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 (充分 用了流向分解者的能),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3)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 高产量。这是合理应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提高产量的实例。答案:(1)分者或身 植(果树等 (2)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充分利用了 流向分解者的能) (3)信息传14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多 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如图为某地的生态农业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6 - 生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请写出图中涉及的食物链: _。麦麸可以用来饲养猪,猪的粪便可以发酵产

18、沼气,沼渣、沼液 可用于肥田,这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_(填能量利用率”或“能 量传递效率。(2)农民在从事农业活动中进行虫、除草,这样做的意义是 _。 用农药杀虫不仅污染环境,还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请联系所学知识提出一项生物防治害虫的措施:_ _。 (3)农在种植农作物时,需要向农田中增施有机肥,有机肥 _(填“能”或“不能”)为农作物提供能量。生态统的物质是不断循环的,但农民仍为农作物增施氮肥的原因 是_。 解析:(1)食链的起点是生产,终点是消费者。图中涉及的食物链:植物人;植物猪人。麦麸和猪的粪便的再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固定为 10%。 (2)除虫、除草可以减少虫和草有的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可以利用信息传递的相关原理进行生物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