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汇编15篇)_第1页
初中化学教案(汇编15篇)_第2页
初中化学教案(汇编15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初中化学教案(汇编15篇)初中教案 推举度:幸福初中作文 推举度:初中家长评语 推举度:初中物理说课稿 推举度:初中的班级公约 推举度: 相关推举初中化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经常需要预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帮忙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化学教案1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内容分析: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试验、观看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忙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提

2、醒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讨论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试验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变化实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分没有思索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根本的熟悉。因此本节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忙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局部,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试验。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学科只有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学,但是怎样讨论、利用什么方法讨论物质并不清晰。在毫无化学根底、从来没接触化学试验的前提

3、下,如何正确演示试验、引导学生观看试验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试验第一次亲切接触,怎么进展试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试验探究的学习。3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分,并能运用概念推断一些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学问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兴趣,培育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育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4. 教学重难点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推断5教学设计框架教学设计流程一、物质的变化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对最终原子弹的爆炸进展评述。观看、了解世界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的变化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育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试验1、水的沸腾试验2、胆矾的研碎试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试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响,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试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试验2和试验4第一个反响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由试验3得出两个结论:试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

5、质。分组试验学习观看并记录试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拟,体会观看应更精确和详细。这是书上的第一批试验,学生的试验根底学问不够,教师完成有危急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晰观看物质的时机。试验1、2与生活阅历联系可拉近学生与试验的距离,培育学生小组合作的力量。比拟归纳上述四个试验的一样点和不同点。小组争论并沟通争论结果本节最重要的学问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育学生擅长合作、勤于思索、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力量,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展沟通和争论,培育学生由试验得出结论的力量和习惯。鼓舞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共性化和开放性思维。教师列举两个变化

6、,由学生推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由学生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生思索推断小组争论并沟通争论结果学会简洁运用所学学问将所学学问与生活结合,培育学生开放思维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伴随的一个现象,提问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小组争论并沟通争论结果了解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进一步说明推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二、物质的性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酒精挥发,铁易生锈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呢?谁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分组争论后小组派代表举出类似的例子。并总结归纳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培育学生合作、思索、概括、总结的力量,使学生能主动沟通

7、和争论。教师列举两共性质,由学生推断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为什么?学生思索推断学会简洁运用所学学问教师就有关物理性质的几个根本概念作一简洁介绍(熔点、沸点、密度)仔细听讲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几个根本概念引导学生观看一瓶氧气和二氧化碳,争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阅历和学问,尽可能的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推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沟通。学生观看并争论培育学生思索、概括的力量,使学生能主动沟通和争论。教师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说明事物的变化是简单的,对简单事情分类是科学讨论的方法之一。学生体会这一科学讨论的方

8、法熟悉科学讨论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后反思:1、教学环节分析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溶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留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索。互动沟通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擅长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整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争论中把握学问,获得进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索,让问题的争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试

9、验探究新课标提倡的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本节课采纳引导-发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试验去观看、分析、讨论,从而“发觉”学问,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觉问题,通过设计,用试验去探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亲身经受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帮忙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学问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学问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学问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学问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终,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展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展: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试验的

10、严密性,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解决,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展总结。2、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现代教学媒体(Flash动画、PowerPoint)能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传媒集于一体,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在发觉学习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板书,也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在教师提问、学生答复的过程中,教师的板书有助于学生倾听已有意见,在此根底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3、小组协作学习,积极参加问题解决过程引导-发觉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加,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协

11、作学习完成的。本节课局部采纳小组协作的形式,各小组根据探究活动进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讨论课题。学生要积极主动地猎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4、进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传统课上,教师的演示试验或是学生试验其实变成了验证性的试验,新课改要求一种真正的探究模式,学生从试验中形象的感知,再从理论中抽象的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讨论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学问、技能、情感、态度的进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力量的提高。通过试验之后的反思,培育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点评:白下区教师进

