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1.1编制目的XX区水源地方案为:XX新水源地宝XX里运河氾水水源地(以下简称XX水源地)为主水源地,XX河水源地为备用水源地。为了建立健全XX区集中式饮用水XX水源地和XX河备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最大程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水源地水质影响,规范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各项工作提供指导,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XX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X

2、X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的通知(大政办发201891号);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区集中式地表水XX水源地和XX河备用水源地的突发环境事件,适用范围包含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以及从保护区边界向上游连接水体及周边汇水区域上溯24小时流程范围内的水域及分水岭内的陆

3、域内因企业排污、农业面源等因素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由交通事故、相邻市及县区突发环境事件等因素次生的XX水源地和XX河备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控预警、先期处置、应急响应及处置、恢复重建等应对工作(放射性突发事件除外)。1.4预案衔接本预案是XX区人民政府为应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制订的,同时作为政府的专项应急预案独立编制。本预案与XX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与XX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XX市XX区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具有平行联动关系,详见图1-1。XX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省突发

4、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衔接衔接XX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XX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衔接衔接XX市XX区XX市XX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联动联动联动联动XX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XX区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市XX区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图1-1各应急预案衔接关系图1.5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污染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提高防范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5、,尽量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和职能作用,形成分级负责、分类指挥、综合协调、逐级响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体系。(3)部门联动,专兼结合。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积极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组织、物资和技术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整

6、合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4)依靠科技,规范管理。积极鼓励开展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重视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科技应用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使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2.1应急组织指挥机构2.1.1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区人民政府组织成立XX市XX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环境的副区长担任,成员由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卫健委

7、、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气象局、人武部、刘庄镇政府、白驹镇政府、草堰镇政府、大中街道办、XXXX港经济区管委会、XXXX经济开发区管委会、XXXX沿海合作开发园区管委会、XX高新区XX工业园管委会、X苏XX产业联动集聚区管委会、XXXX自来水有限公司、XX农场有限公司、XX农场有限公司、川东农场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组成。应急指挥部下设协调办公室,设在生态环境局,(以下简称“饮用水源应急办”),由生态环境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应急组织体系图见图2-1。XX市XX区XX市XX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应急监测组应急处置组饮用水源现场应

8、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急保障组应急救援组新闻宣传组专家组现场调查组应急监测组应急处置组饮用水源现场应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急保障组应急救援组新闻宣传组专家组现场调查组其它专项应急指挥中心其它专项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部协调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协调办公室(饮用水源应急办)图2-1 应急组织体系图2.1.2饮用水源应急组织指挥机构职责表2-1 饮用水源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和职责一览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构成负责人日常职责应急职责总指挥区长(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要求;(2)组织编制、修订和批准水源地应急预案;(3)指导加强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

9、设;(4)协调保障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经费。(1)发生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时,亲自(或委托副总指挥)赶赴现场进行指挥,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2)贯彻执行当地或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指令;(3)按照预警、应急启动或终止条件,决定预案的启动或终止;(4)研判突发环境事件发展态势,组织制定并批准现场处置方案;(5)组织开展损害评估等后期工作。副总指挥分管副区长(1)协助总指挥开展有关工作;(2)组织指导预案培训和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能力评估等工作;(3)指导开展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1)协助总指挥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2)根据总指挥安排,代为行使总指挥职责

10、;(3)负责提出有关应急处置建议;(4)负责向场外人员通报有关应急信息;(5)负责协调现场与场外应急处置工作;(6)停止取水后,负责协调保障居民用水;(7)处置现场出现的紧急情况。办公室生态环境局局长(1)组织编制、修订水源地应急预案;(2)负责水源地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能力评估等工作;(3)组织开展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准备工作;(4)负责水源地日常监测,及时上报并通报水源地水质异常信息。开展水源地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督和管理。(1)贯彻执行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各项指令和要求;(2)负责信息汇总上报,并与有关的外部应急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3)

11、负责调动应急人员、调配应急资源和联络外部应急组织或机构;(4)负责应急监测,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水源地污染物削减处置等工作;(5)收集整理有关事件数据。专项工作组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消防:在处置火灾爆炸事故时,防止消防水进入水源地及其连接水体。公安局公安局局长-查处导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违法犯罪行为。财政局财政局局长负责保障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经费。负责保障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期间的费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1)负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和湿地生态修复的业务指导工作;(2)依法开展饮用水源地、森林植被、湿地生态保护管理工作

