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 解析(优生加练)_第1页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 解析(优生加练)_第2页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 解析(优生加练)_第3页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 解析(优生加练)_第4页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 解析(优生加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 解析(优生加练)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同步练习(优生加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组成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2.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A.?B.?C.?D.?3.为有效防控疫情,75%的酒精溶液作为常见的消毒用品进入生活,下列关于75%酒精溶液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酒精溶液是均

2、一稳定的混合物 B.?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将酒精和水分离C.?酒精溶液中的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75%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4.将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B.?溶液的质量减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5.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一个科学视频天气预报瓶,如图所示,天气预报瓶虽然很难准确反映天气的变化,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在瓶中确实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结晶,这个过程看起来相当神奇,也很有美感。比如在降温时,瓶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羽毛般结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溶

3、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B.?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小C.?析出晶体后,瓶中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如图所示,瓶中有羽毛状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一定是该种晶体的不饱和溶液6.过氧乙酸消毒剂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一种常用消毒剂。某过氧乙酸溶液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溶液的溶质是过氧乙酸,溶剂是水B.?此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200gC.?此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3D.?取5g该溶液进行稀释可得1kg0.2%的过氧乙酸溶液7.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中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剂的质量?C.

4、?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8.如图1所示可表示“M 与 N 的并列关系”,如图2所示可表示“M 属于 N 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如图 3 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XYZA溶质溶剂溶液B轴突树突细胞体C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D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A.?A?B.?B?C.?C?D.?D9.碘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做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碘溶剂水酒精汽油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A.?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水中,不会形成碘的水溶液B.?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酒精中,当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久置以后不会分层C.?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

5、、稳定的混合物D.?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10.一定温度下,向如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11.科学知识中有径多的“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如钠原了和钠离了)核外电子数相等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D.?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12.右边的概念图有助于

6、对概念间包含与并列关系的理解。下列选项中的概念能分别对应图中abc的是( ?)A.?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 B.?溶液、悬浊液、乳浊液C.?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 D.?脊髓、小脑、脑干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自来水是纯净的水C.?长期饮用硬水有益人体健康 D.?水是宝贵的资源14.t时,在两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g氯化钠和30g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不断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C.?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60%?D.?氯化钠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

7、溶液15.下图是20时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的数值是11?B.?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D.?2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16.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17.下列实验操作中,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A.?将50g氯化钠固体放入50g水中,可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氯化钠溶液B.?50mL水和50mL酒精配制成100 mL酒精溶液C.?pH值为1和3的两种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pH值为4的溶液

8、D.?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加热蒸发25g水,得到溶质质量分数等于20%的氯化钠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1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A.?一种?B.?二种?C.?三种?D.?四种二、填空题19.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_。(2)下列做法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或减少水体污染的是_(填序号)。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9、_(选填“甲”“乙”或“丙”)。_(选填“T1”“T2”或“T3”)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_(选填“甲”或“丙”)。20.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温度为_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把A,B物质各30g分别加到5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填字母)。(3)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用字母和“”“”或“”表示)。21.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温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

10、637.338.439.8氯化铵29.437.245.855.265.677.3(1)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25g 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50g的水,充分溶解后,能成为饱和溶液的是_溶液。(2)若仅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有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对此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采用的是升高温度的方法 B.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C.采用的是增加溶剂的方法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22.洗鼻器是一种清洗鼻腔的工具。它将溶质质量分数近似为 0.9%的盐水送入一侧鼻孔,盐水从另一侧鼻孔流出(图甲),从而达到清洗鼻腔的目的。盐水可以由清洗盐(图乙)溶于水配制而

11、成。(1)盐水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这是因为_。(2)配制盐水时,需把一包清洗盐全部倒入瓶身,再注满水。清洗盐有 2.7 克和 4.5 克两种规格。当洗鼻器瓶身的体积为 300 毫升时,应选择规格为_克的洗鼻盐。(3)洗鼻器底部有气阀,可以用于控制出水。当阀门打开时,气体进入瓶体,洗鼻器_(选填会或不会)出水。23.请你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问题。(1)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梳头后头发带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2)夏天的鱼塘里,常常出现鱼缺氧而“浮头”的现象,夏天水中缺氧的原因是_。(3)花生油? 食盐? 面粉? 白醋? 它们都

