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1页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2页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3页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4页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课件使用说明1课件使用OFFICE 2010 版本制作请使用 2010及以上版本打开2课件页面宽高比为16:9请尽量选用宽高比一致的电脑播放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01分类突破之题型分析02分类突破之真题改编03分类突破之最新模拟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分类突破之题型分析01重点突破古代诗歌客观题常见的五类错误一、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客观题命题,在错项的设置上往往着眼于词语理解。命题者故意利用考生对词语可能产生的曲解,以望文生义的方式来设置选项,迷惑考生。考生答题时只有在正确理解诗句中词语语境意义的基础上,认真比对,准确理解,才有可能“

2、拨开云雾见日出”,做出准确的判断。例1 (2018年全国卷第14题B项):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解析 诗歌颈联“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中,“穷”指“困窘”“不得志”,并不是“贫穷”之意。诗歌是写诗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的困窘”,而不是生活贫困。命题者故意曲解“穷”的意思,把“穷”曲解为“生活贫穷”。考生如能洞悉命题者的这一设错陷阱,就能准确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返回目录02例2 (2017年全国卷第14题B项):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解析 诗歌第三句“无哗战士衔枚勇”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

3、士兵口中横衔着枚(状如短筷),防止说话,以免被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而非“奋勇争先、一往无前”。命题者故意曲解“衔枚”的意思,把“衔枚”曲解为“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考生如能洞悉命题者的这一设错陷阱,就能准确选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03二、错置时令,张冠李戴诗词中的很多叙述和描写往往关涉时序等环境因素,如朝暾、夕月、日暮、归鸟、黄昏、归舟、春花、秋月、东风、西风、霜雪等。命题者往往涉笔诗词中带有古代文化常识的领域,错置时序等环境因素,考生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做出错误判断。例3 (2016年北京卷第15题A项

4、):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解析 A项立足于诗歌中的“时令”来命题,全诗描写的是诗人对“往岁”和“今夕”变换的思考。诗歌首联由西村思往事:当年游玩来到乱山深处,因为口渴而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颔联写进山的情况:刚刚调转好马头,无意中发现紧靠着水边的几户人家自成村落。颈联写入西村的所见所闻:听禽语,观墨迹。尾联写黄昏时分,清风吹拂,天边几片细碎的云朵,伴随着一弯新月,诗人有感而发,决意用一首清诗记录下这个值得回味的黄昏。“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很明显倒置了时序,“叩门求浆”是在“往岁”,而再到西村决意写诗记事却是在“今夕”。往事与

5、今事的时辰,张冠李戴。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04三、错置技法,颠倒是非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表达技巧通常习惯简称为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集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象征、映衬、对比、比兴、铺陈、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联想想象等)、表达方式(描写中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中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物抒情等)、构思技巧(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6、等)等于一体。各种手法只是基于不同角度的大致划分,它们之间有时互有交叉,甚至难以区分。命题者往往在细微处设题,考生如果不能辨清彼此的基本特征,稍不注意就可能选错。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05例4 (2012年北京卷第10题C项):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解析 C项“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就属于混淆手法,错置名称。柳堤是一首即景咏怀的五言律诗,全诗的描绘对象应是柳,三、四、五、六等诗句在手法上是以动衬静,五、六句中的“飞燕”“风暖”“落花”等动景都是为了衬托三、四句中静态的“柳”这一歌咏对象。

7、因此C项混淆手法,故意颠倒动与静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迷惑考生。选项中并不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而是“以动写静,借动衬静”。在备考训练中,考生只有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各种手法的基本特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有可能在考试中把题目中的各种干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06四、曲解诗意,混淆情感读懂诗歌是准确答题的前提,细读一首诗歌后必须搞懂诗中“写什么”(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象、意境)、“怎么写”(语言、表达技巧)和“为何写”(情感、主旨、观点态度),而事实上考生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常常顾此失彼,偏离诗歌的本意、真情。命题者正是抓