12、修学校 赵燕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学问,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构造的进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和进展。本节课的教学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层次的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通过试验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根本概念。教师的设计符合课标要求,到达了教学目标。一重视通过试验教学,初步培育学生的试验技能本节课中的四个试验是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根底,对引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有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四个试验具有肯定层次性,属于依次递进关系,所以由教师演示和学生共同探究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13、。教学中教师能留意引导学生观看试验现象、描述试验现象,通过比照得出结论,初步培育了学生的试验力量。教师将有些简洁易操作的试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试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将演示和学生分组试验相结合,处理得较妥当。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景,培育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为素材,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并通过图片、视屏、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三关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表达评价的多样性互动是一种交往,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共性的彰显,制造性的解放,这是新课程

14、所提倡的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帮忙学生熟悉自我,在动手试验中,在问题争论中表达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的解答进展适时的评价。这种采纳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表达了评价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本节课教学步骤清楚,重点突出,能为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制造时机,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在把握学问与技能的同时,感悟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初中化学教案2一、本节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

15、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3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与碱的反响熟悉中和反响的特征,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响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2、通过测定酸和碱溶液的pH,熟悉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和反响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2、通过pH的测定,让学生熟悉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3、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试验,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习的长久兴趣。二、本节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响,而且,中和反响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

16、用,所以,教材没有简洁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特地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本课题从试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响。为了说明中和反响的产物,简洁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响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白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亲密的联系,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加对这局部学问的熟悉。三、教学设计思路元素化合物课要以试验为根底,让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操作试验、分析试验和设计试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学问的发觉和进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细心改良课本上的一些试验,让试验的设计与组合更有利于学

17、生把握化学事实,提醒反响规律。通过试验设置情景,使试验内容具有更多的思索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设计与试验同步的问题组,帮忙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看、分析和归纳的力量。本课题的设计面对社会,严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爱护。培育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觉、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品德。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中和反响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

18、反响。教学难点:中和反响原理教学过程:演示试验: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响,观看现象,并触摸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响产生的热量触摸试管不明显,故改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响)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有发生反响。可能有以下状况:1、无反响,由于无现象。2、已经反响,试管发热。(物质溶解也可以放热,不肯定反响)。试管发热证明反响发生,这一证据不太充分,有无更好的方法证明的确已发生反响。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可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指示反响是否完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再滴硫酸,直到变为无色为止。连续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响。并写出反响方程式。上述几个反响有什么共同特点?

19、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叫做中和反响。争论以下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响的实例,归纳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1)一块稻田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水稻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展中和处理,请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由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退肿痛?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1、转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响一、中和反响: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响,叫

20、做中和反响。H2SO4+2NaOHNa2SO4+2H2OHCl+ NaOHNaCl+H2O二、中和反响的应用:1、转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 :H2SO4+Ca (OH)2CaSO4+2H2O3、用于医药:2HCl+Mg(OH)2MgCl2+2H2O3HCl+Al(OH)3AlCl3+3H2O1、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胃酸过多(主要是盐酸)的病人经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其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可改服用NaOH溶液

21、吗? (填“可以”或“不行以”)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一张雪白枯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消失一只红色小猫;最终喷洒C时,小猫渐渐消逝。答复以下问题: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画的。其次课时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教学目标: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学重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难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过程:(上课始把几束头发分别放入不pH溶液的烧杯中)用试管取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22、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试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讨论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常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哪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它与溶液的酸碱度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试验进展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拟,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酸 pH 酸 pH 碱 pH 盐和水 pH较稀硫酸 较稀盐酸 较稀氢氧化钠 水

23、较浓硫酸 较浓盐酸 较浓氢氧化钠 氯化钠溶液(注: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较浓溶液配制而成,现象区清楚显。)依据试验结果争论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1、酸的pH小于7,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2、碱的pH大于7,碱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3、中性溶液的pH=7,盐和水的pH=7酸性溶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中性溶液的pH=7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填写表格。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观看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一、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溶

24、液的pH7 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的pH7 碱性越强,pH越大中性溶液的pH=7二、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1、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相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管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相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相宜种植( )A、小麦 B、棉花 C、大豆 D、玉米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溶液pH 3 9 7 10 13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要消退这种病症,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以下中的(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

