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语文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_第1页
高二选修语文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写日期:课 时 授 课 计 划No:课题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及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及学习方法。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教法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一句话,现在是一个具有多

2、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可是老师想要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而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第 1 页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首先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我们不想完全抛弃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就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次,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养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

3、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有很多人都发生气质性的变化,那么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就一个人而言,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变风气,及当今倡导的和谐社会是一致的。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其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之为子体”等。“三通”指的是中国古代专门叙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历史著作通典(唐代杜佑)、通志(宋代郑樵)文献通考(元代马端临)。术流派:儒家、道

4、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法家。4、白氏长庆集是属于“别集”还是“总集”?其命名依据是什么?我国先存最最早的诗文总集是那部书?选)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问题设计说明:以上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学内容,并做适当的延伸)三、学生自学“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及传播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例表格,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纵向梳理我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发展,也基本把握全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表格中适当留空,让学生自学教材后进行归纳,完成表格。)第 2 页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在 老子论语孟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 子庄子墨子哲学一汉

5、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上也层出不穷。 礼记汉哲学二哲学及宗教百喻经坛经作 业:完成讲义练习后 记:在学习中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文化经典,学会及先哲对话;学习及老师、同学、朋友等进行对话及交流;此外,“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还要学会及自己对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学会及自己的心灵对话,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第 3 页编写日期:课题课 时 授 课 计 划No:1、知识及能力了解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了解中国文化经典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及传播的特点;回顾并梳理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著作,能够识记文化经典各部分、各门类的代表作;了解本书的结构、编排及学习方法。教

6、学目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现代意义,学会以现代眼光看古代文化经典;以发展的目光,有辨别地批判性地去学习文化经典,古为今用;强调自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教法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然有启发性的重要原因。“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民本思想这个“和”包含和谐、和善、合作等多方面的意义。古人认为,自由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及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开放趋势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

7、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礼之用,和为贵。”“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和而不同。”“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第 4 页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及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对道德的提倡,读科学规律的提倡,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等。其他(可在表格中适当留空,让学生自学成才教材后进行归纳,完成表格。)二、学生自学“怎样学习本书”。1、要点:让学生把握本书的编辑思路、结构框架,明确学习本书的一些方法。2、结合前面必修一到必修五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各自的学习方法是什么?面临着那些困惑?1、准备文化经典学习的主要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2、梳理初高中所学习的文化经典,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列出你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