12、;(3)负责水源地范围内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控制和管理。(4)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于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场地。负责保障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场地。水利局水利局局长(1)建设水源地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防范无关船舶在保护区内违章锚泊或作业;(2)负责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标识树立及维护,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3)负责建设隔离防护网、监控、警示标牌等防护措施。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重要部位进行24小时全方位立体式监控,(4)负责供水单位日常管理工作,对供水单位水质异常现象进行调查处理,及时上报并通报供水单位水质异常信息。(5)定期开展水源地

13、有关评估,及时掌握水源地和应急备用水源地安全状况。(6)负责实施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及掌握水源的动态;负责指导供水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供水单位进行应急监测,落实停止取水和切换备用水源等应急工作安排。交通局交通局局长(1)加强水域流动污染隐患防治,加强危化品船舶航运、码头管控,严格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申报审批;(2)负责过境、过桥危化品巡查;(3)禁止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装载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而无防渗、防溢、防漏设施的运输船舶通过保护区,负责对船舶的污染实施监督管理;(4)查处违法排污船舶,开展日常联合巡查和管理工作。(5)负责在穿越饮用水水源地道路、桥梁设置危化品运输警示标志。协助

14、处置交通事故次生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发生后及时启用道路桥梁和河道应急工程设施,并负责保障应急物资运输车辆快速通行。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局长(1)负责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农业开发利用项目控制和保护区内种植、养殖等农业源污染控制与监管工作;(2)负责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围网养殖、网箱养殖;(3)在保护区范围内对农药、化肥施用和禽畜粪便处理加强管理,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5)牵头负责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捕捞、垂钓等违法违规案件处置工作。协助处置因农业面源、渔业养殖导致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卫健委卫健委主任负责自来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卫生日常管理,及时上报并通报管网末梢水水

15、质异常信息。负责管网末梢水水质应急监测,确保应急期间居民饮水卫生安全。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局局长防范因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导致次生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及时上报并通报事故信息。协助处置因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气象局气象局局长及时上报、通报和发布暴雨、洪水等气象信息。负责应急期间提供水源地周边气象信息。工信局工信局局长-负责应急期间的通信保障。区委宣传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负责应急期间的新闻发布、对外通报和信息公开等工作。人武部人武部部长-对影响范围大或严重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支援支持。专家组(1)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确定。(2)对危机解除后的灾害损失和恢复方

16、案等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2.2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不同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应急指挥部选择与事件有直接关系的部门和单位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负责指挥、组织和协调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具体组成见应急响应专章。现场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XX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现场应急指挥的全部工作;(2)密切监控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展动态,接收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预测预警信息,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情况,研判突发环境事件发展趋势,核定突发环境事件级别,向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和采取应急措施的建议,执行应急指挥部的决定;(3)按照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召集成员单位研究提出应急处置方案,组

17、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区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进展情况,并提出建议;(5)完成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2.3现场应急工作组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应急救援组、应急保障组、新闻宣传组、现场调查组、专家组等。其中:(1)应急处置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由现场应急指挥部中主要责任部门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及时派员赶赴事发地现场;迅速分析事件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明确处置程序,制定抢险和救援处置方案;确定事故周围警戒区和人员疏散方式等。(2)应急监测组:由生态环境局牵头,相关企事业单位监测机构配合。负责污染物应急监测,

18、确定污染物种类、影响范围、变化趋势等。(3)应急救援组:由卫健委牵头,区内医疗卫生专业机构配合。负责制定伤员抢救方案,迅速组织急救人员开展抢救工作;及时对抢救方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意见等。(4)应急保障组:由发改委牵头,事发地镇政府、应急管理局、水利局、民政局、自来水公司等配合。负责组织调运事故救援、污染控制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膳食等后勤保障;做好备用水源调度工作。(5)新闻宣传组:由区委宣传部牵头,主要负责把握全区的舆论导向,指导各新闻单位做好相关报道工作。(6)现场调查组:由生态环境局牵头,公安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等配合,负责调查分析事件原因,并对责任单位或个人追偿恢