25、碱溶液 D、食醋3、下表为一些食物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相宜使用的食物是( )食物 苹果 葡萄 玉米 牛奶pH 2.93.3 3.54.5 6.88.0 6.36.6A、苹果 B、葡萄 C、玉米 D、牛奶4、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相宜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最相宜的pH范围 4.55.5 5.86.7 6.07.0 7.28.5A.西瓜 B.茶 C.油菜 D.甘草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渐渐增大B、溶液由无色变为

26、红色,pH渐渐减小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渐渐减小D、溶液颜色不变,PH渐渐增大6、以下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 D.pH等于7的溶液7、对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B.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两者只能检验酸碱溶液 D.测试的意义一样,但测试方法不同8.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pH为零的溶液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B.翻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雾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响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9、现有50 mLpH=8的溶液,若想使

27、pH变为3,应参加以下哪种溶液( )A.pH=0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pH=14的溶液 D.pH=5的溶液初中化学教案3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响两局部。第一局部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响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其次局部通过试验和争论,学习了化学反响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分通常的燃烧。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其次课时讲授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处理达标练习,把握和稳固本课题的内容,沟通和争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响。(二)学生分

28、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熟悉物质的一般方法。其次,学生对试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试验探究的意识、信念及方法步骤,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加、提高和把握。第三,学生对试验现象的观看还刚刚开头,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程序,对试验的观看和描述做到系统、精确,是需要教师引导的。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依据学生熟悉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试验,让学生有了感性熟悉,为增加效果,并对试验作了肯定的改良;教学中,多采纳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试验探究和争论沟通,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

29、;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试验信息的分析,熟悉化学变化及其根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看试验和试验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信息。二、教案课 题 氧气授课人学 校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熟悉氧气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响,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2.熟悉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响现象。3.熟悉化合反响、氧化反响,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力量目标1.培育学生对试验的观看、分析推断力量及动手试验力量。2.学会观看试验现象,会分析试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3.培育学生对试验现象描述及表达力量。情感价值观1.学习从详细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2.养成实事求是,

30、敬重科学,敬重事物进展规律的科学态度。3.逐步树立“性质打算用途”、“用途表达性质”的辩证观点。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1.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2.培育学生主动观看、思维、动手试验力量、语言表达的完整和精确性。3.培育学生由浅到深,由简洁到简单逐步熟悉物质的力量。4.培育学生对学问与生活亲密联系的意识。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争论归纳,科学试验探究方法仪器、药品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现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先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设并定格。 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 影片介绍的是

31、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打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氧气的性质。 电子板书课题2 氧气 纷纷带着奇怪心观看,思索并答复:氧气。 引导学生从熟识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一 如何区分空气和氧气? 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分呢 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 叙述:在刚刚的试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 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电子板书 试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

32、燃;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叙述:我们就用这瓶氧气来讨论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讨论它的物理性质。 思索得出结果:不能。 自己试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活动二 观看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叙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电子板书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 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无味)、密度(1.429g/L)、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 多媒体展现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

33、 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 确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准确 我们可不行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 回忆并答复: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 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肯定的感性熟悉。学生各抒己见:能,由于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 学生思索并认同。 引导学生讨论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洁开头,让学生逐步形成熟悉物质的方法;培育学生树立科学讨论的严谨态度。活动三 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从学生中选择一个设计方案(上次探究活动已布置了的探究题) 电子板书探究程序 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提出问题) 2.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易溶于水(作出假设)

34、 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设计方案,进展探究) 4.复燃不易溶;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 演示试验,并提示学生留意观看、分析以得出结论。 电子板书氧气不易溶于水 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肯定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初步把握科学的试验探究步骤。 学生通过对试验的观看得出结果: 现象:复燃 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 使学生加深对试验探究的意识,熟识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从试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活动四 硫在空气中、氧中燃烧现象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 电子板书试验:硫加热后

35、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响的现象。 多媒体以木炭燃烧试验的视频为例介绍观看程序。 电子板书观看程序:反响物质的色、态、味,反响条件和操作,反响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消失的现象,特别生成物质的检验。 使用视频展现台(请一位学生上台与教师一起协作演示试验以作比照)演示试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响的现象。 电子板书打出试验的详细内容及步骤,并鼓励学生,看谁收集的试验信息多 确定并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光明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

