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_第1页
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_第2页
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_第3页
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_第4页
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免疫系统第四章 免疫系统主要内容: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重点:免疫活性细胞及其表面标志; 重要的辅佐细胞。主要内容:免疫器官和组织、难 点:T细胞、B细胞、M等免疫细胞 的表面标志与功能。目的要求:系统掌握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其表面重要分子标志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器官之间、重要免疫细胞之间、细胞膜表面重要分子与其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难 点:T细胞、B细胞、M等免疫细胞 的表面标志与功 概 述 概 述 (一)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控制和执行免疫功能的系统,是产生免疫 应答的物质基础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一)免疫系统(immune sys

2、tem):控(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 淋巴结、脾、哈德氏腺、 粘膜 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T、B淋巴细胞 NK、K 辅佐细胞 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免疫细胞: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第一节 免疫器官(immune organs) 控制和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结构 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 定居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第一节 免疫器官(immune organs) 控制和执行免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 一、中枢免疫器官 (c

3、entral immune organs)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一、中发生于胚胎早期,性成熟前后最大,以后逐渐退化;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过程提供特定的微环境,不依赖抗原的刺激;切除或缺陷,将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共同特点:发生于胚胎早期,性成熟前后最大,以后逐渐退化; 共同特点: (一) 骨 髓 (bone marrow) 血细胞分化的场所所有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B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是人和哺乳动物B细胞成熟、定居的场所 (一) 骨 髓 血细胞分化的场所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1.结构: 由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造血干细胞和毛细血管网络构成的海绵状组织。网状细

4、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也叫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源地。1.结构:网状细胞也叫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包括免疫2.功能:免疫和造血双重功能(1) 造血:红骨髓。(2) 免疫:哺乳动物B-C(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or 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在此分化成熟,并直接参与体液免疫应答,是再次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和血清抗体的主要来源(IgG为主)。故骨髓同时又是外周免疫器官。2.功能:免疫和造血双重功能(2) 免疫:哺乳动物B-C(b (二)胸 腺 (Thymus)T细胞分化

5、、发育、成熟的场所 (二)胸 腺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1)基本结构单位:胸腺小叶1.胸腺组织结构与细胞分布(1)基本结构单位:胸腺小叶1.胸腺组织结构与细胞分布浅层:幼稚胸腺细胞(幼稚的前T细胞) 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 TNC)深层: 皮质胸腺细胞(主要,前T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2)胸腺皮质及髓质中的细胞种类 皮质(浅层和深层):浅层:幼稚胸腺细胞(幼稚的前T细胞)(2)胸腺皮质及髓质中的胸腺细胞( T-C )树突状细胞胸腺小体或哈氏小体(Hassails corpusle) 髓 质:髓质上皮细胞巨噬细胞(M)细胞碎片胸腺细胞( T-C )

6、髓 质:髓质上皮细胞 骨髓前T细胞 (皮质浅层)幼稚胸腺细胞(皮质深层) TNC95死亡5分化发育为成熟的胸腺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T-C )(髓 质)外周免疫器官(3)胸腺淋巴细胞的发育 细胞免疫 骨髓前T细胞幼稚胸腺细胞(皮质深层) TNC95死亡52.胸腺的功能2.胸腺的功能胸腺哺育细胞以自身作为“育儿袋”,将前胸腺细胞纳入细胞内进行“哺育”。 (1)提供T-C分化成熟的场所: TNC:大(直径50m),一个细胞可纳入2080个前胸腺细胞,位于胸腺皮质浅层,具有诱导前胸腺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胸腺哺育细胞以自身作为“育儿袋”,

7、将前胸腺细胞纳入细胞内进行 胸腺哺育细胞 胸腺哺育细胞(2)产生胸腺激素,诱导T-C成熟。胸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肽类胸腺激素。胸腺血清因子(thymulin)胸腺素(thymosin)胸腺生成素(thymopocietin)胸腺体液因子(thymic humoral factor)(2)产生胸腺激素,诱导T-C成熟。胸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多种肽(三) 法 氏 囊 (Bursa of Fabricius)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淋巴器官 由意大利解剖学家H Fabricius 发现 美籍华人张先光一次实验失败发现了其作用 (无法氏囊的小鸡制备抗体失败)(三) 法 氏 囊 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淋巴器官5X3

