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托克音乐风格及其创作特征_第1页
论巴托克音乐风格及其创作特征_第2页
论巴托克音乐风格及其创作特征_第3页
论巴托克音乐风格及其创作特征_第4页
论巴托克音乐风格及其创作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巴托克音乐风格及其创作特征以第四弦乐四重奏为例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Bartok 1881-1945)是二十世纪最独特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受到 中欧民间音乐各种成份的影响。由于巴托克的创作风格历经了逐 年的变化,因此其音乐创作可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贯穿巴托克 整个创作历程的中心和统一的内涵是通过运用大量民间音乐的 因素(音阶、节奏和旋律)来表现其民族性,从而显示出作曲家 独特的创作个性。第一时期(19031908)这一时期的作品是学生时期的习作,它显示出一位具有巨大 才能的作曲家形成期受到的影响和青年时期的理想。期间在德国 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影响下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

2、奏(1908)结 束了这一开创期,该作品第一乐章的“半赋格式”和最后乐章以 朗诵开始-所有这些特点都将巴托克与十九世纪晚期的音乐联 系在一起。第二时期(19081926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歌剧风流公爵的城堡、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第2号、钢琴作品二首罗马尼亚舞曲和猛 烈的快板等作品。在猛烈的快板一曲中,巴托克使用了其他作曲家在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那些充满勇力的岁月中所使用的狂暴和骇人的音 响。这首乐曲如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勋伯格的三首 钢琴曲一样,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和影响。在这首乐曲中,一切 诸如音乐应当悦耳,有魅力或者优美的观念都不见了,取而代之 的是蛮横的力量,咆嗜般的狂暴。这种效果是通

3、过把钢琴作为一 件打击乐器,用敲打和捶击的方法代替钢琴技巧而取得的。这首 乐曲的和声是由二度密集音群构成的,但始终保持着基本调性。 这种不协和与违反传统的基调是他第二时期很多作品的特点。第三时期(19261937)这是巴托克在创作风格上最丰富多彩和最重要的时期,这一 时期的某些作品是二十世纪音乐中无可争辨的杰作,更多地应用 了对位法,这是与以前作品相比较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这一 时期的主要作品是:弦乐四重奏(第3、4、5号)、第二 钢琴协奏曲、两架钢琴和打击乐器的奏鸣曲、小提琴协 奏曲等。其中1927年创作的第四弦乐四重奏具有之前几 部作品所表现出的那种大胆和气势,但同时在对位法和曲式的各

4、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发展。全曲由五个乐章按拱型曲式结构组成乐曲的形式按照贝多芬后期的某些四重奏的方式,从作品的整体 上加以扩展,而不仅是几个孤立的乐章。第一乐章突出表现了巴托克最喜爱的音程(小二度),并应 用在旋律与和声上,因此音域很窄,而大部分和弦也是由密集的 同样音程构成。在人们习惯于这种效果之前,听到如此狂暴的音 乐是使人颇为吃惊的。在几小节遒劲有力的前奏后,大提琴奏出 了这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例一随后这一主题以转位形式呈现,结束在一个很有特点的小二 密集和弦上。紧接着在中提琴上开始了一个新的音型,突出地使 用了泛音。同时大提琴声部围绕着升G的几个音符组成另一组音 群,其它声部在具有独特风格的

5、自由节奏中模仿着大提琴奏出的 主题,构成了极其丰富的织体。为了增加狂暴性,所有乐器还奏 出各种滑音,从而产生出一种呼啸般的效果。这一乐章尽管表现 得狂暴,但它在形式上还是一首古典奏鸣曲,因为它有一个鲜明 的再现部和明确的结尾。第二乐章在写法上令人十分惊奇,速度快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并且在乐器上都加了弱音器。其效果是非常怪异的,人们听不出 具体的旋律,听到的只是一些音响的“闪现”。在各个主题相互交 替之中,作者运用了非常巧妙的对位,前一乐章的小二度密集音 群与和弦在这里显得十分突出。这一乐章的第二主题是一个较平 稳的ABA结构形式。在演奏法上,如靠近琴马和交替使用拔奏 和拉奏等形式,极大地增强了

6、音响的怪异效果。例二第三乐章是这首拱型结构乐曲的“制高点”,它平静而有气势, 很象德彪西的音乐。这一乐章中,作曲家从头至尾都注明了使用 颤指和不使用颤指的符号,所有乐句的开始都采用了典型的匈牙 利节奏。稍后,第一小提琴奏出了鸟鸣般的、叽叽喳喳的音调, 这是一段很能表现作曲家特点的音乐,接着最初的旋律又在大提 琴上出现,不过这次由第一小提琴以自由的卡农方式奏出答句。第四乐章与第二乐章相呼应。整个乐章从头至尾采用了拔奏 手法,以致当弦击到指板时,可以听到啪嗒声响。这一乐章使用 了带切分的三拍子和调式音阶,具有浓厚的民间舞曲风味。由中 提琴出的第一主题是里底亚调式。例三并在不同的音程和不等的间隔上奏

7、出各种卡农。稍后,在大 提琴和中提琴上出现了单调而散漫的音调,而且奏出了与第二乐 章中的第二主题相似的主题。接着又出现了一些音阶式的经过句, 这一乐章随即在进一步卡农手法的处理中结束。最后一个乐章同样象一首舞曲,这部分有着强列的多调性效 果。下例中,伴奏部分的小二度密集音群和弦是建立在C大调上, 而上边的旋律则是建立在升F大调上。例四分别在中提琴和大提琴上出现的斯特拉文斯基式的节奏,增 加了开头乐段的气势。例五中段由全部乐器奏出的一些沙哑嘈杂的小二度密集音群和 弦引入,然后是一个轻盈优美的乐段,它的情调可以说在这首作品中是罕见的。第一小提琴的旋律具有吉卜赛音乐的味道,采用 了装饰音法并突出地使

8、用了增二度音程。例六在这一旋律的下面,原来第一乐章的主题节奏,作为伴奏音 型逐步被确立,从而把最后乐章与第一乐章清楚地联系起来。高 潮处的小二度密集音群是用弓背击奏(collegno)的,力度为最 强奏。结尾包含了第三乐章中素材的各种卡农形式,但最后的乐 句又回归到了第一乐章的正主题。巴托克的第四弦乐四重奏体现了他风格中许多显著的特 征。对不协和音大胆的、无所顾忌的使用,以及异乎寻常的弦乐 演奏效果,丰富多彩的对位手法,小二度狭窄的旋律等这些 都是构成这首重要作品的基本要素。第四个时期(19371945)巴托克晚年的作品在风格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早期作品里 的那种狂暴性和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不见了,而为宁静安详和抒 情的魅力所代替。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第6号、管弦 乐队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3号、弦乐嬉游曲等,这 些作品由于相对单纯、朴实,不会使已经熟悉前期作品的人产生 任何理解上的困难。结语:纵观巴托克的整体音乐风格,我们不难发现,巴托克 的音乐是独特的,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语言,听起来常常给人 以狂暴和愤怒之感,但并不觉生僻,因为它建立在符合所有时代 伟大音乐的原则之上。按照通常对风格的分类,巴托克更接近于表现主义而不是新古典主义。但是,巴托克并不愿局限于任何一 种现代音乐理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在于所有不同因 素的最均衡的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