12、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_,属于乳浊液的是_(填序号)(4)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_性(填“均一”或“稳定”)24.鸡汤是一道传统的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1)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葱、姜、盐、料酒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_。(2)人们往往会把鸡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缩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_。25.如图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1)从图中可以看出,A集合

13、表示_溶液。(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的区域_(填A、B、C、D),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 。26.将10%食盐水倒掉一半,余下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_;一瓶硝酸钾溶液,上层的质量分数12%,则下层的质量分数_;将70时15%硫酸铜溶液降温到20(无晶体析出),此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_。27.小丽同学在厨房给妈妈帮忙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请你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解释:(1)烹煮牛肉西红柿时,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就知道整锅汤咸淡是否适宜,这是因为溶液具有_性。(2)炒螺蛳要将螺蛳的尾部剪掉,吸螺丝时利用_作用使螺蛳肉进入口腔。(3)腌

14、制咸鸭蛋时,发现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的加入食盐,最终食盐不能继续溶解,这说明_。28.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1)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则处的内容是_。(2)同学们在复习溶液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展开了讨论,利用如下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待测的食盐晶体放入,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 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_。(3)同学们讨论后再次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

15、品) ,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则该液体是_。 (4)日常生活中,时刻离不开溶液,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所有溶液的溶剂都是水。例如:医用2%的碘酒溶液,溶剂是_。29.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二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_(选填“上层最咸”、“下层最咸”、“中层最咸”、“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_三、解答题30.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

16、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1)甲试管中是_?,乙试管中是_?,丙试管中是_?。(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_?,乙中_?,丙中_?。(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_?。31.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如图所示为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据图回答:(1)该注射液的溶质_?。(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32.请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A碘酒? B. 葡萄

17、糖水溶液? C酒精水溶液? ?D.复氢化钠溶液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 D解析:(1)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不是溶液; (2)根据溶液是否饱和和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分析; (3)根据溶液的组成分析; (4)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时的现象判断。 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误; C.水、酒精等都可能是溶剂,故C错误;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2. B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据此分析判断。 A.随着温度的下降,硝酸钾的溶解度减

18、小,那么肯定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即溶质质量减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虽然不断的有硝酸钾晶体析出,但是其中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随着温度的降低,硝酸钾晶体的质量越来越多,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3. B解析:(1)根据溶液的性质判断; (2)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3)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4)一般情况下,水为溶剂,而其它物质为溶质。 A.酒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且酒精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19、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水分子的化学式H2O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75%的酒精溶液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 A解析: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确定硝酸钾溶解度的大小变化,进而对溶剂、溶质和溶质质量分数等进行判断。 将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 硝酸钾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的质量增大,因此溶质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故B、C正确不合题意; 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

20、确不合题意。 故选A。 5. B解析:(1)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保持不变,则同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3)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判断; (4)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肯定饱和;如果没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出现,那么溶液肯定是饱和的,故D错误; 温度不变,该物质的溶解度不变,那么瓶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不变,故A错误; 析出晶体后,瓶中溶质的质量肯定减少了,故B正确; 溶质质量减小,但溶剂质量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故C错误。 故选B。 6. C解析:(1)

21、一般情况下,如果溶液中有水,那么水是溶剂,而另一种物质为溶质;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做比; (4)比较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即可。 A. 此溶液的溶质是过氧乙酸,溶剂是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此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为:500g40%=200g,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此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0g:500g=2:5,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取5g该溶液溶质质量:5g40%=2g;1kg0.2%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溶质质量:1000g0.2%=2g,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7. B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3)

22、根据结晶的过程分析; (4)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中不含结晶水),不断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质的质量减小,而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减小,根据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C错误,B正确; 因为溶液的温度降低,不断有晶体析出,那么溶解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8. A解析:根据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判断。根据图3可知,X和Y都从属于Z。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和溶剂从属于溶液,故A符合题意; B.轴突、树突和细胞体相互独立,没有从属关系,故B不合题意; C.脑、精髓和周围的神经系统相互独立,没