8、60X浆膜(外膜) 肌 层 固 有 膜(含大量淋巴小结) 粘膜上皮1. 结 构5X360X浆膜(外膜) 肌 层 固 有 膜 粘膜上皮 1日龄:5080mg 34月龄:34g 性成熟后逐渐退化萎缩 鸡 鸭、鹅 7月龄左右开始退化 鸭12个月前后完全消失,鹅的消失更迟 1日龄:5080mg 鸡 鸭、鹅 7月龄左右开始退化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2)诱导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为 具有免疫功能的B-C(囊激素)。 (1)提供B-C分化成熟的场所 哺乳动物无法氏囊, 骨髓为其类囊器官。2. 功 能(2)诱导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分化成熟为 (1)提供B-C分 二、外周免疫器官 (peripheral immu

9、ne organs) 又称二级免疫器官,是T-C,B-C定居、增殖和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哈德氏腺、粘膜 相关淋巴组织等。 二、外周免疫器官 又称二级免疫器官,是T-C,个体发育:胚胎晚期中胚层,终生存在;富含T-C, B-C,富含捕捉和处理抗原的M, 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的战场;切除某一个一般不影响免疫功能;共同特点:个体发育:胚胎晚期中胚层,终生存在;共同特点: 二级淋巴器官,广泛分布于全身的淋巴通道上 内部充满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 其中TB = 7030 (一)淋巴结(lymphoid node) 二级淋巴器官,广泛分布于全身的淋巴通道上 (一)淋巴结

10、1. 结构与细胞分布皮质深区(副皮质区):T-C 聚集部位浅区(滤泡区):初级淋巴小结,B-C聚集部位髓质髓索:B-C、浆细胞、M、 树突状细胞髓窦:位于髄索之间,为淋巴液通道, 与输出淋巴管相通初级淋巴小结抗原二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不同分化阶段的B细胞、浆细胞浅区(滤泡区)非胸腺依赖区深区(副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1. 结构与细胞分布皮质深区(副皮质区):T-C 聚集部位浅次级淋巴小结初级淋巴小结淋巴结模式图次级淋巴小结初级淋巴小结淋巴结模式图淋巴小结的细胞组成及相互关系示意图T淋巴小结的细胞组成及相互关系示意图T淋巴结髓索与髓窦模式图淋巴结髓索与髓窦模式图 鸡没有淋巴结。淋巴样组织广泛分布

11、于体内。 弥散型:消化道管壁中的淋巴组织 淋巴集结:盲肠扁桃体 鸡没有淋巴结。(1)免疫活性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2)过滤和清除异物;(3) 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增殖、产生免疫力的场所(出现生发中心等一系变化,不同分化阶段的B细胞、浆细胞)。 2. 功能(1)免疫活性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 功能淋巴小结:淋巴结中有大量淋巴小结,未接触抗原前的淋巴小结称为初级淋巴小结,接触抗原之后的称为二级淋巴小结, B-C聚集部位。初级淋巴小结:由密集的小淋巴细胞组成。二级淋巴小结:即通常所说的生发中心,含有不 同发育阶段的B-C,少量T-C、 M、树突状细胞。淋巴小结=淋巴滤泡二级淋巴

12、小结=生发中心3. 相关概念淋巴小结:淋巴结中有大量淋巴小结,未接触抗3. 相关概念(二)脾脏(spleen)脾脏是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含有大量的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其中TB = 4060(二)脾脏(spleen)脾脏是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1)滤过血液作用(2)滞留淋巴细胞的功能(3)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增殖、产生免疫免疫应答的场所。(4)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功 能(1)滤过血液作用功 能(三)哈德氏腺 是鸟类眼窝内的分泌性腺体之一,是以B细胞为主的外周免疫器官,其中TB = 2080。含有大量浆细胞及部分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 (三)哈德氏腺 是鸟类眼窝内的分泌性腺

13、体之一,是以B细胞为功能:对上呼吸道免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激发全身免疫应答。特点:在雏鸡免疫时,对疫苗发生免疫应答,不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功能:对上呼吸道免疫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还能激发全身免疫应答。(四)骨髓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哺乳动物的类囊器官),又能发挥外周免疫器官的作用。(四)骨髓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哺乳动物的类囊器官),又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指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某些外分泌腺泪腺、唾液腺、乳腺等)粘膜上皮内及其粘膜固有层集聚的和弥散的淋巴组织的统称。(五)粘膜