19、复和重建的费用,提出处理意见。(7)专家组:参与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确定,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3XX河备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专章应急响应工作路线图见图3-1。图3-1应急响应工作路线3.1信息收集和研判3.1.1信息收集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收集范围包括:XX河备用水源地保护区及上游区域(包括XX区及XX市境内河段)。信息来源包括以下途径:(1)水源地所属行政区域XX区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水利局等部门,通过流域、水源地或自来水厂开展的水质常规断面监测、在线监测等日常监管渠道获取水质异常信息,也可以通过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污染源排放等信息开展水质预测预警,获取水

20、质异常信息。(2)生态环境局通过水源地上游及周边主要风险源监控获取异常排放信息,也可通过12345、12369热线、网络等途径获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安、交通部门可通过交通事故报警获取流动源事故信息。(3)通过XX区人民政府不同部门之间、上下游相邻行政区域政府之间、XX市相关部门建立的信息收集与共享渠道,获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3.1.2信息研判和会商通过日常监管渠道首次发现水质异常或群众举报、责任单位报告等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部门,应第一时间开展以下工作。(1)核实信息的真实性。(2)进一步收集信息,必要时通报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信息收集工作。(3)将有关信息报告区人民政府,接到信息报告的人民政府应

21、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及应急专家进行会商,研判水质变化趋势,若判断可能对XX河备用水源地水质造成影响,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3.2预警3.2.1预警分级本预案属于XX区人民政府专项预案,并且有适用的地域范围。为提高效率、简化程序,根据水源地重要性、污染物的危害性、事态的紧急程度、采取的响应措施以及对取水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实际情况,分为级、级预警,分别用红色和橙色标示,级为最高级别。橙色(级)预警:当污染物迁移至水源地应急预案适用的地域范围,但水源保护区或其连接水体尚未受到污染,或是污染物已进入水源保护区上游连接水体,但应急专家组研判认为对水源地水质影响较小、可能不影响取水时。红色(级)预警:当污染物

22、已进入(或出现在)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且应急专家组研判认为对水源地水质影响可能较大时、可能影响取水时。3.2.2预警的启动条件应当启动预警的情形具体见表3-1。表3-1应启动应急预案情形一览表预警级别启动条件橙色(级)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发生面源、固定源或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且污染物迁移至水源地应急预案适用的地域范围,但水源保护区或其连接水体尚未受到污染,或是污染物已进入水源保护区上游连接水体,但应急专家组研判认为不影响取水时。红色(级)(1)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发生突发环境事件。(2)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在二级保护区上游汇水区域4小时流程范围内发生固定源或流动源突

23、发环境事件,或污染物已扩散至距水源保护区上游连接水体的直线距离不足100米的陆域或水域。(3)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在二级保护区上游汇水区域8小时流程范围内发生固定源或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或污染物已扩散至距水源保护区上游连接水体的直线距离不足200米的陆域或水域,经水质监测和信息研判,判断污染物迁移至取水口位置时,相应指标浓度仍会超标的。(4)通过监测发现,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理化指标异常。在二级保护区内,出现自动站水质监测指标超标或生物综合毒性异常,经实验室监(复)测确认的。在二级保护区上游8小时流程范围内,出现水质监测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或生物综合毒性异常,且污染物浓度持续升高的。在二级保

24、护区上游4小时流程范围内,出现水质监测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或生物综合毒性异常的。(5)通过监测发现,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感官性状异常,即水体出现异常颜色或气味的。(6)通过监测发现,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生态指标异常,即水面出现大面积死鱼或生物综合毒性异常并经实验室监测后确认的。3.2.3发布预警和预警级别调整(1)预警发布内容预警发布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预警信息内容:预警信息要素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内容。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应急措施,个人防护方法。预警信息发布途径:预警信息的发

25、布可通过电视、广播、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手机短信、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可能受影响地区的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应当充分发挥基层信息员的作用,通过走街串巷、进村入户,采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传统手段传递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全覆盖。预警信息发布后,各成员单位应立即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工作状态。同时各部门应依据已发布的预警级别,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各相关成员单位要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加强监测和会商,及时上报预警响应措施的执行情况。(2)预警信息调整及更新各成员单位应加强对预警信息动态管理,根据事态发展变化,适时调整预警级别、更新预警信息内