23、有从属关系,故C不合题意; D.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三者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 A解析: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表格内容分析判断。A.根据表格可知,碘在水中溶解性为微溶。但是大量的水就可以溶解少量的碘,从而形成碘的水溶液,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碘在酒精中溶解性为可溶,那么少量的碘放入大量酒精中会形成稳定的溶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那么久置不会分层,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为易溶,将少量的碘放入大量的汽油中,搅拌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而溶液就是混合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同

24、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 D解析:溶液的质量=溶质+溶剂,溶液的颜色深浅由溶液的浓度大小决定,据此分析判断。原来溶液中有未溶的晶体,说明溶液已经饱和。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后,溶剂水的质量增大;部分晶体溶解,那么溶质的质量增大。此时得到的仍然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即溶液的浓度不变,因此溶液的颜色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 B解析:(1)根据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判断; (2)根据溶液的组成判断; (3)根据原子的组成判断;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 A.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外电子数不相等,如钠原子

25、和钠离子,故A错误;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而溶剂质量改变,故B正确; C.原子中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钠原子,故C错误; D.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2. C解析: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和脊髓是各种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内分泌腺,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 由图可知,包含;、并列; A、周围神经系统不包含脑和脊髓;故A错误; B、溶液不包含悬浊液和乳浊液;故

26、B错误; C、甲状腺和肾上腺都属于内分泌腺;甲状腺和肾上腺是并列关系;故C正确; D、脊髓不包含小脑和脑干;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3. D解析:根据对水的组成和性质分析判断。 A.粉笔灰是不能溶于水的固体颗粒,因此形成悬浊液,故A错误; B.自来水中存在大量的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人体结实,故C错误; D.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活和生产必须的资源,故D正确。 故选D。 14. D解析:(1)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 (2)物质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4)如果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存在,那么溶液肯定

27、饱和;否则,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A.加入氯化钠和蔗糖的质量相等,氯化钠有剩余,蔗糖全部溶解,那么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小于蔗糖。水的质量相等,根据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可知,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小于蔗糖溶液的质量,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是否搅拌无关,故B错误; C.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故C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中有未溶的固体存在,因此它肯定饱和,故D正确。 故选D。 15. A解析: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进行分析,根据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进行分析。 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

28、,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5g晶体,所以共析出11g,A正确,B错误; C: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错误; D:2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错误; 故选:A 16. A解析:(1)由题中信息可知:图1中MN是并列关系;图2中MN是包含关系;图3中XYZ三者之间,X与Y是并列关系,X与Y都属于Z。(2)选项中符合图3所示的关系的也就是要满足X与Y并列,X与Y均属于Z。依此关系可判断选项。A溶质和溶剂并列,同属于溶液,符合图3关系,A正确;B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属于溶液,不符合图3关系,B错误;C浊液不属于液体,C错误;D

29、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D错误。故答案为:A17. D解析:A、要考虑溶质是否能够全部溶解;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两种溶液混合pH值应在两者之间;D、在未饱和之前,加热蒸发溶剂过程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A、将50g氯化钠固体放入50g水中,氯化钠不一定能全部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0%,说法错误;B、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50mL水和50 mL酒精配制的酒精溶液小于100mL,B说法错误;C、pH值为1和3的两种酸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所得溶液的pH在1和3之间,C说法错误;D、50g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加热蒸发25g水,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仍为5g),所以得

30、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20%,D说法正确。故选:D18. B解析: Fe与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FeSO4(Fe+H2SO4=H2+FeSO4),又由于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后硫酸有剩余所以,反应后所得溶液为Fe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溶质为FeSO4和H2SO4两种所以选B二、填空题19. (1)乳浊液(2)(3)甲;乙;丙;T2;丙解析:(1)根据乳浊液的定义解答; (2)分析各个选项是否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即可; (3)根据图像确定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当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图像相交时,它们的溶解度相同,据此确定对应的温度即可。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如果溶解度增大,那么原来的饱和溶液变成不