14、相关淋巴组织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重要性面积:人类400m2的粘膜是机体最大防护屏障,是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重要门户。结构与细胞分布: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弥散分布于粘膜上皮及粘膜固有层内,发挥免疫效应;无输入淋巴管道,故不能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接受抗原,而是通过上皮细胞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 MALT中的B细胞多为IgA产生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直接将SIgA分泌到附近粘膜,发挥局部免疫作用 重要性特点:含大量M、树突状细胞、B-C、T-C等,其中B细胞占70%以上。功能:提呈抗原,较易产生IgA和IgE。派伊尔氏结(Peyers patches, PP): 为哺乳动物肠粘膜下

15、的淋巴滤泡群,最明显的集合淋巴结,小肠,回肠末端最明显。特点:含大量M、树突状细胞、B-C、T-C等,其中B细胞占空肠回盲交接处派伊尔氏结空肠回盲交接处派伊尔氏结(六)扁桃体 是一种重要的外周免疫组织,有许多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 扁桃体是最易受病原侵害的部位。(六)扁桃体 是一种重要的外周免疫组织,有许多淋巴小结和第一节 小结1. 外周免疫系统布局特点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器官组织分布 皮肤淋巴结过滤淋巴液、特异免疫应答 粘膜MALT淋巴小结产生IgA等 脾脏过滤血液、特异免疫应答 骨髓产生IgG第一节 小结1. 外周免疫系统布局特点免疫细胞布局 T-C、B-C、M、树突状细胞搭配分布,互

16、相呼应。“勤奋”的淋巴细胞 T-C的再循环,利于尽早、广泛地发现外来异物,并对之作出及时的反应。免疫细胞布局 种类 中 枢 周围 器官名称 胸腺 骨髓 淋巴结 脾 扁桃体 发生时间 早 较晚 抗原剌激 无直接影响 体积 增大、 结构发生变化 功能 培育初始T、B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 免疫应答 种类 中 枢 淋巴细胞再循环:血液淋巴液血液,循环不息。参与的细胞以T-C为主,B-C较少。 腺腺依赖区:外周免疫器官中T-C定居的部位,如淋巴结的皮质深层(副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外周免疫器官中B-C细胞定居的部位,如淋巴结皮质浅层,脾脏的淋巴小结。2. 补充几个概念淋巴细胞再循环:血液淋

17、巴液血液,循环不息。参与的细胞以TTNC: thymic nurse cellMALT: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T-C :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 B-C: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or 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淋巴结淋巴小结 = 淋巴滤泡 生发中心 = 次级淋巴小结3. 回顾几个概念TNC: thymic nurse cell3. 回顾几个概 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immunocyet)。第二节 免疫细胞 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

18、应答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i辅佐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M)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其他细胞:粒细胞(中性/碱性/酸性) 、血小板、 肥大细胞、红细胞; 以上细胞的祖先细胞、过渡型细胞和终末细胞。组 成: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C, B-C) K-C, NK-C辅佐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M) 组 成:淋巴细胞 在免疫应答中,对抗原反应有明显的专一性,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能活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类淋巴细胞称为ICC。组成:T-C, B-C。 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 ICC): 在免疫应答中

19、,对抗原反应有明显的专一性,当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免疫应答中其核心作用。人类的免疫系统大约有1万亿(1012)个淋巴细胞,重约1kg。T-C, B-C,K-C, NK-C一、淋巴细胞(lymphocyte, L-C)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一、淋巴细胞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淋巴 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 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扫描电镜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扫描电镜显示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一)T细胞 (一)T细胞 2. 分化成熟过程: 定向淋巴样干细胞T细胞前体离开骨髓沿血循入胸腺皮质髓质,其间在网状细胞、胸腺哺育细胞、胸腺多种激素作用下,逐渐分化成为具有免疫功能的T-C。1. 来

