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儿童合理用药-抗过敏药1第1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儿童期增加的疾病肥胖症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近视孤独症等精神疾病第2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第3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型变态反应在过敏性疾病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第4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组胺组胺是I型变态反应中最重要的炎症因子之一 主要来源有三个: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来源,消化道中的类肠嗜铬细胞大脑中的组胺能神经。第5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
2、9点6分,星期四组胺组胺通常以非活化状态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当受到创伤和抗原抗体反应等外界刺激后,以活化的形式释放出细胞外,参与炎症反应。 第6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组胺组胺的具体作用包括:收缩平滑肌;舒张小动脉;舒张毛细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刺激皮肤,导致骚痒;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等。第7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组胺受体组胺与组胺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理作用;H1受体通过改变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而将细胞外信号传递给第二信使传导系统,并进一步调节细胞生理功能。(脑、平滑肌、内皮细胞等)H2受体则通过升高环腺苷酸(cAMP)而影响
3、细胞生理功能。(消化道粘膜、脑、心肌等) H3(脑)和H4 (血细胞、肠道)受体的功能机制除上述两个以外,还可通过降低环腺苷酸而影响细胞生理功能。第8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抗组胺药物分类生理性拮抗剂:与组胺生理作用相反,如:肾上腺素可以舒张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并降低血管通透性,治疗由组胺引发的急症(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等);组胺释放抑制剂:减少组胺的释放抑制组胺的生理作用,如:色甘酸钠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可通过抑制抗原抗体反应而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减少组胺释放;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地与组胺受体结合,阻止已经释放的组胺到达作用部位。第9页,共26页,2022年
4、,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H1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通过竞争性地与H1受体结合而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抑制组胺发挥其生物学效应途径,对H2、H3受体的作用极少。这是药物发挥抗变态反应作用的主要机制。减少组胺的释放;由于组胺同时参与变态反应中的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因此抗组胺药物对于治疗速发相和迟发相症状均有意义。第10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第三代?第一代(传统)第二代(新型)羟嗪1955苯海拉明1945194519802000氯苯那敏1950氯雷他定1986阿司咪唑1981特非那丁1980西替利嗪1987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镇静类非镇静类定义未明确H1受体拮
5、抗剂的分类参考文献 1.Drug. 2001;61(2):207-236 2.Clin Exp Allergy 1999,29(suppl 3):60-3 3.ARIA Pocket Guide . P154. Eur J Clin Pharmacol 1999,55:85-93第11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 H1 受体而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嗜睡副作用较第一代明显减弱或消失。存在较大的争议,一般认为该类药物具有明确的抗炎效能,无中枢镇静及心脏毒性作用,其代谢不依赖细胞色素 P450酶。123H1受体
6、拮抗剂的分类第12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与肝酶抑制剂合用有药物相互作用;依赖肝脏代谢的抗组胺药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大多数抗组胺药肝代谢;西替利嗪、阿伐斯汀几乎不需通过肝脏代谢;第二代抗组胺药不易穿透血脑屏障进入CNS,镇静作用明显降低;抗组胺药物镇静作用是剂量相关性的;第13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抗组胺药的安全性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镇静作用心脏副作用: 心律失常药物的相互作用第14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可避免因素:忌超量,忌同时服肝酶抑制药严格禁忌症:肝病,心脏病(先心)服药期间:心脏监护,心脏检查
7、心脏病患者择药心脏的安全性第15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常用抗组胺药儿童药代动力学1.333.25 1 mg, bid 酮替芬 2.0 0.9 47.4 17.3 0.7 mg/kg, tid 羟嗪 1.0 81.8 30.2 1. 25 mg/kg, q 4-6 h 苯海拉明 1.2 13.5 3.50.12 mg/kg, tid 氯苯那敏 - 13.79 7.1 2.3- 抗组胺药 推荐剂量Cmax( ng/mL) Tmax( h) T1 /2 ( h)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第一代口服易吸收 , 1-3 h达血药浓度高峰。服药后 2-3 h起效 ,儿童半衰期和作
8、用持续时间较成人短。经肝脏 P450酶代谢。在儿童这个特殊人群所进行的抗组胺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很少 。第16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17一代H1受体拮抗剂的缺点主要缺点:亲脂性, 易通过血脑屏障, 明显镇静作用其它缺点:抗胆碱能作用致口干, 尿滞留,便秘 半衰期短:持效时间短, 每日服用34次第17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常用抗组胺药儿童药代动力 0.8 0.4 978.4 340.6 6岁, 10 mg, qd 1.4 1.1 560 200 25岁, 5 mg, qd 西替利嗪 1.3 0.5 4.386岁, 10 mg, qd 2
9、.5 1.5 7.8 25岁, 5 mg, qd 氯雷他定 13.1 6.3 5.4 1.8 4.9 0.6 6.9 1.6 抗组胺药 推荐剂量Cmax( ng/mL) Tmax( h) T1 /2 ( h)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第二、三代抗组胺药儿童口服易吸收, 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大部分经肝脏首过代谢,需 P450酶的参与,但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非索非那定则不经肝脏而主要以原型通过尿、 粪便排泄。 第18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19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与第一代相比中枢抑制作用抗胆碱能作用效能延长第19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儿童
10、如何选择抗过敏药物疾病安全性:心脏毒性、中枢镇静适用年龄服用依从性第20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婴幼儿西替利嗪不经肝脏代谢,适合肝脏病人使用,极少延长QT间期,儿乎不导致心脏毒性,而且18个月大的小孩偶尔超剂量服用后也未产生心脏及神经方面的毒副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安芳,中国药事2009年第23卷第4期第21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婴幼儿西替利嗪可以应用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用于婴儿湿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可以较长时间应用第22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儿童选择抗过敏药物的原则疾病种类个体差异安全性:心脏毒性镇静作用:影响学习药物相互作用:红霉素类、氨茶碱、镇静药等连续应用时间第23页,共26页,2022年,5月20日,9点6分,星期四qd. 每日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七中学初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答案
- 情绪调节技巧培训-全面剖析
- 云计算应用研究-全面剖析
- 电炉热效率研究-全面剖析
- 模块化设计优化-全面剖析
- 白血病预后评估模型-全面剖析
- 福建福州福清市城头镇卫生院招聘真题2024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模拟试卷:英语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训练方法试题
- 2025年大数据分析师职业技能测试卷:数据挖掘算法原理与应用试题
- 2025年统计学专业期末考试题库:统计预测与决策实务操作试题及实战试题
- 2025年广东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选聘专业技术人员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生儿感染的个案护理
- 国省道公路标志标线维护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面具的设计制作课件
- 病历书写规范细则(2024年版)
- 《国内手语翻译人才供求现状调研报告》
- 2023年西藏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综合测试卷(二)(含答案)
- 护理学科建设规划
- 原始点医学(201904第15版)
- 环境监测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