26、容,并重新发布、报告和通报有关情况。3.2.4预警行动预警信息发布后,应立即进入预警状态,当发生红色预警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当到达现场,组织开展应急响应工作。预警行动工作内容如下:(1)下达启动水源地应急预案的命令。(2)通知现场应急指挥部中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准备,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到达现场开展相关工作。(3)通知水源地对应的供水单位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停止取水、深度处理、低压供水或启动备用水源等准备。(4)加强信息监控,核实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来源、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种类和总量、污染扩散范围等信息。(5)开展应急监测或做好应急监测准备。(6)做好事件信息上报和通报。(7)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

27、设备,做好应急保障。(8)在危险区域设置提示或警告标志。(9)必要时,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10)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和应对工作。3.2.5预警解除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危险已经解除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并由预警发布部门及时宣布终止预警,预警信息解除。3.3信息报告与通报3.3.1信息接报有关部门或单位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尽快向饮用水源应急办发出应急快报。饮用水源应急办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一旦接到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或信息,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认真记录以下内容:(1)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事件类型:火灾、爆炸、泄漏(暂时状态、连

28、续状态);(3)事件单位情况:名称、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等;(4)污染物的种类、泄漏量、现场污染情况、污染持续的时间;(5)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6)原因、性质的初步判定;(7)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8)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相关事宜;(9)报告单位、报告人姓名和电话、报告时间。值班人员将事件情况迅速报告饮用水源应急办主任,在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后,根据环境污染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等初步判断,由饮用水源应急办主任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发生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时,相关部门、单位应急责任人报告程序应按照以下程序:(1)发现已经造

29、成或可能造成水源地污染的有关人员和责任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及生态环境等部门报告。(2)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发现或得知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立即进行核实,了解有关情况。经过核实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3)特殊情况下,若遇到敏感事件或发生在重点地区、特殊时期,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3.3.2内部信息报送饮用水源应急办负责与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各镇政府保持密切联系。饮用水源应急办接到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保证应急处置信息的双向畅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信息主要包括事件发

30、生后形成的信息和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随着应急处理的进展而发生变化的信息。3.3.3信息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区人民政府、XX市人民政府等初报。随着事态变化情况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展开,陆续做好动态跟踪报告,直至事件消除或趋于稳定后,做好终报工作。3.3.3.1信息报送内容(1)初报事件基本情况:事件、地点、发生时间、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企业基本情况;已采取的措施:赶赴现场情况、采取处置措施情况、处置效果;监测情况:布点监测方案、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下一步工作:拟采取的主要措施。(2)续报事件最新进展:人员、

31、环境受影响最新情况、事件重大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的效果;监测情况:取样监测的具体时间、监测结果超标情况;下一步工作: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3)处理结果报告即总结报告,包括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生态环境局负责编制总结报告,于应急终止后30个工作日内上报应急指挥部。3.3.3.2信息报送程序和时限(1)对初步认定为橙色预警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指挥部应立即以电话、短信等形式向区人民政府上报,详细信息最迟在4小时内上报。(2)对初步认定为红色预警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指挥部应立即以电话、短信等形式向本级

32、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XX市生态环境局上报。详细信息最迟在2小时内上报。(3)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时,应急指挥部应当按照红色预警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响的;涉及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涉及重金属或者类重金属污染的;有可能产生跨行政区域影响的;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社会影响较大的;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3.3.3.3信息报送形式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电话电话、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应通过电话报告,并及时补充书面报告。报告格

33、式见附件5所示。通过传真电话电话或网络发送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后要主动致电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传真电话电话或电子邮件。书面报告中应载XX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3.3.4信息通报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应急指挥部应当通过电话、传真电话电话、网络等方式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告知事件发生地点、时间、性质、原因、污染物的种类和泄漏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并向区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市、县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应将伤亡人员情况,损失情况,救援情况以规范格式向媒体公布,信息发布应当及