20、源:胸腺2. 分化成熟过程:1. 来源:胸腺3. 分布 成熟T-C离开胸腺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 依赖区定居。并可经血液组织淋巴血液再循环,周游全身,发挥细胞免疫功能和辅助体液免疫及免疫调节作用。 3. 分布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4. 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表面抗原表面受体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在淋巴细胞表面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由于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又称为分化抗原。 (1)表面抗原在淋巴细胞表面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由于是在淋巴细OKT系统Leu(leuk

21、ocyte)系统CD3单抗OKT3单抗Leu4OKT系统Leu(leukocyte)系统CD3单抗OKT32000年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上公布:CD1CD247。1982年第1次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国际会议 商定,以分化群统一命名淋巴细胞表面抗 原或分子(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2000年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上公布:CD1CD24CD2 (LFA-2) 黏附分子 B细胞无此抗原与CD58(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结合诱导T-C活化。红细胞受体 CD58是分别存在于人红细胞和绵羊红细胞上的CD2天然配体当T细胞与绵羊红细胞SRBC混合后,

22、SRBC便粘附于T细胞表面,呈现花环状。通过花环形成检查T细胞的方法,称为E花环形成试验。根据花环形成的多少,可测知T细胞的数目,从而间接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CD2 (LFA-2) 黏附分子 B细胞无此抗CD11a/CD18(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LFA-1) 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2(ICAM-1、-2)结合,促进T-C与其他细胞(B-C, APC)的相互作用。CD11a/CD18(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LFA-1 CD3 仅存在与T细胞表面,由5条多肽链形成3个二聚体的复合体,与TCR形成含有8条肽链的TCRCD3复合体。两者选一,以 同聚物为主CD3二聚体是TCR表达

23、和信号传导所必需的;其功能是把TCR与外来结合的抗原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启动细胞内的活化过程;在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被激活后的早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D3两者选一,以 同聚物为主CD3二聚体是TCR表达两者选一,以 同聚物为主两者选一,以 同聚物为主CD4和CD8 分别称为MHC-类分子和MHC-I类分子的受体在同一细胞表面只表达一种T细胞可分成两大亚群:CD4+T细胞和CD8+T细胞CD4位于TH上,识别MHC-类分子非多态区并与之相结合,构成TH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CD4与MHC-II类抗原结合可增强CD4+细胞与APC或靶细胞的结合,促进T细胞的TCR-CD3复合物识别抗原,并参与细胞激

24、活的信号传导。CD4和CD8 抗原提呈细胞B7LFA-3TCRMHC-肽ICAM-1CD28LFA-2LFA-1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细胞活化第二信号CD4+ThCD4 CD4+Th活化信号的产生抗原提呈细胞B7LFA-3TCRMHC-肽ICAM-1CDCD8位于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抑制性T细胞(TS)上,识别MHC-I类分子非多态区,构成CTL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CD4与CD8的比值是评估机体免疫状态的重要依据。CD8位于细胞毒性T细胞(CTL)和抑制性T细胞(TS)上,抗原提呈细胞B7CD28LFA-2LFA-3TCR肽ICAM-1LFA-1细胞活化第一信号细胞活化第二信号CD8+TcCD

25、8IL2RIL CD8+Tc活化信号的产生抗原提呈细胞B7CD28LFA-2LFA-3TCR肽ICAM CD28 与B7结合(位于B-C和 APC上)触发T-C活化。 CD40L 位于活化的TH上,能与B-C或APC上的CD40结合,触发APC的活化和B-C的分化。 CD28 (2)表面受体TCR由两条多肽链(、)组成,每条肽链均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胞外区折叠成两个环型功能区,分别称为1、2、1、2,其远端1、1为可变区(V区),近端2、2为稳定区(C区)。T-C抗原受体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CR)(2)表面受体TCR由两条多肽链(、)组成,每条肽链

26、均由抗原结合部位胞外区跨膜区胞浆区抗原结合部位胞外区跨膜区胞浆区功能: TCR特异识别抗原肽-MHC复合物,CD3将识别的信号传递信号传到T-C内,促进T-C活化增殖。 TCR-CD3复合受体CD3分子由, , , ,等5种多肽链组成,与TCR以非共价连接形成。功能:TCR-CD3复合受体CD3分子由, , , 两者选一,以 同聚物为主两者选一,以 同聚物为主 红细胞受体(erythrocyte receptor,ER) 即CD2分子,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花环,故可用E花环试验加以检测,B-C无此受体。T细胞形成E花环原理示意图 红细胞受体(erythrocyte receptor,E 白

