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_第1页
2020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_第2页
2020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_第3页
2020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_第4页
2020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风险评价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有限公司MS-CARE-01社会责任及EHS手册(1.0 版)制订:审批:2020-1-1 发布2020-1-1 实施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1分级管控依据和范围分级管控目的在对有限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作业 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分级管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

2、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职业性接

3、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DB37/T 288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3-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分级管控内容和范围对有限公司在生产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对职业病危害的健康效应、防护水平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作2业场所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制订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方案。分级管控程序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一般分4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

4、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 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二)实施阶段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各岗位、作业场所和用人单位 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四)制订分级管控措施方案根据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护措施分析和风险等级,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编制职业病危害风 险分级报告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方案。工作流程见图1。图1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工作流程图准备阶段熟悉分级方法和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

5、案实施阶段职业病危害因岗位接触情劳动强度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管素分布情况调况及频次调级情况调查因素检测理情况调查查查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量化分级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编制 分级报 告阶段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等级和 职业卫生管理质量等级,确定用人单位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用人单位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作业岗 位和作业场所,制定相应的岗位管控措 施和综合管理措施。-3 -2用人单位概况2.1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表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名称有限公司公司性质法人代表成立时间注册资金单位地址占地面积经营范围所属行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运行情况本企业自开工建设至今,生产设备运行良好,生产稳定,

6、其产量和质量在 设计要求范围之内。运行期间,公司设置了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了职业卫生专职管理 人员,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已建立和初步完善,工人进行了上岗前安全操作 规程培训,其中包括相关职业卫生知识;发放了个人防护用品。每年公司组织 相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查体,无职业病出现。2.2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及周边(2)自然环境概况安丘隶属潍坊市,潍坊地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四季特点 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 季干冷,寒风频吹。潍坊市年平均气温12.6,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

7、最低气温-24.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5.7,1月平均气温在-5.9-0.5之间,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1,7月平均气温在23.8 28.7之间。潍坊全市年平均风速3.0米/秒,极大风速为36.2米/秒,风力达12级,于1978年7月9日出现 在潍城。4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危害程度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能对工作人员健康、安全 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和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 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物料成分及其理

8、化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系统 分析和检测检验等方法,对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标准 规范,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辨识用人单位生产工艺过程中生产环境中、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本单元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评价单元按:机电 车间单元、供料车间单元、烧成车间单元三个评价单元进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机电车间单元化水车间反渗透清洗时使用盐酸、氢氧化钠,化水车间各设备等在运转时会产生噪声,AQC锅炉、 SP炉使用余热进行运转,这一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高温和噪声,汽轮发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会 产生噪声、高

9、温和工频电场。因此,机电车间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盐酸、氢氧化钠、工频电场。机电车间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见表3-1。表3-1机电车间单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评价单元工种接害人数(人)工作时间(h)危害因素机电车间单兀中控员汽机工噪声、高温、工频电场锅炉工噪声、高温化水工盐酸、氢氧化钠、噪声(2)供料车间单元石灰石均化棚、辅材均化棚、煤均化棚内各类设备如石灰石取料机、石灰石堆料机、辅材破碎机、 辅材堆料机、辅材取料机、煤堆料机、煤取料机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粉尘和噪声的危害;配料站在对各类 原辅料进行混合配料过程中存在粉尘、噪声;熟料放散过程存在粉尘、噪声;石灰石破碎

10、机运转时产生 粉尘、噪声。因此供料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供料车间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见表3-2。表3-2供料车间单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评价单元工种接售人数(人)工作时间(h)危害因素供料车间单元装载机工112粉尘、噪声5 辅取工粉尘、噪声煤棚工粉尘、噪声辅材破碎工粉尘、噪声调配库底工粉尘、噪声石破工粉尘、噪声石堆工粉尘、噪声石取工粉尘、噪声调配库顶工粉尘、噪声放散工粉尘、噪声调料工粉尘、噪声(3)烧成车间单元生料磨和煤磨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粉尘和噪声;烧成窑的燃料为煤,其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煤尘、二 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高温和噪声的危害;链斗输送机在输送熟料