34、时、准确、全面。3.4事态研判发布预警后,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按照水源地应急预案中列明的副总指挥、办公室、专项工作组成员及名单,迅速组建参加应急指挥的各个工作组,跟踪开展事态研判。事态研判包括以下内容:事件点下游沿河水利设施工程情况、判断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数量及种类性质、事件点下游水系分布(包括清洁水情况)、距离水源地取水口的距离和可能对水源地造成的危害,以及备用水源地情况。事态研判的结果,应作为制定和动态调整应急响应有关方案、实施应急监测、污染源排查与处置和应急处置的重要基础。 3.5应急监测3.5.1应急监测程序发布预警后,由生态环境局实施应急监测。根据事态的发展趋势开展监测工作。生态环境局应

35、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命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位、确定监测频次、组织开展监测、形成监测报告,并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监测结果和污染浓度变化态势图,并安排人员对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监测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应根据事态发展,如上游来水量、应急处置措施效果等情况,适时调整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事件处置末期,应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命令,停止应急监测,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提交应急监测总结报告。3.5.2应急监测方案由生态环境局负责制订应急监测方案,必要时委托XX市环境监测站及第三方检测机构配合对污染物质的种类、浓度、影响范围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审核和汇总分析,判断突发环境事件的变化趋势及可能

36、的危害,为现场处置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应急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监测项目对于已知固定污染源污染,可以询问当事人或从企业的应急预案等已有资料等中获得各种污染物信息等来确定监测项目;对于流动源污染,可以通过询问当事人、查看运载记录或者从移动载体泄漏物中获得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信息来确定监测项目;对于未知源污染,监测项目的确定须从事件的现场特征入手,结合事件周边地理、气象条件及可能受污染的水体情况来确定监测项目。必要时可咨询专家意见。(2)确定监测范围应尽量涵盖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范围,并包括事件可能影响区域和污染物本底浓度的监测区域。如果突发环境事件有衍生影响,则距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间

37、越长,监测范围越大。(3)监测频次和布设监测点位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点为中心或源头,结XX文和气象条件,在其扩散方向及可能受到影响的水源地位置合理布点,必要时在事件影响区域内水源取水口、农灌区取水口处设置监测点位。应采取不同点位相同间隔时间(一般为1 小时)同步采样监测方式,动态监控污染带移动过程。针对固定源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固定源排放口附近水域、下游水源地附近水域进行加密跟踪监测。针对流动源、非点源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事发区域下游水域、下游水源地附近进行加密跟踪监测。(4)现场采样与监测采样防护。采样和监测人员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泄漏物的理化性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防毒口罩、耐酸碱防毒手套、防

38、酸碱长筒靴等,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采样量。应急监测通常采集瞬时样品,还需尽可能满足留样要求。采样频次的确定。主要根据污染状况、不同的环境区域功能和事件发生地的污染实际情况来确定。距离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间越短,采样频次应越高。如果突发环境事件有衍生影响则采样频次应根据水文和气象条件变化与迁移状况形成规律,以增加样品随时空变化的代表性。采样和分析方法。现场采样方法及采样量、现场监测仪器和分析方法应参照相应的监测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并做好质量控制和保证及记录工作。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上报。应本着及时、快速报送的原则,以电话、传真电话电话、监测快报等形式立即上报给现场应急指挥部,作为决策的依据。3.6污

39、染源排查与处置3.6.1 明确排查对象当水质监测发现异常、污染物来源不确定时,生态环境局应负责开展溯源分析,责任到人,根据特征污染物种类、浓度变化、释放总量、释放路径、释放时间,以及当时的水文和气象条件,迅速组织开展污染源排查。针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排查重点和对象如下:(1)有机类污染:重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尾水排放的异常情况。(2)营养盐类污染:重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户)、农田种植户、农村居民点、医疗场所等,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养殖废物处理处置、农药化肥施用、农村生活污染、医疗废水处理及消毒设施的异常情况。(3)细菌类污染:重

