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1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1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唐太宗李世民2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作者简介 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巨鹿(今属河北)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六易其主,后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名言。 魏征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征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征“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常被称作理想的君臣。诤臣 魏征3作者简介 魏征,字玄成。唐初政治家
2、、史学家、文学家。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后来,太宗日渐骄奢,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在这一年的3-7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表示将从谏改过。写作背景4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解题: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地里议论
3、,“讥”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注意区分:5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研读第一段落6研读第一段落6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要求,追求。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长(zhng):生长。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牢固。 根本:古义是树根。 今义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大,一定要使它的根基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赏析: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流
4、:泉流,名词。远:形作动,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浚(jn):疏通。其:代词。德义:恩德,恩义。7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 思考一: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连用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8 思考一: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原文: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而: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望、求、思:“指望”。 厚:丰厚。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下愚:最愚笨无知的人。 况:何况。于:介词,对。 明哲:明智,有才能
5、的人。 翻译: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要树木生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9 原文: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赏析: 本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犹)而况乎!”的表达方式,巧妙地把人君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必能分辨是非,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10赏析:10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6、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当:主持,掌管。 神器:帝位。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 域中:天地间。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位。极天:至高无上的皇权。休:美好,福禄。念:考虑。 安、危:形作动,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 以:第一个是动词,“实行”。第二个是转折连词。同“而”。处:保持。胜:战胜,克服。塞(s)流:水流,名词。11 原文: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 翻译: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应当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止境的美好。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
7、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12 翻译: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 答: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两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简。思考二:作者认为,人君应当怎么做?13 答:由人君理清思路、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3 、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论证。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行俭。14理清思路14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8、。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再读文本,细细体会15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第二课时16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第二课时16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9、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回顾第一段落 第一段落总结:君王要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厚积德义,情胜其欲。17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研读第二段落18研读第二段落181、元首:古义“泛指所有帝王”,今义为“国家最高领导人。”2、景:重大的。3、殷忧:深切忧虑。4、著:显著。5、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6、实:的确。7、克:能够。8、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9、岂:难道。10、之:代词,代指天下。191、元首:古义“泛指所有帝王”,今义为“国家
10、最高领导人。” 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因为)深切地忧虑而治国之道显著的,功业建成后却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就很少了,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翻译:20 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因1、以:连词,表修饰。2、纵情:古义指“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3、以:连词,表并列。4、傲物:轻视别人,“物”在此处指“除自己以外的人”。5、胡越:指北方与南方。6、行路:古义指“陌路人,陌生人”,今义为“走路”。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
11、路。211、以:连词,表修饰。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 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因为)深切地忧虑而治国之道显著的,功业建成后却德行衰减。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就很少了,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困难吗?翻译:22 所有的帝王,都承担着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谁不(因1、以:连词,表修饰。2、纵情:古义指“放纵情感”,今义为“尽情”。3、以:连词,表并列。4、傲物:轻视别人,“物”在此处指“除自己以外的人”。5、胡越:指北方与南方。6、行路:古义指“陌路人,陌生人”,今义为“走路”。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
12、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31、以:连词,表修饰。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 当初攻取天下时绰绰有余,如今守卫天下却力不从心,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切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轻视别人。(如果)竭尽诚心,即便南北方也能成为一体;(如果)傲视别人,就算亲骨肉也会变成陌生人。翻译:24 当初攻取天下时绰绰有余,如今守卫天下却力不从心,这是1、董:督责。2、之:代词,代指百姓。3、以:介词,“用”。4、振:通“震”。5、而:连词,“却”,表转折。6、怀:感念,感激。7、貌、心:名词用作状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3、。 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百姓),用威风怒气来吓唬(百姓),最终(百姓)苟且免于刑罚,却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内心里却不服气。251、董:督责。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1、大:译为“大小”。2、人:百姓。3、深慎:深切警惕。4、奔车:疾驶的车辆。5、其:难道。6、忽:轻视。 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事情。飞速前进的车驾却用着腐朽的绳索,难道可以轻视吗?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261、大:译为“大小”。 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注意: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
14、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竭诚待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3、以水和舟的关系比对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27注意:27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再读文本,细细体会 第二段落: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
15、等方面进一步论述君王居安思危、厚积德义的重要性。28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三课时29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第三课时29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回顾第二段落30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研读第三段落31研读第三段落31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
16、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 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 壅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 无 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2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 而自 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 盘游, 则思 三驱 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 壅 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 无 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
17、滥刑。名作动,统治感兴趣的东西如果兴作建筑表目的约束使安宁打猎名作动,居于之下骄傲自满以为乐考虑到堵塞猎网只布三面谨慎地把事情做完蒙蔽通“毋”排斥、罢免使端正33 君人者,诚 能 见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2、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4、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1、看见很想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2、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3、考虑到帝位高危,就想到要保持谦虚,约束自己;4、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居于百川的下游;5、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网开一面,以此作为限度;341、见可欲,则
18、思知足以自戒;1、看见很想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7、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9、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10、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6、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情自始至终都要谨慎;7、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8、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9、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10、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35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6、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情自概括“十思”的几个角度:戒奢侈 (第1、2条)戒骄傲(第3、4条)戒纵欲(第5、6条)戒蒙蔽(第7、8
19、条)戒不公(第9、10条)思考:“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答:“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36概括“十思”的几个角度:戒奢侈 (第1、2条)思考:“十思”莫谓谏臣空议论 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虞世南谏太宗勿纵情畋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魏征谏太宗纳谏“慎始”而难“敬终”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魏征劾小人权万纪、李仁发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勿宠长乐公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太宗自悔误杀张蕴古罚所
20、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7莫谓谏臣空议论 王珪谏太宗出美人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典型史实:太宗不识宇文士及谀谄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首,今臣幸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3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38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第四课时39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第四课时39 总此十思,弘 兹 九德。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
21、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 之大道哉!40 总此十思,弘 兹 九德。 总此十思,弘 兹 九德。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 无为 之大道哉!据说是上古两位仙人:赤松子、王子乔忧烦的事情教化竭尽用尽献出选拔九种德行这,此有能力的人好的建议散播、扩大管理出游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损毁奴役41 总此十思,弘 兹 九德。 翻译: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
22、”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采纳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洒播他的恩惠,诚信的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君臣就没有多少烦扰的事,国君就可以尽情享受出巡游玩的快乐,享有神仙一样的长寿。或演奏琴瑟,或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得到教化。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42翻译: 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总结第三段落: 提出“十思”的具体内容,并指出做到“十思”的结果。43总结第三段落:43 思考:君王做到“十思”,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垂衣拱手而治。44 思考:君王做到“十思”,会有怎样的结果? 答: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成都市“蓉漂人才荟”成都高新区公开考核公开招聘1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吉林省总工会《今天》杂志社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押题密卷2
-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暖通空调工程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体育测量评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科学院大学《规范写作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公共关系与沟通技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ROS机器人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交流调频调压牵引装置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学校运动会目的
- 讲解员礼仪培训
- 台风知识简介(共29张课件)
- 《哮喘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HAPA模型验证分析及实证研究》
- 音乐鉴赏与实践 第一单元第四课音乐的力量(下)
- 生产设备操作指南
- 中职职教高考文言文课文及翻译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 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醉翁亭记》教案 新人教版五四制
- 家禽委托屠宰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法律实务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