8、住这一点,故意曲解,以此来误导考生。这就要求考生密切关注标题、作者、正文、意象、注释、题干、题支、典故和题材等,做到全面理解诗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例5 (2017年全国卷第14题B项):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解析 该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曲解了尾联“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的用典意图。注释“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由注释可知,典故中李揆入吐蕃会盟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唐第一人李揆”,再结合诗

9、歌的标题可知,子由出使契丹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诗人在送弟弟子由出使契丹时对弟弟苏辙的告诫,不是“不敢自居第一”,而是“不能自居第一”。“不敢”是典义,“不能”是用典义。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07五、忽略语境,牵强附会解读诗歌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如果不理解时代背景、写作背景和诗歌上下文的具体情境,就可能因误读而造成理解上的肤浅甚至错误。把握具体语境有时需要关注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或介绍人名、地名,帮助读者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读者诗歌的思想主旨;或解释相关诗句,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提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或介绍他人的评价,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10、或思想内容。注意到这些,有利于很好地解读诗歌。把握具体语境有时需要关注诗歌序文。序文通常交代写作诗歌的年代、缘由、背景等,也常常奠定一首诗的情感基调,因而理解序文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而命题者大多故意忽略语境,随文附会。考生如果不能结合具体语境,充分思考,就可能做出错误判断。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08例6 (2017年全国卷第14题C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解析 由注释“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可知,“短李”是李绅的绰号。联系注释,并结合上下句语境可知,“苦教

11、短李伏歌行”是说李绅、白居易同作乐府,但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后来居上,令李绅自叹不如。这里称李绅为“短李”,是朋友之间的戏称,由此也可见两位诗人亲密无间的关系。因此,“短李”中的“短”并非“不太认可”,而是诗人对朋友的戏称。命题者在这里有意忽略语境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理解的肤浅。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09难点突破古代诗歌主观题常见的考查类型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的考查一般会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近年考查涉及的有:1.形象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作者的形象、诗歌描写对象的形象特征(或作用)、景物画面特征等的鉴赏能力。如2020年天津卷“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12、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020年全国卷“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等。2.语言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词语的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与作用、句子的艺术效果(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语言风格等的鉴赏能力。如2021年全国乙卷“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020年天津卷“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2019年全国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等。3.表达技巧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句式特点等的鉴赏能力。如2021年全国乙卷

13、“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2020年新高考卷“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019年全国卷“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等。4.思想情感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中体现出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2020年全国卷、全国卷、江苏卷对此方面都有所考查。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0但综观多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考查频率比较高的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把握和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在诗歌鉴赏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答题时如何做好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对提高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得分至关重要。一、如何更好地把握诗歌的

14、思想情感(一)看标题,辨题材,定方向诗词的标题往往会隐含某些信息,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判断诗词的题材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咏史怀古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托物言志诗等),从而初步判断诗词的情感方向。如2017年全国卷送子由使契丹,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诗,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这类诗歌通常抒发的情感是对友人的思念牵挂、安慰勉励,借友人表达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悟,等等。该诗的作者是苏轼,联系北宋与契丹的关系、所送之人与作者的关系,不难推知诗歌的情感。再如2017年全国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礼部贡院”交代了地点,也暗示了作者身份;“阅进士就试”交代了诗歌所写的主要事件,据此可以看出诗歌

15、要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作为监考官的作者,看考生考试时的愉悦之情。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1(二)看作者、注释,定基调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及情感基调。有一些高考试题会出现序文,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些序文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同样,作品的注释对作品的理解也会起到关键作用,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它们有的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甚至还可能暗示题目答案。作为高考试题,如果注释对诗词的解读没有帮助,那么它就不会出现

16、在试卷中。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2(三)看关键词,定内容这里所说的关键词是指情感词、意象词、修饰词。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诗词的情感内容。情感词,指能表明作者情感倾向的词语。如2020年全国卷“不怕江花不满枝”中“不怕”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展望。意象词,指诗词中表示意象的词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明诗词的情感态度。抓住诗词中的意象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体现的情调、表现出的意义和作用,就能准确领悟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2019年浙江卷“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中的“竹”“书”等意象,表明主人品味高雅;2019年全国卷“吹木风传雁夜魂”中“雁”这一

