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创新创业比较课件_第1页
中外创新创业比较课件_第2页
中外创新创业比较课件_第3页
中外创新创业比较课件_第4页
中外创新创业比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创业培训中外比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

2、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激发全民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品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的典型代表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美国通过创新所生产的科技产品一直都引领者世界的潮流。很多电影都可以反映出来。终结者钢铁侠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3、纲要,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重大战略任务。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求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而关键技术是无法通过引进得到的。这就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知道方针。自主创新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施国产化并再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为各行各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以铁路装备制造业为例,,以国内铁路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企业为主体,与国际跨国公司开展技术合作,聚集国

4、内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成功掌握了当今世界一流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技术。在1997年的第一次大提速,列车的平均时速为90公里。在2006年的第六次大提速,主干线开始以时速200公里的速度运行。支撑发展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

5、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时期中,只要我们拥有了精确的卫星导航系统,就能够在与其他的国家在竞争中提前获取更多的信息,做到先发制人,精确打击。引领未来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神舟系列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神舟六号:费俊龙 聂海胜神舟七号:刘伯明 翟志刚 景海鹏神舟八号是个无人目标飞行器,完成了对接任务。神舟九号:景海鹏 刘旺 刘洋 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不仅体现了我国高尖端科学技术的领先,而且体现了我国强大的科学研发和创新能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根本体现。 科学上,为我国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基础,为未来的航天

6、发展提供了更多宝贵的经验。 经济上,带动了航天及周边产业,特别是通讯行业,为手机,电视,电脑的使用提供了便利,为中国社会的长远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发现和技术发明涌现,在关键领域里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世界上少数国家具备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培养了一支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优秀科技队伍,已经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在生物、纳米、航天等部分重要领域的研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在生物科学方面不得不提的就是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冲破当时流行的遗传学观点的束缚,创新的在我国开展三系法培育杂交水稻的研究,使水稻的亩产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从以前的每亩200300公斤,到现在的每亩800公斤以上,解决了亿万人的吃饭问题。纳米技术的兴起,也给信息、能源、医药、食品、环保等诸多领域的带来了新变革,大大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如目前出现许多抗菌的日常用品,就是将抗菌物质进行纳米化处理,在生产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