11、过程中存在粉尘和噪声的 危害;烧成车间内其他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存在噪声。因此,烧成车间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高温和噪声。 烧成车间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见表3-3。表3-3烧成车间单元危害因素及其分布情况评价单元工种接害人数 (人)工作时 间(h)危害因素烧成车间单元生料磨工粉尘、噪声废气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高温、噪声框架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高温、噪声窑、篦冷机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高温、噪声煤磨工粉尘、噪声斜链斗工粉尘、噪声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用人单位生产工作人员需要倒班,存在夜班作业、单调作业和视屏作

12、业。夜班作业:夜班作业是轮班劳动中对劳动者身心影响最大的作业,若安排不当,对劳动者的安全健 康影响较大,会产生“轮班劳动不适应综合征”。单调作业,是指那种千篇一律、平淡无奇、重复、刻板的劳动(工作)过程。长期从事单调作业而 不适应的劳动者,除产生疲劳症状外,常导致身心健康水平下降、劳动能力与生产能力下降、工伤事故 增多、因病缺勤率增高、工人的创造精神受到抑制,下班后不想参加社会活动等。视屏作业:指人员长时间采取坐式,两臂半曲前伸呈一定的强迫体位操作姿势,并伴有头、眼和手 指的细微频繁的运动。若不纠正不良工效学因素影响,容易引起视屏作业人员的疲劳,产生头痛、眼损 伤和颈肌等骨骼肌酸痛等症状。生产

13、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有夏季、冬季易受高温、低温的影响;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较高,不属于地 方病区、自然疫源地,近年无大型传染病流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用人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根据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照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的 规定确定其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见表3-5。表3-5用人单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及职业习惯损伤序号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职业性损伤1粉尘尘肺刺激、非特异性炎症等2煤尘煤工尘肺刺激、非特异性炎症等3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病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慢性作用表现为神经

14、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引起牙齿酸蚀症4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5氢氧化钠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腐烂、出 血和休克6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 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7氨氨中毒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 炎或间质性肺炎8盐酸 E接触性皮炎、化学Z肤性灼伤、化学性眼部 灼伤、职业性牙酸蚀病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

15、,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 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9噪声噪声聋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受影响10注旦 高/皿中暑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影响11工频电场危害不确定3.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现场调查及对我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 采样规范(GBZ 159-2004)的要求,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山东金朋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10月 16至18日对我公司生产过程和作业环境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检测项目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和生产工艺分析,检测时根据当时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情况,选择接触人数多,接触频 率高,接触时

16、间长、原料中含量高,泄露可能性大,有检测方法及国家规定职业接触接触限值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主要包括:煤尘、矽尘、石灰石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氢氧化钠、盐酸、二氧 化硫、氨、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工频电场、噪声、高温。未检测项目:检测期间未进行维修作业,因此未对维修作业的电焊烟尘、电焊弧光、镒及其化合物 进行检测。检测点的设置依据工作场所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作业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作业场 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等要求,在不同工作岗位分别设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测 定点。化学毒物检测点设置A检测点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靠近劳动者,但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

17、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检测 采样器内;B检测点的布置包括空气中化学毒物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作为重点检测点。C检测采样器设置在劳动者的呼吸带,约距地面1.5m处。噪声检测点设置针对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选择有代表性的岗位,测量时,将传声器放置在操作人员耳部高度,距耳部 10cm左右,并将传声器指向声源的方向。其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置原则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地方、行业标准执行。检测方法、仪器及频率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使用个体毒物采样器测定其8h时间加权平均 浓度,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化学毒物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采用定点短时间采样, 在

18、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岗位,选择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浓度最高的工作时段,分别在上午和 下午采二个样品,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物理因素接触强度连续测定3次,取平均值。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空气中粉尘、化学物、噪声、工频电场、高温检测结果见表3-711。游离二-8 -氧化硅检测结果见表3-6。表3-6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结果样品名称采样地点检测结果()沉降尘配料站36.71沉降尘辅材均化棚46.76沉降尘煤均化棚7.45沉降尘熟料库8.98表3-7工作岗位空气中粉尘毒物检测结果检测对象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判定结果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接触限值供料车间装 载机工矽尘0.40.40.41不超标供