40、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户)、农村居民点,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养殖废物处理处置、医疗场所、农村生活污染的异常情况。(4)农药类污染:重点排查农药制造有关的工业企业、果园种植园(户)、农田种植户、农灌退水排放口,调查农药施用和流失的异常情况。(5)石油类污染:重点排查加油站、运输车辆、港口、码头、运输船舶、油气管线、石油存贮的工业企业。(6)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重点排查危险废物储存单位、危险品仓库和装卸码头、危化品运输船舶、危化品运输车辆等。3.6.2 切断污染源 对水源地应急预案适用地域范围内的污染源,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分别明确负责实施切断污染源的部门、程序、方法及工

41、作要点;对水源地应急预案适用地域范围外的污染源,按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处置措施主要采取切断污染源、收集和围堵污染物等,包括以下内容:(1)对发生非正常排放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固定源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由水利局组织切断污染源,应尽快采取关闭、封堵、收集、转移等措施,切断污染源或泄漏源。(2)对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流动源突发事件,由交通局组织实施切断污染源,可启动路面系统的导流槽、应急池或紧急设置围堰、闸坝等,对污染源进行围堵并收集污染物。(3)对水上船舶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流动源突发事件,由交通局组织实施切断污染源,主要采取救援打捞、油毡吸附、围油栏、闸坝拦截等方式,对污染源进

42、行围堵并收集污染物。(4)启动应急收集系统集中收集陆域污染物,设立拦截设施,防止污染物在陆域漫延,组织有关部门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处置。(5)应急处置组应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对扩散至水体的污染物进行处置。3.7应急处置3.7.1应急响应分级根据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本预案应急响应分为两级:(1)橙色预警启动级应急响应;(2)红色预警启动级应急响应。3.7.2现场应急指挥部根据不同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中选择有直接关系的部门和单位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负责指挥、组织和协调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生态环境局根据事件类型提出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建议,由应急指挥部确定。(1)由农

43、业面源导致的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区人民政府领导、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住建局、自来水公司和生态环境局等负责同志组成,总指挥为区长,副总指挥为农业农村局局长。(2)由企业排污导致的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区人民政府领导、水利局、住建局、自来水公司和生态环境局等负责同志组成,总指挥为区长,副总指挥为生态环境局局长。(3)由陆域交通和船舶运输事故导致的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区人民政府领导、水利局、住建局、交通局、自来水公司和生态环境局等负责同志组成,总指挥为区长,副总指挥为交通局局长。(4)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

44、挥部由区人民政府领导、水利局、住建局、应急管理局、自来水公司和生态环境局等负责同志组成,总指挥为区长,副总指挥为应急管理局局长。其他成员单位成员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根据事件类型提出建议,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最终确定。3.7.3应急小组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小组、组成部门及应急职责参照2.3章节。3.7.4级应急响应及处置橙色预警时,现场应急指挥部启动级应急响应工作。针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产生的原因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措施有:(1)应急监测组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发挥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的作用,及时了解掌握事件产生原因、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为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和决策提

45、供科学依据。(2)应急处置组采用投加药剂、水体增氧等措施,缓解受损水体的水质状况。(3)现场调查组开展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周边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的监督检查,采取轮产、限产、停产等手段,减少自来水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依法处理环境违法行为。(4)应急保障组根据事件处置的具体要求做好必要的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工作。对于XX区发生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准确评估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对可能造成跨区、市污染的突发事件,要报请上级政府,通知可能波及的周边地区,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按上级政府的统一调度,做好饮用水源地应急工作。3.7.5级应急响应及处置发布红色预警时,启动 级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总指挥

46、应立即到达现场,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并进行事态研判,开展应急监测、污染源排查与处置、物资调配等处置措施;由现场处置组负责制定现场处置方案。不同突发环境事件情景现场处置参考方案如下:3.7.5.1已知污染源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由现场应急指挥部主要责任部门XX专家组制订,现场处置要立足于彻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遗留后患,依靠科技和专家力量,尽可能控制和缩小已排出污染物的扩散、蔓延范围,把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1)农业面源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控制污染源生态环境局迅速赶往现场,利用快速监测设备确定特征污染因子。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住建局和生态环境局根据特