17、意象,表达出作者对取得功名的渴望。修饰词,指对诗词中的意象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词语。找到这些词语,对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无边”,给我们营造了阔大雄浑的意境;2020年全国卷“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中的“岂”“独”二字,强调了作者对“史书”的态度,认为史书不过是故纸堆,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2019年天津卷“我生苦飘零”中的“苦”字,写出了作者飘零他乡的哀痛。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3(四)看关键句,定情感诗词中的关键句是指诗词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句子。如诗词中作者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使用某

18、些典故的句子,等等。通过对诗词的分析,结合对这些关键句的理解,就可以确定诗词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如2019年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的后三联,特别是“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一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2019年江苏卷“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坚持做实事、不计较功名的人生态度。再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总之,只要“四看”诗词,条分缕析,就能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进而做到鉴赏评价。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4二、如何做好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是

19、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四大部分。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能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赏析其表达效果。要做好此类试题,考生必须构建好关于表达技巧的知识储备体系,然后仔细排查,才能提高得分率。(一)储备齐全,掌握手法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考生在考前积累时,应细致区分,掌握各种技巧,明确其特点。1.修辞手法高考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为: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等,而在古典诗词中除使用以上的修辞手法外,顶真、互文、双关、反问等几种修辞手法也经常出现。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52.表达方

20、式在诗词鉴赏中,重点掌握两种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1)描写描写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味觉与触觉结合等。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等。(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主要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等。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63.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对它进行考查。主要包括:对比、衬托(烘托)、渲染、铺垫、象征、想象、联想、比兴、移

21、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4.艺术构思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构思有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7(二)仔细排查,确定手法1.审清题干,明确要求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有审题意识。首先应明确命题者提问的角度,是从大的角度进行考查,即通过直接提问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来命题;还是从小的角度进行考查,即考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构思中的某一种手法的运用。其次明确考查范围,是考查整首诗词手法的运用,还是考查局部诗词技巧的运用。“整体看手法”,即鉴赏全诗表达技巧时,优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即局部鉴赏时,

22、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最后明确答题的数量,根据题干信息审清应答题目的数量,明白题干中“一”和“些”、“主”与“次”的区别。根据题干要求,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2.确定手法,分步答题在审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考查的重点判定手法的运用。如从小的角度考查,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号入座”,确定手法;如从大的角度考查,应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8在具体作答时,应有分步意识,如果题干不要求具体分析,只要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即可。对于要求具体分析的题型,主要从以下几步作答:第一

23、步,明技巧,细读诗歌内容,点明所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构思等;第二步,释理由,结合具体诗句,说明为什么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第三步,析作用,分析这种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可以从思想感情、诗歌主旨等方面分析。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难度较大,但只要我们在考前做好知识储备,学会分析,仔细排查,一定会事半功倍,取得高分。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19写景抒情1.(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分类

24、突破之真题改编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0(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C【解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诗人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

25、:_ _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解析】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中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的高度赞美之情。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2(3)(改编题)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_

26、_ _ _情景交融:“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是画中之景、物,但景中含情,有了人的情怀,因此云的流连也是作者的流连。这说明作者沉迷于画中,久久不忍离去。用词精当:“众木俱含晚”,暮色苍茫中,连林间的树木也含着晚意。一个“含”字用得极其精当,画师配色之精妙,使每根树木都给人一种夜晚即将来临的感觉。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32.(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

27、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4(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简要分析。答:_ _“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解析】“江回两崖斗”中的“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两岸崖石耸峙想象成两兽相斗,形象地凸显出江崖峥嵘的气势。“日隐群峰攒”中的“攒”字是“聚集”的意思,说群峰聚集