36、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叙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电子板书反响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响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留意条件是点燃。 电子板书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 它说明白什么 (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 电子板书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响,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猛烈。 1.它说明白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猛烈。 2.也说明白氮气不支持燃烧。 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学生初步

37、把握观看试验的程序。学生代表上讲台,与教师一起协作做试验。学生通过观看后,积极描述试验现象。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一起表达反响物、生成物及硫燃烧反响的文字表达式。开动脑筋回忆并思索,可能的答复: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把握观看试验的程序,并把握试验探究的方法步骤。 活动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现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 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电子板书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电子板书试验详细内容及步骤(使用视频展现台)演示试验: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补充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38、)。 电子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猛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响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问:一起说说反响前、后物质及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 确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 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响,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猛烈。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 过渡:氧气的性质打算用途,用途表达氧气的性质,再次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影片。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教师一起做比照演示试验

39、。 参照试验详细内容来观看、分析。 并描述所观看到的现象。 然后一起答复,教师打出电子板书反响前物质:铁、氧气反响后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思索,各抒己见。 答复: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 学生间相互争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 争论并积极发言。 争论,答复:航天航空、气焊、气割等。 通过探究试验,让学生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思索,培育学生对试验的观看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 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无色 气体 无味 1.429g/L -218 -183 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

40、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拟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猛烈点评本课题依据学生实际状况,结合教学目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响,介绍了化学反响的根本概念。该课对教材进展了很好地分析,在设计上表达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意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试验力量的培育。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学问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力量也得到了培育,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表达。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正确进展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阅历动身,

41、依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力量,充分利用试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细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象在各个学问点的学习上,也多用试验、争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纳了投影并结合试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稳固提高。初中化学教案4一 、指导思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在本节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的教育环境,利用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把握和运用学问的力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进展。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会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了质的转变的根底上而绽开的。开头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方向过度,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讨论化

42、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量的方一直讨论化学反响的客观规律;为学好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预备,同时也完善了化学用语的教学,更关键的是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三、学生状况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把握了肯定的化学学问;具备肯定的试验力量和试验现象的分析力量。学生有学好化学的愿望,对该课题有着深厚的兴趣,情愿动手试验,有较强的参加意识。信任他们完全可以过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时机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学问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力量。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响中反响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试验测

43、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育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对化学反响的实质分析,熟悉在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缘由,培育学生的定量讨论和分析推理力量。3、 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力量,观看、分析力量。1、通过定量试验,探究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2、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论沟通,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育学生分析及推理力量。1、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3、产生学习的胜利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五、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难点: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六、教学方法讲

44、授法、谈话法、争论法、试验探究法七、教学策略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并安排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引导学生从观看试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利用Flash制作动画电解水的微观分析,不但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使学生又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化学反响的实质及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和讨论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力量。使学生能从感性到理性上探究事物变化的本质,发觉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力量,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酸 碱 盐奠定了根底。2.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中的化学反响,把化学学问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发觉原来我们所学的学问是

45、如此贴近生活,因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会得到进一步激发。采纳以试验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自主式教学法,依据学生学习的力量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动身,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分层要求、分层质疑、分层指导、分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3.自信造就一个人,自卑毁掉一个人,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让每位学生都布满自信,形成对学习的长久兴趣和求知欲望。八、教学预备: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多媒体课件:动

46、画九、教学流程:总结演示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展现一瓶变质的牛奶提问:这是什么?解释:但这瓶牛奶已变质,不能再饮用。追问: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很多的化学变化,反响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假如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对这些化学反响提出问题呢? 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转变?学生观看并答复-牛奶化学变化同学经过思索后提出一些问题。倾听思索、产生学习兴趣从学生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兴趣停顿,期盼。引导学生能把讨论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细心设疑,激发求知欲。学生大胆猜测与假设:1:参与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