47、征污染及周边汇入河道的沟渠,排查流域内可能受农业面源污染的河道、沟渠,通过采取拦截、筑坝等措施切断污染源。确定污染范围生态环境局应做好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扩散规律分析,XX专家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拦截范围。减轻与消除污染根据污染物的特征,现场应急指挥部主要责任部门XX专家制定污染物减轻和消除方案。可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分段阻隔,并采用拦截、吸附(如活性炭吸附)、吸收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通过采用中和、固化、沉淀、降解等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2)企业排污引发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排查、切断污染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局迅速赶往现场,利用快速监测设备确定特征污染因子。生态环境局、水利局、

48、住建局等根据污染特征排查流域、区域内可能导致污染的企业,要求企业启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切断污染源。确定污染范围生态环境局应做好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扩散规律分析,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拦截、洗消范围。减轻与消除污染根据污染物的特征,现场应急指挥部主要责任部门XX专家制定污染物减轻和消除方案。可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分段阻隔,并采用拦截、吸附(如活性炭吸附)、吸收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通过采用中和、固化、沉淀、降解等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3)由交通事故引发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方案发生在水源地附近公路或跨水源地公路桥上的交通事故,由于车载危化品等泄漏量较大或消防废水处置不当导致水源

49、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以及船舶运输交通事故次生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时,采取以下措施。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住建局、交通局等立即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向当事人询问、查看运载记录,或由生态环境局利用应急监测设备等方法迅速判明危险化学品种类、危害程度、扩散方式。根据事故点地形地貌、气象条件,依据污染扩散模型,确定合理警戒区域。确定污染范围生态环境局应做好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扩散规律分析,XX专家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拦截范围。减轻与消除污染根据污染物的特征,现场应急指挥部主要责任部门XX专家制定污染物减轻和消除方案,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后实施。可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分段阻隔,并采用拦截

50、、吸附(如活性炭吸附)、吸收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通过采用中和、固化、沉淀、降解等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4)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方案排查、切断污染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局迅速赶往现场,利用快速监测设备确定特征污染因子。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住建局等根据特征污染排查流域、区域内可能导致污染的企业,要求企业启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切断污染源。确定污染范围生态环境局应做好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扩散规律分析,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拦截、洗消范围。减轻与消除污染根据污染物的特征,现场应急指挥部主要责任部门XX专家制定污染物减轻和消除方案,经现场应

51、急指挥部确认后实施。可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分段阻隔,并采用拦截、吸附(如活性炭吸附)、吸收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通过采用中和、固化、沉淀、降解等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3.7.5.2未知污染源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方案初步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现场调查组及专家组通过观察、侦检、仪器测定等方法对未知污染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判定。确定污染范围应急监测组应做好事件现场的应急监测、扩散规律分析,明确污染边界,确定拦截、洗消范围。减轻与消除污染应急处置组根据污染物的特征,通过对污染物进行分段阻隔,并采用拦截、吸附、吸收等措施防止污染物扩散;通过采用中和、固化、沉淀、降解等措施减轻或消除污染。查找污染源针对未知污染

52、源引发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调查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风险源的排查工作。表3-2 适用于处理不同超标项目的推荐技术超标项目推荐技术浊度快速砂滤池、絮凝、沉淀、过滤色度快速砂滤池、絮凝;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预处理:臭氧、氯、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嗅味化学氧化预处理:臭氧、氯、高锰酸钾、二氧化氯、活性炭氟化物吸附法:氧化铝、磷酸二钙;混凝沉淀法: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氨氮化学氧化预处理:氯、高锰酸钾;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碳铁、锰锰砂;化学氧化预处理:氯、高锰酸钾;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碳挥发性有机物生物活性炭吸附三氯甲烷和腐殖酸前驱物的去除:强化混凝、粒状活性炭、生物活性炭

53、;氯化副产物的去除:粒状活性炭有机化合物生物活性碳、膜处理细菌和病毒过滤(部分去除);消毒处理:氯、二氧化氯、臭氧、膜处理、紫外消毒汞、铬等部分重金属(应急状态)氧化法:高锰酸钾;生物活性碳吸附(部分去除)藻类及藻毒素化学氧化预处理:除藻剂法、高锰酸钾、氯;微滤法;气浮法;臭氧氧化法石油类气浮法;吸油毡、围油栏收集吸附酸、碱中和池、生石灰3.8物资调集及应急设施启用发生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时,各责任单位应该在现场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责任分工依据突发事件性质、类型、规模和危害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及调用预案,及时调拨应急物资和技术装备,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指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