19、料车间辅 取工矽尘0.40.40.41不超标供料车间辅 材破碎工矽尘0.80.70.41不超标供料车间不 破工石灰石粉尘0.90.90.48不超标供料车间不 堆工石灰石粉尘1.00.40.48不超标供料车间不 取工石灰石粉尘0.40.40.48不超标供料车间煤 棚工煤尘0.40.40.84不超标供料车间调 料工矽尘0.40.80.61不超标烧成车间放 散工水泥粉尘0.40.40.44不超标烧成车间生 料磨工矽尘0.40.40.41不超标烧成车间煤 磨工煤尘0.40.40.44不超标表3-8工作岗位空气中化学物检测结果检测地点短时间接触浓度(mg/m3)判定结果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接触限值机电车间化

20、水间盐酸1.51.51.57.5不超标-9 -氢氧化钠0.1340.0950.0952不超标烧成车间氨水罐氨1.31.31.330不超标烧成车间回转窑1#窑头二氧化硫0.70.70.710不超标二氧化氮0.0180.0180.01810不超标一氧化碳1.62.83.030不超标烧成车间回转窑1#窑尾二氧化硫0.70.70.710不超标二氧化氮0.0160.01678.778.985不超标机电车间汽机工82.982.983.385不超标供料车间装载机工83.984.384.585不超标供料车间辅取工80.480.480.485不超标供料车间辅材破碎工80.981.580.985不超标供料车间不破

21、工84.283.783.985不超标供料车间石堆工80.681.180.985不超标供料车间石取工79.980.279.985不超标供料车间煤棚工80.480.380.485不超标供料车间调料工79.279.478.885不超标烧成车间放散工78.278.678.285不超标烧成车间生料磨工78.97978.985不超标烧成车间煤磨工79.279.478.785不超标表3-10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检测地点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判定结果机电车间汽轮发电机工频电场17.475000不超标配电站工频电场11.125000不超标10 南高压变频器工频电场7.75000不超标北高压变频器工

22、频电场8.25000不超标高压柜工频电场20.35000不超标SZ11-20000/110工频电场18.65000不超标SZ11-25000/110工频电场9.75000不超标表3-11工作场所高温检测结果测量地点WBGT(。C)接触时间(min)职业接触限值(0C)判定结果机电车间AQC锅炉 1#26.9133不超标机电车间SP炉1#27.1133烧成车间回转窑 1#窑头28.8133烧成车间回转窑 1#窑尾28.11334风险点确定4.1风险点确定原则将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 确定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点。5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风险评价

23、方法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指数6)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规定,生产性粉尘 作业分级的技术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 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按式(1)计算:G= WMXWBXWL.(1)式中:G-分级指数;W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 M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11 WM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取值表12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级和取值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权重数(W

24、)MMV10110WMW50250VMW804M806注:石棉及石棉纤维、木粉尘为确定人类致癌物粉尘,(W)取值列入乂80%一类。 M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取值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细则DB37/T2973-201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直接取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B, B=粉尘浓度实测值接触限值。 B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取值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细则DB37/T2973-2017,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表13,权重数Wl取值见表14。表13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职业描述1(轻劳动)坐姿:手工作

25、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 开关等);立姿:操作仪表,控制、查设备,上手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11(中等劳动)手和臂持续运动(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 建筑设备等非运转操作等);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 粉刷、简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川(重劳动)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 掘等)。IV (极重劳动)大强度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依据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和权重数(Wl)取值列于表14。表14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取值体力劳动强度级别权重数(WL)1(轻)1.011(中)

26、1.5111(重)2.0IV (极重)2.512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细贝IDB37/T 2973-2017,按分级指娄如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分为如下4级,见表15。表15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分级指数(G)作业分级W1相对无害作业1VGW6轻度危害作业6VGW16中度危害作业G16高度危害作业表16生产性粉尘危害因素检测与分级一序号!_!_! /-S- 岗位游离SIO2WMGTWAPC-TWABWB体力劳动级 别WLG作业分 级1供料车间装载机工36.7120.410.40.4II1.51.2轻度危 害2供料车间辅取工46.7620.410.40.4II1.51.2轻度危 害3供料车间辅

27、材破碎 工46.7620.810.80.8II1.52.4轻度危 害4供料车间石破工10.980.11250.1125II1.50.17相对无 害5供料车间石堆工1180.1250.125II1.50.19相对无 害6供料车间石取工10.480.050.05II1.50.08相对无 害7供料车间煤棚工7.4510.840.20.2II1.50.3相对无 害8供料车间调料工36.7120.810.80.8II1.52.4轻度危 害9烧成车间放散工8.9810.440.10.1110.1相对无 害10烧成车间生料磨工10.410.40.4II1.50.6相对无 害11烧成车间煤磨工10.440.1