47、各物质的质量之和。2:参与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3:参与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学生争论、分组沟通 1发觉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2培育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过教师活动过渡:大家的争论特别热闹,从争论的状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下面用试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倾听 教学意图程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试验结论: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响前、后质量的测定试验结论: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称量记录:反响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

48、气+白磷)是( ) 克。反响后的总质量是( ) 克。称量记录:反响前的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是( ) 克。反响后的总质量是( )克。初步学习定量讨论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和记录试验的方法。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呢? 思索 激疑、探究指导学生分组试验并检查订正学生试验操作中的问题。反响名称 试验现象 反响后质量和 结论BaCl2+Na2SO4CuSO4+NaOHNaOH+FeCl3分组:把学生分成三组1:设计方案2:试验探究3:汇报结果结论: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带着上述问题做试验,并记录本组试验测定的数据(操

49、作方法同演示试验2)。1:学生通过教师供应的资料与试验用品,自行设计试验方案2:能积极分工、协作、观看并记录。3: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描述试验现象,归纳试验事实,试着总结规律。 1: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试验进展探究,培育学生的试验设计力量2:培育操作力量以及讨论问题的科学态度3:表达合作精神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力量5:培育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律内容(略) 记忆定律内容 初步记住定律。教 学 过 程 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刚所走过的讨论路线,发觉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该定律的最早发觉要归功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觉阅读材料 渗透化学史的

50、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学生的熟悉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没有经过科学理论的证明的阅历归纳,不能称之为定律,只有经过科学理论证明的阅历归纳才可以成为定律。我们做了许多的试验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万次试验都是平衡的,但有没有万一呢?思索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响师生沟通: 试验记录:反响前、后质量 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教 (1)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蜡烛燃烧后无影无踪,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联系实际,争论、体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初步运用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2、几点说明:

51、(1)参与化学反响(2)总质量(沉淀或气体)(3)审题时要留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响”、“恰好完全反响”、“足量反响”等字所表示的意义。 领悟定律中关键字的意义。 强化对定律的理解和熟悉。学为什么参与化学反响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思索 再次设疑,启发思索,将熟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过电解水微观过程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响的微观实质熟悉化学反响前、后质量守恒的缘由。学生在观看根底上,熟悉化学反响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缘由。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微观熟悉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二、质量守恒的缘由: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

52、不转变。(三个不变) 学生归纳并记录 培育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力量投影 思索并答复 学问的运用程 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学问?熟悉有什么提高?力量有什么进步?学的欢乐吗?把你的熟悉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学生自由发言 学习的反思是一个学问内化、熟悉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布置作业:(易)在反响A+B 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响生成3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 克(中)在反响3A+2O2点燃H2O+CO2中,A的化学式为 。(难)1克H2和9克O2混合后,点火爆炸后生成水的质量是 克 。 记录 分层作业,利于学生智力开发课外提高: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请你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上网去查询 自

53、愿开拓学生视野板书设计:第三节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二、质量守恒的缘由: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十一、教学反思: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本节的学问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因此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学习这肯定律应留意三点。第一点要重视试验。从观看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响的试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动身,通过思索去“发觉”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其次点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强调“参与反响的各物质”“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第三点从本质上理解

54、质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学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是由于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变,原子的质量没变。化学反响的实质就是参与反响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很多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广,从练习的状况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在思索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推广应用到其它章节的教学中呢?我还会努力尝试。初中化学教案5以上几类安拆虽然所用的仪器、克制反当的手段各不不异初中化学教案,但它们的根根本理是不异的,考试考试室制取某类气体,选用哪类安拆,次假如从本料特点,反当前提、

55、需要气体的量等几方面考虑,无乐趣的同窗,可以或许选择不合仪器,本人设想一类制取氢气的安拆,初中化学教案初外化学教案大全(外。本堂课外用本女、分女论分析化学反当,引出化学反当除了量的变化外,还无量的变化。通过设问,转入新的课题讨论,使教学形成师生同步。以演示考试考试和学生考试考试架设桥梁,边观察,边思虑,组织学生处置问题,从而过渡到本课的课题量量守恒定律。又通过提出问题和学生会商,把学问利用于新的情景,让学生加深理解量量守恒定律的寄义。引言品类无限的元素形成数不清的物量,你们晓得哪类元素形成的物量品类最多吗?那类元素是第六号元素碳,碳和碳的化合物不只同我们的日常糊口无灭慎密的联系,并且它们正在国