27、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e-2,IL-2) 白细胞介素-2受体(Interleukine-2,IL-5、亚群及功能 应用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可将T细胞分为CD4+ 和CD8+两个主要的亚群。 每个亚群按照某些表面标志和功能又可分为不 同的功能亚群。 5、亚群及功能 应用CD4和CD8单克隆抗体可将T细(一)CD4+细胞群 辅助性T-C 诱导性T-C 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C(表型:CD2+CD3+CD4+CD8-)细胞毒性T-C (二)CD8细胞群 抑制性T-C(表型:CD2+CD3+CD4-CD8+)(一)CD4+细胞群 辅助性T-C 诱导性T-C 迟发型变具有协助细胞免疫

28、和体液免疫的作用。(1)辅助性T-C(helper T lymphocyte,Th)(2)诱导性T-C (inducer T cell,Ti)能诱导Th和Ts细胞的成熟。(3)迟发型变态反应性T-C(TDTH)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导致炎症反应,发挥排除抗原的功能具有协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1)辅助性T-C(hel(4)细胞毒性T-C( cytotoxic T cell,CTL或Tc)特异性杀伤带有抗原标记的靶细胞经穿孔素分子在靶细胞上形成的内外开放的通道。(4)细胞毒性T-C( cytotoxic T cell,C抑制Th对B-C分化及T细胞的分化增殖功能,调节体液

29、免疫和细胞免疫(5)抑制性T-C(Suppressor T lymphocyte, STL或Ts)T-C受抗原刺激后,中途停止分化的静止状态T-C,其功能是长期保存免疫信息,一旦再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即迅速分化增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补充:记忆T-C (memory T lymphocyte,Tm)抑制Th对B-C分化及T细胞的分化增殖功(5)抑制性T-C(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二)B细胞(二)B细胞(1)来源:鸟类的法氏囊 哺乳类的骨髓(2)分化成熟过程 定向淋巴干-C,在骨髓中或离开骨髓(鸟类)沿血液循环到达法氏囊,在特定环境(如囊激素等)诱导后逐渐分化成熟为具有免疫功能的

30、B-C,其间细胞膜发生一系列变化。1.来源、分化成熟及其分布(1)来源:鸟类的法氏囊1.来源、分化成熟及其分布(3) 淋巴细胞的分布(%)见下表 器官T细胞B细胞胸 腺淋巴结脾血 液胸导管淋巴骨 髓95-10075-8530-4070-8080-90少数小于115-2560-7020-3010-20多数(3) 淋巴细胞的分布(%)见下表 器成熟B-C离开法氏囊(骨髓)外周免疫器官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并有少数B-C参与血液淋巴再循环。在脾、骨髓中B-C所占比例很大,在血液、淋巴结中比例较少,在胸导管中含量极低。成熟B-C离开法氏囊(骨髓)外周免疫器官非胸腺依赖区定居,(1)表面抗原 MHC、类分子

31、 白细胞分化抗原:2. 表面标志 CD40 与T-C的CD40L结合,协同刺激信号。 CD80/86(B7-1, 2) 与T-C的CD28结合促进T-C活化。 LFA-3 与CD2结合。(1)表面抗原2. 表面标志 CD40抗原受体: 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 (Surface immunoglobulin,sIg),又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membrane immunoglobulin,mIg),是B-C 特有的重要表面标志,简称BCR。 (2) 表面受体抗原受体:(2) 表面受体功能:是特异性识别和捕获抗原的结构。 mIg有五种,mIgM、mIgD、mIgG、mIgA、smIgE,多为单体mIgM

32、和mIgD, 两者都有表明是成熟的B-C,只有sIgM为不成熟的B-C。功能:是特异性识别和捕获抗原的结构。Fc受体(FcR): 是能与Ig Fc段结合的受体,能与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结合,可用EA玫瑰花环实验计算B淋巴细胞的数目。 B细胞EA-玫瑰花环形成原理示意图Fc受体(FcR):B细胞EA-玫瑰花环形成原理示意图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 CR能与抗原一抗体一补体复合物结合,可用 EAC(erythrocyte-antibody-complement)花环加以检测。B细胞EAC-玫瑰花环形成原理示意图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CR)B细