28、0.1II1.50.15相对无 害13 注1:生产性粉尘应分别计算PC-TWA和超限倍数比值,选择最大值作为某类粉尘接触比值取值;同时具有呼吸性粉: 呼吸性粉尘的检测数据进行接触比值的计算。注2: G= WmXWbXWl;Wb取最大值;GW1,相对无害作业;1GW6,轻度危害作业;6114 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有毒作业分 级的依据包括化学物的危害程度、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三个要素的权 重数。分级指数G按式(2)计算:G= WDXWBXWL.(2)式中:G-分级指数;w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的权重

29、数;wb-工作场所化学物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Wd取值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进行,以毒物的急性毒性、扩 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腐蚀性、实际后果与预后等9项指标为基础, 分为4大类,每项指标均按照危害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分。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细则DB37/T 2973-2017,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由其 危害指数(THI)决定,THI按表17。表17化学物对应的危害指数序号中文名危害指数(THI)1盐酸502氢氧化钠213氨514二氧化硫405二氧化氮616一氧化碳59(1)化学物的危

30、害程度的权重数Wd取值见表18表18化学毒物的危害指数分级和权重数取值化学毒物危害指数THI化学物危害程度级别权重数(WD)THI35轻度危害115 35WTHI50中度危害250WTHI24重度危害作业16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细则DB37/T2973-2017,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表13, 权重数Wl取值见表14。劳动 强度接触商温 作业时间(min)WEGT指数(X)29-30(2S-29)31-32(30-31)33-34(32-33)35-364-35)3778(36-37)3 MoC38-39)4(40)60-120I . tIn.HIIVI121-24011;:

31、力,m111IVIV(轻劳动)241-3601 -JU.:ill: -:1V. : IV . IV !3小.:.11.:ill.HIIVIVIVIV ;6(X120r.:HMlHJIVV11121240. - .111.if,.in inIVIVIV(中劳动)241-360.;孤,整.西.HI.1 . w _iv IVIV3611.HI .ir ,.VHDRIIVIVTVIII6k磔 - ir -1VIVw(重劳动)12 前 40,二打iiIII: IV .IVIV24-360:IVIV -JVIVIV 36h口1JTVIVIVwIVIV60-120., j n . 11111.HIIVIVI

32、VIVN121-240出r巳IVIVIVIVIV241360HI IVIVTVJVIVIV36上IVTVD.wIVIVIV注:括号内WBGT指数值适用于来产生热适应即热习服的劳动者.表21生产性化学物危害因素检测与分级序 号岗位检测项目THIWDGTWA 或 CSTELpc-twa 或 PC-STELBWB体力劳动级别WlG作业分级1机电车 间化水 间盐酸5041.57.50.20.2110.8相对无害氢氧化钠2110.10820.0540.054110.05相对无害2烧成车 间氨水 罐氨5141.3300.0430.043II1.50.26相对无害3烧成车 间回转 窑1#窑 头二氧化硫402

33、0.7100.070.07II1.50.21相对无害二氧化氮6140.018100.00180.0018II1.50.01相对无害17 一氧化碳5942.47300.0820.082II1.50.49相对无害烧成车二氧化硫4020.7100.070.07II1.50.21相对无害4间回转 窑1#窑二氧化氮6140.016100.00160.0016II1.50.01相对无害尾一氧化碳5942.47300.0820.082II1.50.49相对无害5.1.1.3接触噪声作业分级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GBZ/T229.4 -2010)对噪声作业场所进行 危害分级,对于稳态噪声和非稳态连续噪声,按照GBZ/T189.8-2007的要求进行噪声作业测量,依据噪声 暴露情况计算1或1后,根据表22确定噪声作业分级。表22噪声作业分级表(G)分级等效声级. dB危害程度I85WL 90轻度危害IIEX,8h90WL 94EXr8h中度危害III95WL165表29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权重数取值(M)防控措施权重数(M)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管理措施完善1.0个体防护或管理措施缺失1.5工程技术措施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