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_第1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_第2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_第3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_第4页
《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森林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生态学 (英文):Forest Ecology课程编号:14241001课程学分:3.5课程总学时: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光、温、水、气、土、火等生态因子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和演替规律,森林群落的分类及地理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基本规律,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等。本课程包括课堂教学和综合实习两个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

2、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应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森林生态学的基本方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和基本措施。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森林经理学、营林学、森林保护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其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林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分布规律的基本理论,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出其经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认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理,能够针对不同类型森林和流域的性质特征,提出其开发管理和综合治理的生态学思想和基

3、本策略。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 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理解森林及林分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任务和研究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现代林业的基本内涵。习题要点:森林生态学的概念;现代生态学产生的背景;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 森林与环境(1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森林与环境的概念,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森林植物与不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2. 教学重点与难点:树种的耐荫性及其影响因素,光周期现象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温度的空间变化与树种分布;树木对水

4、分的需要和适应,森林在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中的作用;森林土壤的肥力及其维持;大气及其存在问题与森林的关系;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生物防火。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概述(2学时)一、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1学时)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学时)习题要点:森林环境,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类型。第二节 森林植物与太阳光照 (2学时)一、光对森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其森林植物的生态适应(1学时) 二、树种的耐荫性(0.5学时)三、光周期现象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0.5学时)习题要点: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光周期现象,光能利用率,森林植物的耐荫性。森林植物与温度(2学时)一、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

5、育影响(0.5学时)二、温度与树种分布(0.5学时)三、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和非节律性变化对森林植物的影响(1学时)习题要点:植物的春化作用,积温与林业生产实践,积温对森林分布的影响,极端温度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植物与水分(3学时)水分对森林植物的影响(1学时)森林对水分的影响(1学时)森林在保持水土中的作用(1学时)习题要点:不同形态水对植物的影响,旱生植物与湿生植物的差异,水分对森林分布的影响,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森林植物与土壤(3学时)一、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森林植物的影响(1.5学时)二、森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1.5学时) 习题要点:土壤理化性质对森林植物的影响,森林对土

6、壤性质的影响,森林土壤肥力的维护森林植物与大气(2学时)一、几种重要气体和风对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0.5学时)二、大气污染(酸雨)与森林植物(1.5学时)习题要点:森林对风和风对森林的影响,大气主要污染物对森林的影响,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植物与火因子(2学时)一、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学时)二、森林防火的生物措施(1学时)习题要点: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防火树种选择的原则和生物防火林带设计的技术指标第二章 森林种群(3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种群的概念,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参数,掌握种群的增长及其调节原理以及种群的生态对策。2.教学重点与难点:种群

7、的增长及其调节原理以及种群的生态对策。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概念(0.5学时)第二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参数(0.5学时) 第三节 种群的增长及其调节(1学时)第四节 种群的生态对策(1学时)习题要点: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增长模型,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生态对策。第三章 森林种群关系(3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协同进化的基本概念,理解捕食与协同进化在种群稳定性维护中的意义,掌握森林种群关系的原理并联系林业生产实践。2.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种群关系的形式和实质,捕食与协同进化的生态意义和应用。第一节 直接关系(0.5学时)第二节 间接关系(1.5学时)第三节 捕食与协同进化(1学

8、时)习题要点:种群关系的类型,竞争对种群的影响,互利共生,协同进化,种群关系,生态位理论。森林群落的特征(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群落的概念,理解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掌握影响森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并联系森林经营实践。2.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群落交错区的概念及其形成机理。 群落的概念(0.5学时) 森林群落的数量特征(1学时)第三节 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1.5学时)第四节 森林与非森林群落交错区(1学时)习题要点:森林群落的主要特征,森林群落的时空结构,生活型和生态型,影响森林群落结构的因素。森林群落演替(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

9、解群落演替的顶极学说,理解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和类型,掌握森林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并联系森林植被恢复实践。2.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群落的演替原因和类型,演替原理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第一节: 森林群落的发生和发育过程(0.5学时)第二节: 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和类型(1学时)第三节: 森林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学时)第四节: 群落演替的的顶极学说(0.5学时)习题要点:森林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演替理论与森林经营实践的关系。第六章 森林群落分类和分布(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植被分类的途径,理解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掌握中国主要森林群落特征和空间分布。2.

10、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植被分类的系统,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群落分类的途径和原则(0.5学时)中国植被分类系统(0.5学时)森林分布的三相地带性规律(1学时)第四节 世界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分布(2学时)习题要点:森林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特点及其地带性分布。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2.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0.5学时)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0.5学时)第三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0.5学时

11、)第四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0.5学时)习题要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特征,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2.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系统能量固定和转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第一节: 初级生产者和太阳能固定(1学时)第二节: 次级生产与能量转化(1学时)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学时)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1学时)习题要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生态金字塔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养分循

12、环(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循环规律。2.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森林生态系统地力维持的生态学基础和必要的人为干预措施。第一节: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本概念(0.5学时)第二节: 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基本类型(1.5学时)第三节: 主要化学元素的循环(1学时)习题要点: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人类经营活动的关系,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第十章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

13、森林的效益内涵,理解森林效益计量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掌握森林效益计量和评价的常见方法。2.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的效益内涵及其计量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森林效益计量和评价的常见方法。第一节:我国生态的主要问题(0.5学时)第二节:森林的效益内涵(0.5学时)第三节:森林功能和效益评价(0.5学时)第四节:计量和评价的指标体系(0.5学时)第五节:森林效益计量和评价的常见方法(0.5学时)第六节:计量经济评价的步骤(0.5学时)习题要点:森林的效益内涵,森林效益计量和评价的常见方法,计量经济评价的步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

14、的保护途径,掌握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2.教学重点与难点: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1学时)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的原因和保护途径(1学时)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建设(2学时)习题要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途径,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全球变化的主要影响,理解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C管理对策,掌握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2.教学重点与难点:温室气体的类型及其来源,全球碳循环与森林的关系第一节 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0.5学时)第二节 全球变化的主要影响(0.5学时)第三节 延缓全球变

15、暖的对策设想(0.5学时)第四节 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森林C管理对策(0.5学时)习题要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全球变化对森林的可能影响,积极应对全球变化的可能对策。恢复生态学概论(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含义和历史,理解生态恢复的原则,掌握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技术方法体系。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恢复的原则,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技术方法体系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含义(0.5学时)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的历史和发展(0.5学时)第三节 生态恢复的原则(1学时)第四节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技术方法体系(1学时)习题要点:恢复生态学的概念,生态恢复的原则,退化生态系统的含义。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