33、胞因子受体(Cytokines receptor,CKR )细胞因子受体来源:骨髓淋巴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表面标记:IgG的FcR功能: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K-C靶细胞(三)杀伤性淋巴细胞(K-C)来源:骨髓淋巴干细胞直接分化而来。K-C靶细胞(三)杀伤性淋杀伤对象:寄生虫、真菌、病毒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及移植的组织细胞等。K-C有FcR,具有高活力EA花环形成作用。存在部位:主要存在于腹腔渗出液、血液、脾脏等中。杀伤对象:寄生虫、真菌、病毒感染的细胞、癌细胞及移植的组织细(四)

34、自然杀伤细胞(NK-C)来源:来自骨髓多能干细胞,属性尚未定论。表面标记:有FcR,但不及K-C多,干扰素受体、1L-2R、CD2、LFA-I功能:(1)抗肿瘤作用(2)抗感染作用(3)免疫调节作用(四) 自然杀伤细胞(NK-C)(五)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1. 来源、演变及分布(1)来源:骨髓(2)演变及分布:髓样干-C 单核细胞 M 单核细胞:血液 枯否氏细胞:肝脏 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 尘细胞:肺 组织细胞:结缔组织 M:淋巴结、脾、骨髓、腹膜、肝、疏松结缔组织(五)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 核 巨 噬 细 胞左:光镜,单核细胞,体积较大

35、,蹄状核。中:透镜,单核细胞,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索 富、胞浆颗粒明显。右:扫描电镜,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单 核 巨 噬 细 胞左:光镜,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2. 表面标志 (1)表面抗原:MHC I类分子、MHC类分子;(2)表面受体:IgG FcR,CR3.功能: (1)吞噬作用(外来病原与细胞);(2)递呈抗原作用;(3)分泌介质: I L1,干扰素,补体等;(4)细胞毒作用。2. 表面标志(六)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细胞伸出树枝状突起而得名,是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

36、作用最强。来源:不同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命名:有不同的名称如滤泡树突状细胞,并指状树突细胞,朗罕氏细胞。(六)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上皮组织中的LC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入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IDC。1. 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s) 存在皮肤组织细胞表面,表达MHC类抗原、FcR、C3bR。上皮组织中的LC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1. 郎格汉斯细胞 (La2. 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 DC, IDC) 存在于淋巴组织的胸腺依赖区IDC表达高水平的MHC类抗原和共刺激分子B7,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力。2. 并指状树突细胞(in

37、terdigitating DC,B cellsFDC3 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DC, FDC) 存在于淋巴滤泡淋巴滤泡内的FDC通过Fc受体和补体受体捕获被致敏的抗原,并将其递呈给B细胞。B cellsFDC3 滤泡树突细胞(follicular 特点: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而B细胞或M只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因此DC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分布:外周免疫器官组织有T、B-C存在的部位。功能:提呈抗原。特点: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而B细胞或M只能刺激已活化的(七) 粒细胞(granulocyte) 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嗜碱性

38、粒细胞(eosinohilic granulocyte) 嗜酸性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七) 粒细胞(granulocyte)1.嗜中性粒细胞 占循环中白细胞总数的60%,是主要的吞噬细胞。表面具有IgG Fc受体和C3b受体,具有ADCC效应。在光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1.嗜中性粒细胞 在光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免疫学-免疫系统课件2.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表面有IgE Fc受体,诱导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的主要细胞。光镜下观察Giems

39、a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红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2.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表面有IgE Fc3.嗜碱性粒细胞具有IgE的Fc受体,参与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具有过敏毒素(C3a、C5a)受体。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密物质3.嗜碱性粒细胞具有IgE的Fc受体,参与型超敏反应。在普4.肥大细胞(mast cell)具有IgE的Fc受体,参与型超敏反应。具有过敏毒素(C3a、C5a)受体。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下的组织和血管壁周围等微生物进机体所必经的“咽喉要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含有大量致密细胞颗粒(左)。Crohn氏病患者肠粘膜组织的肥大细胞自发释放颗粒的内容物,留下许多细胞颗粒空穴(右)。4.肥大细胞(mast cell)具有IgE的Fc受体,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