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秋节的起源历史演化.中秋节的起源历史演化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近世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中, 中秋节形成最晚。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开始涌现, 到明清,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中秋节虽然晚出,其所包含的节俗因 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如中国人古已有之的月亮天体崇拜。礼 记 祭义所谓:“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 致天下之和。”在古人看来,日月的正常运行是宇宙和谐的保证。唐人精神浪漫,中秋赏月玩月成为唐朝文人的时尚,白居 易就留下了“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的诗句。月神的神 话在唐朝涌现了新的情节,月宫中除了默寞的嫦娥、蟾蜍、玉兔外, 添了一位吴刚。月神由原始
2、的宇宙主神演化为具有道教色调的神仙, 月宫好像是天地之间的第三界,月亮的高远凉爽在唐人那儿唤起的是 宇宙空阔与人心交感的美学意绪。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中秋放假一日。明清后,社 会生活中现实的功利因素突出,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 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一般 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成为民众生活中的重要节点,上升为 与年节端午并列的民俗大节,节俗活动丰富多样。中秋在传统的四大节日中,虽然成型最晚,但影响很大。 部分缘由是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更重要的是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 活和精神的需要。11“如拜月与赏月,在中国人心中,月亮始终具有温柔与光 明
3、的象征,寄予着中国人的美好憧憬。”与西方社会对太阳的崇拜完 全不同,中国人的很多节日都考虑了与月亮的对应关系,中秋佳节集 中体现了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 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在人心日渐疏远的今日,中秋赏 月仍旧寄予着中国人“天上月团聚,地下人团聚”的情怀。对于今日 中国人来说,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仍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洗礼。“中秋佳节顺应着中国人的感情需要。”中秋夜,人们沐浴 同一轮月光,共享象征团聚的月饼,品尝新收获的瓜果,共享亲情与 友情,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精神需要。“更重要的是,中秋节代表中国人生活的抱负境界。”“人 月两圆”的意境,自古就是中国人特别
4、追求的美好人伦境界。中国古 代就称中秋为“团聚节”。圆润明净的中秋明月,给国人一种精神提 示,以天上的圆月来促进人事的团聚,“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的诗句至今仍是中秋节日人们引用最多的祝愿。“中秋是中国的传统大节,起源于人们对月亮天体的崇拜, 复合了古代秋尝与祈求子嗣等内容,蕴涵了中国人家庭团聚、共享亲 情、憧憬美好的人,具有整合与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中秋节的起源历史演化中秋节的起源于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先秦时代,即 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祀制。礼记记载“秋暮夕月”,即祭 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进行迎寒和祭月。之后历代帝王22都沿袭此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5、间为皇帝祭月修造的。我 国各地至今也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北宋时中秋节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进行拜月仪 式,供品有圆饼。说明上“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 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玩耍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卷八)。吴自牧(约1270前后在世)的梦梁录卷四也记载,南宋人 家多于此日安排家购买酒菜来欢迎中秋。金盈之(约1126年前后在世) 的新编醉翁谈录卷四则记载了当时人由赏月进而拜月的习俗:“京 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 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 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
6、貌似嫦娥,圆如洁月”。除了团员、娱乐、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周密 (1232-1308年)的武林旧事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 竟夕乃止“。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 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 灿如繁星,特别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酷爱,并非纯粹为了 观赏。并且宋朝起,在杭州钱塘观潮,也成为一中秋节习俗内容。元朝虽已异族入住为主,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装 扮沿袭汉人旧制。到了明朝,中秋节已于元旦齐名(古时候称春节为元旦)。 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田汝成(约1540年前后在世)的西 湖巡游志余“熙朝乐事”记载
7、明人多于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33圆形的“团聚”之意。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 赏。至于明人赏月的盛会,张岱(15971671年?)以其生花 妙笔,为我们作了极其风雅的记述(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 夜”):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 中名伎、戏婆、民间女人、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 闲、家童、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剑池、申文定 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 光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 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颂。晚明文人的生活情