28、,形象地表现了峰峦密集、重叠的形态。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5(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_ _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解析】根据诗的最后两句“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可以找出“不觉蜀道难”的直接原因:此行为知己。再从前文描写可以找出“不觉蜀道难”的另一个原因:景色奇险但富有情趣。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6(3)(改编题)请赏析“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一联。答:_ _ _“斗”“

29、攒”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对峙;攒,聚集),分别写出了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江崖陡峭峥嵘的景象和群峰相连、层次莫辨、奇伟险峻的景象。对仗工整、巧妙,音韵、意蕴配合协洽。【解析】答题时先阐释“斗”“攒”二字的意思,再说明“斗”“攒”二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阐释本联的意思,最后指出本联中的这两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7赠友送别3.(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

30、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8(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B【解析】“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错。“一衣带水”的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湓浦曾

31、闻似衣带”意即“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表现的是湓水的蜿蜒之美,并非表现朋友之间的情谊。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29(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_ _ _“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解析】题干中的“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已经提示了考生解答此题的方向。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态度,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联系全诗进行赏析。第二句的含义是:高僧惠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过吗?联系上句

32、“江州司马平安否”可知,首联运用两个问句,以关切的口吻询问友人近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希望友人不要因贬谪而忧虑。此句亦与尾联形成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即不要过度沉浸于佛法,要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04.(2020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岘首: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1(1)下列对这首

33、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B【解析】“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理解错误。“把君诗过日”的“过日”是典故,南史记载,隋文帝使后主节饮,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把君诗过日”是说在这样艰难的世道中,年老多病的“我”靠着读郑炼诗以度时日。但“此别”后可能就没有友人的诗篇相伴了。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34、返回目录32(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 _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解析】“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诗人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

35、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35.(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

36、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D【解析】“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诗人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5(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_ _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在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的场景描写中,诗人

37、用雨中垂钓的钓鱼翁、夜里风中飞翔的鸿雁,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孤高耿介、有鸿鹄之志的形象,是情怀的形象化表达。这两句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看,写出了诗人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的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的角度来看,首联、颔联直接表达了求仕之心,尾联直接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这三联都是直抒胸臆,而颈联则是场景描写,起过渡的作用,能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6即事感怀6.(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

38、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南丰先生: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7(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C【解析】“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

39、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理解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如隐居山中的僧人那样一生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尽管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诗句表达的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不如飞鸟自由自在。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8(2)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_ _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解析】诗歌颈联和尾联体现了曾巩对“仕”与“隐”的看法。从颈联“不及鸟

40、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向往之情的。从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以看出,他与红尘俗世并未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愿意放弃隐居的生活,毅然出山。在他身上可以并存的“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397.(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专题十古代诗

41、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0(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C【解析】“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诗人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选择。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

42、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1(2)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_ _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的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

43、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钻研“六经”。“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即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熟读周公七月诗”的意思是“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学习先圣,勤俭耕种,脚踏实地。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2托物言志8.(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3(1)下列对

44、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D【解析】“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理解错误。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4(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_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语言诙谐

45、风趣,活泼生动。【解析】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一般从诗歌的遣词造句和整体风格上入手。本词开篇“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并称鹭鸶为“汝”“君”,整体上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诙谐风趣、活泼生动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口语化的语言,浅近直白,通俗易懂,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59.(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苦笋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

46、,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6(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虽然诗人喜爱苦笋,但苦笋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诗人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C【解析】“但苦笋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诗人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诗人认为苦笋长成后就具备了如魏征一样的美好品质,应该静待其成长,所以告诫孩子们不要在苦笋娇嫩时就过多地拔出来。

47、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7(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_ _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解析】首先弄清意象的意思,然后分析诗中“苦笋”意象有什么特征,再将其特征与魏征的性格特征联系起来,分析其中的相似点。诗中的苦笋具有清淡苦涩的特征,并不适口,而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这种性格也令一般人难以接受,与苦笋的清淡苦涩相似;由“苦节乃与生俱生”与“极知耿介种性别”可知,“苦节”象征了“耿介”,有如魏征“方正的人