31、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减小,那么原来的饱和溶液仍然为饱和溶液。 (1)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农业和园林浇灌改为喷灌、滴灌,可以减少淡水浪费,节约用水,故正确; 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农作物和水体污染,故错误; 故选。 (3)根据图片可知,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甲乙丙; 根据图像可知,乙和丙的图像的交点对应的温度为T2 , 那么二者当温度为T2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升温

32、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丙。 20. (1)t1(2)A(3)CBA解析:(1)根据图像,确定A和C的交点所对的温度即可;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别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然后与30g进行比较即可; (3)温度变化时,溶解度改变,溶质的质量可能发生改变,但是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首先比较t2时三者的溶解度大小,然后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比较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 (1)据图可以看出,温度为t1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的溶解度为80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40g,因为25g40g,所以A为不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为50g,那么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因

33、为30g25g,所以B形成饱和溶液。 (3)t2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剂质量均不变。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可知,溶剂质量:CBC。 21. (1)氯化钠(2)B,C,D解析:(1)根据溶解度分别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和氯化铵的质量,然后将25g与其进行比较即可; (2)将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方法有:改变温度;增加溶剂,根据表格信息选择即可;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据此分析判断。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3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8.65g;因为25g大于18.65g,

34、所以氯化钠溶液是饱和的。 ? ? ? ?此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5.2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27.6g。因为25g小于27.6g,所以氯化铵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根据表格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非常小,因此将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故C正确,而A错误; 增加溶剂后,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因此溶质的质量增大。根据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增大,故B、D正确。 故选BCD。 22. (1)生理盐水是稳定的混合物或溶液具有稳定的特点(2)2.7(3)会解析:(1)根据溶液的特征解答。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3)瓶体的出水与

35、气压增大有关。 (1)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因此在常温下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的现象。 (2)溶质质量分数为0.9%,瓶身容器容积为300毫升时,装满水的质量为300g,盐的质量为:300g0.9%=2.7克。 (3)阀门打开时,气体能进入瓶体,洗鼻器会出水。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是稳定的混合物或溶液具有稳定的特点(2)2.7克(3)会 23. (1)同(2)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4)均一解析:(1)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2)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3)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乳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4

36、)根据溶液的特点解答。 (1)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梳头后头发带同种电荷。 (2)夏天的鱼塘里,常常出现鱼缺氧而“浮头”的现象,夏天水中缺氧的原因是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花生油是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食盐溶于水,形成溶液; 面粉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悬浊液; 白醋溶于水,形成溶液。 那么形成溶液的是;形成乳浊液的是。 (4)烹煮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只须取锅中少量汤品尝,这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 24. (1)盐、料酒(2)增大解析:(1)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悬浊液的分散质为不溶性的固体颗粒;乳浊液的

37、分散质为不溶性的液体; (2)根据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分析解答。 (1)在葱、姜、盐、料酒四种调料中,只有盐和料酒可以溶于水,因此能够与水形成溶液的是盐和料酒。 (2)人们往往会把鸡放入高压锅内烹饪,以缩短加热时间。这是因为高压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会增大。 25. (1)浓饱和(2)C;加食盐或蒸发溶剂解析:(1)集合就是同时具有构成集合的几个概念的所有特征; (2)分析0.9%的生理盐水的浓稀和是否饱和,然后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分析解答。 (1)A集合是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的交集,因此它既是饱和溶液,也是浓溶液,也就是浓饱和溶液; (2)0.9%的生理盐水既是不

38、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所以归于图中的区域为C。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加食盐或蒸发溶剂。 ? 26. 10%;12%;15%解析:(1)(2)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1)食盐水为溶液,而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个部分的性质都相同,因此将10%食盐水倒掉一半,余下的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10%;一瓶硝酸钾溶液,上层的质量分数12%,则下层的质量分数仍为12%。 (2)将70时15%硫酸铜溶液降温到20(无晶体析出),那么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此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还是15%。 27. (1)均一(2)大气压(3)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或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解析:(1)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