54、区人民政府主管全区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征用物资、场所工作。生态环境局和相关责任部门负责提供相关处置方案并配合开展相关工作,生态环境局应负责环境污染事件监测、调查、处置所需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协调供应。环境应急储备物资原则上实行有偿使用,紧急情况下实行“先征用、后结算”的办法。企业、事业、社会组织及市民的应急物资用于突发事件的处置,事后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相关规定给予必要的补偿,补偿费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首先由责任主体个人或单位承担;若无法明确或追究责任主体时,可由属地政府先行垫付,由牵头部门负责监督执行和落实。其他物资、场所的征用,由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相关部门负责。3.9舆情监测与信息发布

55、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并针对舆情及时发布事件原因、影响区域、已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公众应注意的防范措施、热线电话等。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当通过电话、传真电话电话、网络等方式及时通报相邻区域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告知事件发生地点、时间、性质、起因、污染物的种类和泄漏量、影响范围、持续时间等,并向区人民政府提出向相邻市、县人民政府通报的建议。3.10响应终止3.10.1应急终止的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1)进入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的污染物已成功围堵,且清运至水源保护区外,未向水域扩

56、散时。(2)进入水源保护区水域范围的污染团已成功拦截或导流至水源保护区外,没有向取水口扩散的风险,且水质监测结果稳定达标。(3)水质监测结果尚未稳定达标,但根据专家组建议可恢复正常取水时。3.10.2应急终止的程序(1)按照“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由相关责任主体按程序宣布应急终止。(2)相关责任主体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专业应急小组应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4XX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专章XX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区环境水源应急办接警XX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区环境水源应急

57、办接警信息核实上报XX区人民政府事态跟踪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级响应未影响供水发布预警现场处置应急终止善后处置事件总结图4-1应急响应工作路线4.1信息收集和研判信息收集范围为XX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信息通过XX区应急指挥部与宝XX相关部门、XX市相关部门建立的信息收集与共享渠道获得。4.2预警XX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预警设级,用红色标示。红色(级)预警:当污染物已进入(或出现在)XX水源地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且应急专家组研判认为对水源地水质影响较大可能影响取水时。4.2.1发布预警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发布。4.2.2预警行动预警信息发布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开展应急响应工作。应急响应工作内容如

58、下:(1)下达启动水源地应急预案的命令。(2)通知现场应急指挥部中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准备,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支援XX污染现场相关工作。(3)通知水源地对应的供水单位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启动备用水源等准备。(4)加强信息监控,关注XX水源地污染事件事态发展。(5)必要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6)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和应对工作。4.2.3预警解除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预警信息的部门、单位应当及时宣布终止预警,预警信息解除。4.3信息报告与通报4.3.1信息接报有关部门或单位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尽快向饮用水源应急办发出应急快报。饮用水

59、源应急办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接到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或信息,应记录以下内容:(1)事件类型:火灾、爆炸、泄漏(暂时状态、连续状态);(2)污染物的种类、泄漏量、现场污染情况、污染持续的时间;(3)报告单位、报告人姓名和电话、报告时间。4.3.2内部信息报送饮用水源应急办负责与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饮用水源应急办接到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应急指挥部有关部门,保证应急处置信息的双向畅通。4.3.3信息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XX区人民政府、XX市人民政府等初报。随着事态变化情况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展开,陆续做好动态跟踪报告,直至事件消除或趋

60、于稳定后,做好终报工作。信息报送内容及方式参照第3章相关内容。4.3.4信息通报应将XX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对XX区供水影响及水源切换情况,以规范格式向媒体公布,必要时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公众及媒体公布,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4.4应急监测发布预警后,由生态环境局、卫健委、自来水公司实施应急监(检)测。根据事态的发展趋势开展监(检)测工作。由自来水公司对水源水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水源水受到污染,立即停止主水源地供水,经区政府批准后,按程序切换为备用水源供水。由生态环境局对备用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确认备用水源水质是否达到供水水质要求,不能达到供水水质,则直接启动应急水源;同时加大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