48、格”,都是与生俱来的,应该得到众人的认可。通过这样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8边塞征战10.(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秋 夜 纪 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49(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描写了秋夜星空的高远,北斗星与银河高高地悬在苍茫的夜空中,苍茫空

49、阔。B.诗歌颔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C.诗歌颈联一转,诗人的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也为下文“炬火驿前迎”做了铺垫。D.诗歌尾联以纪怀收束。诗人在秋夜抱病作诗,希望有人举着火把在大散关战斗,为国效力。D【解析】“希望有人举着火把在大散关战斗,为国效力”错。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表达了渴望重返战场、为国效力的愿望。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0(2) (改编题)诗歌尾联与诗人的书愤一诗中都提到了“大散关”,试分析尾联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表达的共同情感。 答:_ _诗人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

50、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想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解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现在仍然记得当年的战斗生活: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诗人仍旧想着“大散关”,想到军营的人举着火把前来迎接自己,可见诗人病中依旧惦念着收复中原,体现了诗人为国效力的爱国思想。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壮心不已,心系抗金前线,想要为国建功立业,驱逐金人的爱国情怀。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111.(2015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发

51、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2(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说”意味着诗人是第一次前往北庭,诗人只能凭传闻描绘前往轮台之路上的景象。B.颔联通过写春风不来、汉使罕至衬托出苦寒的恶劣环境,为尾联的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C.颈联简单地勾勒了诗人旅途中即将见到的美丽的边塞风光,反衬了旅途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担忧。D.

52、尾联表达了诗人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也表达了思乡之情;既点明了诗歌主旨,也升华了主题。C【解析】“美丽的边塞风光”分析错误。这里是用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对未来的担忧”于诗无据。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3(2)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 _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

53、,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4 (3)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_ _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以雄心豪气为主,以私情为辅。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5咏史怀古12.(2020全国卷)

5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黮闇: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6(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

55、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B【解析】“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误。从诗歌后两联来看,诗人是说史书所流传的并不是真正的精华,文字也难以记载高人贤士的精神,俗儒只会守着史书中的糟粕。全诗重在评论史书,表达了读史应该具有的态度,并不是评论历代高人贤士。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7(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_ _ _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解析】前两联基本意思是古人历经辛苦终于功成名就,但是最终要由别人

56、来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由于当时的情况本身不清楚和后世的误传,更加是难辨真假。据此,可以得到第一问的答案。后两联意思是史书流传的并不是真正的精华,文字也难以记载高人贤士的精神,俗儒只会守着史书中的糟粕。据此,可以得出第二问的答案。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81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

57、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59(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 _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解析】对于诗人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由标题春日秦国怀古可以看出本诗的题材是怀古诗;二是结合本诗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主要是今昔的对比;三是由诗歌中所写意象营造的意境进行揣摩。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60(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_触景生情;寓情于

58、景;写哀景抒哀情。【解析】结合怀古诗的体裁特点,联系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再结合平日积累的有关情与景之间的关系,不难得出此题答案。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61思乡怀人14.(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和州刘使君【注】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62(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答:_

59、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解析】本题有两问:“闲的表现”和“原因”。一定要看清题干要求。闲的表现:把“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换成自己的语言即可。原因:要结合刘禹锡的生平经历来分析。刘禹锡本来年轻有为,他21岁考中博学宏词科,23岁授太子校书,后来又当上监察御史,但革新失败后他被长期外放,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文中写刘禹锡的“闲”,实则是以曲笔写他的不得志。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63(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 _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

60、方心意的知音之许。【解析】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歌的字、词、句和诗中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综合解读。注意题目虽特指“尾联”,但还是需要结合全诗综合理解。“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诗情更远”是对刘禹锡文学成就的肯定、钦佩,“有谁听”饱含同情,也有作为朋友的理解。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返回目录6415.(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劳停驿【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专题十古代诗歌阅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