8、趣,从这则“虎邸中秋夜”能略窥一二。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1635年)卷之二则具 体描述了中秋祭月的贡品:“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瓜分必 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 光马儿”,就是纸神马。清宫有祭(供)月习俗。祭月的地点在御花园。院内东向立 一架屏风,屏风良策摆有鸡冠花、毛豆枝和鲜藕;屏风前设有一张八 仙桌,供桌上摆月宫符像,还要一个直径五十五公分、十斤重的大月 饼。月饼上印有“郁仪宫”字样及玉兔捣药团。大月饼左右各摆一三 斤重的月饼,摆各样小月饼数盘,摆酒、茶数盅。供桌上还要摆应时鲜花和应时鲜果。月供摆毕,燃香。皇帝、皇
9、后等人依次对月光神码 行礼。香尽,焚月光神码,撤贡品。将十斤重大月饼细心包装,储至 当年除夕夜,全家分吃,谓之“吃团聚饼。三斤重大月饼切成数块, 连同小月饼、“莲花团聚瓜”、鲜果等分赐妃嫔、文武廷臣、太监及宫 女等人。然后是丰富的合家宴会。清代很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 月亮、方天灯、树中秋、点灯塔、曳石等地方习俗。总之,中秋团聚、赏月及吃月饼之俗,由来已久。随着不 断增加新的内容,这个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流传至今,盛行不 衰。.中秋节的起源历史演化依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 月,成为“仲秋”,由于与上古祭月的礼仪有关,中秋又是“祭月节”。 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10、。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 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节气在 八月内,日期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确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 大杀风景的,渐渐俗随时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而八月 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 “中春昼,鼓击士鼓吹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中秋节有很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 “八月半”或“八月十五”;“天下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礼记)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关于“团 聚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巡游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 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聚之意”。
11、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 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 是日必返夫家,日团聚节”。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 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庆 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中秋节的起源历史演化唐代赏月风俗盛行唐朝社会安定,政治开明,经济繁华,思想空前地开放自 由,唐人也继承了魏晋风度的潇洒。这种盛唐气象导致赏月活动更加 风行,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唐诗中赏月的诗歌很多,记载农历八月十五 或其前后赏月的诗歌突然增多。检索全唐诗,唐朝的八月十五赏月诗 共111首,出自65个诗人之手。从一些诗句的描述,可以断定八月十五赏
12、月从初唐开始已 是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的习俗。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说: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一句,点出八月十五赏月是社会上人人 所做之事,已然成为一种深入人心和全社会的风俗。从诗歌和其他文字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每年中秋 赏月的习俗已经确定,中秋节已经初步形成。至于中秋全家吃团聚饭、吃月饼等习俗,唐代尚无记载。中秋成为节日在宋代宋代中秋节成为世俗的隆重节日。它跟唐代中秋节主要有 两点不同:一是唐代主要是中秋当夜宴饮赏月,宋代则是全天都过节, 甚至从之前几天就上心预备;二是唐代中秋节活动的主角是文人、中 上层家庭,唐朝中后期一般百姓开始参与,到了宋代就更加踊跃、激 烈。这说明宋代的中秋节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节日了。朝廷也重视此 节,给公职人员一天的假期。中秋吃月饼始于明代到了明朝,中秋节继续进展演化,它的习俗也有了很大转 变。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阳区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 浙江省救护师资管理办法
- 海门市公路物资管理办法
- 湖北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
- 湖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
- 湛江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
- 漳州市研发经费管理办法
- 潍坊市海洋牧场管理办法
- 生产型企业质量管理办法
- 管理区费用收缴管理办法
- 草原放牧(简谱)课件
- 工程招标代理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创优】风力发电工程标准清单(国标、行标)
- ICD-9-CM3编码与手术分级目录
- 淹溺诊疗规范内科学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 PremiereProCC视频剪辑基础教程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新教材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单元学案(单词短语句型写作等知识点汇总)
- 2022年石嘴山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哪些农产品免税(免税农产品包括哪些)
- 镀锌板国家新标准规定
- 《电工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