56、平易近经济外也拥无相当主要的地位。为此本章将进修碳和碳的化合物。采纳例如的体例,把碳本女例如成建建用的砖,把金刚石、石墨例如成用砖盖成的建建物,指出两类建形状不合,平稳程度也具无差同,并绘出简洁的图形。通过笼统的例如,协帮学心理解金刚褪锾荚拥呐帕胁煌那句话外的环节词语。讲解正在鼓风处碳和氧气充实反当生成二氧化碳,正在两头层里,二氧化碳和炽热的碳反当生成一氧化碳,发生的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发生的。火焰旺时火焰呈红色,碳和氧气反当后间接生成二氧化碳。加新煤后,炉温降低,火焰呈蓝色,碳和氧气反当生成一氧化碳。也就是说,碳和氧气反当无两类状况,教案初中化学教案初外化学教案大全(外。本章次假如较为全面

57、、完零地进修碳及其化合物的学问,内容包罗物量的构成、构造、性量、制法、用途和区分等方面。从进修讨论物量的角度看,本章具无典型性;从本章正在全书外的地位看,具无承先启后的做用,拥无主要的地位。会商:1.量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外的根基纪律,也是自然界外的普及纪律。它认为,物量只能彼此转化,而不能肆意覆灭或创生。可是,当人们正在赞毁蜡烛高尚量量的时候常说:照亮别人倜鹆俗约,那里所说的扑灭本人,可否指物量肆意的覆灭呢?若何注释?“号的利用范围:正在反当物外无气态物量参加反当,若是生成物外无气体,则正在气体物量的化学式左边要注“号;正在溶液外进展的化学反当,反当物无难溶性物量参加反当,若是生成物外无固体难溶

58、性物量生成,正在固体物量的化学式左边要注“号。(强调要防行任凭乱标)引言从考试考试可见,铅笔芯的次要成份石墨取玻璃刀上的金刚石不但长相不合,它们的也不一样,概况上看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类不相关的物量,然而它们的构成元素却是不异的,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量。讲解我们晓得构造打算性量,性量不合构造较着不合,它们正在构造上的不合,是由于碳本女陈设的体例不合,就比方用同样的砖块可以或许建建不合气概的建建物。至于碳本女如何陈设形成的就是金刚石,如何陈设就形成石墨将正在此后的进修外再讨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峦瓜拢寤钠逵邢嗤姆肿邮考试考试测得电解时发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或许认为水电解时

59、发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女数目约为2W初中化学教案初外化学教案大全(外58;1。氢和氧的分女都是双本女分女,所以可猜想1个水分女外氢、氧本女个数比也约为21。从碳的本女构造可以或许看出,最外层只要4个电女,正在化学反当外既不容难得电女,也不容难掉电女。所以正在但凡状况下,碳的化学性量很不变。把持阿谁性量,可以或许用墨汁或碳素墨水书写或绘制字画,年深日久都不会褪色。但随灭温度的上升,碳的化学勾当性大大加强。初外化学教案叙述点燃前,纸筒内是纯洁的氢气。拿掉小孔上的纸团,点燃。此时是纯洁的氢气正在空气外燃烧。但随灭反当的连续,氢气越来越少,筒内压强降低,空气便进入筒内。此时筒内是氢气和氧气的同化气。由于

60、大量氢气分女和氧气分女接触,反其时正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若是是一个广口容器,那么气体冲出容器、发生爆鸣。若是是一个密闭或小口容器,就会发生爆炸。初中化学教案初外化学教案大全(外,那节课进修了水的构成。水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流,它是维持生物保存、营制协调生态状况必不成少的物量。水能制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既要充实合理把持、开拓和庇护水资流,初中化学教案又要防止果水而惹起的天灾人祸。初中化学教案6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构造。把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力量目标:学生区分解决问题的力量;熟悉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熟悉物质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